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众里寻他千百度 - 失行孤雁:王国维别传(17xie.com)

 梦舞幻兮 2011-05-06
17xie首页 > 文学艺术 > 失行孤雁:王国维别传 > 引子:众里寻他千百度

引子:众里寻他千百度

[更新时间]2010-07-18 07:36:17 [字数]6842

引子:众里寻他千百度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昆明湖水中!

 

 

王国维纪念碑

 

 

“呜呼!天才者,天之所靳,而人之不幸也! [1]

王国维发出此一浩叹,时年28岁。

“王国维28岁”是个什么概念?用旧算法叫做清代光绪30年,用公元纪年则是1904年。

这一年,他主编的中国第一份教育杂志,即所谓《教育世界》,几乎成了他一个人的刊物:

大量的文章都出于他一个人之手,以至常常不得不隐去作者本人的姓名。借助于这一杂志,他创造了许多“中国第一”:

第一个在中国较系统地介绍德国哲学,尤其是叔本华、尼采和康德的哲学;

其《红楼梦评论》,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开山之作;

首倡以意境为中心的词学;

……

提起词学中的意境说,大概是世人最不陌生的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2][3]

而从大词人口中拈出这三句,转为三种境界说,为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树起一个界标,同样不是大家不能道。从词学而道出事业、学问,甚至道出人生,大家风范从这里出来了。境界说首先出现在《教育世界》中《文学小言》一文,当时王国维正当30盛年,著作迭出,妙语横生;天才的形象,如日中天。可谁又能想到,二十来年过去后,这位高标人生境界的巨人,竟会向着颐和园的昆明湖纵身一跃,撒手人间呢?

“呜呼!天才者,天之所靳,而人之不幸也!

莫非他在28岁时的这一浩叹,正好预先道出了自己的命运吗?

孔夫子自称是“三十而立”,王国维三十三年,似乎还感到难以自称“而立”。他有一篇《三十自序》,其中叹道——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犬马之齿,已过三十。志学以来,十有余年。体素羸弱,不能锐进于学,进无师友之助,退有生事之累,故十年所造,遂如今日而已。然此十年间进步之迹,有可言焉。夫怀旧之感,恒笃于暮年;进取之方,不容于反顾。余年甫壮,而学未成。冀一篑以为山,行百里而未半。然举前十年之进步,以为后此十年、二十年进步之券,非敢自喜,抑亦自策励之一道也。”[4]

后来他的主要精力就慢慢转到国学上去了,终至于成为一代国学大师,“中国现代学术奠基人”(刘梦溪);“新史学的开山”(郭沫若);以至鲁迅也赞扬道:“要谈国学,他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热风·不懂的音译》)。可是,他怎么能在《三十自序》中,把自己以后的进步“圈定”在十年、二十年呢?莫不是冥冥之中就有某种预感了?

果然,在发表《三十自序》后的第二十年,也就是王国维51岁时,这位以学业为生的天才,在学业上不再“进步”了,他的学问在昆明湖里永远停住了……

那是19276月里的事情,初夏的生机是那样蓬勃,昆明湖的荷叶该是一片嫩绿吧。他“选择”这样的时节,或者说,历史“选择”这样的时节,去了却他与昆明湖的这段“姻缘”,具有怎样的深意呢?然而现在已经是1996年的隆冬,屈指一算,七十来年又过去了。照佛家的说法,七七四十九天后重新投胎,那么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如今便应是他再生后的古稀之年了,他会仍然做着他的学问吗?或者,他已然达到了孔夫子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我不知道。

况且,王国维生前对于佛学的主旨,对于最终的解脱,是有“绝大之疑问”的。他年轻时代以叔本华为师,叔本华浓郁的悲观主义深深震撼了他的心灵,叔本华反复陈述的“天才的痛苦”,对王国维而言,不止是一种学说,而完全是有切肤之感的。然而叔本华相信最终的解脱,相信“灭不终灭,寂不终寂”,其学说最后并不归结为悲观主义,王国维是看到了的,这便是他和叔本华的不同之点。也许可以说,真正的悲观主义者,或更大更彻底的悲观主义者,不是叔本华,而应当是王国维。

 

人间地狱真无间,(佛家有“无间地狱”说)

死后泥洹枉自豪。(泥洹:涅槃,解脱,安乐,灭度)

