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王登峰教授写给大一新生的文章

 云闲草绿 2011-05-08

北大王登峰教授写给大一新生的文章 
    最近,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阐明了在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广泛的内容领域,本文仅就大学新生的入学适应提一点粗浅的看法。即从中学进入大学,他们将要面临什么样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调整? 

■人生的六次重要转折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在人的一生里,要经历大致六次重要的转折。第一次转折就是从母体里分娩出来,从一个非常封闭、安全的环境下来到一个充满各种变数的环境。第二次转折是从幼儿园到上小学,他的主要任务从玩变成了学习、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第三次转折就是从中学到大学,面临环境、学习方式以及价值观、理想信念方面的一些根本性的变化。第四次变化就是从大学毕业走向社会。这个时候,第一次离开学校走向社会,第一次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去面对社会提出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去承担起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要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再下一次转折,就是离退休,人生的任务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工作为主变成了休闲为主。最后一次转折,就是生命的最后历程。 

在这几次重要转折里,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第一,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个体都有它的核心任务。这就要求必须建立相应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做事方式,相应的人际关系、自我评价、适应环境的方式都应跟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联系在一起。 

  第二,在两个相邻的阶段之间,需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因为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变化,环境的要求发生了变化,角色和责任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做出调整。如果我们能够相应的在面临这个转变之前,就对将要发生的转变有所准备,那么转变就会比较顺利,会为我们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三个特点,在人的一生中,在任何时候如果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都应做出调整。在人生的六个大的阶段里边,对人的一生起决定作用的或起主要作用的转变应该是第3、第4这两个阶段,也就是我们从中学进入大学校门这样的一个转变,以及我们从大学走向社会这个转变。这两个转变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到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咨询的同学中,新生只占到10%,绝大多数是二年级、三年级的同学。但他们的问题往往是在刚入大学的时候就开始出现了。新入学的同学要面临一个重要的角色转变的过程,必须对将要发生的变化有所了解。 

■从中学到大学所面临的转变  

从中学到大学,面临三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方面,就是我们的学习、生活的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的都发生了重要变化。 

  第二方面,属于人际交往的问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都有所不同,这样多的人在一个屋顶下生活,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各样人际关系方面的纠纷。而且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中一个核心的内容就是人际关系观念的转变。在中学或在中学以前,人际关系的概念更多的是友谊的扩展,其重要特点就是它的交往双方是根据个人的好恶来做取舍的。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必须跟很多我们看不惯的人和平共处,大到国际之间的纠纷也是这样。一个人要想发展,要想发挥自己的潜力,要想对这个社会做出一点有价值的事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这个良好的人际环境就是能够跟周围的人有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三个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变化,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的问题。在上大学之前,无论在中学,还是在班里,甚至在周围的方圆几十甚至几百公里内的中学里边,都是出类拔萃的,深得同学、老师、家长、亲友的重视。但到了大学之后,这种优势变得越来越少。跟周围的同学相比,即使是在本省考上状元的,也会发现很多人比你要优秀一些。这是我们大学新生都要面临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怎么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评价和认识我们面临的处境。  


61.237.232.*

2楼


  三个方面的变化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们要了解都是什么样的原因引起的,以及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们怎么去分析,去解决它。下面我就稍微具体一点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三个方面的一些变化。 

■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  

  首先,从中学到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从中学来讲,我们的主要精力是放在学习专业知识,这个专业知识是有明确的目标和范围的,而且还有老师和家长的督导,周围的环境给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生活中的琐事可以由别人去包办代替。再有就是从我们个人的地位来讲,所有的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把自己当成一个孩子。到了大学以后,学习的内容发生了变化,大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并不明确,中学学习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要考上大学。上了大学之后,目标是什么呢?科学研究是一个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的过程,在科研里,我们所获得的那种发现和成功的幸福和愉快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大量的时间我们是在困惑和苦恼中度过的,这就是对科学研究一种客观的描述。而大学的学习就带有这样的色彩,不知道学到什么程度才算学好了。再一个,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大学中也有老师的督导,但这种督导更多地是要靠大家自觉地去学。因为大学的学习主要是靠你自己去约束自己,自己去控制 自己。 

