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幼儿钢琴教学问答

 居天乐易 2011-05-12

幼儿钢琴教学问答

 

幼儿钢琴教学问答

                 -----李斐岚

自幼学钢琴有什么好处?将为孩子的未来带来些什么?

音乐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的另一种“语言”,它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使人们学会从另一个渠道来理解世界。美好的音乐不仅给人生带来极大乐趣,使人愉快健康,还能陶冶人的情操,因此,人类对于音乐的爱好和需要是非常普遍的。钢琴正是深受世界各国人民喜爱的乐器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钢琴的人家越来越多了,许多父母也开始让自己心爱的孩子学弹钢琴,学弹钢琴不仅丰富了生活,促进了身心健康,增加了音乐修养,还能从美好、高尚的音乐之中不知不觉地陶冶了性情。通过弹奏的训练,也能锻炼孩子克服困难的毅力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弹琴必须要手指动、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这就发挥了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的综合作用,刺激了脑细胞的发育,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理解力、听辨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等,使孩子的智力得到提高。因此有人说学习音乐,练习弹钢琴能使孩子更聪明一些。是的,音乐是一扇通向人们创造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窗口”,孩子从小受到较多的良好的音乐教育,尤其是通过学习各种乐器,就会使他较快的找到打开这扇“窗子”的钥匙,不仅使他有一个广阔的视野、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同时对一个人的文化素养、道德风尚、情操、性格……的形成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的形成却往往是不易被人们所察觉。当你在欣赏那优美动听的乐曲、在刻苦的进行技巧训练、在“月宫”中漫游时,它却从那“窗口”将音乐之光悄悄地照射在你的心灵上。因此无论孩子长大后从事什么职业,从小学习音乐都会对他的未来和事业起着我们所预想不到的而常常又不被人们察觉的作用。翻开历史可以看到的而常常又不被人们察觉的作用。翻开历史可以看到爱因斯坦、罗曼·罗兰、列宁、恩格斯……他们都是音乐的忠实爱好者。

也有的孩子成长为艺术工作骨干。他们无论是成为电影、戏剧还是舞蹈、美术……工作者都会深深感受到从幼年的钢琴学习中获得的音乐修养给予他们所从事的其它艺术事业以莫大的帮助。

还有的孩子由于打下了良好的钢琴基础,使其今后继续学习弦乐、管乐、民乐、声乐、作曲、指挥等音乐专业更加顺利。

一部分孩子,由于音乐素质好,从小受到严格的训练,主观上又以坚强的毅力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是音乐和技术的发展较为全面,终于成长为钢琴专业的优秀接班人,他们将在祖国和世界的乐坛上更添异彩。他们无论是钢琴独奏家、钢琴教师还是钢琴伴奏,都将终身难忘那幼年的钢琴启蒙教育,以及为呕心沥血的双亲。

让我们向孩子们的未来表示中心的祝愿吧!

 

连载2

2、怎样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音乐环境?

培养音乐的幼苗需要肥沃的土壤、好的音乐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如若没有环境的熏陶及精心培育,再好的天赋也难成才。

在生活的环境中,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自身音乐爱好的种种表现(唱歌、弹吉他、拉手风琴、吹口琴……),艺术趣味的高低、音乐欣赏情调的优劣,无形之中都在正确或不正确地熏陶又影响着孩子,这是特别要留意的问题。如果常能从幼儿心理出发,多听些符合儿童情趣的音乐,那是十分有益的。

在孩子的一天中,并不需要规规矩矩地端坐着听音乐,音乐应伴随着他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觉地吸引着他的注意力,而孩子也会逐渐跟随音乐情绪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响:早晨起床和进餐,音乐轻松愉快,孩子也精神兴奋;学运动员一二一二向前走时,音乐节奏鲜明有力,孩子也挺胸昂首;入睡前播放一曲悠扬甜美的歌,孩子会安静地微笑着进入梦乡……。父母还可以配合音乐的情绪变化讲故事,合着音乐的节拍玩游戏等。

为孩子买玩具时,也可挑选一些能发出优美声响、能敲打出清晰节奏的玩具,如小钢琴、小木琴、碰铃、铃鼓、沙锤、多音小喇叭、八音盒……。这样,父母可以在教孩子玩这些玩具之中,使孩子和音乐建立感情。

除了在家中进行音乐熏陶,听录音、看电视等等,最好常带孩子听听音乐会,亲眼看一看指挥是怎样挥舞双臂打拍子的、认一认舞台上那些不同模样的乐器、听一听各种乐器有什么不同的声响,特别是要常常听听钢琴独奏节目,逐渐建立对钢琴的亲切感。

总之尽可能地创造一切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之中,他将会在音乐的感染下,不断提高对音乐的情趣,以至于自发地产生学习音乐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胎前教育的重要性,后天教育虽对孩子的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但胎前教育也是不可忽略的。科学证明七个月的胎儿就具有听觉,他会对外界的一些声响做出反应,甚至可以听到成年人所听不到的极高或极低频率的声响。有个音乐家在指挥一个从未指挥过的作品时,中提琴部分的乐谱旋律,会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脑子里。他把这奇怪的现象和母亲说了,母子俩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音乐家的母亲是个中提琴手,这个作品中的中提琴部分正是她怀孕时经常演奏的。因此,当小宝宝还未出世的时候,年轻的母亲就可以多听一些优美、愉快的健康音乐,对腹中胎儿进行音乐胎教,这也将会有益于未来的孩子。但后天的教育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连载3

3、对孩子用的钢琴、琴凳、乐谱及照明条件有什么要求?

在孩子接触钢琴之前,最好请修琴的师傅对钢琴进行检修。因为音不准会损坏孩子正确的听辨力,形成错误的音高感,破坏音乐原来的美。缺弦少榔头以及其他故障造成的漏音、音不平均、键子不起等毛病也会降低孩子初学琴的愉快感及导致错误的触键法等。总之,要先把钢琴修理好,让孩子在一台声音准确、机件灵敏、松紧适度的琴上‘入门’弹奏,不可凑合了事。钢琴还应保持美观清洁,让孩子眼里看到的是一件讨人喜欢的“大玩具“,增加对钢琴的亲切感。

琴凳应有一定高度及硬度,不同年龄的孩子还不一样,高度不够,孩子够琴键费力、使不上劲;硬度不够,松软下陷,又易造成孩子脊骨弯曲和身体重心的不正确。因此,为了保证孩子的发育及弹奏姿势的正确,必须使用较高的琴凳或用硬物垫高琴凳。此外,由于孩子个儿小,脚够不到地,需要再准备一个垫脚用的小木凳,防止双脚悬空,身体失去一个重要的支撑点,从而使身体重心后移,影响弹奏时使用力量。脚垫凳的高度要适度,便于身体重心前倾即可,不可过高。

孩子的乐谱最好是干净而清晰地,家长应提前包好封皮,并教育孩子爱惜,不用时摆放整齐。有条理的学习习惯应从这儿就考试养成。

琴上应有专门的照明设备,让光线柔和地照在乐谱上,仅用房间中的吊灯看铺亮度不够,容易损伤孩子柔嫩的视力。

连载4

什么年龄学琴合适?弹奏前要提前学习哪些必备的基础知识?怎样教给孩子?

孩子一般都是从四、五岁开始学琴,也有两三岁就被父母抱着叮叮咚咚地“玩”琴的。我们可以参看一个资料;

第三届柴可夫斯基国际比赛中被统计到的三十三位钢琴家中开始学琴的年龄是;六岁有八位、五岁和七岁的各有七位、三岁和四岁的各有三位共28位,两岁、八岁、九岁、十一岁开始学琴的各一位、十四岁的一位。

从这个资料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钢琴家是在幼儿这一黄金时期就开始学琴了,而且还可以看出,从三岁到七岁都可以说是幼儿学琴的最佳年龄。但具体到每个孩子何时合适,则是因人而异的,要根据他的智力发育情况、身体发育快慢(特别是手部的发育)、学琴前的环境条件及有无初步的音乐基础知识而定。如果各方面条件较好,自然是越早学琴越为有利。

弹奏前要提前学习哪些必备的基础知识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清左右手和五个手指:

由于弹钢琴要使用左右手,要运用不同的指法,所以必须搞清楚左右手及五个手指。多数孩子在生活中已有父母教会辨认了。对于还没搞清楚的孩子,不妨教一教下边这首儿歌。

节奏:  ××  ××  ×        ××   ×× ×   

歌词:  我有  两只              左手   和右 手,

动作:  (伸出两只手)          (分别举起左手和右手)

××  ×  ×  ×        ××   ×× ×   

        两只                五个   手指 头。

       (两只手向前伸出)        (晃动着两只手)

××  ××  ×        ××   ×× ×   

  一二  三四              五四   三二 一,

     ××  ××  ××  ×│    ××   ×× ×    ││

        我用  手指  弹钢        多呀   多欢 喜。

             (任意选用表示快乐的动作)

 

连载5

二、初步认识钢琴键盘的排列及唱出音的高低长短

由于孩子们年龄、接收力均不一样,讲叙时可以灵活一些,适当取舍。下边以课堂对话方式来说明。

(钢琴老师和幼儿学生小晶)

老师:“你愿意和钢琴做朋友吧!咱们一起来把它的大嘴巴打开。”(师生一起打开琴盖)

      “你看!它有那么多的白牙齿,还有……”

小晶:“还有好些黑虫牙!”

