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

 知足知道 2011-05-12


  党的十七大及其五中全会都将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城市科学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各个城市建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文明之城、品质之城”的方向目标和重要突破口,因之,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尤为重要。

  一、加强“核心价值体系与文明素养工程”建设,引导价值认同,发展城市精神,唤起文化自觉

  一是提升核心价值理念,增强城市凝聚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社会的共同理想,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意识,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指明前进方向、提供思想保证;并引导市民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到城市发展和国富民强的生动实践中。大力宣扬核心价值观,把提升核心价值理念融入于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入脑入心,转化为全体市民的自觉追求;并在实践中不断创造与时俱进的价值观念,以增强城市凝聚力,扩大价值影响力。

  二是弘扬城市人文精神,增强文化认同力。认真梳理城市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特质,引发市民形成普遍的城市自豪感和认同感,使城市人文精神成为广大市民的共同精神和价值追求;并把个人的理想抱负转化为励志图强、创造价值的实际行动,以增强城市文化的认同力和输出能力。用城市精神引领广大市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把政府主导作用与市民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共同培育和弘扬城市人文精神;并把城市人文精神传播与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性与充满个性结合起来,从而使城市精神体现人性化,提高城市精神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是培育文化自觉意识,增强文化吸引力。提高文化自觉意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支持城市文化建设,参与文化活动,提升市民文化观念、主人翁意识,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培养名城意识,使广大市民认识感知名城的文化内涵,以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去启迪、熏陶市民的精神世界,引发市民对名城文化的追怀和对未来的进取,提升创建名城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开放意识,引导广大市民以宽广的胸怀学习、借鉴、吸纳一切外来优秀的文化成果,增强文化发展的开放度。

  二、加快“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程”建设,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水平

  一是加快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公共财政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构建覆盖全社会各阶层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进综合文化站试点,完善街道文化服务网络;探索社区文化发展模式。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与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城市文化共享网络建设,建设各级共享工程基层点,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

  二是加强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精心建设城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品位高雅、风格鲜明的文化基础设施和大型标志性文化设施,为打造城市文化软实力提供良好的载体。制定城乡公共文化设施配置标准,提高城乡间文化设施均等化程度;维护低收入和特殊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其基本文化生活需求。

  三是优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体制机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机制灵活、政策激励”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鼓励民间开办博物馆、图书馆等。扩大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化运作范围,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形成公益文化项目的社会联动机制。放宽文化市场准入条件,进一步消除外资和民资进入的体制性障碍;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

  四是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实现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广泛开展市民文化艺术普及和再教育活动,为城乡文化发展培育新的创造者和消费者。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绩效考评制度建设,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拓展公共服务空间,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城乡居民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利,在“文化提高”上各得其所,在“文化创造”上各尽其能,在“文化产品”上各取所需。

  三、加强“文化传播信息工程”建设,构建现代化的文化传播体系,打造全国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现代传媒集团

  一是建立现代文化传播体系,提升壮大优势文化行业。创新文化信息传播载体和方式,运用现代高科技改造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传统媒体,提高传播速度、质量、效率和覆盖面;抓好网络文化产品生产。以新闻、广电、报业等集团为重点,推进传统纸质媒体与广播电视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结合,着力提升主流媒体竞争力;实行服务外包、政府购买专业团队公共服务等做法,做大做响城市门户网站、专门文化网站和论坛等。

  二是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增强对外文化输出和传播能力。应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重组,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培养一批能够站在时代前列、具有全球战略眼光的文化企业集团。应着力提高文化企业输出文化产品和对外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对外传播的竞争力和有效性;提高新兴传媒体的影响力,形成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文化传播能力。

  三是创作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国际视野的广播影视精品节目。扩大文化对内对外传播的影响力,把广电报业打造成全国乃至国际有影响的现代传媒集团,形成一批有巨大社会影响和市场份额的标志性文化产品,推动原创文化产品的“走出去”,以彰显“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文明之城、品质之城”的城市形象。

  四、重点实施“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程”,营造出人才出精品的文化环境,造就一批大师级人才,形成一批精品力作

  一是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创新使用。建立高层次紧缺急需文化人才的绿色通道机制,重点引进文化企业家、文化产品原创人员、文化经纪人、文化策划人等高层次人才。创新文化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知名的作家和艺术家,一批大师级理论、学术、文化人才,一批高水平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二是加大本土文化人才的发掘和培养力度。充分发掘民间文化人才,加强新一代文化人才的培养,对于一些社会公认、优秀的民间艺人、专业文体骨干,在项目资助、成果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要给予优先和倾斜,为他们提供为城市服务、展示才华的平台;对于一些社会公认、优秀的民间艺人、专业文体骨干,在项目资助、成果奖励、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先和倾斜,为他们提供为城市服务、展示才华的平台。

  三是建立“名人大师工作室制度”和“城市文化研究流动站”。大力引荐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名人、大师在城市设立工作室,在制度、政策、住房方面给予特别优惠,既给予其相关权益,又要求一定的责任。在城市、区县设立多种文化项目研究流动站,可以在国内高校设立地方文化研究流动站,在完成若干研究项目后,结束该流动站,再在其他地方设立新的流动站。

  四是制定“城市文化精品创作规划”。应按照“实施一批、准备一批、酝酿一批”的总体思路,制定“文化精品创作规划”,明确重点,分步实施;坚持以实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为龙头,重点抓好文学、戏剧、影视剧、歌曲等门类作品的创作生产。

  五、加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工程”建设,实施文化产业集聚战略和文化产业品牌提升战略,拓展文化吸引力、竞争力和文化“走出去”能力

  一是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集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文化产业集聚战略,强化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和规范管理,打造一批空间布局合理、产业链结合紧密、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群。大力扶持动漫制作和网络游戏、新闻出版、会展广告、设计等优势行业,联动发展相关产业链。重点推动文化旅游、影视制作播放、演出娱乐、音像制品业等传统产业升级,精心打造上下游文化产品相互带动、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链。

  二是实施文化品牌提升战略,提高文化“走出去”能力。集中优势资源,加大知名品牌项目的扶持和经营力度,培育高端创意,突出内容创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创意设计与制造业、服务业的链接。增强文化企业的品牌培育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品牌产品,扩大原创文化产品的市场传播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提高文化产品“走出去”能力。

  三是构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配套服务体系。重点扶持内容创意及其成果的产业化,资助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创意产品;探索开展文化创意产权交易,为中小创业型文化企业、成长性文化项目以及创意成果转化提供融资服务。加强创意设计项目的引导,鼓励投资人以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作为股份组建创意设计企业;加强文化产业公共技术、信息、中介、服务等平台建设,将已有的创意产业孵化器做大做强。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委党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