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烈士英名永留史册——柳万熙烈士

 昵称1298788 2011-04-30

烈士英名永留史册

——柳万熙烈士

(文章由牡丹江市博物馆和烈士纪念馆管理处提供) 

柳万熙,原名永俊,朝鲜族人。1917年出生在朝鲜庆尚北道安东郡。由于日本侵略者铁蹄的践踏,人民生活苦不堪言,由于生活所迫,8岁时他随家人逃到中国吉林磐石县。后在辽宁清原县三间房定居下来。该地区是中共满洲省委所在地,是革命组织很活跃地区,柳万熙15岁就参加童子军,担负起站岗、放哨、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等对敌工作。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秋,由于汉奸告密,柳万熙革命活动被敌人知道。敌人派出三十余名日军,突然闯进村里抓人,他和父亲得到乡亲们的报信躲过敌人搜捕。在敌人抓不到他们情况下,便将其母亲和两个弟弟抓起来,进行惨无人道的拷打,在拷问不出柳万熙下落时,放出狼狗把他两个弟弟被活活地咬死。柳母不顾一切冲向敌人,日寇竟然残忍将柳母拉到烧锅大院活埋了。当柳万熙听到这一不幸消息时,悲痛万分。日军的这一法西斯暴行,激起他满腔仇恨,更加坚定了他抗日到底的决心和革命意志。1934年秋,柳万熙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被提升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五团青年科长。1936年5月,升任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三师政治部主任,活动在柳河、新宾、西丰一带开展斗争。同年秋,随着日军的冬季讨伐计划实施,军部决定第二次西征。在缺衣少粮的这种艰苦环境下,柳万熙带领小分队与敌人浴血奋战,冲破重围,打破了敌人的讨伐计划,扩大了抗日联军的影响,狠狠地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1937年春,率第三师一部返回清原,多次袭击阿尔当、南三家、北三家、高砬子、黑石头等地方武装。在夏家堡、熬家堡、湾甸子、南山城等地,也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急于完成“治安肃正”计划,加紧了讨伐部署。日军冈田少佐、板本大尉等要去兴京巡视防务,抗联侦查员得到消息后马上连夜报告政委周建华。在经过仔细研究后把部队埋伏在七道河子松木岭下。第二天10点左右敌人汽车开进伏击圈,周建华命令一声“打!”。柳万熙端起机枪向敌人猛烈射击,步枪、手榴弹一起向敌人开火,喊杀声响彻山谷,杀敌人四处逃窜。在七道河战斗中击毙了日军冈田少佐、坂田大尉等20余人。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和物资。七道河伏击战打得干净、利落,得到杨靖宇司令的慰问和表扬。1937年秋,以伪警察署的日本指导官荒谷利吉和伪军带队,开始武装胁迫群众收割庄稼。柳万熙获得消息后立即组织部队隐蔽在八宝兰子沟口树林里,当日伪军进入伏击圈,抗联战士迅速切断敌人后路,形成了瓮中捉鳖之势。击毙日本指导官荒谷,击伤12名,俘虏3名,缴获枪支20余支、子弹数百发。抗联战士无一伤亡。1937年晚秋时节,第三师师长王仁斋和政委周建华先后在筐子沟和开源县界内战斗中牺牲,抗联三师的领导重任就落在柳万熙身上,在极度困难情况下他担负起领导全师的责任。他多方面加强军民联系,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并逐步扩大抗日统一战线,使第三师不断取得新战果。1938年夏,在极其恶劣情况下,柳万熙带领部队返回西丰县组织开展游击战,才使得抗联三师小部队在敌人势力范围内生存下来,而且不断地骚扰打击敌人,不仅击毙日军军官龟井,而且活捉了田村,使这一带日军再次受挫。1938年冬,率第三师到金川县东山里与杨靖宇会师。此后,在著名的桦甸柳树河战斗中,柳万熙的右臂不幸负伤。1940年初,日伪军对东北抗联进行更加严密地封锁和“围剿”,抗联在临江黑瞎沟一带的大批密营遭到破坏,密营中储存的武器弹药、被服等物资不多,抗联部队处于极度困难之中。官兵们缺衣少食,饥寒交迫,伤亡十分严重,人数越来越少,柳万熙领导的三师余部只剩下13个人了。但是身带重伤的柳万熙志坚如钢,仍然顽强地率领战士与敌人日夜周旋在深山老林中。机枪射手金增顺在严酷的斗争面前,产生了叛变的念头。在3月24日深夜,金增顺站岗时,乘柳万熙等人熟睡之机,手持机枪闯入窝棚内,在柳万熙等3人没有任何防备情况下,被叛徒杀害。金增顺带领日本宪兵队来到密营,将柳万熙的首级割去。柳万熙牺牲时年仅24岁。他在枪林弹雨中率部转战七载,没有死在敌人屠刀下,却丧生在叛徒之手,他的短暂的一生,在东北抗日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人民永远怀念这位抗日英雄。

  参考资料:中华著名烈士录(19卷)

欢迎访问辽宁双拥优抚工作图书馆http://lnsyyfgz.360doc.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