老师:“这张大嘴巴的白牙齿叫白键。你说说看?”

小晶:“白牙齿叫白键。”

老师:“对!那么黑牙齿呢?叫……”

小晶:“叫黑键。”

老师:“对!一弹这些白键和黑键就会发出高高低低的声音。从左边往右边弹,声音越来越高;从右边往左边弹,声音越来越低。”

(老师握住小晶的手在键盘右边弹弹,又往左边弹弹)“你看!白键一个一个挨着排队,黑键是不是也挨着排队的呀?”

小晶:“不是。黑键是两个在一起,三个在一起。”

老师:“对!和两个挨在一起的黑键左边贴得最近的白键我们唱do。”(老师边说边在钢琴上弹出来)

(小晶按老师说的方法不一会儿就找到了好几个不同高度的do。没找到一个do,老师就放上一颗小红星。)

小晶:“老师,七个小红星,七个do 啦!”(钢琴的大小不同,有的钢琴师八个do。)

老师:“do还有个名字叫C,最中央的这个C,大家都叫它中央C。你先记住这一个。”

小晶:“我也有两个名字,一个叫王晶,一个叫小晶。“

老师:“我们唱的时候就唱‘do’,叫它的名字呢就爱叫‘C’。我们一起来唱一下do好吗?”

     (师生一起练唱,老师边唱边弹中央C

老师:“唱的时候耳朵听着节拍机响,每响四下换一口气就是唱四拍,每响三下换一口气就是唱三拍……”(如果没有节拍机,就用手拍、敲铃等方法代替,主要明确四、三、二、一拍各有所长。但拍距间一定要均匀,不要时快时慢。)

小晶:“老师,我知道啦,我唱的时候听见响几下就是几拍。”

(以后可以过渡到心中默数拍子)

老师:“你说的对。除了do,钢琴上还有许多别的音。我们从do向右边的音唱上去,是re mi fa sol la si,然后又到do,一直到钢琴最右边都是这样排起来的。从一个do到邻近的一个新的do要弹八个音,我们叫它一组八度的音阶,‘音阶’就是声音的楼梯,越往右弹声音越高叫‘上楼梯’,越往左弹声音越低叫‘下楼梯’。”(老师带着小晶分别练唱音阶上行及下行,先用人声教唱钢琴伴奏,对唱不准的音利用小花猫的叫声‘喵—’及小汽车声‘嘀—’等象声词来代替以启发小晶模唱出正确的音高……继而过渡到仅用钢琴声代替人声教唱。)

小晶:“do有两个名字,别的音也有吗?”

老师:“对,有的。咱们以后慢慢学会好吗?”

老师给小晶留的作业是:一、每天在琴上找一次do及记熟中央C的位置。二、唱熟do re mi fa sol la si 三、唱的时候分别按四、三、二、一拍练习。

有的孩子唱音阶时听起来确是五音不全,这多半还是力不从心,不会把耳朵听来的音与嘴里唱的音协调一致,要耐心练习,随着年龄稍长也会有所好转。

 

连载6

三、初步认识五线谱:

教幼儿认谱的关键在于儿童语言的运用及生动活泼的上课形式。下边以课堂对话方式来具体讲解五个内容的识谱课题:

(一) 这四种音符表示的长短

(二)什么事五线谱表

(三) 是什么意思

(四)中央C的位置

(五)小节线及拍号

老师:“小晶,上节课咱们一起唱会了四拍、三拍、二拍及一拍的中央C。有一个办法,不用我的嘴巴告诉你唱几拍,你只要看一样东西就能知道。这种东西叫做‘音符’。你想知道吗?”

小晶:“想知道!什么样的东西呀!”

老师:“你瞧!我手里拿的音符是象什么呀?”(举起一个用硬卡片剪成的全音符)

小晶:“嗯……象个圆鸡蛋。”

老师:“这个圆鸡蛋告诉你一个音符唱四拍。大声念一念:‘鸡蛋圆圆唱四拍’。”

小晶:“还有唱三拍、两拍和一拍的呢?”

老师:“瞧,这多像一个长把的球拍及一个小圆球呀!”(拿出一个剪好的二分音符和一个小附点,摆成 放在小晶面前)

小晶:“它唱几拍呀?”

老师:“球拍加球唱三拍。”(然后把附点拿走了)“只剩球拍唱两拍。”(小晶感兴趣地重复着)

小晶:“唱一拍的像什么样儿呢?”

老师:“你看过电影《小蝌蚪找妈妈》没有?”

小晶:“看过,看过。”(老师拿出一个四分音符来)

老师:“小小蝌蚪唱一拍。”

(教师和小晶一起拍着手大声地读这个歌谣,边读边指着音符认)

完整的歌谣是:鸡蛋圆圆唱四拍,(

              球拍加球唱三拍,(

              只剩球拍唱两拍,(

              小小蝌蚪唱一拍。( )

以后再过渡到: 全音    唱四拍,

         二分附点音符    唱三拍,

             二分音符    唱两拍,

             四分音符    唱一拍。

教师:(在一张大白纸上自下而上地画了五条平行线)“这是五线谱表,一共有五条线,四个间。‘间’就是线和线之间的空白。这些‘线’和‘间’干吗用呢?它们都是用来给音符当‘大楼房’住的,有的音符住在线上,有的住在间上。”(边说边把单个的大音符放在五线谱表的线上和间上)“音符住得高,在钢琴上也弹得高,住得低呢,也弹得低。一看音符家在哪儿,就能知道弹哪个琴键了。”小晶:“那中央C住哪儿呢?”

老师:“别着急,你一会儿就知道了。”(老师在原来画的五条线下又画了五条平行线,并在上行五线谱表前面画了一个 ,下一行五线谱表前面画了一个 ,两行谱表用竖线及花弧线连在一起。在两行谱表中间加上一根短线,放上一个全音符)

老师:“上边的一行五线谱表前边多了一样东西,它像一只大蜗牛在墙上爬……它叫做高音谱号,咱们叫它‘高’老师吧,‘高’老师管的‘大楼’里的音符大多数弹钢琴上中央C右边的音,右手总爱帮忙弹;下边的一行五线谱表前边也多了一个低音谱号像一条金鱼吐泡泡……,咱们叫它‘低’老师吧,‘低’老师管的‘大楼’里的音符大多数弹中央C左边的音,左手总爱帮忙弹。你要问的中央C,就住在这两行谱表中间的短线上。‘高’老师和‘低’老师是好朋友,右手和左手也爱互相帮助呢。”(老师指 ,小晶说:“高音谱号。”并举起右手,老师指 ,小晶说:“低音谱号。”并举起左手。又分别记熟了中央C的四种拍子—

老师:“小晶,你见过大火车吗?是一节一节的吗?”

小晶:“我见过,火车好长好长,每一节车都一样长。”

老师:“五线谱也可以用线分成一节一节的车厢,叫‘小节线’,每节车厢的音符加起来拍子都一样长。如果在 后边写上2/4,就告诉你,一个小节住的音符有两拍,要是写4/4,就是一小节四拍,这种记拍子的符号叫“拍号”。(小晶在老师指导下把不同长短的中央C 划分出了小节,她心里很高兴。)

老师:“小晶,你学会了认音符是几拍,知道了什么叫五线谱表,还认识了 ,看到了五线谱上中央C是在哪儿……回家要好好复习啊!”

为了加强认谱,还可采用教具及“音乐入门辅助图示”配合教学,使幼儿认谱和游戏形式相结合。

 

连载7

什么样的弹奏姿势是正确的?

有的孩子最初学琴时姿势不正确:驼着背、伸直胳膊弹;坐得很低、勉强够着键盘;坐得很近、胸脯贴着琴边弹;手指伸得直挺挺、手掌歪来歪去地弹······有人说,姿势不对是小事,孩子还小呢!长大就会好起来的。常言道;苗栽得正,大树才容易长得直。从小学会用科学的弹奏姿势弹琴,才能逐步体会到正确地运用身体的重量和力量来触键和发声,提高弹奏的准确性,并增强与弹奏有关生理功能的发育。

那么,什么样的弹奏姿势是对的呢?

