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_

 且行且录 2011-05-04

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www.jyb.cn 2010年11月18日  作者:谢天武 韩士德  来源:科技日报

  ■ 核心提示

  在学界对于“媒介融合”持续关注的同时,业界的“媒介融合”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内容融合、终端融合甚至经营融合,原有的媒介形式各自突破边界向外扩展。如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利用手机和网站搭建受众参与直播节目的平台;传统媒介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等多种途径,衍生出像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和网络电视这样的“融合媒介”

  在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业要迎接的,不仅是内部的重组或媒体间的整合,还有与多种产业间的震荡性调整。这种变革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而这种多样化的知识结构并非哪一个学院能够单独提供。因此,人大新闻学院考虑将校内的资源进行整合,依托人大强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实力,给学生更加深厚宽广的其他专业背景作为支撑

  在媒介融合掀起传媒变局的今天,新闻院校的应对方案唯有“以变应变”,实现由培养传统媒体记者到培养全媒体人才的华丽转身。

若无法应对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当代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

  今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启动之年,就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期,我国最早的新闻学教育重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迎来了55周年生日。11月6日,人大新闻学院在纪念生日的同时举办了“融合·创新·发展:新形势下新闻传播教育改革论坛”“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传媒变局”两场论坛。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报业精英们齐聚一堂,将目光聚焦于新闻传播教育改革,共商媒介化社会语境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大计,并一致认为媒介融合将开启新闻教育改革新的篇章——

  在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纪念大会的现场,一份叫做《接力新观察》的“报纸”发到校友们手中。这是一份年轻的报纸,“创刊”于今年10月,是新闻学院跨媒体试验课程的小组作业。它的出版流程颇为复杂——先由参加课程的2个小组同时分别制作两份8版的报纸,再由课程的10名研究生助教对各个版面进行打分,评选出获胜版面,最后重新进行优化组合后交付印刷,并在校内公开发行。同期面世的还有“接力新观察”电视节目,以及各类整合性的多媒体作品。

  在过去的一年里,“媒介融合”搅动了整个人大新闻学院,推动了人大新闻教育的改革。“‘媒介融合’已成为全球性的热门话题,在中西方的传媒界实践中也已经相当普遍。虽然学者对这一概念还没有清晰的界定,但大家已形成共识,在数字技术与网络传播推动下,各类型媒介会通过新介质真正实现汇聚和融合。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当下的媒体形势,媒体融合深度发展,为传媒业提供了机遇和挑战,而新闻教育也必须正视这一挑战作出相应变革。”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务副院长倪宁教授说。

  新闻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

  记者在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中检索发现,2005年之前,关于“媒介融合”和“媒体融合”的文章还仅仅是20余篇,探讨的核心问题多为网络媒体如何与传统媒体和平共处发展。而此后,国内关于“媒介融合”的研究迅速增多,截止到目前,以“媒介融合”为题进行讨论的论文已有500余篇。

  在学界对于“媒介融合”持续关注的同时,业界的“媒介融合”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内容融合、终端融合甚至经营融合,原有的媒介形式各自突破边界向外扩展。如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利用手机和网站搭建受众参与直播节目的平台;传统媒介通过数字化技术和网络传播等多种途径,衍生出像电子报纸、电子杂志和网络电视这样的“融合媒介”。

  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倪宁认为新闻教育也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建立和社会相呼应的知识体系,培养合格的新闻传播者。“我们要注意新的传播媒体的发展,要考虑新闻教育落地的问题,即和实践有机结合。”同时,他也提出:“高新科技的飞跃发展,使得传播媒体、渠道、工具越来越多,学生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里面,要运用这么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先进的传媒工具去反映社会现实,去推动社会进步,去促进整个社会特别是现在越来越美好的蓝图描绘。所以,作为新闻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思考怎样去发挥作用,我们怎么样给社会培养、输送合格的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他这样概括人大新闻教育的改革:为学生搭建一个继续发展的坚实技术平台,提高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和更新知识的愿望,并有一个知识融合和技能融合方面的培养机制。

  课程改革 探索实验教学模式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开始在新闻学专业中新增了一个专业方向“数字新闻传播”,作为传统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块“实验田”。该专业立足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客观变化,整合全院的教育资源来重新规划设计,其目标是造就一批适应新媒体以及实现数字转型的传统媒体需要的新型新闻人才。

  课程改革是人大新闻学院交出的第一份答卷。其中一大重要举措,便是新设一门“跨媒体传播实验”的专业课程,它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媒体建设相结合,探索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从2006年开始,在学院学生自主创办的《新闻周刊》基础上,又创办了学生网络电视台、网络电台和网站,形成“接力传媒”集团,吸纳全院本科生阶段性地到学生媒体中进行实习。学院新开设的专业课程“跨媒体传播实验”是对学生的媒体实验进行指导和管理,指派专业教师具体承担教学和指导工作,将每一个学生媒体的业务成果纳入课堂教学的点评指导范围。这一改革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教改立项,次年又得到北京市教改立项。

  除此之外,人大新闻学院还对全院的通用课程进行改造,为所有专业学生开设两门业务性专业课程,即音频视频内容制作和数字传播技术应用,使学生得以学习广播电视新闻传播业务和新媒体传播业务,掌握不同媒介所需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