终古众生无度日,(度:灭度,度脱,解脱,安乐,涅槃)

世尊只合老尘嚣[5]。(世尊:佛)

 

这样的人生感悟,才真是绝望到极点了。即使在七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伫立在万寿山巅,鸟瞰山下一片冰封的昆明湖时,我似乎还可以直接触摸到王国维当年那一片冰封的心灵,即便在火热的夏日,在192762日的正午时分,仍然是处在冰点,或者正因为在夏日的正午,才更加处在心灵的冰点。

昆明湖上,游人们正在溜冰。我在万寿山顶看着他们。我知道那坚冰下的清水曾经淹没了一位天才,我也知道我旁边就是颐和园的最高景观——智慧海。

然而我没有进去。

我也不想进去。



[1]王国维:《王国维遗书》第5册,《静庵文集》,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第71页。靳:jīn,吝惜,舍不得。

[2] 王国维:《王国维遗书》,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第15册,第4页。

[3] 王国维著,潭汝为校注:《人间词话·人间词》,群言出版社1995年版,第21页。

[4] 王国维:《王国维遗书》第5册,《静安文集续编》,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第19页。

[5] 王国维:《王国维遗书》第5册,《静庵文集》,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第57页。

 

 

 

也许是智慧海里并无智慧?不然,王国维为何不攀上智慧海这妙高之处,到里面去大彻大悟一番呢?“冠山杰阁三层峙,磴道盘纡凌紫烟”——他当年的《颐和园词》,抒发着他对这高妙美景的热烈向往之情,然而他终于未能在山头的智慧海里彻悟,却在山脚下的湖水中自尽了。也许这正是他自以为的彻悟方式?

我只需要这样朦朦胧胧地感受一番,我不需要仔仔细细地参观什么智慧海,佛香阁,我对参观没有什么兴趣,这就是为什么我来北京多次,直到现在才跨进颐和园的原因。我是为王国维而来,我已经感受到那冰封的心灵气息了。那么,当我登上万寿山顶,眺望着湖上的冰雪,想到“那冰下是否还有暖流”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反而忘掉了就在身边的智慧海,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当我迈步下山,就在去到昆明湖畔的时候,我忽而又想起“智慧海在哪里呢、智慧海该怎么进去呢、该去看看智慧海吧……”这些问题,并向旁边的游人咨询。而当我终于明白智慧海虽然就在身边。却要先行下山,绕到湖边的排云殿,在那里购票,然后由排云殿登上佛香阁,再由佛香阁登上智慧海,我就有了一点懒意。我对绕道和重新购票有点吝啬。也许我终生将与智慧海无缘,即便有缘,也只是刚才那种不期而遇却见面不识、擦身而过的缘份?我是不愿去细想这些问题了。我得去湖边的长廊走一趟,那里有王国维临终的足步,有石舫和鱼藻轩,他曾在石舫上久坐、抽烟,在长廊踏步,最后在鱼藻轩驻足,并投入水中。

我要去到那山色湖光共一楼,因为鱼藻轩就在这楼前。

我喜欢山色湖光共一楼的那种亲切。尤其在这隆冬的季节,她就更是使我倍生暖意。我需要在她前面的鱼藻轩停留一下。我想看看他的坐处,他抚摸过的栏杆,以及他投身的水面。我想仔细看看这湖水是否依然清澈。

一切都是那么平常。我下得山来。

游人们各自溜冰,嬉笑。鱼藻轩前的湖面上,冰层开了一个大口子,我看到这仍然清澈的湖水了,这让我放心,但我并不激动。

一个人的死,即便是一个天才的死,对于别人,对于后人,比方说对于我,竟是如此地平淡。

平淡如湖水。

 

 

然而湖面上有坚冰。平淡的湖水在这坚冰的下面。我本希望在这平淡的湖水中发现一条鱼,或几条鱼,然而鱼儿不肯游过来,而我观鱼的希望又至于如此淡漠,也就一点也不感到失望了。也许根本就没有鱼吧?但这跟王国维又有什么关系?有关系又怎样?没关系又怎样?有关系、没关系,也许都是一个没关系。不过,如果开春的时候我还能再来,这平淡的湖水怕会荡起涟漪吧。风大时,也会有动人心魄的波涛。你看那长虹卧波一般的17孔桥,舒展在前方的水面上,是如此的安详和缄默。她那每一个格子都如同一张优雅的嘴,优雅的鱼嘴,金鱼嘴或鲤鱼嘴,这样优雅地张开着,当冰雪解冻时,便会吞吐着波涛,告诉人们一点什么消息,不过,那恐怕只有天耳打开时才能听到了。

昆明湖也冰封着,不愿说话。

可能本来就没有什么好说的。

西园花落深堪扫,

过眼韶华真草草。

开时寂寂尚无人,

今日偏嗔摇落早[4]

那又何必须慨叹美人命薄,天才早逝呢?