一、身体要对正键盘的中央坐得端正而不坚硬,上身略向前倾,但脊椎骨不可弯曲,背部和肩部要放松而不垮。

二、双手放在键盘上时要使肘部和前臂的高度与键盘一致,初学的孩子也可略高于键盘,以体会手臂重量的运用。

三、坐的距离以上身在略向前倾,双肩自然下垂、左右肘部自然放松地稍向身体外侧展开时,双手能舒适地放在键盘上为度;下身则注意大腿根到膝盖应略呈坡状倾斜,膝盖的位置在琴边下,膝弯出到脚后跟不小于一个直角,双脚略向前伸摆稳定。

四、手型应放松而端正,手指自然弯曲,用指端肉垫部分触及琴键。五个手指的指端之间呈半圆形,掌关节自然拱起,好像松松的虚握了一个圆球,手腕大约与键盘平行,不要拱起或塌陷。大指第一关节应略略弯曲,不要全“躺”在琴键上,仅以指侧端触及琴键靠近边缘的位置,四指和小指要注意站正。

正确的弹奏姿势可使学琴的过程更加顺利,少走弯路。教孩子用正确的姿势弹奏主要是靠向教师模仿,并适当地用一些孩子能理解的比喻来启发。

 

连载8

先不看谱弹奏好?还是学看谱弹奏好?

幼儿的模仿性很强,有的教师主张在初学时先不看乐谱,模仿弹奏——即教师示范弹奏,幼儿依靠听觉去倾听音调节奏及依靠视觉观看弹奏动作和键盘位置,从而学习弹琴。这种学习方式可以侧重于锻炼听觉和加强对音乐的记忆力,并能比较专心地注意弹奏方法及熟悉键盘位置,对于音乐也能感受得更直接一些。

也有的教师在孩子认识了键盘及学会了音的高低长短之后,就结合学看谱——也就是专业工作者常说的“读谱”来联系弹奏,教师在教弹奏的同时要担负起教读谱及讲解部分音乐知识的任务。这种学习方式对于训练大脑的思维、反应,培养视觉(读谱)、听觉(倾听音响)、触觉(练习弹奏动作)三种感官的协调一致、密度合作十分有效。对于加强内心听觉、体会手在键盘上弹奏位置的空间感以及早日通过自己读谱学习独立练琴也都有好处。如果简单的话来解答,则模仿弹奏听觉得益多,而读谱弹奏大脑受锻炼较大。日本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铃木先生提倡模仿演奏方式入门;欧美一些传统教育法则以读谱教学为主。

可以尝试把模仿弹奏和读谱弹奏结合起来,交叉进行。有些谱面上看起来较规律的乐曲可以让孩子读谱弹奏。如果谱面上比较复杂一些,就可以先以模仿弹奏的方式教孩子,然后再结合读谱弹奏。当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读谱能力之后,要以读谱弹奏为主要方式。

 

连载9

看谱弹奏有几种不同类型的入门?用什么教材?他们各有写什么特点?

绝大多数钢琴初级教材都有其入门的一定规律,在其入门法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之后,才逐步辅之以其他不同的教材。根据这些规律,可以把入门教材划分为三种类型,即高音谱表入门,中央C入门及多调性综合入门法。幼儿初学阶段最好选一种主要的入门法。这样可以使读谱的进展更有规律、教学更有系统。然后才考虑逐步结合学习其他教材。

这三种入门法有什么特点呢?

一、高音谱表入门:初学时双手位置均在高音谱表上练习弹奏。孩子接触的键盘音区仅在高音部分,入门时的听觉感受较为单调,由于弹奏的音域范围有一定限制,胳膊和手部弹奏时的固定姿势也多一些。弹多了双行高音谱表,对于稍后进入的低音谱表容易陌生。入门书例可参看《拜厄钢琴基本教程》

二、中央C入门:初学时从中央C开始,同时接触高低音谱表,逐渐向两极扩展。它通过识谱时反向对称地认识两个谱表的音符,能自然地将这两个不同的谱表统一起来。由于双手同时接触高、低音谱表,对听觉的感受也较为丰富。但由于仅从中央C入门,在一段时间内向往往围着中央C上下一个八度内打转转,也容易产生夹住手臂来弹得现象,因此最好结合手臂的运动,常常把乐曲移高八度或移低八度弹奏,也可以旋律和伴奏之间空隔一个八度,这样有利于肩膀和胳膊的松弛。

三、多调性综合入门法:这是近年来国外常用的一种较新的入门法,但国内很少见到这类乐谱。这种入门法读谱的形式从一开始就不局限于中央C附近,而是让孩子知道五线谱“线”和“间”之间的相互关系(线—线,间—间是隔一个琴键,从线—下一间、从间—下一线是挨着琴键弹),并围绕某一个或某几个中心音来读谱及能较快的寻找到其他音符的键盘位置。

这种入门可以以五指原位弹奏方式,迅速地接触到钢琴上的十二个调性,孩子在钢琴上就像“变戏法”,越弹越觉得变化丰富有新鲜感,这样有利于提高兴趣、加强听觉、熟悉键盘位置、增强双手对于弹奏位置的适应性等。

我主张以中央C入门为主、多调性综合入门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前者作为读谱及系统教学的主线,后者可以结合模仿弹奏手法广泛地接触键盘,变换调性、训练听觉。

孩子先从中央C开始弹奏,鼓励他用同样的指法关系去模仿,做半音上行移调或下行移调,让“小蜜蜂”也“飞”到别的“花”上去“采采蜜”,还可以由孩子创造五指原位内的小旋律在各调弹奏,他都会感到有兴趣的。

其他简单的小曲(用五指原位弹奏的),也可让孩子试着在较容易的调上移调弹奏,这也是锻炼创造力的一种尝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任何一种入门教材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而且教材的选择也并不是教学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有经验的教师们往往采取“取长补短”的方法,选择各教材中较为优秀的或有代表性、针对性的曲目弹奏,决不会一条一条挨着弹到尾。

 

连载10

初学一般接触到哪几种弹奏法?分为哪几个教学阶段为好?

初学阶段接触的奏法一般有三种:非连音(non Legato)、跳音(Staccato)、连音(Legato)。

一、非连音奏法:

要求音与音之间断开弹。初学时为了体会弹奏时手臂的放松及自然下垂的重量,在弹奏一个音之前,要用手臂带动手腕提起来,然后松弛地下落在要弹得琴键上,触键时手掌关节及手指的第一关节要尽量站稳。注意第一个音弹奏之后的离键动作也就是第二个音的准备。教师可以用很慢的动作来示范弹奏让孩子模仿和倾听。为了便于孩子理解可以把弹奏非连音的动作比喻成:“大象走路”,每“走”一步都是提起“脚”来,“脚”站着的时候稳稳地,一点也不晃动。

二、跳音奏法:

它有几种不同的弹奏法。孩子开始学习的是最初步的一种,只要求比非连音的触键更为短促、更为轻巧和有弹性即可。孩子练习跳音可以和非连音联系起来,先弹非连音,然后将其时值逐渐减短,为了便于孩子理解,还可以把跳音的弹奏比喻为像活泼的小白兔、小青蛙以及跳绳、拍皮球等等。通过想象、模仿和倾听就可以逐步学会。

三、连音奏法:

连续地弹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称为连音奏法。两个音的连音常为小连音。它要求先用手臂的自然重量落下去弹奏第一个音,然后将这第一个手指保持在琴键底部继续发育直至下一个手指触键发音时的一瞬间,才离键,要避免过迟离键产生两音同时发音,和过早离键产生两音断隔开的现象。力量的重心应由一个手指端转移到另一指端,手腕也应跟随手指力量的重心平稳地移动。弹完第二个音之间之后要用手臂带动手腕及手指离键。三个音以上的连奏道理也一样。孩子弹奏的连音主要是手指的连奏(Legato)。为便于孩子理解,可用走路的感觉解释弹奏。如:不能一步高一步低——指抬指动作忽高忽低;不能一步慢一步快——指声音长短不一;不能走一步停一停——指声音不连续,仅单个手指向下用力,而手指之间失去联系……这样可以便于孩子理解。

对于幼儿初学的几个教学阶段,各位教师都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是基本方向是相同的。我一般分四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第一阶段:

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体会运用手臂的自然重量弹奏。通过练习非连音、初步的跳音及简单的双音来增强腕、掌、指关节的支撑力和弹性。曲目以双手共同完成一个旋律的弹奏为主。教师可适当衬托简单的伴奏,这样可以减少孩子初学时的孤独单调感,增加兴趣、信心和节奏感,并有益于听觉。孩子在原调奏出后,应鼓励他移高、移低八度弹奏或作简单的移调弹奏。

第二阶段:

进行二至五个音的连奏练习。这是为过渡到弹奏较长串的连音打基础,对于体会手臂到手指自然重心的支撑及移动以及“打开”掌关节,训练手指的力量和独立性都很有好处。这阶段弹奏的曲目以左右手动静结合及配置简单和音及单音伴奏为主,使两手逐渐达到协调合作。

第三阶段:

五指原位内各种奏法和不同节奏型的综合训练。重点是锻炼五个手指能自如地运用各种指法,初步做到均匀地、较灵活的弹奏。曲目是以有固定音型和节奏型伴奏的、两手简单配乐的乐曲及浅显的小复调为主。

第四阶段:

进入带有大指转弯的大约在两个八度之内的音阶训练,并开始接触带有一组或几组十六分音符的各种音型和节奏。通过训练加强手指的灵敏度及力度,提高速度。开始接触有一定长度的曲式结构及各种类型的曲目。

这四个阶段的学习过程,所需时间因人而异,由于孩子们年龄、接受力等等条件的不同,大约可在一至三年内完成,届时程度大约相当于弹完车尔尼练习曲599

 

连载11

怎样建立师生感情,消除初上钢琴课的紧张情绪?

