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永祥意拳普读(续)

 周珏 2011-05-09

 

 

第二章 意拳基本功法
要弘扬发展意拳,基本功法是不是科学是个特别重要的问题,现在在全国和北京练意拳的人不少,但是经过各方面的了解和考证,很多练意拳的人经过多年的练功,身上还是没有意拳的整体协调性和爆发力,究其原因就是基本功法不科学,主要表现为体内、体外矛盾混淆不清,以致于效果不令人满意。
意拳的基本功法主要就是一个哲学的问题,记得家父讲过在中山公园从学于王芗斋先生的一些老干部们说的话:“这老人讲的拳理符合于哲学。”家父要求我们要认真的学习哲学理论,增强对意拳的理解,还讲到王老在晚年自称矛盾老人,意义是相当深刻的。通过家父对我的哲学引导,后来我一直以哲学理论来研究意拳,终于明白了很多原来不懂的道理,如:精神变物质;矛盾对立统一;量变到质变;事物是永远发展变化的。还认识到真理的客观性和实在性。就这个意义讲,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不能创造只能发现。我们要按照哲学道理去探讨去练意拳,使我们的基本功法科学化、真理化,使人明拳理,懂练法,才能容易练,使练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比较满意的收获。下面具体讲一下王老是怎样讲的,我是怎样认识的,我所教的基本功法是怎样练的。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是对立又统一的。如:音乐有高低音,其节奏有快慢,组合在一起抑扬顿挫才能成为一首美妙的乐曲;国画透视上有远近疏密,着色有浓淡,这样才能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螺栓和螺母只有拧紧了才能使部件固定好,才能使用。象汽车行驶、人走路等等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在练意拳上来说争力就是矛盾,王老在拳学新编里讲,试力为习拳之最大关键,试力要从徐徐二字中作体认功夫,初步试力应求二争力,从一中心异向发出,相等相乘。悟得二争力,再求全身各部分,均同时面面生力,无不相乘,互为应合,浑元一致,共争一心,气力贯通,全身无空隙,习拳得此争力,方能使神气意力真实合一,然后可谓之得中,可谓之得力矣!教拳要申明争力的作用,以求发力自然,争力乃拳学不传之秘,能得与否,则系于学者,视学者志向与体认功夫如何耳。王老(芗斋)所讲这一部分就是体内矛盾,因相争而使身体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浑圆,从而完成第一层次的试力,即体内矛盾试力,在我教学员练功时,用松紧带作示范,使学员明白前后、左右、上下争力具体应怎样做,让学生练一个阶段后再把三个争力同时做出来,这样才能作浑圆技击桩,在练浑圆技击桩一个阶段后才能做整体与外界的矛盾,王老(芗斋)在大成拳论里讲:周身鼓舞,四外牵连,足趾抓地,双膝撑拔,力向上提,足跟微起,如巨风卷树,拔地欲飞,拧摆横摇之势,要与天地相争,肩撑肘横,上兜下坠,推抱互为,永不失均整之力,背立腰直,小腹常圆,胸部微收。王老(芗斋)的这一部分,讲的是整体与外界的抗衡,从而提高了每个各体与外界抗衡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功力,这就是第二个层次的试力。
以上所讲的程序是很清楚的,只有先练二争力,组合成浑圆技击桩,再练整体与外界矛盾的抗衡。这样先体内,再体内、外结合,比较容易理解,容易掌握。这是我三十年来的一点体会,如有错误,希望批评指正,因为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样才能弘扬发展意拳。芗翁在《〈意拳论〉增补》中写道:“我所以用画龙点睛之法道破意拳哲理,实欲告诉学者一个真理,习拳而不接受其哲理,则无异抱石卵而盼司晨,终无所成。学者不可不明此理。”希望与学者共勉。
