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

 昵称2660723 2011-05-03

摘要: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当前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也是中学美术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如何改革当前美术课的课堂教学,摆正学与教的关系,研究探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我们每位美术教师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也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由此可见,改变原有的单纯接收式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就成了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各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条件,达成课堂教学呈现更开放、更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局面。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与尝试了以下几种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效果较好。

一、创设情景,让美术课趣味化

1.课前搜索

讲授新课之前,可以先布置学生围绕即将学习的课本知识,利用课余时间,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互联网等方式,搜索、掌握一定的相关事例、数据、图文等材料,为学生在课堂上熟悉、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准备。如教学“我们的奥运”前,我拟定了在课堂上举行一次“奥运知识大比拼”活动计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奥运会相关知识。并通过浏览互联网等方式搜集大量生动有趣的奥运会会旗、会徽、会歌和火炬、圣火、吉祥物等,竞相在课堂上展示,整个课堂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漫画激趣。

漫画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折射,具有直观、形象、生动、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因此,我充分利用漫画进行教学,能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深奥问题浅显化,也能发人深思,启迪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美术学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教学校本课程“和谐校园”前,我拟定了在课堂上举行一次“漫画大比拼”活动的计划,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用漫画形式再现发生在身边的真实现象。分组收集并绘画“如此学生”、“食堂里视而不见”、“小卖部里的购物风波”、“结伙斗殴”等等。课堂上,当进入师生互动阶段时,让学生分组展现各组中的优秀漫画作品,然后讨论:你怎样看在校园里随便折树技、玩弄树木的学生?对食堂里规则视而不见有何危害?你认为购物不给钱还要打人有道理吗?随意拨打110119违法吗?根据这些漫画提供的信息,请你快速归纳出上述行为对自己、对他人、对学校的危害等等。面对这些身边熟悉的画面,学生个个是高手,即紧张又高兴,频频举手,连连作答,兴趣盎然,信心倍增,整个课堂十分活跃,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回答问题,分不清谁是好学生,谁是差学生,个个都是学习的主人。

3.设疑导思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和动力。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对学生起到启其心扉、促其思维的作用。如在“星空  ”一课新课导入时,我是这样做的: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画一幅关于星空的科幻作品。”学生反应黯然。

教师继续:“但是,今天画花有个特殊的要求不能用纸笔画。”

“什么?不用纸,不用笔,那怎么画?

学生在短暂的惊讶后很快开始动脑筋,想出了用纸卷、硬纸片、树枝、棉签、计算机甚至是手指等方法。

这样的导人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由于不是传统的“用笔画”,学生觉得轻松愉快,特别好玩,非常投入,便于引导学生去主动探求新知。

二、引入红歌,让美术课活泼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了强化美术教学,在课堂上适当引入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美术理论的共鸣,可以使美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例如在讲“过大年”、“我们的奥运”这些知识点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歌唱祖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我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声中,祖国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又如,在讲《绿洲》时,又播放了《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激发了学生珍惜、热爱美好环境的热情,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行为做斗争的坚强决心。在讲完“你我他”一课后,我在小结中说道:“为了感谢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我提议将时下一首流行的网络歌曲──《天下父母心》送给我们的父母。”很多学生是带着感情欣赏完这首歌的,真正达到了让学生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的效果。

三、构建活动,让美术理论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在美术课上构建活动课,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讲“过去的日子”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现身说法”的形式。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其祖辈、父辈的生活经历,请他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谈了改革开放的变化,此时得出结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学生也容易理解,更具有说服力。

采用“调查访问”的形式,效果会更好。因为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我在讲解“门”这一课时,分小组考察本社区内的单位、居民区有特色的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门的细节,记录或画出它们的式样、特点,并从门的功能、造型以及社会文化等角度作出分析,想一想为什么。事实证明,通过调查活动,既让学生接触了社会,开阔了眼界,又让学生掌握收集整理信息和分析研究问题的学习方法,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四、运用媒体,让美术课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我们的奥运》这一知识点时,播放北京申奥成功历史瞬间视频,让学生欣赏 2001713日,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北京时,华夏大地一片欢腾雀跃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国歌》、《歌唱祖国》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申奥成功的原因和意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祖国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总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是深化美术课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社会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但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有多种多样,本文仅从几方面的教学策略想与同行们一起讨论,共同为推进美术课的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培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有利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