但是,王国维,与颐和园,终究是脱不了干系的。想当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亡命日本京都,回望故国,曾写下著名的《颐和园词》144句,他大概没能料到,15年后,他会坐着黄包车,从清华园出发,跑到颐和园去了却此生吧。

颐 和 园

 

 

如今的颐和园,没见到有刻下这首长诗的地方。而王国维心中的颐和园,是一定刻有这首《颐和园词》吧——

汉家七叶钟阳九[2](咸丰帝登基,运气不好)

澒洞风埃昏九有。(Hòng洞:弥漫无际。九有:九州)

南国潢池正弄兵[3](太平天国在广西起义)

北沽门户正飞牡。(英法侵我大沽口。飞:掉落。牡:门闩)

仓皇万乘向金微[4](万乘[咸丰帝]仓皇出逃热河)

一去宫车不复归。(咸丰帝病死承德,再也没有回京)

提挈嗣皇绥旧服[5](咸丰帝子载淳6岁即位,为同治帝)

万几从此出宫闱。(从此慈禧垂帘听政,在后宫日理万机)

东朝渊塞曾无匹,(慈安太后住东宫,心地厚道)

西宫才略称第一。(慈禧太后住西宫,才略高超)

恩泽何曾逮外家,(慈禧不让外家[娘家]干政)

咨谋往往闻温室。(温室:温室殿,帝王冬季住房)

亲王辅政最称贤,(重用恭亲王奕訢等)

诸将专征捷奏先。(曾国藩等将领镇压太平天国)

迅扫欃枪回日月,(欃:chán。欃枪:彗星,喻灾祸)

八荒重睹中兴年。(四面八方迎来同治中兴)

这是写到了太平天国起义失败,有了所谓清皇室的中兴,这一切都归功于慈禧太后的治国方略。下面就极力渲染颐和园工程的大兴土木——

因治楼船凿汉池[6],(建颐和园:筑楼、造船、凿湖)

别营台沼追文囿[7]

西直门西柳色青,(颐和园在西直门西北)

玉泉山下水流清。(颐和园西侧有玉泉山)

新锡山名呼万寿,(锡:赐。赐名万寿山)

旧疏湖水号昆明。(写昆明湖)

昆明万寿佳山水,

中间宫殿排云起。(写排云殿)

拂水回廊千步深,(湖边长廊也是画廊,700多米)

冠山杰阁三层峙。(万寿山顶有三层佛香阁,背靠智慧海)

磴道盘纡凌紫烟,(磴:石级。纡,,弯曲

上方宝殿放祈年。(放祈年火炮)

更栽火树千花发,(火树:树上挂满彩灯)

不数明珠彻夜悬。(不数:无数)

..........

嗣皇上寿称臣子,(皇帝给慈禧祝寿,自称臣子)

本朝家法严无比。(家法大于国法)

问膳曾无赐坐时,(皇帝皇后站着伺候慈禧御膳,不赐坐)

从游罕讲家人礼。(跟随出游,则比较宽松,不大拘礼)

对慈禧真是赞不绝口。继而又赞曰:

五十年间天下母,(母仪天下)

后来无继前无偶。(空前绝后)

在花了大量篇幅铺陈慈禧呕心沥血治理朝政之后,终于写到了清朝的末路穷途:

寡妇孤儿要易欺,(隆裕皇太后是寡妇;溥仪是孤儿)

讴歌狱讼终何是[8]。(新权贵自然受歌颂,有权审案子)

最后竟至于慷慨陈怀——

定陵松柏郁青青,(定陵:帝王陵寝、墓地)

应为兴亡一拊膺[9]。(拊膺:拍胸脯,表决心)