第三章 意拳健身桩
平步养生桩歌诀
两角平立腿微曲,松静安详要调息;
气沉丹田须自然,松圆常圆是根基。
技击与养生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身体素质好才能有较好的技击能力的发挥,从而证实健身桩锻炼的成功,二者缺一就不可能成为中国武术。养生桩确实为技击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使我们气足、神旺、体壮、坚实,所以养生桩又是意拳的最基础的基本功法。
在我国著名的古代医书“灵柩经”的素问篇里有这样的记述“提掣天地、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说的就是健身桩。为什么站健身桩能健身治病呢?再把中医的理论谈一下。中医把调养精神看得很重要,认为神是全身之主宰,与精气有着互相牵制互为因果的关系,所谓神役气、气役精、聚精生气,聚气生神。正常人的精、气、神都是很旺盛的。如果受某些因素的影响伤神以后,精与气失去正常的运化职能,以致发生疾病。中医还提出主明、主不明:主明则下安以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说的是养生桩能够很好地养脑,使头脑清醒,能很好地指挥调节各部分的生理机能,使身体精力充沛,神清气爽全身轻松。
站养生桩还能很还地培养元气。中医认为元气是人的生命之本。一个人的体质强弱、寿命长短取决于元气是否充实。站养生桩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下腹充实、元气壮旺,也就达到了练养生桩的目的了。养生桩在调理阴阳平衡上也起很大的作用,在练功过程中,心肾能够很好地工作,心主降、肾主升,一升一降相互交感,使阴阳得以保持平衡,人就感到神情豪放、精神爽朗,全身极为舒适。养生桩还能加速血液循环使气血通达,练功者才能感觉到气行,手脚发热周身舒适。养生桩还能调理人体的清浊升降,清浊相混使人体气滞血瘀、水壳不化,使经络脏腑失调。站养生桩时经常出现打嗝、出虚恭等现象。这样就起到了调理内脏、清浊升降的良好作用。
从以上中医学的分析足以证明站养生桩是对人体十分有益而且能延年益寿并能够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的。所以对它的整理是会对人民大有好处的。下面讲一下功法。
养生桩:撑抱式桩法
两脚自然分开,宽度与肩齐,全身重量放在前脚掌上;两膝微曲,臀部似坐椅状,上身保持正直、挺拔;两手抬至胸前(与乳房一样高),距胸一尺左右,手指自然分开,两手相距一尺左右,手心向内如抱物状即可。意念活动:想我站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沐浴在大自然当中,阳光明丽、空气新鲜,与大自然溶为一体,心旷神怡。这样每日练一个小时就能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为了配合练功,把王老先生的养身歌抄录如下:
养生桩,极容易,/深进求,头万绪;用功使,莫着急,先选个适宜的场地;
充足阳光,流通空气,有水有树更相宜;不论行站坐卧,都要内外放松;
身躯挺拔、脊骨垂线成直角,浑身大小关节都含似曲非曲意;
守空洞、保清虚,凝神又静气;臂半圆、腋半虚,体会无微不舒适;
不思考、不费力,心脏无负担,大脑得休息;
想天空虚阔,洗涤情缘和尘俗万虑;
虚灵独存,悠扬相依,笑卧如在水中宿,返婴寻天籁,平凡无奇有天趣;
师法当遵守,不可太拘泥; 这里面包罗着无限深思多甜蜜,
动转颇似水中鱼,自在自在真自在。
第四章 体内矛盾与体外矛盾的训练
意拳之所以名之为意拳,我认为,它是一种精神意感(意念)诱导下进行整体修养和在矛盾意识训练下使人具有整体爆发力的一种动力,其意念活动,贯穿意拳的始终。