  在新闻学院举办的首届跨媒体作品比赛当中,在校学生通力打造了一个个出色的多媒体作品,以网页、视频、flash等多种形式呈现。而课程改革的主体,2009级新闻学院本科生,则在一年的实践之后,比他们的师兄师姐更早地掌握了视频内容制作的技术。
 “一名学生,多名导师”的专业融合

  倪宁告诉记者,为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实践能力,人大新闻学院还将于今年开始实行“一名学生、多名导师”的导师制的改革,为学生配备法学、经济学等跨学科导师,并尝试从国外院校引进国际导师。

  为了打破专业壁垒,融通专业领域,新闻学院还为2009级的本科生设置了“专业课程包”,扩大了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以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权利和空间。这些课程包包括新闻学专业选修课程包,新闻学(新闻摄影方向)选修课程包,广告学专业选修课程包,编辑出版学专业选修课程包,学术类选修课程包和应用类选修课程包。

  倪宁指出,在媒介融合时代,传媒业要迎接的,不仅是内部的重组或媒体间的整合,还有与多种产业间的震荡性调整。这种变革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而这种多样化的知识结构并非哪一个学院能够单独提供。因此,人大新闻学院考虑将校内的资源进行整合,依托人大强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实力,给学生更加深厚宽广的其他专业背景作为支撑。“我们正在和法学院、经济学院进行商讨,考虑和这两个学院联手,打造不同的学科群。”

  据介绍,2011年人大新闻学院的“跨媒体”实践会更加丰富——他们正在着手打造工作坊,如深度调查报道工作坊,广告电视设计工作坊等等,满足对某一领域有强烈兴趣的同学需求;相应的,专业录音间也在建设当中,摄影实验室也会进行相应的升级改造。

  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要“以变应变”

  事实上,中国高校对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改革的讨论从未停止,近年来,各类学术论坛都会或多或少地涉及新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局。在2008年9月8日举行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一百周年庆典暨中美新闻教育与传媒领袖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学者不约而同地提交探讨媒介融合与新闻教育改革的论文。这种“默契”也恰恰体现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教育改革的问题已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关于媒介融合境况下的新闻传播教育,理念、目标和对策仍有巨大的探讨空间。

  2005年,美国著名新闻院校密苏里新闻学院开设了一个媒体融合的新专业,因为他们看到“美国对记者编辑的需求有了变化。”该院院长于2006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进行“媒介融合”的讲座时表示:“关于未来的新闻工作,我们有一种大胆的设想,媒体将大规模合并与联合。记者必须跨平台承担不同媒体交给的工作。98%的工作将和今天要做的极大不同。媒体将穿越不同的形式,打破藩篱,创造出媒体融合的新平台。”

  2009年10月,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全球知名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上,南洋理工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院长本杰明·希尔·蒂伯坦指出,新媒介时代由于技术因素的不断演进,对于新闻传播学的师资力量有了新的需求。写作教学的能力、技术诀窍、与新闻相关技术(包括理论与实务)的教学能力、对媒体融合的理解、跨平台演示介绍的经验、对叙事与描述的理解能力以及其他相关领域如金融、科学、卫生、城建规划等方面的知识都是必需的。同时专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如信息收集、信息评价、事实核查、批判性思维、叙事沟通技巧、人际交往技巧和关系管理等。

  几乎是同时,国内其他新闻院校也迎上“媒介融合”的大潮。2007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获批开设媒体融合专业(方向),并于2007年秋季开始招生,这是国内高校首次开设媒体融合专业;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合作,成立了我国高校首家融合媒体实验室;2008年4月3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与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媒介融合系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双方约定互为姊妹学院,共同举办“新媒体发展与媒介融合”国际学术研讨会,推进双方的师生互访,互相承认学分。

  “若无法应对社会的需求和挑战,当代的新闻传播学教育也就丧失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倪宁指出,在媒介融合掀起传媒变局的今天,新闻院校的应对方案唯有“以变应变”,实现由培养传统媒体记者到培养全媒体人才的华丽转身。(文·谢天武 本报记者 韩士德)

  ■ 相关链接

  媒介融合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媒体之间的整合与并购,力图在传媒业中以规模出效益。二是不同媒体之间的交融与互动,这主要指在不同媒体之间,传播方式和内容的相互借用,以促进共同发展。例如网络媒体具备传统媒体的功能,传统媒体借鉴网络媒体的功能。

  媒体间的整合。从欧美国家大型传媒公司的发展历史看,大多是在从报纸到电台、从电台到电视、从电视到网络的发展进程中,迅速介入、实现新的融合,催生出了占据主流市场的新媒体。在互联网显示出媒体的特质后,一些传媒公司迅速介入,抢占网络制高点,实行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大融合。

  媒体功能的融合。跨媒体的融合指的不仅是媒体本身的融合,也包括媒体功能的融合或趋同。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多功能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讲,融合是不同技术的结合,是两种或更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某种新传播技术,由融合产生的新传播技术和新媒介的功能大于原先各部分的总和。新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媒介融合提供了必要的保障。面对新媒介的挑战,传统媒介虽然不致被淘汰,但也必须在新技术条件下发展自己。传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在大众传播领域的广泛运用,使各类媒介之间再不像过去那样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