孩子初上钢琴课时,往往在带着极大地好奇心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紧张情绪。他想看看钢琴课怎么上?老师凶不凶?弹钢琴难不难?……因此,作为把孩子引进音乐大门的启蒙教师,首要问题是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以对孩子的爱消除他的紧张情绪,建立师生之间初步的感情,这样孩子才能从心里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课,也才有可能去吸引他对弹钢琴的兴趣。

天真无暇的孩子们,对感情的反应是极为敏感的,若上课时教师过于严肃,往往会使孩子不敢回答问题,也不敢弹,甚至从心里上产生弹奏的紧张感,这样教师也就很难看到孩子的真实性格和才能。对于孩子,特别是胆小怕事的女孩,更要主动地亲近她,爱抚她,鼓励她,如主动地和孩子拉拉手,介绍一下自己的名字;聊聊天,稳稳她的喜好;请她唱个歌,表扬她的勇敢等等。待孩子心情松弛一些了,再把注意力吸引到钢琴上来。至于有关的教学内容,在头一节课里不必讲太多,主要是达到让孩子喜欢老师,愿意再来上第二节钢琴课的目的。

教师上课时,有声有色又有具体形象,孩子就能产生愉快感;教师示范弹奏生动鲜明,孩子就能对乐曲发生兴趣;教师主动和孩子一起按音乐节奏唱唱跳跳,孩子就会觉得音乐使他快活;教师像父母一样为孩子剪去长指甲、擦去汗水……,孩子会感到温暖……总之,教师在既严格而又耐心的教育孩子之中,不但要像爸爸妈妈一样地爱他,还要像小朋友一样和他说得来、玩得来。在教师身上,要同时体现出教师、父母、朋友三者的化身。

随着孩子和教师之间所建立的真诚友谊的发展,孩子会爱老师、尊敬老师、听老师话。当他有不懂得问题敢问,和爸爸妈妈有别扭也敢说,自己的快乐也愿意和老师分享。只有这样的师生关系,教师也才能对孩子有较全面的了解,根据他的性格、爱好、智力条件和身体情况更好地上课。

只有热爱孩子才能教好孩子,让教师和孩子之间搭起一座友谊的彩桥吧!

 

连载12

孩子初学阶段用什么方式上课?

五岁到七岁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平均只有十五分钟,年龄稍小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只有充分利用孩子有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轮换,变换教学的内容和上课的形式,并及时休息,才能让孩子减轻疲劳度,集中精力学习。对于学琴已有一定程度,养成一定学习习惯的孩子,可以上课时间略长,要求他约束自己专心听讲,逐渐锻炼其毅力和增强意志。但发现孩子确实因疲劳而不集中精力了,则需及时休息,使紧张的大脑松弛下来,否则会由于过度疲劳而损伤大脑的细胞,再说,在疲劳的状态下上课也是徒劳的。

可以采用下面的几种方式上课:

一、个别课和集体课相结合的方式

钢琴教学一般都是个别上课,但对于年幼小的初学的、程度相仿的及弹四首联弹的学生,也可以配合一定的集体课。特别是初学认谱和刚刚开始弹琴的孩子,教师对他们每个人要将的课差别不大,而几个孩子在一起上课就容易消除拘束感,增加勇气,激发情绪,积极开动脑筋。他们争着举手回答问题,轮流上琴弹奏,一起玩音乐游戏,一起猜音乐谜语,轮换着当“小老师”去帮助别人……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孩子们去掌握应有的知识。

二、个别课要动静结合的方式

“静”是指端端正正的坐在钢琴前弹奏,“动”是指离开钢琴在放大的五线谱表上摆摆音符,跟着教师练练听音,或听着音乐声走走步、拍拍手、敲敲打击乐器、唱唱歌等等,这样既运用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结合,又在一节课中对孩子进行了听音、节奏、认谱和弹奏的四种训练。随着年龄的增大及程度的加深,逐渐可以增加“静”而减少“动”,而后过渡到以“静”代替“动”。

三、           课堂安排要劳逸结合的方式:

教师应当固定下课时间,一般不要超过四十五分钟为好。年龄较小的孩子若坐不住,上课中间还可以稍稍歇息一下,喝口水、上上厕所或谈谈心,让孩子恢复恢复疲劳再接着上课。继续上课时,就不再说与上课无关的话及做与上课无关的事了。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注意力集中地好习惯,知道学习不能随随便便、马马虎虎。

一般来说,女孩子要比男孩子容易坐得住一些。教师要能根据每个孩子注意力集中地时间去相应地逐步延长,如开始时十分钟更换一下上课形式或休息,逐渐延至十五分钟、二十分钟。即使是少数很能坐得住的孩子,至多上一小时课也一定要休息并鼓励他去玩耍,以缓和脑力、视力及肌肉的疲劳。

 

 

连载13

教师怎样安排好每一节课时?

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上课的特点及规律,这里仅提供其中常见的一种。

一般是先过问一下练琴情况,然后弹弹手指练习、音阶等有关基本功德练习,这样有利于把僵冷的手活动开来。复调乐曲比较费脑子,最好先上,轻松活泼的小品有利于减轻疲劳,可以后上。同类训练课题的技术曲目可以代表性的上其中一首。大型曲目,如回旋曲或小奏鸣曲,可以上重点段落,例如回旋曲的一次主题及两个插部、小奏鸣曲上完呈示部之后再现部也可以简略。

每次上课,在肯定原有基础上的进步之后,要再重点解决的问题上多花一些时间,反复强调,让孩子多在琴上练习,直至家长和孩子搞清楚回家该怎么练为止。如果教师没在课上讲清楚,家长也没问个明白,那么孩子回去的练习肯定是糊里糊涂的。

教师适当地示范弹奏,可以增加孩子对乐曲的感性认识,更明确地体会到弹奏要点。每次示范时,教师要像孩子一样认真地去弹,速度不可太快,力求准确、鲜明、吸引人。孩子模仿能力强,对示范的印象十分深,常常会出现教师无意之中让孩子把自己的习惯动作学了去,所以示范尽量要小心慎重一些,同时也不可过多,曲曲示范反而不好,使孩子完全模仿教师,失去了自己的个性特点。

给孩子留作业要根据其能力的大小、进度情况、练琴时间有无保证及家长工作是否格外繁忙而定。在布置新作业时,最好介绍一下这首曲子的弹奏目的及特别要注意的要点。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阶段,练习曲的比例是相对要大一些,在既要有针对性地留一些不同类型的必弹曲目的同时,也要适当弹一些既动听又浅于程度的浏览小乐曲,以开阔孩子的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力及学习兴趣。

下课之前,最好三言两语给孩子小结一下,肯定他这节课的进步,指出努力方向。

 

连载14

在教学中怎样照顾孩子的生理条件?

