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征额不应是个常数,应该是一个变数(从800元到现在的3000元足以说明问题,税法不应频繁调整,应有前瞻性).起征额和工资收入现状、消费负担、工资收入增长、CPI、地区差异、税法原则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起征额应该由一个数学关系式确定,个税法应该确定这个数学关系式和其中的系数.
二、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应下降到10%以下
三、各省市自治区可在一定范围内(本地月均工资1/5)调节确定当地起征额
数据来源: 2011年05月03日11:00国家统计局网站
2010年城镇非私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各省市可调节范围
序号地区 月均 月均1/5 最低额 起征额 最高额
1 北京 5474 1095 2505 3600 4695
2 天津 4414 883 2717 3600 4483
3 河北 2692 538 3062 3600 4138
4 山西 2795 559 3041 3600 4159
5 内 蒙 2959 592 3008 3600 4192
6 辽宁 2921 584 3016 3600 4184
7 吉林 2450 490 3110 3600 4090
8 黑龙江 2467 493 3107 3600 4093
9 上海 5990 1198 2402 3600 4798
10 江苏 3375 675 2925 3600 4275
11 浙江 3459 692 2908 3600 4292
12 安徽 2862 572 3028 3600 4172
13 福建 2721 544 3056 3600 4144
14 江西 2424 485 3115 3600 4085
15 山东 2811 562 3038 3600 4162
16 河南 2525 505 3095 3600 4105
17 湖北 2716 543 3057 3600 4143
18 湖南 2540 508 3092 3600 4108
19 广东 3363 673 2927 3600 4273
20 广西 2654 531 3069 3600 4131
21 海南 2585 517 3083 3600 4117
22 重庆 2944 589 3011 3600 4189
23 四川 2759 552 3048 3600 4152
24 贵州 2622 524 3076 3600 4124
25 云南 2515 503 3097 3600 4103
26 西藏 4533 907 2693 3600 4507
27 陕西 2858 572 3028 3600 4172
28 甘肃 2466 493 3107 3600 4093
29 青海 3099 620 2980 3600 4220
30 宁夏 3262 652 2948 3600 4252
31 新疆 2697 539 3061 3600 4139
平均 3095 619 2981 3600 4219
根据统计按正态分布 : 平均值μ=3095,方差σ2=726704, 标准差σ=852
扣除三险11% 平均值 拟征额 起征额 (圆整) 系数K
纳税人10%以下 1.282σ 1093 3095 4188 3727 3700 1.20
纳税人12%以下 1.175σ 1002 3095 4097 3646 3600 1.16
纳税人15%以下 1.037σ 884 3095 3979 3541 3500 1.13
纳税人20%以下 0.842σ 718 3095 3813 3394 3400 1.10
纳税人37%以下 0.323σ 275 3095 3371 3000 3000 0.97
根据正态分布,纳税人下降到12%以下,调整系数K=1.16
全社会起征额=上年全社会职工月平均工资×K(圆整)=3095×1.16=3590(圆整)3600
各省市调节范围=全社会起征额(圆整)±1/5当地月均工资=3600±1/5*当地月均工资(见表)
试论起征额3000元的高低: 已公布的数据统计得出, 2010年全社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95元
起征额3000元低于全社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095元,也可以说,将有大于37%的工薪所得人要纳税,近一少半的人纳税,这是个税法的原则吗? 到2012年时,2011年全社会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又将增长,怎么办,还得修改, 走入频繁调整怪圈!
所以说:起征额不应是个常数,应该是一个变数! 起征额3000元还是低了!
说明:
起征额、每级税率对应的月应纳税所得额,不应是个常数,应该是一个变数。这是应该考虑研究的方向;明确工薪所得纳税人占全部工薪收入人群的比重,应该比确定起征额更重要;由于段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应该允许各省市自治区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确定当地起征额,调节额度可以再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