所谓“精神意感”是指在每个人的头脑中都会有意念活动,也就是大脑的思维。换言之,就是你在想什么,又如何去想的过程,这就是意拳锻炼的关键。所谓意拳的精神意感,就是动力假借。如假借用一些客观的事物来表示它的抽象的活动。比如当表现身体成动力状态时,它像风中旗,渊中鱼;当然也可用浪漫主义的色彩加以表现:气势如钱塘江涨潮排山倒海,狂风中大树,蛟龙振电惊起等等,平时训练就要求有在万马军中拼搏,如入无人之境的感觉。我们通过在争力意念诱导下的这种训练方法,目的是要对身体的各部分肌肉进行最佳直辖市状态的组合,以提高我们自身的内在能力。这是意拳训练中精神变物质的一种特殊现象。简言之,意拳的动力,既离不开意念活动,又离不开矛盾争力。
人世间的事物,无一不是矛盾的,而矛盾的特性又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拳学的基本功也不例外。人体是按地球引力规律生长的,人与大地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在人的生长过程中,肌肉骨骼要支撑和牵动本体重量,本体重量又是与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人每行走一步,无不是克服大地引力这一矛盾的结果。由于地球有引力,人对地球就形成了物重,物重与地球的接触,又产生了摩擦力。如果人没有与大地的摩擦力,则是无法行走的。意拳的发力也是如此。脚与大地的矛盾增加了人与地面的摩擦力,使我们与地面形成一个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因而有了很坚实的根基。人在空气中,感应强大阻力的这项训练,目的就是在与空气对抗的矛盾中,使自身锻炼出一个整体与外界抗衡的强大力量。而意拳的发力,正是以脚与大地的矛盾争力为力源,通过脚对大地的蹬力,使力从脚下蹬出并传导至周身,继而发生周身的矛盾争裹,并在以脚为力源的基础上,以周身肌肉的松紧弛张度为力源,把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放出来。此发力叫惊炸力或惊弹力,或叫刹车力、杠杆力、三角力、螺旋力等等,其实这都是意念和矛盾争力的结果。即力产生于脚与大地的矛盾争裹的松紧弛张度。
意拳是要通过一系列完整的科学训练法,使学拳者将自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出来,释放出来。它的锻炼形式,主要是开发体能,而不是增加肌纤维粗壮度。
我们练意拳就是要把身体的各部分肌肉力量协调起来使之发挥最大力量,而这种协调的手段就是矛盾争力。意拳的矛盾,具体可分为体内矛盾力和体外矛盾力两大类。练好这两种力则是成就意拳的关键环节。
体内矛盾
体内矛盾力实际上是在意念的指导下,对于人体可控肌的所进行的一种训练活动。通过练习使它成为既矛盾又统一的整体。这样就使发力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体内争力的训练,可促进人体素质的提高,体弱者可健身,体强者可继续开发体能,做到练中有养,养中有练,养练结合。
具体的锻炼法,以养生桩或丁八步技击桩为例。体内争力训练要求人体向前时,同时要有向后的力量;向左时,同时要有向右的力量;向上的同时要有向下的力量。这时人体本身的矛盾,这一训练能使我们感受到本体既互相牵制,又互相联系,进而形成一个整体。
矛盾争力由试力而知。在初练阶段,要注意同一个时间内的两个不同的侧重点。如人体向前时,要注意向后靠,但此时要仍以向前为主;向后靠时,手要注意向前指,要有向前顶争的意识,但此时则要仍以整体的向后移为主。向上、下、左、右方向试力时的道理亦相同。通过这种矛盾争力的试力训练法,可使身体争圆,使试力及发力浑厚。试力时动作要均匀缓慢,心情要稳静,像电影中的慢镜头动作一样。