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生理条件与成人有很大差异:个子矮、手臂短、手小、手腕、手掌及手指的骨骼、关节及肌肉等比较软弱,力气有限。较大年龄的初学者在弹奏中所能做到的,对于孩子并不那么容易做到。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幼儿生理条件,可能就会由于不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习受影响,甚至导致弹奏中的某些毛病。

孩子的手臂短,如果弹奏时音域过宽,孩子的手够不到,比较吃力,就容易边弹边在座位上左右挪动,这样就容易影响弹奏的质量,并且妨碍了上半身对于弹奏的适应性。有的孩子为了能够弹到较远距离的琴键,身体下趴或歪扭、腰部塌陷、不自觉地把脚抬起来,这样就失去了人体在弹奏中的某些重要支撑点。因此弹奏中要照顾幼儿力所能及的音域范围,比如弹音阶,不要一下子弹四个八度,先弹一至两个不度就够了,年龄稍大一些,手臂长一些的时候再弹三个八度、四个八度。如果乐曲的音域范围都在中高音区,不妨先把坐的位置移到中央C右边一些,反之就稍靠左一些。

孩子的手掌小、手指短,成人弹起来轻而易举的某些音程、双音、和弦等,孩子的一双小手就显得比较费力。因此,在弹奏中,最好选择方便于孩子弹奏的音程、双音、和弦等,或将不合适的简化省略,并以手指伸张和收缩的交替弹奏、远距离和近距离相结合的弹奏来取代于过多的、连续的手指伸张,以免肌肉紧张。

“音阶转指”牵扯到手腕和大指的横向移动、指法也较多变化,比起五指原位弹奏复杂一些,所以一定要在五指原位弹奏复杂一些,所以一定要再五指原位弹奏较巩固之后进入。较宽的音程转位,如琶音转指,要比音阶更迟一些进入,弹奏时也一定要比音阶更慢一些,因为孩子的手太小,而琶音的音与音之间距离远,够到已经很不容易了。

有些乐谱的指法不一定都适合孩子,如果完全照用,孩子容易发生困难,而产生紧张心理。最好根据孩子手的适应情况,将指法稍作更改,使之既方便弹奏又利于音乐表现。有时,克服弹奏中的一个难点关键在于修改指法。

最初弹奏时,不要过于要求孩子的音量。一双刚刚接触钢琴的小手,那样柔弱,它们还没有足够的力气,也不大知道如何正确地使用力气去弹奏,如果总是说:“声音太小了,大声点,用劲弹……”就容易导致孩子不择手段地去“弄响”琴键,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弹奏姿势和培养弹奏的舒适感,而且这种不好听的声音被孩子的耳朵听惯了,也容易损害他的听觉。什么是恰当的音量呢?即孩子弹奏时不拘谨,手臂自然放松,手指下落在琴键上基本能站好,声音不压不飘,保持通畅,这就是孩子的自然音量。音量的增大依赖于弹奏方法的逐步掌握、与弹奏有关的生理功能的正确锻炼以及人体的生长发育等等。

各个孩子由于年龄不一、生理条件又因人而异、学琴时间也有差别,所以对每个人的要求不可能完全一样,教师需灵活对待。同时,要注意到随着弹奏力度及速度的增加,又会产生新问题,需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加强与弹奏有关的生理功能的锻炼。

 

连载15

怎样体会幼儿心理采取启发式教学法?

用教成人的语言和方法教孩子,费上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奏效,只有教师自己也“变”成一个孩子,用幼儿形象思维的方式来启发和教育孩子,才能使孩子听得懂、记得牢,容易做到教师所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采用形象的比喻来启发孩子是十分奏效的。比方说,乐曲中的加快和减慢,不妨说“火车开出车站,越来越快……火车快到站了,慢慢停下来。”声音的渐明亮和渐柔弱,可以比喻为太阳升起来了,天亮了……太阳落山了,天黑了。乐谱上的音乐标记,如“ ”(延音记号)可以说“眉毛下边长了个眼睛,想看弹这个音的手指多站在琴键上呆一会儿。”孩子声音要平均,好像这些小圆圈( )告诉他:“声音要平均,好像这些小圆球,个个都一样圆,不能一个大球一个小球( )个个都不一样。”孩子弹奏的声音不够集中,可以拿支铅笔立在琴上,告诉他手指头的感觉好像铅笔尖一样集中在一个“点”上。如果孩子不会一只手弹跳音另一只手弹连音,可以告诉他:“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乌龟一起在琴上做游戏。”如果两只手是两个声部的对答,可以比喻为:“爸爸和妈妈说话呢。”乐句的上句和下句,有时也可以假设为上问句:“明天你上哪儿去呀?”下句回答:“明天我去动物园玩。”总之,要用儿童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来给孩子讲解。

课堂上还可以采用其他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方式,如把乐曲内容变成小故事;按音乐的节奏,做些相应的形体动作来体会正确的律动感;教师和孩子一起歌唱和联弹以感染和带动孩子的音乐表现情绪等等。

孩子爱模仿大人的举动,他虽然是个小小的学生,也爱学着教师的腔调和样子说话。碰到比他稍小或程度浅些的孩子,也可以让他当当“小老师”,甚至连教师、父母也可以充当“小老师”的“差学生”,请“小老师”来纠正弹奏的缺点。这样可以让孩子通过听辨及观察达到自己启发自己,同时也提高了胆量,建立了自信心。

孩子充满好奇心,爱提问题,一个小小的问号,表现了强烈的求知欲。生活中孩子爱提问,学琴中也应引导孩子想问题,提问题,也鼓励孩子自己不懂就问,教师再根据其他能理解的方式解答,比方说,孩子问:“干嘛弹完一句要呼吸呀?”教师可以让孩子捏住鼻子和嘴,问他难受不?孩子就会明白,哦!弹琴时不呼吸,音乐也会“难受”的。

总之,不断研究幼儿心理,就能提高孩子的理解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连载16

初步弹好一首乐曲的标准是什么?

完美的演奏一首乐曲是非常不容易的,它意味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把孩子当大人,对孩子的要求过高,他不可能做到,会望而生畏;要求过低,又会使孩子得不到提高。因此,对于孩子只能根据其学琴的不同年龄、程度以及接受力、音乐感、技术条件的差别提出高低不同的要求。总的来说,下面几个要求是应当力争达到的:

一、在知道了乐曲的标题、作者和性质之后,要准确地读谱,完整地弹奏。

二、用良好的姿势及奏法演奏,声音基本通畅、均匀。

三、弹出乐曲的情绪,力求有表情,有对比——强弱的对比、旋律和伴奏的对比。

四、用内心歌唱带动手指弹奏,能够弹出基本的分句来。

五、节奏准确,速度基本合理。

连载17

弹奏基本练习、练习曲及各类乐曲的目的是什么?选曲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一、基本练习及练习曲:

幼儿时期是打基础的时期,基本功训练十分重要。基本练习包括短小的手指练习、各种针对性小练习及各类音阶、琶音、双音、和旋、分解和弦等等。练习曲则是比基本练习规模大、曲式结构完整、有一定音乐性的特定技巧性曲目。用一定的时间弹奏这些基本练习及练习曲,作用是明显的:既能加强大脑对手指的指挥能力,保证弹奏技巧的系统训练和全面发展,又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个技术难点,为乐曲弹奏打下基础。这些特点的技巧练习,其实就是组成乐曲的“小零件”。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西洋许多古典曲目都是巧妙地运用了各种手指音型、音阶、琶音、分解和弦等作为表现音乐的手段。传统的、有价值的基本练习和练习曲,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程度及需要加以选择,不要无针对性的一条条挨着弹,另外,还应根据孩子各人的特殊问题,再创造性地编写一些有益的小练习,尽可能好听一些,以提高孩子练习的兴趣,而不当作“和尚念经”。

二、各类乐曲:

小、中型乐曲具有鲜明的音乐形象,每首曲子均有针对性的技术课题和不同的曲式结构,孩子可通过富有感染力的旋律、节奏、和声、肢体等塑造音乐形象,并从中提高音乐兴趣,丰富想象力和表现力,加强弹奏技术。在选择乐曲时,要注意题材及风格的多样化,这样可以使孩子去感受和想象各种不同音乐形象,增强音乐感。

大型乐曲,一般指小奏鸣曲、奏鸣曲和协奏曲,也可以扩大范围把组曲、变奏曲、回旋曲等也列入此类。这类乐曲往往能体现作曲家风格,曲式结构也较大,常有几个较大的部分,各部分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的联系,既有统一性又有对比性。孩子通过学习既可以初步了解作曲家风格,又可以在头脑中“搭”起音乐结构的“房子”,既学会有条理地进行音乐布局,又能进行较复杂的记忆背奏。小奏鸣曲及奏鸣曲既可让学生将一首乐曲完整的弹下来,也可以只弹第一乐章或二、三乐章。总之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而定。

复调乐曲的典型代表是巴赫的作品,孩子们接触的复调虽然较为浅显,但已有两个声部的进行、主题的对答及音乐的发展。由于两只手“说不一样的话”,“唱不同的调子”,对于锻炼大脑的指挥、思维、记忆,学会倾听不同声部中音乐的层次和分句,培养两手的独立性、协调性及演奏中的歌唱性都十分有益。由于一般孩子们弹奏复调乐曲比弹奏单旋律乐曲更为困难一些,所以一定要估计准确乐曲的难度,并辅之以练习的方法。

各种曲目相互结合,取长补短,就能使孩子在音乐、技术等诸方面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连载18

如何纠正不正确的手型?

有的孩子弹琴时手掌翻来覆去,手指东倒西歪,叫人十分头疼。该怎样逐步纠正呢?