  另外就是生活习惯问题,包括口音、包括就寝时间、睡眠的习惯。有的同学有可能睡觉的时候必须把录音机开得很响,他才能睡得着;有的人,发出一点动静,他都不能睡觉。这样的话,你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里面,到了大学里边,住这种集体宿舍,那必须得学会适应。  

  还有一方面,在大学,我们要学会自理。在中学时,很多事情是被包办代替的,这样我们生活自理的能力实际上是比较差的。每个同学都应该高度地重视这一点,因为尽管这不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毕竟它反映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方面,或者是我们的生活质量问题。《中国青年报》曾登载了一篇文章,上面讲,我们应该从幼儿园学起。当问到一批科学家--他们都是诺贝尔奖得主,"在您的一生里面,您在哪一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时,一位老人平静地说?quot;是在幼儿园:老师教我们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这些。"这里面讲了两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第二个就是诚实。我们从中学到大学面临这样一个变化,应该高度重视,即使是繁琐的小事,我们也要高度重视。 

  刚入学的同学适应这种客观环境的变化中最主要的障碍就是理想的大学生活和现实之间的差距。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之后,要注意观察这个环境的要求和原来的环境有些什么样的变化,应该重新估价所面俚囊恍┬碌谋浠灰苁怯米约涸吹难酃狻⒃吹墓勰钊タ创碌氖挛铩K嘉绞健⑸罘绞蕉家饕恍┍浠饕恍┑髡馐嵌陨畹囊恢种匦氯鲜逗凸兰鄣? 问题。  

■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  

  大学里的人际交往首先是不能以个人好恶作为标准,不能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其他人。比如,一个宿舍里边住6个人,有的人习惯开着录音机睡觉,有的人习惯没有任何动静睡觉,有的人习惯9点睡,有的10点睡,有的人11点睡,有的人12点睡。这个时候应该达成一致,集中大家的意见,形成一种共同的约束,睡觉的时候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大家必须得遵守。这个规矩可能跟原来的想法是不一致的,但也得遵守。这也就是说,不能以自己的标准去强加给别人。否则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问题。这是一个最起码的原则,重在相互协调,不断地调适,不是简单的单方面的服从。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一种能力,在不断的调适过程中,能够掌握主动,既解决了问题,又跟各种不同的人保持了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是在大学、成年人的人际关系中要注意的一点。  


61.237.232.*

3楼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何看待同学之间可能会出现的一些小的摩擦或冲突。首先,同学之间的摩擦和冲突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为来自不同地区的同学生活习惯不一样,各种各样的生活习惯、各种各样做事的方式,要想达到一致,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这里的关键就是怎样来看待这种摩擦和冲突。  

  我想有一点大家都可以同意的,就是,我们不敢说绝对没有,但是绝大多数同学都不可能故意地要去跟谁过不去,所以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前提。这样的话,这个问题的解决就要通过交流,通过沟通来解决。另外,到了大学之后,当面临很多的问题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对自己进行重新审视,而我们对自己重新的审视也就涉及到我们如何认识和评价自我这样一个核心的问题。  

■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我  

  上大学之后,每一个人都会面临对自己重新评价的问题。有一个说法叫做"大学生的相对平庸化"。就是在上大学之前出类拔萃、优秀的个体,上了大学之后,发现自己变得很平庸,没有那么突出了。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个是比较团体的问题。原来在中学几百个人中间是最优秀的,但是到了大学之后,比较的对象变成了一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因此,成绩相对下降是个客观存在的问题,我们无法抗拒。  

  另一方面就是进入大学后与别人比较的方面越来越广泛,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比如还有体育、艺术修养等。进大学前我们好像一直生活在夜里,看不清周围的事物,只能朝着不远处的一盏明灯前进,那盏灯就是大学这个目标。进大学后,天亮了,从前的灯就变得不明显了--下一步要做什么?而且周围的环境变得清晰了,我们会发现周围有许多同学都有闪光点,虽然自己成绩比他们强,但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到了大学以后我们会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都是身怀绝技的。因此很多同学上了大学后会产生自卑感,这就是相对平庸化导致的结果。每一个进入大学的同学都背负着很多来自家长、老师、朋友及自身的期望,这种期望越高,在相对平庸化的现实中的反差就越大,适应起来就越难。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之所以不适应相对平庸化的现实就是由于我们是在根据周围人的期望来认识自己,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要真正了解自己。  