试力时,应注意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前脚要有下踩上提之感。首先,意拳的试力桩架,应先站成身体重心为前三后七的丁八步,所谓的前三后七,就是前脚所承受的身体重量为三分,而后脚所承受的身体重量为七分,重心在后脚上。按前三后七的丁八步站好后,就开始做身体由后向前位移的试力训练,是定步动作,后脚要有蹬力,前脚要有踩提。在重心由前三后七,向前蹬成重心前五后五的过程中,随身体重心的前移,前脚增加了重量,这样,也就增加了前脚与地面的摩擦力。这时要加强前脚下踩的意识,但在前脚有踩意的同时,还要注意前脚也要有提的意识。具体讲,是脚心在上提,膝在上提,脊骨在上提,头在往上领提,总之是整体在上提。当然这时的身体不可能被真的提起来,否则就不成为矛盾了。提不起来的原因是还有踩力的存在,踩提应为矛盾,才能产生争力。通过踩提,使一切争力都以头和脚的相争之力为枢纽,使各个肢体的矛盾,都统一在脚与脊骨、脚与头这一主轴的矛盾之中,这样才能使我们得到体内的整体争力。因为踩提是同时存在的,所以,身体重心由后向前移动的状态,依旧是水平位移状态。当身体重心由前三后七移到重心前五后五时,再做由前向后位移的试力训练,使重心退回到开始的前三后七状态。随着身体在不断向后位移的同时,前脚的重量也就越变越轻,与大地的磨擦力越变越小。这时前脚在下踩的基础上,要有前膝上提的意识,似乎要把脚提起来。由于膝有上提的意识,便使脚由蹬踩之力,而转换成踩按之力,而此时前脚踩按之力的目的,是不要让膝把脚抬起来,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矛盾力,加强了脚与大地的磨擦力。通过踩提意识的这种反复训练,能够使脚部的根基稳定,加强了脚与大地的联系。总之,踩提之意,是既踩又提之意,此二者的矛盾之意识同时产生的。它能使人与大地的吸引力相吻合,形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做轰水试力时,要注意和体会前脚的踩提和后脚的蹬撑裹之力的感觉。做推拉试力时,双手平胸,要注意
手与后腰的争力,同时手又要与两脚的争力相合。做插托试力时,两脚的争力要与上领之意相争合,此时双手要上举,使头和脊骨竖起来。可见这些争力,均离不开踩提之意。
体外矛盾争力
体外矛盾争力,就是身体与外界抗衡之力,是与外界物体推拉牵扯,由空气阻力磨擦感应而产生的。
与空气的阻力感,可用水中运动状态来比喻。比如,我们的身体在水中时,就会感受到水的前后、左右及上下的六面亲合的阻力,与这种阻力相抗衡,这就是体外矛盾。在空气中运动的道理和在水中运动的道理是一样的。因此,体外矛盾可使自身增强与外界抗衡的能力。外界的空气阻力是圆融的,所以我们自身也是圆融才能与之相争、相合。相争的目的关键在相合,而相合的关键是如何顺其自然。
总之,只有将体内矛盾和体外矛盾相合的发力,才能是浑圆均整的发力。
人的体内体外矛盾争力是同时产生的,如人向前时,离不开前面的阻力,同时还要做出向后靠的力量,这样就产生了人与外界的矛盾,同时又具有了人体的内在矛盾,这就是产生完整争力的依据,争力既是同时产生的,又是游离于身体之内的,这就是周身无点不弹簧的道理。
体内外争力训练具有形体不失中的优越性,俗语道:形不破体,力不出尖。因为意拳的争力,是六面均整全方位的矛盾争力,这就是可以达到充实如太苍,力涨似海溢,身动如山飞的境界。
体内矛盾与体外矛盾相结合的训练,是改变人体后天长期局部用力习惯的关键。矛盾产生力量,身体内部矛盾能使人的自身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身体与外部矛盾争力的训练,能逐渐形成整体对外界相等的应力。在两组矛盾力同时训练的过程中,便可逐渐形成人的浑圆发力,这就是整体力量的由来。中国武术之所以难练,就是因为改变人的日常局部用力习惯的缘故。因为局部力是片面的,用力方法是不均整的,所以要改变它,以形成一个全新的发力体系,由此发挥人体的内在潜能。这是意拳训练中十分关键的内容之一。
第五章 意拳推手
推手歌
两手相搭点相连,守中用中瞬息间;
精神反应贵神速,浑圆一体气为先。
