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品检测高收费调查-食品工业行业-hc360慧聪网

 furong1966 2011-05-12

食品检测高收费调查

2011/5/11/9:35来源:新文化报作者:张伟伟

    【慧聪食品工业网】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再次把食品添加剂使用问题推到风口浪尖。



    “我买了花生米掉色,我想知道是否是商贩在销售前染色了。”

    “我买的牛奶放在冰箱里面一年多,似乎还没变质,我想检测一下是否过量添加了防腐剂。”

    本报经常接到一些读者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投诉。

    “色素有很多种,首先需要你指出要检测哪种色素,在你列举出几种色素之后进行检测,检测一种色素需要花一次检验的钱。”省内某检测机构相关人员表示。目前色素分为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如果按照检测5种红色素计算的话,每一种色素检测需要200元(依据省内某检测部门报价,有的检测机构收费400元/种或更高),那么检测花生米就需要1000元。

    近日,调查中记者发现,食品检测收费高不仅抑制了普通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意愿,也是监管部门在开展抽检工作中一道不易跨过的坎儿。

    食品检测收费为啥高?检测环节中到底存在着怎么样的利益博弈?记者连日来深入调查,关于食品检验收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

    现状

    高额检测费抑制消费者投诉意愿

    比如买的产品只是几毛钱一个的馒头,为了弄清馒头里是否含有色素或增白剂,却有可能让消费者付出几百元的检验费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如果检测出花生米含有不应该添加的色素,检验部门检测的结果假如是“不合格”,那么毫无疑问,一切检测费用由不合格产品的经营者或生产者来承担;如果检验结果为“合格”,产品无任何质量问题,那么一切检验费用就要由委托人也就是消费者自行承担。

    谁会为了检测花生米花1000元?

    记者了解到,凡是接受个人委托检验的机构,基本上都是采取这种收费原则。显然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这种收费原则也恰恰是一道难以跨过的坎儿。

    “消费者都是因为怀疑食品有质量问题才来送检,但食品里究竟含有什么或者不含有什么有害成分,消费者心里并不托底,一旦检测为合格,消费者就要自掏腰包,这就意味着消费者以个人名义委托检验机构来检验产品质量要承担一定的付费风险,比如买的产品只是几毛钱一个的馒头,为了弄清馒头里是否含有色素或增白剂,却有可能让消费者付出几百元的检验费。消费者左右一衡量就觉得不值了,往往因此放弃检测,无形中让一些可能真正存在问题的产品躲过了追偿及处罚。”吉林省食品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站长、高级工程师孙威说,这本来是一种收费原则,但是却很现实地抑制了消费者的投诉意愿。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因检测收费门槛太高,抑制的不只是消费者的投诉意愿,还有监管部门。据省内一食品行业监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检验收费标准太高,导致很多市场监管工作不能顺利进行。“明明知道产品质量有问题,但是就因为没有相关的检验报告,我们就失去了处罚依据,眼睁睁看着一些不法分子逃避处罚。”

    追问1

    检测费为啥高?

    解答:设备成本要摊入检测费

    购置一台国产设备要几十万元,一台进口设备得几百万元

    检测费用为什么如此高?作为国家设立的检测机构是否可能给这些有检测意愿的个人提供免费检测呢?

    “那不可能。因为检测机构也是有成本跟着的,我们垫付不起。我们收费都有可能赔钱,不收费就更没法维持正常运行了。”孙威说,凡是检测机构,每年都会有较高的设备更新投入成本,如果检测费过低或者免费检测,那么任何一个检测机构都不能生存下去。

    检测费高与检测设备投入成本有关。孙威表示,用于检测检验的设备都属精密仪器,有一定的使用寿命,设备淘汰和更新速度很快,一般情况下,国产设备是5年淘汰,进口设备10年淘汰。而购置一台国产设备要几十万元,一台进口设备得几百万元。所以,照此成本折算,设备折旧、更新的成本大约可以占到整个检测费用的1/3或者更高。

    记者从省内外多家检测检验机构了解到,检验机构的设备费、人员工资是由国家财政承担的,但人员培训、后期的设备更新、化学药品、玻璃仪器、标准品等耗材采购就得由检验机构自行承担。

    目前,检验机构通常有两种收费形式:一种是行政事业性收费,一种是经营性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主要针对政府监管部门委托的抽样检测检验,这类检测费用会由抽查及下达任务的部门自行拨付,通常是专项专用资金;经营性收费则是针对个人或企事业单位因某种需要所进行的委托检测,例如个人要求的某个产品质量检测,企业为申报某个项目而做的产品检验报告等等。

    追问2

    收费是否漫天要价?

