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园在线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规范(转)

 海上看日出 2011-05-04

校园在线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规范

2010-05-17 09:46:25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为了做好新闻报道工作,现结合学校实际制订了校园在线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规范,将逐步完善,欢迎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订。规范修订的有关情况,我们将随时在信息员工作QQ群(群号:18962873)发布。

校园在线新闻稿件写作与编辑规范

  一、写作和编辑新闻稿件,首先应检查新闻的基本要素是否正确:时间、地点、人物、什么事、为什么、怎么样。必要时应与相关信息报送单位核实该信息是否真实、准确。避免出现同一篇新闻内前后矛盾,或者最新发布的新闻与近几日的新闻自相矛盾。时间要素一般只写几月几日,一般情况下不写年、上午、下午、几点几分,除非特别需要。活动地点只写到办公楼会议室、某学院会议室、资料室或教学楼即可。

  二、新闻报道要让客观事实来说话,通过一定的技巧,把真实的事实表达清楚,让读者明白你要传达什么信息,信息的传达过程,本身就是表达作者立场的过程。除非必要,一般尽量避免在新闻末尾增加阐述和总结性质的语言,例如“通过这次活动,如何如何”。 一般也应该避免在导语中上来就是“为了……为了……为了……”诸多活动宗旨的罗列,活动是否达到好的宗旨,应该以新闻事实说话、让新闻人物说话。例如很多学生活动都写“为了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这种表达宗旨的语句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绝大部分学生活动都是为了丰富业余生活。

  三、新闻报道要客观,一般使用第三人称。单位名称第一次在稿件正文中出现,应使用准确的全称,之后可以使用规范的简称。一般不要在稿件中使用“我校”、“我院”、“我部”如何如何,需特别使用时除外。学校名称规范用法为: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农大。例如:正文中首次提到学校应使用“青岛农业大学”,之后可用“青岛农大”。不用学校名称时,可表述为学校如何如何。标题受字数限制时,“青岛农大”可简化为“农大”。

  四、报道学校各级领导讲话的,一般应避免使用“重要讲话”、“指示”等词汇。主要使用“指出、强调、**说”等中性词汇。在对外交流或就某一事项表达意见,也可用“表示”。 

  五、报道学校各级领导活动的,不要使用“亲自”、“亲临”等形容词;报道学校领导与来访客人的见面,避免使用“接见”,而应为“会见”。 

  六、除全校大型会议外,一般会议避免使用“隆重、热烈”之类的词汇。 

  七、报道群众(学生)活动或其他新闻事实,不得使用“普遍”、“一致”、“最佳”、“最好”、“最著名”、“极大”等带有强烈、主观评价的色彩的词汇。如“同学们一致表示如何如何”此类语句应删除。如稿件确需评价性质的文字,可具体采访某同学,如“某某专业2008级某某同学表示,如何如何”,学生姓名应真实完整。尊重受访者的个人意愿,如受访者不希望出现全名,只出现姓氏也可。 

  八、报道某一新闻事实,一般不要使用“首次”、“第一次”、“首例”等评价和判断性质的词汇,除非经过权威部门、权威专家认定。写作稿件时,要保持客观立场,通过权威部门和专家来说出“首次”如何如何,而不是编辑记者自己认为的“首次”。 

  九、全校性重要活动和重要工作的新闻,人物姓名一般只写到校级领导。专项工作新闻可酌情出现相关部门负责人正职或关系重要的人物姓名。如无必要,部门负责人一般只提“××部(处)负责人”即可。特殊情况除外,如校外来宾出席的会议,可根据需要介绍人物姓名。

  十、院部、处级单位的活动,单独介绍人物时,一般只写到正处级;在活动中涉及相关人物可写到副处级。 

  十一、参加会议的人物,一定要区分清楚“出席”和“参加”两个概念的不同含义。出席:有发言权和表决权的成员参加会议。参加:加入某种组织或活动。

  十二、参加活动的人员,要注意点清各个身份层次,不要造成误解。全体学生还是部分学生,全体教师还是教研室主任及学科负责人,要表达清楚。

  十三、活动主办方、承办方、协办方:一般不要全写到导语中,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整,或可以在行文中写明,或放到文中作为背景。

