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十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十二)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十五)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Ⅰ中考试题精编 (一)1.清 袁枚 2.除此之外,(那些)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儿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3.书非借不能读也 (二)1.C 2.D 3.(1)因此人们不单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人,不单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译成“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养自己的子女”也可)(2)对财货,人们憎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是自己要私藏。 4.(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全社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三)1.(1)祸患,灾难(2)用脚踢(3)通“向”,从前(4)停止,放弃 2.C(C项均译为代词“……的人”;A项分别为转折关系连词、并列关系连词;B项分别译为“他的”“恐怕”;D项分别译为“却”“就”) 3.(1)如果人们所追求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不可以用呢?(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每个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4.人在“生”与“义”不能兼顾时,应该舍生取义。主要采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这三种论证方法。 (四)1.(1)就 (2)比作 (3)可是,但是(4)这,这样(5)说,称 2.(1)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2)我的儿子有了病,我虽然(即使)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 3.这样的私心是人之常情,这说明了他严于律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五)1.(1)原因,缘故(2)断绝,消失(3)距,距离(或:相距) 2.番人正是倚仗这一险阻,没想到大军很快到来了。3.C4.(1)善于了解和利用战地环境;(2)善于正确判断敌情;(3)善于指挥部队作战。 (六)1.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 2.在朝廷 停止换掉3.朝廷大臣都尸位素餐;杀佞臣张禹可以警戒他人。4.辛庆忌认为朱云一向狂颠耿直,假如他的话说得对,不可以杀他;即使他的话说得不对,也应该宽容他。 5.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 (七)1.抄书 治水失败 2.(1)特别爱好(或“喜欢”“爱好”)(2)跑(3)率领(或“带领”)(4)适逢,正赶上 3.(1)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2)(他)常常独自在庭院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或:古人怎么能欺骗我呢)?”4.示例: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地运用于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抑郁而死。 (八)1.C2.A3.B4.(1)这里面的人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戴和桃花源外面的人完全一样。(2)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仍然安然自若。 (九)1.(1)通“缺”,空缺 (2)即使 (3)凭借或依靠(4)平息或停止 2.A(B为“中间夹杂”,C为“交错相通”,D为“到处”) 3.(1)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水路都被阻断了。(2)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4.(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凄清) Ⅱ专项模拟训练 (一)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1)撑,划(2)哪能(3)到,等到 3.因为天、云、山、水全是白色,显得空阔,所以长堤、湖心亭、小船看似“一痕”“一点”“一芥”。 4.用亭中人的惊喜来表现作者夜游的独特心境。(或:以与知己相逢的惊喜来表现作者夜游赏雪的独特心境与雅致情怀。意思相近即可)5.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或:钟情山水。) 6.叙事是行文的线索,作者用极省的笔墨交代了游踪。写景是游记的重点,作者抓住茫茫雪景中的亮点“一痕”“一点”“一芥”等,把景物中最具特色、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湖心亭巧遇是叙事,从人的角度来写,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重在抒情。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 (二)1.D2.(1)缺(2)太阳(或阳光)(3)真,实在(4)早晨 3.(1)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2)悬泉和瀑布在那里飞流冲荡。4.B (三)1.遗之其人蛐书之其阳蛐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2.(1)建桥(2)不足 3.(1)看上去好像没有穷尽,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2)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4.写了石渠、石泓和小潭。写了泉上的石头、树木、花草和竹子,特别是侧重于风声的描绘。