    解答:部分检验机构采取协议价方式

    为了不赔钱或少赔钱,检测方都会与委托方议价检测

    双方协商一个价格,如果都认可就受理检测,不认可就各自放弃

    “检测机构动不动狮子大张口,有漫天要价的嫌疑。”在接待相关投诉中,本报记者经常会听到消费者产生这样的质疑。

    尽管消费者认为食品检测收费高,但是采访中记者发现,各级检验机构相关负责人却认为目前执行的食品检测标准收费还是太低。

    “消费者也好,监管部门也好,与检测机构看问题的角度是不同的。目前食品检测收费标准过低也是不争的事实。”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业务管理部主任程宏说,如果继续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执行收费,检验机构早入不敷出了。

    “这种情况不是个案,据我了解,目前全国同行业很多的检测检验机构都面临这个问题。”程宏指出,收费低在同行业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程宏说,就以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为例,目前执行的收费标准仍是国家物价局、财政部批准的[1992]价费字496号文件和吉技监质监字[1994]第17号文件,由于年代较久,原有标准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好多产品的标准都在更新,很多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产品检验标准都进行了几次修订。

    以大米为例:原标准只检理化指标,现行标准增加了卫生安全(农药残留、重金属)指标;以信封为例:原来1994年标准只检印刷质量5项指标,2003年标准增加了纸张的理化指标9项。这样,新标准中的检验项目及方法都有大幅度的增加,需要现代进口设备代替落后设备。

    近年来,食品检验项目也新增了很多,如:三聚氰胺、苏丹红、吊白块、孔雀石绿等这些非食品添加剂物质。

    由于科技的发展,好多产品的品质发生了变化,产品标准都进行了修订,这样涉及到设备的更新(进口的设备及耗材),标准物质品种增加,各种产品价格的提升(五年国产化学药品涨了35%以上,进口化学药品涨了50%以上)。检验设备仪器的检定费用提高(计量检定费用提高4倍以上),设备的损耗与折旧、检验材料费、化学试剂耗品等成几倍增长。

    检验机构为了保障并履行检验服务,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所需资源,在人力、检验设备、设施和环境、拥有的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信息和财务资源等方面投入巨资达到或满足国家对检验机构的要求。针对困难户、农民等贫困群体还要采取降低收费等方式给予特殊照顾。

    由于质检收费始终没有提高标准,导致目前有些同样的检验项目,质检的收费标准与商检、防疫、环保等部门的收费标准相比明显偏低。

    “我们正在准备上报材料,向上级政府汇报这一情况,希望有关领导能重视这个问题,早日修订质检收费标准。”程宏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其实并未完全按照国家的收费标准执行收费,而是与委托方采取协议价的方式。

    “确实是这样,没办法完全按照国家标准价格执行收费,因为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都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标准了,你看看多少年没被修订过了?你再看看现在物价上涨了多少?人员工资又上涨了多少?再者说,依据20年前制定的收费标准,所检测的项目也是有数的,现在每一个样品要检测的项目都增加了不少,费用成本自然也会相应增加。还有一些新增检测项目,比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这些都需要专门配制检验设备和检验药品、标准品。”我省检验机构专业人士说,如果现在依旧遵照国家[1992]和吉林省[1994]发布的文件规定执行收费,就得赔钱。所以,为了不赔钱或少赔钱,检测方都会与委托方议价检测,双方协商一个价格,如果都认可就受理检测,不认可就各自放弃。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这种协议价不只适用于企事业单位,一些县级以下的监管部门也照此进行。

    “没办法,正常情况下,国家和各级政府财政部门都会有一部分针对监管职能部门的抽样检测专项资金支持,但是,对于县级以下的行政执法部门想抽样检测,这笔划拨的经费不一定都能拨付到位,没有经费还得照常开展抽样检测工作,那怎么办?有的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就会找检验机构协商,有的提出‘抽检的产品如果合格就不给检测费了,如果不合格就付费’。

 因为产品检测不合格,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处罚责任人的方式来获取检测经费。但是检测合格的产品就处罚不到了,经费就无处出。在经费限制下,检测问题不只是消费者的门槛,也是监管部门的门槛。”据知情人士介绍。

    博弈

    为更好地利用经费职能监管检测采取招投标制

    正常情况下,中标单位的报价会比国家收费标准便宜50%~70%

    “食品检测收费太高,影响市场监管的抽检工作多频次、大范围的深入开展。”吉林省工商局食品监督处李茂林处长说。

    2009年,吉林省工商局单独成立食品处,而当年工商系统投入样品抽检的经费为40万元。“这在当年不算小数目。因为据我所知,以往每年投入的不过20万元左右。2009年后,食品抽样检验力度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也在加强。2010年,我们把市场抽检工作列为重点,做到一月一检,根据全年抽检计划逐步进行,当年投入的食品抽样检验经费为90万元。2011年,我们计划投入150万元的抽样检验经费用于全年食品抽样检验,目前正在报请上级领导审核通过。”李茂林表示。