如果孩子的手已能舒服地够到五度音程,不妨可以试用下面的做法。(如果小手还够不到五度或只能勉强够到五度,则可适当放宽要求,让小手自然放松,端正的摆在要弹得琴键上即可,避免由于手指过于伸张去够五度带来紧张的感觉。)

用比喻的方法对孩子说:“五个白键就像五张铺着白床单的床,床上放着五个小枕头。(边说边用铅笔按孩子手的长短条件分别在CDEFG五个琴键上画上五个小圆圈当‘枕头’,圆圈与圆圈之间呈半圆形状,例如:请五个手指兄弟上床睡觉。)他们都是弯着身子(指头指自然弯曲)头冲着枕头(指手指端垂直触键)来睡觉,大哥哥又矮又驼(指大指又短,第一关节又稍稍弯曲)他睡在床的边上(指琴键靠外部分),三哥哥个子最高(指三指最长),他睡在床里边一些(指琴键稍靠里贴近黑键部分)。五个兄弟都很守纪律,谁也不歪到别人床上睡,该谁值日(指弹奏)谁就干活,马上要该值日的兄弟要准备好,不该值日的就乖乖地在自己的枕头上睡觉……,教师边说边示范,然后让孩子也练习说和做,这样孩子不觉得枯燥,也容易记忆得牢固。五个手指的位置放好之后,再提醒孩子手掌心好像轻轻握了一个鸡蛋(不要使劲),这样基本手型就差不多了。至于手指的收缩弹奏(五度以内)和伸张弹奏(超过五度),只要求手指能端正而放松地摆在要弹得琴键上,并随着音型移动,弹奏时切勿紧绷手掌及手腕。

为什么用以上的比喻来教基本手型孩子容易接受呢?因为幼儿时期大脑的抽象思维不发达,主要靠形象思维来认识周围的一切事物,因此当他想着“五个兄弟在自己的枕头上睡觉”,五个手指就自然放松地摆好了位置;“谁也不歪到别人床上”,这需要掌关节到指关节都端正了才能做到;“谁是值日生谁干活,不该值日就睡觉”,那么弹奏的手指就主动认真,不弹得手指也会想到一定要处于放松状态,不翻来覆去乱伸乱翘了。

也可以用其他办法教孩子,如把手和前臂放在桌面上,掌心向下握住拳头后慢慢地把五个手指松开,让手指自然弯曲的站立着,这样连手腕的基本位置也体会到了。总之要通过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具体事务,形象地讲给他听,这样就容易做到,记得也牢固。一般孩子在反复练习之后都可以做到手型基本端正。要想掌握得更好,则需进一步加强掌关节和手指第一关节支撑力的练习。

最后,要特别强调一下,手型端正主要是针对初学者相对而言,就像我们中国孩子在初学写方块字时一笔一划要整齐的道理一样。随着年龄增大、学琴岁月的增长及曲子难度的逐步加大,手型绝不是已成不变的,它将随着人的手部发育成长去调整,而且还要考虑到适应乐曲音型及音乐的需要,同时还要密切结合手腕的运用。

 

连载19

怎样加强手腕、手掌及手指第一关节的支撑力?

孩子年纪小,正处于发育时期,腕骨、掌骨、指骨、肌肉和韧带都十分柔嫩,所以手腕、手掌和手指缺乏力量,教师用一些合理的方法训练可以促进发育的速度,但也不能超越孩子的实际而操之过急、拔苗助长,这样反而导致生理方面的一些毛病。

加强腕、掌、指关节的支撑力可以采用下列辅助练习:最初仅先用第三指练习弹奏非连音,因为三指比较粗壮,又长在五个手指中间,用非连音弹奏容易体会到手掌的支撑感并有益于手背的平衡。然后再根据难以分别训练一、二、四、五指。特别要留意大指的掌关节不要内陷,(如果内陷就轻一点弹,或用另一只手帮帮忙,辅助大指的掌关节凸出)以及小指有意识地站正弹奏,(小指弹奏时大指尽可能贴键放松,切勿高高翘起来,否则由于大指高举而导致手腕和手掌倾斜更容易把小指压得躺下来)单指练习之后,还可在小音量、慢速度的前提下,根据难以程度来选择双音的不同组合逐步进行练习,如一、三指,一、五指、一、四指,二、四指,二、五指,三、五指分别组合。练习方法的一种是两个手指分别下键后一起保留住,一起离键。如:这样可以先体会两个手指同时在琴上时手掌关节的支撑感,而避免两个手指初次同时下键容易产生紧张感。另一种是两个手指分别下键之后,先一起保留住一会儿,然后抬起一个手指,仅仅留一个较弱的手指继续支撑一会儿再离键。如:这样可以感觉到由于手掌所起的支撑作用,使弱指得到加强。最主要的练习方式是双指同时下键,下键时结合手腕的柔和下送,然后用手腕带动双指一起离键,注意动作松弛、触键整齐。如:进而可练习三和弦。这些双音及和弦练习对于加强腕、掌、指关节支撑力是有好处的,这是由于发挥了手掌的支撑作用,手指在键盘上同时有了两到三个支撑点,对于柔弱的单指能起到相互辅助的作用,并有易于弹奏时手部的稳定感及手腕的弹性。支撑力的假期那个对提高弹奏的力度和速度是有益的。

 

连载20

怎样让孩子进行手指练习?

正确地在琴键上弹出声音是依靠身体→上身→手臂→手指的重量及力量的结合。任何的接触形式都是经由手指传递到琴键发声的。加强手指的训练,使其坚强有力而又灵活敏捷、发音集中而又有弹性是弹好钢琴需具备的主要技术条件。

在连续弹奏中,手指有准备地抬起来然后结合手臂的运用把声音有力的送到指端,能使手指独立性得到增加,声音也会逐渐练得集中而又颗粒。由于五个手指头经常地你抬起来、我弹下去,这样上上下下的活动增加了手指间传递交换的灵活敏捷,减少了手指之间相互的依赖性,也使掌关节逐渐变得灵活、有力、有弹性。因而,抬起手指——打开掌关节弹奏的练习是十分必要地。

凡是不可过分,过渡的抬高手指和紧张用力的抬指动作都是有害的,这样会把弹奏所用的力量大部分消耗在手指运动的空间,肌肉过渡紧张也使声音变得僵硬。因此,抬指运动的空间,肌肉过渡紧张也是声音变得僵硬。因此,抬指弹奏的练习一是不要过度抬高、二是动作要放松、三是要保持手指关节原有的角度(第一、第二指关节勿向内勾)把力量用到下键的一瞬间去。还要注意各个手指抬起及下落的动作要协调一致,所用的力度要彼此相同,这样才有助于发音平均。

保留音的练习,对训练手指独立性也颇有好处:即在分别有一—四个音保留在键底的情况下,单独地使用某个或某几个手指弹奏,这种练习可以大限度地让手指本身学会独立活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一定要注意去除弹奏时的紧张感,不过份要求音量,速度也可以慢一些,动作的大小要根据手本身的条件。

除了上述手指练习外,还需结合小动作和贴键的手指练习,变换奏法(如non Legato staccato Legato)及变更节奏型的各种练习,这些都是为快速、均匀而 有颗粒的跑动音型作准备地。

要注意任何的手指练习都不是什么孤立的技术训练,要把内心的歌唱感和手指端的声音移动结合起来,这样声音才有流动感。此外,练习时速度要由慢速开始,再提高为中速及快速,可对孩子,比喻为大步走—慢跑步—快跑步,这样孩子较容易理解。

 

连载21

怎样让孩子弹奏出好听的声音?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弹奏出动听的声音是许多钢琴演奏者梦寐以求的愿望。对于孩子来说需要做到的只是声音不砸不压使着力的渠道能基本通畅,在这一前提下,才谈得上逐渐寻求其他的音色。

能弹奏出好的声音是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去努力达到的,如果练习方法得当,这个过程就可适当缩短。

首先要注意从肩臂通向指端的这条发声的“道路”畅通无阻。任何耸肩夹臂、架起肘部、吊起手腕或下压手腕、手掌关节下陷或僵硬、手指第一关节紧抠或软瘫等都是妨碍“道路”畅通的。因此,教师需要仔细地观察孩子的弹奏动作,找出他不通的环节所在,以达到使声音能通畅地发声于指端。这样的声音对于孩子来说也就是“好听”的声音。

如果发现孩子肩膀耸起来,可以让他来回走走步,手前后摆动,告诉他走路时肩膀是什么样的感觉那么弹琴时就是什么样的;如果胳膊肘加起来,就让他把手前臂舒服的放在扶手椅子的扶手上,体会一下手臂放松时重量的下垂;教师还可以轻轻晃动晃动他的胳膊,告诉他胳膊好像下垂的“秋千架”既有重量又能自由活动。改进不正确的弹奏动作也有主次先后之分,而且有时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其他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最省事的方法是从入门开始,就让孩子尽可能走一条“直路”,不断地提醒他要正确的方法练习,纠正错误总是要花费更多精力。