风摇动着竹树的梢头,产生震撼崖谷、经久不息的回响,从而使读者由视觉转入听觉,给那些图画似的景物,加上一种诗韵般的音乐美。以动衬静,表现静穆幽深之境,表达了作者探奇致胜,舒展胸怀,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四)1.得了病(或“得疾”) 求医(或“求疗”) 同游清泉寺2.(1)因为 察看(2)这多 3.(1)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2)谁说人老了不可再年少?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必因为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4.说明人生也有返老还童、青春能再的可能,不必枉自悲伤,哀叹光阴易逝。这无疑会给身处逆境的人以勇气、信心。 (五)1.(1)梳掠 (2)猛,强有力(3)大约 2.B 3.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苗像兽颈上的鬃毛,约有一寸来长。) 4.(1)春(初春之、早春之)自然 游人聚饮斗歌 (2)示例:A.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B.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无得而状。”C.面:“布席之初,呕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 点:“分曹部署……才三四辈。”点:“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听者魂销。” (六)1.pùmiù 2.(1)珍藏 (2)认为对 3.(他)用锦缎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 4.牧童了解牛的生活性格,知道斗牛时牛的一些体态特征。画中的斗牛不符合实际情况,所以牧童敢指出画中的错误。 5.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话有一定道理,因为实践出真知。哪个行业的事,哪个行业的人最懂。 (七)1.骐骥一跃蛐不能十步蛐驽马十驾蛐功在不舍蛐锲而舍之蛐朽木不折蛐锲而不舍蛐金石可镂 2.(1)专一 (2)祖辈和父辈(3)已经 3.(1)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子,但如果不是蛇鳝栖身的洞穴它就无处安身,这是因为它们用心浮躁啊。(2)并不仅仅书是这样,天下的事物都是这样的。4.略。符合文意,有自己的见解,且能言之成理即可。 5.写法上,都用了正反对比的写法,但甲段还用了比喻的方法。内容上,都是谈读书方法和读书态度的,甲段侧重于读书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乙段侧重于谈读书的自觉性和强制性。 (八)1.(1)偷偷地(2)拿(3)早晨 2.冕小儿/恬若不见 3.(1)王冕听完后,就默默地记住了。(2)王冕的父亲非常生气,就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不久,王冕又像先前一样。(3)安阳的韩性听说他苦读的事,认为他与众不同。4.在学舍偷听读书;在寺庙借长明灯读书。 5.围绕“学习成才”这一中心,言之成理即可。如:学习必须勤奋刻苦;学习条件差,只要努力,照样能成才;逆境出人才。 (九)1.故/神宗排众论/而力倚任之 2.(1)尊重,崇尚(2)洗涤 (3)执拗 3.性格刚愎自用,事情无论对与错,都很相信自己的见解,执意而不肯回头。 4.不好华腴,自奉至俭。5.不管大臣们怎么说,宋神宗都倚重信任他。 6.略。有自己的观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十)1.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2.(1)攻打(2)通“返”,返回 (3)学习(或:向……学习)(4)错误,过失 3.(1)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啊。(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4.老马识途 5.略。有自己的观点,且言之成理即可。 (十一)1.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2.(1)被贬、被罚(2)封官、赐官(或:让……做官) 3.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深以(替李白脱靴)为耻,(于是)挑剔李白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 4.诗;例:(1)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2)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颖面,稍解,授笔成本,婉丽精切,无留思。5.狂放(或:豪放不羁、傲视权贵);后两问属开放性题目,能言之成理即可。 (十二)1.(1)多(2)捆绑(3)直截了当提出看法 2.五六十里中蛐旌旗蔽隰 3.(1)桓玄问这是为什么。(2)桓道恭是桓玄的本族(或本家)。 4.车骑甚盛……不避陵壑。 5.行阵不齐,君兔腾逸。(队伍不整齐,獐兔逃走了。) 6.略。(十三)1.(1)大声叫喊(2)先前 (3)改变脸色 2.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3.(前)大声呼叫着,许诺给救人者以百金。(后)不仅不按诺言付酬,反而振振有辞地责怪渔人不该向他索取劳酬。 4.(1)不爽(不痛快、不舒服);遇到这样一个说话不算数的人,感到自己仿佛被人捉弄了似的。(2)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5.恐怕不可以(这样做)吧?6.略。对商贾、渔人、围观者说都可以,意义积极即可。(十四)1.急/从束氏/假狸 以去 2.(1)将(2)买(3)估计,揣测 3.不知道世上有鼠可以捕来食用,饿了只会叫唤。原因在于狸已不再捕鼠。 4.被老鼠咬了脚,奋力逃出了瓮外。 5.长期养尊处优,必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十五)1.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1)到……去 (2)这里指军队(3)成功,成 3.柴桑(今江西九江市)抗战(抗衡、与中国抗衡)投降(北面而事之) 4.B 5.示例:(1)语句:“海内……量力而处之!” 性格:能言善辩,从大局出发,晓之以理。(2)语句:“若不能……祸至无日矣!” 性格:见机行事,针对谈话对象采用“激将法”。(3)语句:“田横……安能复为之下乎!” 性格:知识渊博,能言善辩,善于揣摩他人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