  十四、部门组织的一般会议,如有校领导在会上讲话,部门正处级负责人部署工作可提及姓名,其他人布置工作则一律使用“会议要求、会议对****进行了部署、会议安排了***等工作”等词句。

  十五、新闻的行文顺序不必完全按照时间顺序进行,要考虑何为重点内容和主要内容。如某会议先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后面多位领导讲话提出要求,应抓住重点,按重要程度排列先后顺序。

   十六、关于人物称谓,一般只在新闻前面首次出现时介绍职务(或职称)、姓名,后面再出现时只写姓名即可。需提及职务的一般应在文稿前部提一次,其后再出现时直称姓名;一般应采取“职务称谓 姓名”的方式,如“校党委书记××、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学院党总支书记××、××处长××、中科院院士××、××学院教授××”等,尽量避免“姓名 职务称谓”和“姓 职务称谓”的方式;特定事件需涉及某人物两个职务称谓时,一般可酌情使用“主职务称谓 兼职务称谓 姓名”的方式;社会知名人士、文教界人士等,在文稿中出现时可适当在姓名后加“先生”、“院士”、“教授”等;军界人士姓名后可加“将军”、“少将”、“大校”等;如无必要,新闻稿中一般不在姓名后加“同志”称呼。多个校领导参与的活动,除主要领导外,可采用“校领导×××、×××等”的简略形式。

  十七、编辑制作新闻标题时,要简明扼要,突出新闻要素,字数一般18-20左右,最多不超过22字。

  十八、关于稿件署名:作者一般不超过三人,如果为两人以上,姓名之间空半格;如图片和文字作者不同,应采用“图/姓名 文/姓名”的格式;来源指提供新闻的单位和部门,一般使用规范的简称,如动科学院、学工部,后面不加科室名称。

  十九、涉密信息,严禁上网。

学生工作稿件写作修改举例(一)

 

2010-05-17 09:46:25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以下稿件的修改,是近年来校园在线编辑在工作中保存的典型例子,修改稿仅供参考。——编者

学生工作稿件写作修改举例(一)

原稿:2005级35名同学喜获新生奖学金

    为鼓励更多的优秀考生选择我校,提高生源质量,我校《2005年招生章程》规定:设立新生奖学金,奖励报考并被我校录取的普通文史、理工类本科生,凡成绩超过当地军检线50分的,入学后奖励5000元;超过80分的,入学后奖励10000元。根据以上规定,我校今年共有35名新生达到新生奖学金发放标准,其中超过当地军检线80分6人,超过当地军检线50分29人,奖学金总额20.5万元。

    近几年来,我校新生奖学金政策的实施,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优秀考生选择我校,为确保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明年我校将本着鼓励先进,兼顾地区差异的原则继续实行新生奖学金政策。

修改稿:莱阳农学院2005级35名同学喜获新生奖学金

    日前,莱阳农学院向2005级35名同学颁发了新生奖学金,奖学金总额高达20.5万元。

    为鼓励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考我校,提高生源质量,莱阳农学院《2005年招生章程》规定:设立新生奖学金,奖励报考并被录取的普通文史、理工类本科生,凡成绩超过当地军检线50分的,入学后奖励5000元;超过80分的,入学后奖励10000元。根据以上规定,学校今年共有35名新生达到了新生奖学金发放标准,其中超过当地军检线80分6人,超过当地军检线50分29人。

    近几年来,莱阳农学院新生奖学金政策的实施,激励了越来越多的优秀考生选择报考,为确保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悉,明年学校将本着鼓励先进、兼顾地区差异的原则继续实行新生奖学金政策。

【编辑点评】

    这是一篇消息稿件。原稿只是按照材料的顺序把新闻事实描述出来,大家都能看明白,当然也不能说错,但不符合消息稿件的要求。

    颁发新生奖学金这一新闻事件,读者最关心的是什么?应该是谁获得了奖学金、多少人、奖励了多少钱。所以,这些新闻要素可以直接在导语中体现。编辑在修改时,把原文中的相关数据拿出来,放到新闻导语中。

    新闻主体部分则开始介绍新闻背景,为什么奖励新生、奖励标准是什么,这35名新生的分数情况等等。后面两段文字则介绍了新生奖学金的效果、明年是否继续奖励。(展学斌)