推手是意拳的主要功法之一,是散手的基础。散手,又称断手,是高度对抗性的运动。它要求具备健康的身心,笃实的功力,灵活的身法和步法,并能熟练的运用各种发力和各种打法。推手是对散手过程的剖析,是提高技击能力的科学手段。推手是站桩、试力、发力、步法等基础练习的综合训练,所以说它是“高级试力”。它在训练自身的同时,也是推手双方的“双人试力”。要在推手当中学习和掌握各种力的运用,各种打法的运用,提高自身的发力水平及本能反应能力,具备在对抗中克敌制胜的精神和功力,为断手打下坚实的基础。推手练习,最好是在完成了浑圆试力的基础上进行。意拳推手,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进行训练。第一阶段是初步程式化的推手。第二阶段是通过双人试力来研究人体力学,开发自身潜能。第三阶段是高度对抗的推手,培养实战意识。
初级推手
初级推手又称打轮儿。练习时双方两小臂相交,往复旋转,旋转之中要松、合、自然,不丢不顶,要有守中用中的意识,既看住自己的中心线,同时又指向对方的中心线。调整呼吸,使之深沉自然,心态要平和,精神要含蓄。间架配备同技击桩间架,亦同浑圆试力间架,双脚为丁八步,距离大小以均整舒适为度,中心安排为前三后七。运动时要细心体会体重的悠荡,重心的转换,身法步法的协调统一,同时还要体会动静、松紧、虚实的转换,周身内外的鼓荡,蓄力待发时机的把握等等。总之,要达到力量传导顺达,精神与身体高度统一。推手的初级阶段是调整的阶段,是换劲儿的最大障碍。初级推手不求胜负,因为激烈的对抗容易使人使用拙力、局部力,这样会产生气上浮,力上肩的现象,导致胸中憋气,肩背发紧等不良后果。所以,初级推手的要求是:不可用力顶牛,不能纠缠在一起,更不能依仗本力大就去“推小车儿”,甚至出现掐脖子的动作,严禁脱点击打对方,特别是面部。~
意拳喂手
这是种科学的双人摸劲方法,所谓喂手又叫给点儿,既一方发力,另一方不做任何抵抗反应,听之任之,以此检验发力方所发各种力的正确性。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王芗斋先生在《拳道中枢》中所提及的各种力的运用,各种打法的使用及人体力学方面的问题等等,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双人试力
在第二阶段的推手练习中,双方要共同探讨王芗斋先生《拳道中枢》中所提到的各种力学问题,及战术意识的问题,开发人体本能反应力。
首先,推手的双方都应把自身看作是个浑圆统一的球体,两个球体的运动又如放置中的一对太极球,其中包含有沾、粘、连、随的万千变化,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推手时要体会,既有矛盾又有圆融。双方搭手时接触点要有听力,要又粘着感,即“重不挤骨轻不离皮”。随着推手经验的丰富,反应速度的增强,若能愈来愈快的感知对方发出的力的大小、方向、松紧、虚实、缓急等问题时,就说明已经日趋懂劲了。下一步就是如何将对方的发力及时予以转化,并同时给予有效的反击。这一阶段的推手要形松意紧,不丢不顶,相互呼应,既有听力又有指力,要有含蓄待发,绵绵不断,变化无穷的攻防意识,做到发力无断续,行不破体,力不出尖。推手是检验发力水平高低的试金石。推手时双方因同时处于运动状态,所以,谁的发力能首先奏效,就说明谁的错误少一些,否则就仍是笨力还未能除去。就发力的层次而论,是大动不如小动。意拳发力,由初级的整体悠荡力、刹车力,到以后的整体惊弹力、爆炸力,都是由形体的大动到小动,由迟缓到迅速的。意拳推手,要体会出身体各部位的能动性,周身一体的统一性,对于在推手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对抗性推手
意拳通过站养生桩、技击桩和综合试力,能使人体达到初步的均整统一。推手是把统一的整体全部投入到对抗之中的一种运动。它包括了双方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对抗,应尽可能发挥人体所具有的一切潜力,绝不乱造规矩来束缚自己。如定步不动和舍本的柔化等等,推手时要时时处处都有实战意识。