声音是否通畅,除了用眼睛去观察孩子的弹奏动作是否正确之外,主要是靠直接倾听声音的质量,由教师弹出正确的声音与孩子所弹出的不正确的声音相比较,让孩子学会用耳朵辨别声音的好坏,并尝试用他自己的手指也去“找一找”好听的通畅地声音。如果仅仅是用指头弹,没有结合手臂的重量,声音单薄;光用手臂重量弹,没有结合手指本身的弹奏及之间力量的传递;声音是靠胳膊振动去一个一个压出来的,不可能通畅连贯;手指端在弹奏之后还继续用力下按,声音是被压死的。因此,要得到通畅地声音,确实不大容易,必须耳听声音、眼看动作,多用慢速及中速弹奏来体会手臂的放松,并把手臂重量通过手指本身的弹奏动作送到指端。弹奏时要有以内心歌唱带动声音在指尖移动的感觉,这样声音才有流动感。

还须注意在弹奏快速、颗粒性强的片段时手指第一关节应垂直一些,下键快一些,这样力度集中声音扎实;而弹奏歌唱性的片段时,手指第一关节则要平伸一些,让较多的肉垫部分触及键面,同时下键的速度也慢一些,这样所得到的声音便会柔和一些。

 

连载22

为什么孩子弹琴常出现胳膊及手腕震动的现象?

这是幼儿时期弹奏中容易发生的现象,但原因不尽相同。基本可分为下面四种类型:

(一)生理现象的抖动

钢琴不像小提琴,有好几种不同的规格(指音程的把位大小)供不同年龄的学琴者选用,现在,大人小孩用的都是同一种规格的钢琴。但这种琴对于幼儿来说,确实是太大了些,键子又宽又长又重。孩子气力不足,手又小,弹起来自然要付出更大的努力,特别是需要一定音量及速度时,尽管方法正确,这种抖动也会略大一些,但随年龄的增长增大,手指力量的加强,这种现象会逐渐好转。因此初学时对于音量的大小及速度是否加快等等问题的要求,尽量不要超过孩子的能力,以免负担过重。另外,人体上肢的肌肉、韧带和关节在弹奏中本身就会结合而产生正常的轻微的弹性震动。只要声音渠道畅通,弹奏动作不紧张就没有什么关系。

(二)肩膀、胳膊及手腕紧张发僵影响重量下垂,而导致震动:

这种错误的震动靠肉眼可以观察到动作的紧张感,靠耳朵也能听出声音发死。只有靠放慢速度弹来改进,不论是单音、双音、和弦都应体会肩部、臂部及腕部的放松感,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弹些non Legato(非连音)及小连音,短连句来纠正。

(三)    手指不能独立站稳、掌关节无支撑力而且不灵活,导致以胳膊振动代替了手指的连续弹奏。

这种现象只有靠锻炼手指的独立,加强手指关节的力量,以及训练手掌关节的支撑力及灵活性来纠正,多用抬起手指、快速下键及保留音的练习十分有用。

(四)由于手指与手指之间在连续弹奏时没有相互联系移交过程,导致音与音之间声音不连贯而产生“跳动”方式的弹奏。

纠正这种现象要让手指端相互之间的移交过程要再琴键底部完成,移动时保持手的平稳,并要用内心歌唱来带动一组音的连续弹奏,手指也要提前准备好连续移动切勿想一个音弹一个音。

有时孩子会出现以上几种现象的混合,教师要抓住主要问题来带动其他次要问题的解决,不过无论怎样说,总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及过程,切勿过分着急。

 

连载23

怎样练习大拇指的转弯?

由于大拇指的转弯扩大了五个手指在键盘上连续弹奏的音域范围,使我们获得了更多表现音乐的技术手段,它是钢琴弹奏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让孩子们知道“学会大指转弯就像开汽车、骑自行车的叔叔阿姨学会转弯一样重要!”

正确的大指转弯全过程是怎样的呢?可以用C大调音阶为例:第一步是大指要提前做好准备,灵活而又放松地逐渐伸向手掌下的新音位,手腕也应随着大指的转动而稍许转动,并保持其平稳和柔韧,大指转弯时,两肘不要改变其自然姿势。第二步是大指移到新音位之后要用指端主动接触及琴键靠边沿的位置发声,不要用手腕和整个大指向下压出重音。第三步是当大指移到新音位弹奏之时,其他手指也要迅速放松而平稳地移到准备弹奏的新位置上去。

如果孩子大指转弯不好,就要检查它是不是没有按上述三个步骤的要求弹?是没有做好准备拜师肌肉紧张?观察孩子的动作、倾听他弹出的声音再提出改正的办法。

有几种练习法不妨试一试:

一、先练半音转指再练全音转指,最后才练隔音的转指。对孩子可以比喻为大指先钻进“高山洞”(半音转指接触黑键,位置稍高)再钻“低山洞”(白键到白键,位置较低),最后钻“长山洞”(隔音转指距离较远)

二、让大指连续地往返弹奏及连续地向上或向下弹奏,以练习它的灵活性。对孩子可以比喻为大指在“捉迷藏”。

三、把音阶中的转大指部分单抽出来练

四、用音阶指法顺序的在五个音上往返重复等等。

 

连载24

怎样提高读谱能力?

学读谱就像学读书一样,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的。只有提高了读谱能力,才能更顺利地遨游在音乐的天地之中。

课堂上教师留的新功课,主要靠家长辅导孩子在家练习,读谱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琴进度的快慢。有的家长心疼孩子,怕累着他了,又担心孩子一个音一个音看得太慢,就代替孩子去读谱,然后手把手儿告诉他怎么弹,这样“口传心授”时间长了,孩子的眼就“懒”了一到读谱就等着父母来告诉他是什么音、什么节奏,自己是“视而不见”,别看两只大眼睛瞪着谱子,其实什么也没真看见,问他弹到哪儿了?乱找一阵子也找不到正确的位置,或者眼睛干脆不看谱,光看着键盘和自己的手指弹。也有的家长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认谱时自己容易理解的,认为孩子一定也能明白,当孩子有些地方弹了几次还是搞不对时,就连叫带嚷、火冒三丈,骂孩子笨。于是孩子更紧张,越急越错,慢慢就觉得读谱是件苦差事,没兴趣,弹琴就挨骂,真没意思。

正确的做法是,要了解孩子的智力发展情况,既让他学着读简单的谱子,又要在他的能力尚未达到之前孜孜不倦地引导他、辅导他去学习如何读谱,正如交给他一把钥匙让他学会开门的道理一样。熟能生巧,多读多认,自然也会提高较快。

孩子读五线谱的音高时,总爱一个音一个音去数格子,这样就慢。一方面要尽快记熟固定的新音位,另一方面要学会按线、间的关系趋推算,这样就可以读谱快一些。如线间相接,一定是挨个音弹下去,只记准头一个音及末一个音是什么再看看音列是向上排列还是向下,就大致知道了一串音的位置,遇到和弦时则只要手指间隔一个音即可,也可以按音型一组一组地读,一叠一叠地读;如果孩子能尽快熟悉乐曲中的调性,每弹一新乐曲以前,先弹弹该调的音阶,就可以减少由于忘记了什么调而把乐曲调性内应弹得黑键弹到白键上去的情况,如果知道了一个临时升降号在一个小节之内都起作用,那么一经提醒就会及时改正错音。

要掌握乐曲中的节奏不大容易,因为读音高主要靠记忆音位,而读节奏还需要计算一下音的时值长短,往往需要数拍子或左右两手“对”拍子去弹,这里还需要一点逻辑思维来帮忙,而幼儿的主要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因此孩子出现错拍,往往需要耐心地来纠正。纠正的办法除了让他用听觉去感受之外,还要理解音符长短标记的意义,学会用均匀的拍子(常称打分拍子)去对照练习。等孩子感受多了这种节奏型的律动规律之后,则能一看音符就较快的直接弹出来了。还有三对二的节奏,也是不易弹对的,可以根据数学中最小公倍数的原理,给孩子画上六个小格子然后让孩子按格子来数两种节奏,这样就不会觉得难了。

孩子读五线谱上的指法时也容易马虎,以至于往往由于一个错指法而带来复杂的技术问题。在孩子读谱时常常要提醒他这个问题,特别是关键的指法(如大指转动)一定不能忽略,如果平日孩子重视基本功,经常弹各种手指练习及音阶、琶音、和弦等,比较熟悉指法,那他读谱时碰到这类指法就比较顺手而不费力了。

其他提高读谱能力的方法,如学习一些乐理,以音乐知识的增加促进读谱;边听音乐边对照看谱学会快速泛读,照一些生动有趣又稍浅于孩子程度的小曲子及四手联弹等让孩子视奏浏览,都是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如果孩子读谱有进步,要及时给予鼓励。

成人视奏能力强的,往往眼睛能“走”在要读的谱前面数拍,幼儿时期当然读谱速度要慢得多,但只要多训练,功到自然成。

 

连载25

怎样才能顺利地读好一首新曲谱?