学生工作稿件写作修改举例(二)

 

2010-05-17 09:46:25     来源:宣传部   作者:宣传部

 

学生工作稿件写作修改举例(二)

原稿:海都学院青协为绿化驻地做贡献

    3月18日上午,海都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参加了莱阳市团委组织的以“我为莱阳添绿荫”为宗旨的义务植树活动,为绿化驻地贡献了一份力量。

    当天下午,32名青协会员在学院老师和社团负责人的带领下,根据莱阳市团委安排,在莱阳的一块河滩上植树。当天风沙肆虐,但同学们劳动情绪依然高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劳动,共挖树坑几十个。本次植树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劳动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能为祖国的绿化贡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感到非常自豪。

修改稿:海都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绿化驻地做贡献

    3月18日,海都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参加了绿化莱阳义务植树活动。这次活动由莱阳市团委组织,活动主题是“我为莱阳添绿荫”。

    当天下午,海都学院32名青协会员在学院老师和社团负责人带领下,在莱阳的一块河滩上植树。当天风比较大,但同学们依然热情高涨,仅仅一个多小时,就挖好了几十个树坑。这次植树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劳动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能为祖国的绿化贡献一份力量感到非常自豪。

【编辑点评】

    这是一篇植树活动的消息稿。原稿中导语句子太长,读起来太费劲,建议改为短句。

    原稿中写道“当天风沙肆虐”,但配发的图片上看不出风沙肆虐的样子,所以删除。

    结尾是评价总结:“这次植树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劳动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能为祖国的绿化贡献一份力量感到非常自豪。”其实可以删除的。尤其是“……纷纷表示,……”,显得空洞,太假。其实,完全可以用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的话来代替。(当然,要求这么具体对同学们来说可能有难度,但是负责新闻报道的同学应该有这个意识,起码要关注这些材料,这样才能把新闻稿写好、写活。)

    另外,这篇消息还有一个问题:地点不明确。只说“莱阳的一块河滩”——究竟是哪里的河?应该有地名,河也应该有名字。

    几十个树坑?如果具体一些,例如50多个,会更好。

    那么,类似这样的稿子应该怎么写?建议增加现场感,大家都在热火朝天地劳动,先写一个是大场面,然后写小场面。就是写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如何如何,但要写清楚人物的专业、班级、姓名,在干什么,说的话也可以写。要令读者感到真实、生动、亲切、可信。

    大家可以看看类似的植树活动,人家怎么写。下面这篇稿件很生动、很真实。导语用一个毕业生的话展开,语言简练,各种新闻要素俱全。行文之中也没有什么总结、评价的语言,但毕业生、校友的几句话,体现了一种真实的情感,留给读者的印象是深刻的。(展学斌)

浙大举行主题植树活动  同时启动绿色行动活动月

(来源:浙大新闻办 时间:2008-03-12)

    “栽下一棵树,就留下了一份永久的纪念。”3月12日,在紫金港校区东教学楼七号楼南面绿地上,浙大2008级(应为“届”——编者)毕业生徐莎莎和同学们一道亲手栽下一棵杜英树苗。她说,合抱之木,始于毫末,我们的根永远在浙大。
    
    今天是第三十个植树节,浙江大学举行以“根留母校,共迎奥运”为主题的植树活动。在浙大常务副校长倪明江、副校长张土乔的带领下,近500名教师、毕业生及校友代表参加植树活动,并共同栽下了100棵乐昌含笑和杜英树苗,表达对母校的祝福和感激之情。
    
    “到母校来植树,是‘根在浙大’的真实体现。”专程前来母校参加植树活动的杭州浙江大学校友会筹备组负责人、恒生电子董事陈鸿说,浙江大学就是一片森林。希望每个浙大人都来种一颗树,让这片森林更紧密、更加充满活力。
    
    从今日起,为期20天的绿色行动活动同时在学校各校区启动。活动以“迎绿色奥运、建环保校园”为主题,将陆续举办校园植树、校园植物知识宣传、设立“绿色ID”树木标志牌、大型环保签名、全校师生共同参与校园护绿以及校区绿地、树木认养登记等活动。(高楚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