    李茂林介绍说,为了更好地利用食品抽检经费,工商部门近年来都是采取食品检测招投标的办法,面向省内外权威检测机构招投标,正常情况下,中标单位的报价会比国家收费标准便宜50%~70%。

    李茂林表示,今年3月份,吉林省工商局刚刚针对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在吉林市进行过一次专项抽样检验工作,抽检结果显示合格率为87%。“我们也希望检测费用便宜些,节省出来的费用可以用于更多范围的食品抽样检测。但这部分资金还是需要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支持。”

    省内一家检测机构内部人士透露,监管部门面临产品质量检测检不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比如要对食品进行抽检,照理这类抽检工作应该是由上级政府或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的,但是,这种专项资金不一定完全分配到基层部门,可能在上一级监管部门就已经分配使用完了,县级以下的基层监管部门要想查处违法商贩,需要产品质量进行检测怎么办?没有专项资金用来检测,那么最后就可能是不检不查。”

    ■他山之石

    广东中山2011年食品抽检专项经费900万

    对于检测收费的高与低,消费者有认为收费过高的理由,检验机构有认为收费过低的解释。那么食品检验收费如何改变这种“纠结”?

    “产品质量检测不该让消费者买单,消费者根本也买不起单。”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刘学军教授一直反对消费者个人掏腰包去做食品检测。

    “据我所知,国外还没有哪个国家提倡个人送检产品的。检测工作本来就是监管部门的事情,不该让消费者去做职能监管部门该做的事。国家财政、地方财政应该加强在食品检测方面的资金支持。从目前来看,工商部门也好、质监部门也好,执行一月一抽检的食品监管计划还是远远满足不了当前百姓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需求。”

    刘学军表示,“国内在食品抽检经费解决上,广东中山的经验值得其他省市借鉴。”中山的做法是把食品抽检纳入财政预算。

    中山95%以上都是民营企业,可以说是民营经济占主流,而食品企业主要都是小规模的民营企业和个体。2009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实施后,中山把质监部门的食品抽样检验经费列入财政预算。2010年开始给中山质量技术监督局划拨食品抽样检验专项资金800万元;2011年食品抽检的专项经费提升至900万元。

    “这大大解决了监管部门由于经费不到位而产生食品安全监管打折扣的现象。”刘学军认为。

    为啥一个小小的中山就能一年拿出900万元投入食品抽样检测中?记者电话联系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蔡先生。蔡先生说,食品抽样检验要想大范围、高频次、有力度地开展,“没有地方财政的支持谁也玩不转。”

    ■出路

    检验部门能否回归“公益”?

    政府选择部分机构,指定其履行对质监、工商等部门义务抽检,经费由财政部门承担

    有人提出“把检测机构部分回归公益,由政府出资完全进行扶持,对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定期抽样进行免费检测,应该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

    吉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张川洲院长说,现在事业单位性质的质检机构,为政府职能部门所做的检测检验是由国家出资的。比如职能部门或质检部门到企业抽样检测,样品都要向被检企业购买,这充分体现了国家为企业减轻抽检负担,同时也使得检测机构的抽检更具公正性。“我认为,隶属于政府职能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检测检验机构应该回归公益。但检验机构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平台,还有企业、自然人也有产品检测检验的需求。需求主体不一样,所以实行公益性检测的同时,对不同的需求主体,也应考虑适当收取人员、耗材、设备的成本费才行。”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刘学军教授认为,应该对“公益”有一个定位。消费者维权性质的检测很难做到“公益”,因为会引发无数消费者来做免费检测,这样也不现实。公益检测应该定位在正常市场监管的检测,国家规定的行业监管所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产品抽样检测、对生产企业按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的送检检测,而对于科研机构的检测、企业、个人因某种需要所做的产品检测则是可以适当收取费用的。

    刘学军还提出,企业按国家食品监管有关规定定期送检并不合适,因为企业按标准生产,主动送检的基本没有不合格产品。而且这种送检企业要花钱检测出报告,国家不如将此改为监管部门每年不定期、多频次地去企业抽检,这样就可以将此方式公益化,而且抽检结果会更具权威性和监督作用。

    “可以选择部分机构,由政府部门指定履行对质监、工商等部门抽检,义务为政府部门进行检测,同时对消费者的检测降低费用。”有关人士提出,而该机构的经费由财政部门承担,对于消费者检测费用降低的部分,可以由财政给予补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