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家庭中的心理抚养——社会性

 qsdd666 2011-05-09

1.你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交流能力吗?你的孩子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交流能力吗?

2.如果有,你和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和交流能力是怎么培养起来的?

3.如果没有,你和孩子人际交往和交流能力缺乏的原因是什么?

 

这是这次座谈会的主要讨论内容,座谈专家是滕校长和马瑛教授。

 

第一次和马瑛教授近距离沟通,发现她有很鲜明的性格特点,和孔老师正相反,孔老师是大咧的直率的硬朗的,马老师是温柔的小女人的细腻的,但她们的共同点是爱笑,都很可爱。正如滕校长所说,这两位老师她们满口离不开老公和孩子,她们眼里老公和孩子是最优秀的最棒的,她们的言谈话语间充满了爱和理解,这是和我们这些家长不同的地方。我们眼里都是老公和孩子的问题,而她们眼里都是老公和孩子的优点。

 

在座各位家长都对自己和孩子的人际关系做了描述,专家们穿插进行了点评和讲解,气氛很热烈。下面是我学到的:

 

社会性不仅是孩子是否会交朋友,能不能有小朋友和他玩,而是包含很多方面,包括孩子和大人在家里的相处是否融洽,包括他是否能倾听别人,理解和感知别人的感受和意图,对他人是否包容,能否正确接纳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缺点等。

 

孩子交往中出现的问题,都是正常的,就是在这种与人的磨合中找自己的定位,修正自己的行为,逐步建立起社会行为意识。

 

教育的二八原则:20%是指导,80%是沟通。和孩子沟通交流的越好,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强。

 

教育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润物细无声的,和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家庭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教育。

 

马瑛老师和孔老师,每天晚上都会陪孩子出去散步或者跑步,都会和孩子聊聊,她们的孩子都什么都和他们说,我发现这正是教出好孩子的秘密所在,很平常很朴实,很简单很方便。在认识孔老师之前,我没感觉到和孩子每天的聊天这么重要,后来通过学习越发感到这种交流的重要,并且发现很多家长的问题来自缺少这种沟通交流或者是不知道如何去交流。

 

今天还有朋友在群里提出来说孩子越来越不和家长交流了,走不进孩子的心。我说那一般是之前孩子想要和你交流的时候,你没有好好的和他交流过。如何交流很简单,第一是在孩子想交流的时候第一个做他的听众,随时聆听孩子的声音,不要怠慢了他;第二是做孩子的朋友,和他平等的交流,尊重他的想法和选择,分享他的悲伤和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