詩作的“重字”
——寶島野叟:詩作的“重字”
“重”字不伤大雅,可能的話應避免“重字”,不過重用也有重用的效果,須視內容有加強詩意之效。
诗作当然求其完美是勿庸置疑的,但在诗义上不得不尔的时候“使“之不伤大雅。兹将先人之例详述于下:
李白《清平调?二》诗中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
刘希夷的《故园置酒》诗中句:愿逢千日醉;平生能几日。
刘希夷的《代白头翁》诗中句:今年花落颜色改;伊昔红颜美少年;今人还对落花风;清歌妙舞落花前;年年岁岁花相似。
王昌龄《从军行》诗中句:山南山北总是峰;马踏深山不见踪。
常建《送宇文六》诗中句: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刘长卿《会赦后酬主簿所问》诗中句:江南江北常相处。
韦应物《寄李担元锡》诗中句:去年
杜甫《赠花卿》诗中句:半入江风半入云。
杜甫《闻收何北何南》诗中句:即从巴峡穿巫峡。
贾至《别婓九弟》诗中句:西江万里向东流;今夜江边驻客舟。
顾况《寄祕书包监》诗中句:贾生只是三年谪;读自无才已四年。
李益《汴何曲》诗中句: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王建《故宫行》诗中句: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
朱湾《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诗中句:渐来深处渐无尘。
余鹄《送宫人入到归山》诗中句:十岁吹箫入汉宫;定知别后宫中伴。
武元衡《春兴》诗中句:春风一夜吹香梦;梦逐春风到洛城。
陈羽《送灵一上人》诗中句:又上青山去。青山千万里。
刘禹锡《再由玄都观》诗中句:桃花争尽菜花开。
崔护《题都城南庄》诗中句: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孟郊《悼亡》诗中句:增辉不照重泉下,泉下双龙无再期。
张籍《节妇吟》诗中句: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吕温《衡州早春之二》诗中句:病肺不饮酒,伤心不看花
孟郊《悼幼子》诗中句:不闻白日事。不待秋风至。
元稹《寄赠薛涛》诗中句:幼出
白居易《曲江忆元九》诗中句:行乐三分减二分。
白居易《琵琶行》诗中句:主人下马客在船。主人忘归客不发。
杨衡《春梦》诗中句:红妆美人当昼寝。傍人不知梦中事。
杨衡《送人流雷州》诗中句:人间此路赊。何处有人家。
牟融《客中作》诗中句:芳草傍人空对酒。一杯重向樽前酒。
徐凝《忆扬州》诗中句: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自鄂渚至河南将归江外留辞侍郎》诗中句:白头游子白身归。
雍陶《离家后作》诗中句:生不成名誓不归。
杜牧《泊秦淮》诗中句:烟笼寒水月笼沙。
李商隐《锦瑟》诗中句:一絃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无题?一》诗中句:昨夜星辰昨夜风。
李商隐《无题?二》诗中句: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三》诗中句:相见时难别亦难。
温庭筠《偶题》诗中句:吴客捲帘閒不语。不将心事许卿卿。
于武陵《洛阳道》诗中句:浮世若浮云。
秦韬玉《贫女》诗中句:为他人作嫁人裳。
崔颢《长干行?其一》诗中句: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崔颢《长干行?其二》诗中句: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崔颢《題淮南寺》诗中句:南來北去休便休。
唐彦谦《金陵怀古》诗中句:登高有酒浑忘酒。
周擈朴《塞上曲》诗中句:一阵风来一阵沙,有人行处没人家。
郑谷《望湘亭》诗中句:湘水似伊水,湘人非故人。
杜荀鹤《送蜀客游维扬》诗中句:见说西川景物繁,维扬景物胜西川。
杜荀鹤《下第东归道中作》诗中句:一回落第一宁亲。
杜荀鹤《乱后逢村叟》诗中句: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韦庄《重围中逢萧校书》诗中句:相逢俱此地,此地是何乡?
蘇軾《飲湖上初晴復雨》欲把西湖比西子
韋應物诗中句:夾水蒼山路向東,東南山豁大河通。
——学堂窝人:规则重字不是病,而是一种修辞手段:“云想衣裳花想容”,“一弦一柱思华年”“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皆有意重字,更见其雅。
——太古以来无寸草 :重字用得好,真的可以画出彩虹。
像王安石这阕《遊鍾山》,八重[山]字,一点也不突兀。 終日看山不厭山, 買山終待老山間; 山花落盡山長在。 山水空流山自閑。
——寶島野叟: 关于“重字”之说,三年前我初到“国粹”时就屡有几位所谓的超版批我用重字不当,当时我也跟你一样不做辩解。因为初来嘛!孤雁一隻,何况批者是堂堂超版耶!没找一下总是有负职责嘛! 今天特地为你翻出唐寅的《把酒对月歌》共享。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
李白如今已仙逝,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 我学李白对月诗,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復能酒,我今百杯復千首。 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李 - 八个 白 - 九个 月 - 七个 我 - 六个 不 - 三个 天 - 三个 诗 - 二个 唐寅的才华过人,不知有谁能否掉他? ——太古以来无寸草 :对,句内重字,一向都是可以的。但律句的颌联和颈联,上下联之间,则少见。
因联律所限,对联更是大忌,特别是诗钟。 网上很多人,把诗钟的忌犯搬过来,奈何! ——寶島野叟: 一楼的先人之例才只在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全唐诗》找出五十几例而已,若全部勘查完毕,可能有五百例。 ——冰河铁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