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有关编写家谱的论述 - 滇黔成家军的日志 - 网易博客

 龙凤冈 2011-05-05

国家有关编写家谱的论述

默认分类 2010-03-22 22:00:22 阅读44 评论0   字号: 订阅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化部,档案局一九八四年以国档会{1984}7号文件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指出:‘家谱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丞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教制度以及地方史记的资料,它不但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当前某些工作也起着更大作用......。同时,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根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思乡之情日趋浓烈,他们也丞需利用家谱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要“充分发挥家谱在学术研究和统战工作中的作用”。

        国档会7号文件在谈到对家谱的研究、利用发掘时,把家谱列为祖国的“文化宝藏”,并明令有关单位予以重视和研究。

                                中国家谱沿革纪略

         家谱是以家庭、家族或宗族世系为中心内容的表册书籍。清代学者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说;“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也。;"家谱即"一家之史",是关于某一个家庭,家族或宗族的历史书籍。家谱又称为牒谱,所谓“谱”;“布也,列其事也”(《史记正义》),即按事物类别系统编成的;“牒”;“纪系缢之书也”(《史记.索隐》),特指记载世系谱法的谱籍。

     谱牒起源很早。人类确立了“单偶婚”制度(即一夫一妻制度)以后,便形成了出自同一祖先的,先是以母系,后是以父系为中心的比较稳定的人群,这就是氏族、家族。在氏族、家族的社会生活中,婚姻、权利等都与姓氏、辈份有关,所以区分姓氏、计算氏系极为重要。

      氏族社会解体后,随着国家的产生、王位和贵族封爵传子世袭制的确立,特别是商末周初宗法制度的确立,人们对姓氏、氏族的区分更加严格。司马迁在《史记.夏本记》里记录了从禹至帝履癸的十四系门亲,说明当时他是知道甚或看见了夏朝王世系完整的谱牒档案的,也就是说,自夏代便可能有了付诸文字的谱牒。商代的谱牒则部仅可以从《史记·殷本记》中得到说明,而且可从已出土的殷墟甲骨文中得到证实。据《周礼·春宫》等典籍记载,周代朝廷中已设有专门掌握谱牒的官员,即少史,小史以及太史,内史等,各诸侯国则由工,史等官来管理宗族世系,战国时代的我国大诗人屈原,就曾任楚国的三闾大夫,“掌握王族三姓,曰昭,屈,景。”

       先秦谱牒至今流存于世的,仅为《大戴礼记》中的《帝系篇》和清人会楫的《世本》记录皇帝之春秋(一说至秦)历史帝王,公侯,卿大夫的姓氏起源、迁居始末、生前创制、死后名号以及其他事迹,凡十五篇。研究者一般认为,《世本》完全体现了谱牒尊世系、辨昭穆、别贵贱、继世传统的功用,当为我国谱牒的开山之作。

      先秦时代除王室盛行修谱外,民间大姓或富贵人家也修谱。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奴隶制的氏族宗法组织渐趋瓦解,严格区分大宗’小宗的宗法制度也变成了历史的陈迹。但是血缘宗法观念却进一步的加强,谱牒因而随着世家士族势力的发展而发展并隆盛。

              在新形势下续写家谱的重大意义

       在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的新势下,提倡在前辈基础上续写新家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激励人们爱家乡,爱祖国,增进民族自豪感及道德修养,发挥"乡土教材"的作用,诚然,旧式家谱有许多糟粨,但是,其中所记述的祖辈们万难不屈,艰苦创业的经历,清正廉洁,公而望私,大义凛然\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以及大量尊师重道,睦邻和亲,勤劳节俭,忠于职守自强不息的家训,家规,都并不与今天的思想道德相悖.另一方面,今人续谱,其立场与角度,不仅与古人有着本质的不同,而且眼光与思想境界也远比古人高出许多.因此,以新思想,新道德,新观念去续写新家谱,记续大量的爱国爱家,无私奉献,见义勇为,勤奋好学,清正廉洁,嫉恶如仇的闪耀着高尚道德品质的新人新事,对于贬斥当今泛滥一时的"数典忘祖"的思想和见利忘义,贫图享乐的人生观具有积极作用,并能在新形势下推动中华民族的历史前进.

       第二,为`学术研究提供许多重要史料.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据历史记载可分成三类;国史,方志和家谱.三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和侧重;史侧重于储存全国政治,军事方面的信息,志偏重于巨鹿一地的自然,经济方面的资料,而谱则主要是载录一族之内的社会,人口方面的史料.因此.翻写,续写新式家谱,不仅可以追根寻源,查证,整理出大量的史料,而且能储存,保留大量的新史料,从而为目前和以后的历史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线索.

       第三,促进优生优育,为不断改善和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供历史的依据,古人编攒家谱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明血缘","别婚姻",早已从优生的角度认识到近亲婚配会产生不良后代的道理.如<<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云;"男女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鲁语>>也说;"同姓不婚,恶不殖也."显然,如果有了世系姓名明确,人口寿命增长清楚,家庭或家族迁徒流向明晰,血缘关系与婚姻情况明显的家谱,更可以大大抑制同宗相婚或近亲相配的现象,进而不断提高家庭,家族乃至整个民族的人口素质,因此,新形势下继续写家谱,完全可以保持对上述家庭,家庭人口资料的连续性,也可为当代及后代家人,族人的科学繁衍提供一份可资参考的人口档案.

       第四,可以增进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同胞亲情,加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毫无疑义,谱牒是维系家庭,家族乃至民族手足同胞亲情的纽带,是港,澳,台同袍和海外华侨,华商人士寻根问组的重要依据,也是追源与研究并继书海峡两岸关系史,中华华商发生发展史以及中华民族演变发展史的一个基础.正是鉴于谱牒的这种重要性,台湾当局才会于一九八三年发起召开了"亚洲族谱学术研究会",并以此为契机,利用至今仍帔中外华人崇尚的宗亲观念,扩大在海外的华侨,华裔中的影响,维护台湾统治秩序。所以,我们更应充分利用大陆“根”的优势,发掘和整理民间的旧式家谱,并在此基础上续写新氏家谱,以促进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华裔寻根问祖的热潮,吸引散居于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回国投资,并推进和平统一祖国的大业。

       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续写新家谱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过去曾一度将家谱视为“封建糟粕”,“宗法残余”而加以排斥和否定。其实,家庭,家族和血缘关系,亲情关系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无法摆脱和割断的,家谱作为一种历史记录形师式和工具,本身无所谓姓“封”或姓“社”,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掌握它,续写它,以便因势力导地为今所用,为我所用。

       录自《中华姓氏学报》一九九四年第二期,个别自居略有改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