第三阶段的推手,是对抗性极强的争斗运动,这与散手已十分接近了。过去人们常说“推手既是实作”,就是指此阶段而言。这一阶段的推手,要求双方两臂一搭就抢点、见点就做,丝毫不让,提、贴、捉、bi、抖、拨、扬、挂、偏、斜,只要是在点上就不限任何方法。在精神上要运用精神假借、精神暗示等方法,加强精神上的威慑力的渗透力,以起到克制对方,扰乱对方的效果,使对方处处感到不舒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容粘毫羽,要善于运用各种战术,做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要使主观思维和本能形成有机的联系,使神经系统与肢体形成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使推手达到一触即发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训练了应付万变的本能反应,有效的打击力量,灵活的身法步法以及技击中双方的空间距离感。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临敌经验及一系列作为散手所必备的条件,也应是在这里解决的。所以,意拳的推手是散手的基础,是提高散手水平的良好途径。
第六章 散手
散手即无条件的搏击,首先要反应快、动作敏捷、出手要重,这些在前几个章节已经讨论过了。本章着重谈搏击训练中的步法、身法、定步操拳、活步操拳、有条件搏击、无条件搏击。
一、步法
散手中我认为以槐虫步(三角形)为最好,因其动作小、机动性强,随时能出拳发力。槐虫步的主要运动形式是:前脚进,后脚跟半步,前进后退成三角形,出步要沉稳有力度,步法与上身协调运动,上下一致人难进。要做好槐虫步首先要练好摩擦步!
二、双手放在身体两侧,与外界做空气游泳状,找出阻力感,前脚迈出,屈膝提胯,向前迈步要用腰、用身体带动腿脚运动,要磨胫,如踏雪趟泥向前,要把阻力感做出来,这样反复练习就可以使槐虫步沉稳、扎实、有力度。
三、定步操拳
定步操拳主要是直拳、横勾拳、上兜拳、栽拳、撸手打,主要是这五种。练的是劲,不要把它看成固定的方法。这些拳都要左右互换、顺步拗步交替练习。作拳重要的是要注意应该出手没有手,全凭身上走,形不破体,不出尖,一动作全身想,要揣摩意中力;要似车轮脚似钻,形曲而力直,全身呈高压状态。
四、活步操拳
王芗斋先生讲三尺之内与毒蛇猛兽争生存,反应应极快,身法应非常敏捷,稍不留意便有性命之忧,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去操拳出手,步法就是就是“槐虫步”,身法就是“神龟出水”。
五、有条件的对打训练
有条件的对打训练简称喂手,锻炼反应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身上具备了各方面的条件,并能运用自如后,就可以进行无条件的散手了。
练功时刻表
练功时间不是硬性要求,可根据练功日深逐渐增加或相应调整,学员也可根据自己情况,安排在早晨起床后,或晚间睡觉前,要保证每日总练功时间在两个小时左右。
站养生桩10-30分钟,初练时短,逐增。试力:20-40分钟,左右腿位互换。
发力培训要在一定时间的试力基础上进行,发力分定步发力,动步发力;也可分为单人发力、双人发力,做十几下体会内动即可,不要一味求。
三维统合试力练习(或称站技击桩)20-40分钟,是在单方向试力练习有一定基础推手、摩擦步、拳法和步法在每日站桩、试力后,练习5-10分钟即可。练习日久,可将发力与拳法结合练习。有对手的情况下可作推手、对撞性发力、有条件实作、无条件实作等练习。无对手情况下,可用动态发力、步法练习、各种拳法练习加以弥补。
以上为意拳初级培训内容,目的是让学员对意拳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与认识,对身体的内在系统有一个初步调整。学习的具体问题,具体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