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的加工,整合和输出

 优雅a 2011-05-09

知识的加工,整合和输出

 一.行动:线下小组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总体方向


首先,我们一致同意线下交流活动的必要性,并希望能够组建一个关注范围较广的、以知识输出为主题的“X小组”,它与另外一个创业小组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


1.目前的两个现实问题:没有合适的组织形式、没有合适的地点


1.1 用线下小组的固定活动方式来解决组织形式的问题

1.2 地点的选择可以考虑以赞助形式解决,诸如:某组织提供场地,我们将研究所得与他们分享,并可以为其进行员工培训之类


2.对活动要点的几个看法:


2.1 本次活动时,制作一套模板,建议大家按此结构进行自我介绍,以期得到相互间更深入的了解

2.2 后续活动的初始阶段,由每个参与者对自己所擅长的专业内容做专题的演讲

2.3 寻找专题间的关联性与结构性,延伸出新的主题内容


3.最终成员的三种类型:

3.1 探讨者和参与者——核心成员,能够以此模式共同成长,自我实现的人

3.2 学习者和旁听者——以学习为主,另外可以做为某些实验性主题的模拟受众

3.3 潜在客户和关注者——拥有相关市场的人,将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和转化


二.成果:聚焦于经验复制的知识管理模式


起步阶段以基础的方法论和知识管理为中心,促进成员间的融合与了解,经过长期积累与筛选后,逐步形成有市场价值的成果——某种知识输出形式。

这种知识输出形式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基于“底层需求”的多维度分类方法

2.对现有知识点(栖息谷、畅享网)的抽取与重组,建立多维度分类的知识库


3.高级知识输出:对知识地图的设想

3.1 采取某种方式对个人经验进行整合,建立各主要专业的知识曲线

3.2 采取WIKI方式保证知识体系的延续性

3.3 采取图表加链接的方式,使每个人可以很方便了解该专业的全局状况,并找到自己在知识梯图中的位置,从而对自己所需知识点进行有目的的筛选


4.成果的发布与推广:XXX刊的设想

4.1 定期将知识输出的结果以XXX刊形式发布

4.2 逐步扩大影响力

4.3 吸收潜在会员加入

4.4 以邮件形式发至目标客户


就我和长云的讨论结果,再做一些重要关键内容的强调:


1.通过网络论坛聚集的人和圈子,前期必须固定持久化的沟通和交流,达成信任。


2.人员需要的是高效的自我学习能力,而非现有的技能,主要是学习愿景。


3.知识->技能->成果,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创造效益,这是群组发展远期目标。


4.要依托栖息谷这个平台,同时线下活动要做好人员的差异化分析和分类。


5.形成一系列的专题文章和讲座,并发展和构建知识地图模型。

个人知识管理点滴

把握好知识的粒度很重要,粒度太大的无法重用,粒度太小了由于知识间关联关系更加复杂了增加了管理这些知识的难度。

个人知识体系中的基础知识和通用知识很重要,比如时间管理,数学和统计学,学习和读书方法,写作技巧等。有了这些通用知识的积累就可以高效的学习任何新的知识。

带着目标和问题去学习,不是功利,而是更有效和学以致用。因为这样你才能更好的检查你学习的效果。学习了解决问题则学习是无效的,也浪费了时间。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既要吸取前人的经验总结和教训,就不能完全照着别人的路走。你需要的是认识清楚自己的位置,保持自己的独到见解,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是逐个击破,但是在学习之前我们必须对需要学习的知识体系和方向有个整体的认识。这样才不至于迷失了方向。

人的大脑容量是有限的,你需要记录的是经验,方法论和知识的索引。而不是细枝末节的计算公式和理论。这样你就解决了一个重要问题-快速的找到你需要知识,高效的解决你面临的问题。

积累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共享是知识管理的价值体现;创新是知识管理的最终追求。而这正符合知识库->知识地图->方法论的发展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