大有为亡朝复国之志。王国维,“维”的就是这一将要灭“亡”的晚清帝“国”吗?维亡国不成,只好一死吗?拊膺不够,还得搭上性命才成吗?于是关于他的投湖,历来就有“殉清而死”一说。

当然,此外还有罗振玉逼债的“逼死”说。

还有“厌世而死”说。等等。

人死万事休。他是顾不得后人评说了。



[1] 王国维:《王国维遗书》第5册,《苕华词》,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第8页。

[2] 汉家:把满族的清朝算作汉家,这是从文化上划分华夷。七叶:咸丰帝,是清代第七个帝王。钟阳九:阳九为奇数,为阳数之穷;百六是偶数,为阴数之穷。阳九代表厄运。钟:适逢,遭遇。

[3] 潢池弄兵:指造反,叛乱。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

[4] 向金微:不详何意?当时咸丰是逃往热河,即承德,再也没有返京。金微:一座古山,也叫金山,即今阿尔泰山,在新疆准葛尔盆地的东北侧,是天山北出支脉,也是新疆和蒙古的界山。唐贞观年间,以铁勒卜骨部地设置了金微都督府,就是因这座山得名。南朝陈沉炯《赋得边马有归心》说:“连鑣度蒲海,束舌下金微。”卢照邻则有《王昭君》诗:“肝肠辞玉輦,形影向金微。”不见有其他解释。不知道王国维在这里用“金微”、“向金微”想说什么?昭君向金微后,一去不返;咸丰向热河后,也是一去不返。可能这里有点类似?

[5]绥:安顿安抚。服:五百里;古代王畿外围,以五百里为一区划,由近及远分为侯服、甸服、绥服、要服、荒服,合称五服。服,本意是服事天子。旧服:从前的地方官民。

[6]汉池:昆明湖。王国维《咏史·第九》:“汉凿昆池始见煤,当年赀力信雄哉。”大意是说: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挖到深处竟发现了煤层,当年的财力(赀zī力)真雄厚啊!

[7] 别营:又造。台沼:积土为台,土台;积水为沼,水池。追:追崇。文囿yòu指周文王在洛邑建的园囿;后来也指文章园地,文人墨客。

[8]《孟子·万章上》——(孟子曰:)“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於南河之南。天子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夫然後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孟子末尾的话,大意是说:假如舜住进尧的宫殿,逼迫尧的儿子让位,那就是篡权,不是老天给权。而实际情况是,舜的天子位,是老天给的,所以舜并没有篡位。

但有人认为,王国维在这里用“讴歌讼狱”之典,却似乎把孟子这句话读成:舜住进尧的宫殿,夺了尧的儿子的权位,毕竟是篡位,不是天授。因此王国维用典,是斥责袁世凯篡位。

不过,为什么不是斥责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呢?

[9] 王国维:《王国维遗书》第4册,《观堂集林》第24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版,第1-2页。

 

颐和园总是不语。游人们各自游园。我站在鱼藻轩下,记下了“ 般 草鉴可征,芳风咏时”几个大字,却猜不出其中的意思,首先“ 般 草”一字就不认得。(后查《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和《中华大字典》都没有这个“ 般 草”字,但据《汉语大字典》“盘”字的解释,似乎可推测 般 草即盘,即 般金, 般皿,也即盘。那么“鉴”大概是比喻这昆明湖好像一个如盘的明镜。要是这样,那么“可征”、“咏时”就有解了)回头望见万寿山头的智慧海,依稀可辨。我想猜猜为什么要将这智慧海建在山顶上。灌顶?也许吧。然而我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我不想再多费什么心思了,我准备踏上归途。王国维,再见了。王国维,我准备从颐和园出发,寻你去了。我想寻一条通心之路,我渴望神交,我想见见王国维心中的颐和园。他心通……自我的寂灭……关于一个人的神话,不值得称为信史——荣格先生给自己写的一部自传的一个评语:一个关于自己的神话。心理学家对自己心灵的洞察,一项“不可能”的工作,如同洞察别人心灵一样“不可能”。历史的可疑……心的可疑……

然而王国维是一位天才,现代学问家。

呜呼!天才者,天之所靳,而人之不幸也!

呜呼——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昆明湖水中!

 

 


同学经典(北京)文化俱乐部:www.

渊主:http://mocanihcgolb.blogchina.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