  当发现与别人的差距后,要对自己做客观的分析。差距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弥补赶上的,比如我们在学习人际交往上的问题。学习、掌握知识是将来开创事业的必要基础,人际交往是重要的辅助手段,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最根本的东西。如果与周围人有差别,一定要想办法缩短这种差距,但要允许自己有逐渐改善的过程。很多同学不愿别人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想在短期内弥补上并超过其他人。实际上这种期望是非常不现实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怎么可能一夜之间就把它解决掉?这就意味着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改变现状,同时也意味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与周围的人之间一直存在着差距。很多人不太敢面对这种问题,就是他不敢面对长期与别人存在差距这个现实。 

  第二类差距是其他能力方面的,如果这种差距能被赶上,是锦上添花的事情,如果赶不上也无伤大雅。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必须面对这样的现实,在一生中我们能做的事情非常少,能做好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要指望自己在所有方面都比别人强。贝多芬不会因为打拳打不过阿里而感到自卑,因为他的价值不在于拳头,而在于为人类留下了许多美妙的音乐;阿里也不会因创作不出第九交响曲而感到自卑,他的价值在于拳头。大学是全国优秀青年的聚集地,每人都具备许多优点,在某一方面赶不上别人没有关系,即使是硕士、博士、专家也只是在某特定领域有所专长,跳出这个领域他们与普通人没什么差别,一个核物理专家不可能对菜价、股票的动荡了如指掌。我们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到某一具体问题上,用不着为与自己无关的问题徒伤脑筋。 


 

 

61.237.232.*

有一位美国心理学家做了非常有意义的事--了解美国50位成功人士在他们一生中认为最重要的事是什么。答案中排在第一位的几乎都是"I myself"--我自己!这就是自爱,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自己了解,关怀,尊重,负责;第二,在承认差距、不完善的同时保持自信;第三,自爱自信的人要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自爱的关键,也是一个人最重要、最基础的素质;第四,要保持开放的心态。这就是说对环境和人的看法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周围的变化及时调整,从自爱的角度讲就是对自己的表现持一种开放的心态。我们面临平庸化的现状时,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必须赶上去的、可以赶上去的、可以不赶的来按部就班地做。 

■几点建议  

  大学生活中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不断提高生活上的自理能力,包括一些基本的生活能力。有一次我去日本和一群三年级的孩子上课,他们的课堂非常活跃,与老师关系非常亲密,中午吃饭时,从分配食物到最后扔拉圾都做得秩序井然。这种生活自理能力反映了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其他人的尊重。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一些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从依赖别人的生活方式转变为独立的生活方式。  

  第二,要学会用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在与同学的交往中,要采取平等的态度。比如说有的同学恃才傲物不屑与其他同学交流,而有的同学觉得能力较差而不敢交流,这两种情况都会使我们失去很多机会。请相信,没有人会因为我们比他们知道的少而瞧不起我们。 

  第三,要正确的认识、评价自己。在新的环境里要认清自己的实力或者说潜力,树立自信心。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发现自己的位置下降,这是环境因素的变化造成的,而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进入大学后,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看谁能更好地利用时间,更好地发展。即使在能力方面与别人存在差距,也要允许自己有一个逐渐追赶的过程。  

  另外,要客观对待别人的优势。在承认与别人有差距的情况下,仍能保持自信心,一个人能力再强也不可能事事都超过别人。我们要心悦诚服地看待别人的优势,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不能耿耿于怀。有一本关于心理健康的书叫做《做人的权力》,罗列了很多权力后,它写道:有一条权力最容易被忽略,那就是"你有不如别人的权力,但很多人都自动放弃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能不如别人。" 

  最后,要不断吸取别人的长处,提高自身各方面的修养水平,在平等的交往中达到互补。 尽管大家还不太熟悉大学这个环境,但不适应的感觉很快就会过去,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自己有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能够接受自我,超越自我,从而接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