孩子和家长,对于留新乐曲,往往是十分兴奋地。因为旧乐曲通过了,有“完成任务”的喜悦,新乐曲则又意味着新进步的开始,所以有的孩子和家长真实恨不得立即把新谱子读下来去上课,心情十分迫切。这种求知欲是很好的。但如果急急忙忙、漏洞百出、丢三忘四地练下新乐曲来,绞死反而要用加倍的时间“返工”,有时错处太多,而且又已经错得十分熟练,改正的过程比初次练习更麻烦。

怎样才能有条理的、顺利地读下新谱呢?首先要看看曲名、标题及作曲者,初步了解一下乐曲的性质然后告诉孩子。如果有音乐术语字典,可以查一查乐曲的速度标记,这倒不是为了现在的速度就必须达到乐曲的要求,而是因为速度标记中往往包含有音乐的特点及触键的要求,如adagio(柔版)常常表示缓慢安静而深沉的歌唱,触键就要厚一些,多用些胳膊的分量;marcia(进行曲)则是进行曲风格,触键就应肯定一些、节奏鲜明些;andante(行板)则表示行走的速度,触键往往要连贯,声音更歌唱和流动一些。这些都有利于找到初次读谱时的正确情绪及触键感。家长应把乐曲的谱号、调号、拍号一一指个孩子看仔细,最好在开始弹之前把这首乐曲的调号及调性(大调还是小调),搞清楚,先弹几遍音阶(程度浅的可以两手交接弹音阶)然后再弹乐曲。

为了让孩子在初次读新谱时能产生连续而正确的条件反射,读谱要力求准确再准确,争取把音高、节奏、奏法、指法等尽量弹正确。为了缩短有生疏到熟练地过程,开始时一定要尽可能放慢速度弹,宁肯慢而通顺,不要快而结巴。这样眼睛才来得及仔细看,脑子来得及认真想,耳朵顾得上听清楚声音,手指也顾得上寻找位置。

从头一口气读到尾对于短小乐曲是可行的,但稍长一些的乐曲,应当一句一句地读,再一句一句巩固好,读谱过程像是火车头一节一节挂车厢那样,越挂越长,最后完成全曲。这样的好处是每次读谱量不大,负担不太重,记忆清晰,而且由于还有新谱要接下去读,对孩子仍富有吸引力并保持了新鲜感。

如果乐曲的节奏比较规整,可以两手同时读谱,这样左右手可以互相“帮助”,“对”拍子弹,容易找到正确节奏,如:要是节奏或音型较复杂不容易“对”拍子弹,可以先分手弹并打分拍子练,练熟了再一点一点合起来弹。也可以采用分声部读谱等。能力较强的孩子读谱过程可以稍细致一些,有些孩子不可能太顾及全面,就要靠教师上课去要求,去一一加工。

读新谱一定要在孩子精力充沛、视力不疲劳的情况下进行,眼睛盯着看谱时间勿太久,父母要注意光线的强弱并及时让孩子休息,身体也应精良保持稳定少晃动,以免由于视谱时焦距不停地变动会损坏眼睛,容易近视。

至于在学新谱时发生了技术困难如家长不会辅导则需要再教师的指导下再一一加以克服。

 

连载26

怎样辅导孩子背谱子?

有人说,小孩子记性好,弹熟一首曲子自然会背。有的孩子即使把乐谱放在眼前,那只不过是“定心丸”,其实手指也早已“溜熟”了。这种背谱往往是下意识地弹奏,而且缺乏动脑筋,一旦弹奏中断,常常不会接下去,又从头开始,因此这样背谱把握不大。

最好用中等速度练习背谱。教师们常说要用“心”,即动脑筋,学一点分析乐曲的方法,如分几个大段?大调和小调是怎样转换的?情绪是怎么变化的?小奏鸣曲的主题、副题在哪儿?……以上这些都可以用孩子的语言来分析。

如背曲子的结构,可以用形象的比喻来帮助背,比如回旋曲式,主题可以借一只小花猫来比喻,两个插部可以借小山羊或小白兔等比喻,孩子记住某个动物代表某段,主题是同样的动物反复出现,就好背熟谱子,不会背“串”了段。还可以用画格子的办法来背,相同段落用相同颜色和式样的格子来代表,一眼望去就清楚地知道曲子的几段是怎样组织起来的,如果是标题性乐曲,还可以按情节编为小故事,孩子的思路随情节发展而继续下去,这样不大容易搞混大的段落结构。

主要旋律最好要唱唱,要记熟,伴奏部分往往对旋律的依附作用较强,又总是由不够独立的左手担任,所以一定要单独分手练熟,以免左手在背奏中“浑水摸鱼”。复调则是一定分声部背。

此外,背乐曲中的和弦转位可以用和弦在向上或向下“翻跟头”来比喻;和弦分解可以用和弦“分家”来形容;旋律加“花”(如和声外音)可以用语言中的加重语气来比喻,如“妈妈你好!”加“花”就变为“亲爱的妈妈你好呀!”这样孩子很容易明白。

背谱如果注意依靠视觉、听觉、触觉三种感官的结合,则更可靠一些。视觉背谱—即记住五线谱上音符的位置,“印”在脑子里;听觉背谱—记住旋律及伴奏(或上、下声部)的音响效果;触觉背谱—记住弹奏时的手指感觉及键盘上的位置。

可以这样说,凡是学习态度认真、读谱准确、头脑清楚、记忆力强的孩子背谱就容易。

背谱能提高弹奏乐曲的熟练程度,既便于专心地倾听并去表达音乐内容,又能提高记忆力,所以教师们常对孩子提出背谱的要求。但是,并不一定条条曲子都必须背。比如技巧性的练习曲可不一定全都背,而像巴赫这样的复调曲对于训练大脑很有好处,应多背,要演出的曲目非背不可。幼儿时期记忆能力比大人强得多,背谱一般来说不会太困难。

 

连载27

家长辅导孩子练琴要注意些什么?遇到练琴中的问题怎样解决?

家长辅导孩子练琴一定要注意以下四方面:合理的安排时间、态度既严肃认真又耐心细致、辅导方法正确、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上小学的孩子一节课也只有四十五分钟,幼儿时期自制能力更弱、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练琴时间每次要更短一些。三—四岁,每次五—十分钟;四—五岁,每次十—二十分钟;五—六岁,每次二十—三十分钟;六—七岁,每次三十—四十分钟;孩子累了,不集中了,应鼓励他去稍稍休息,或玩耍,这样可以调节视力,有利于消除大脑疲劳。练琴可以采取“少吃多餐”办法,这样,每次练都不会负担太重,而且由于一天练习几次,不断重复和巩固,加深了记忆,提高了效率。练琴要选择孩子精力充沛的时间,并尽可能固定下来,使孩子产生一定的条件反射。凡是打瞌睡,玩累了、身体有病、人多杂乱时不要强迫孩子练琴。一个孩子每天到底练多少时间琴合适,这没有一个界限。只能根据家长和孩子的时间、家中练琴的条件、孩子的身体及智力发育情况而定。如果希望孩子向专业道路上发展,适当多练琴很有必要。

做父母的总是盼子成龙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可是孩子终究是孩子,智力超常的总是少数,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因此,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看做天才,估计抬高,稍一反应慢就急不可耐,大打出手,这样会把小小年纪的孩子吓得更糊涂,怎么谈得上音乐表现呢?有的孩子说:“我爸爸一陪我练琴就变成了大灰狼。”难怪“小山羊”这样害怕。因此家长只有耐心再耐心的辅导孩子。反之,也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一边练琴,一边“乖乖”、“宝贝”地说个不停,看孩子弹好一处,抱起来亲个没完,孩子借此提出各种要求:要吃的、要玩的,孩子总在撒娇的气氛中哄着练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合产生克服困难的毅力。这样的家长要注意辅导时严格一些才好。教育有方的家长总是既严格又耐心,既有鼓励又有批评,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里、严肃而又活跃的气氛中练琴。发现孩子不想练时,总是仔细分析原因,是不舒服还是饿了?是不喜欢这首曲子还是怕苦了?然后针对性地解决他的问题。

家长辅导时不是代替孩子的眼睛看铺、耳朵听声音、手指去探亲,而是提醒和指导孩子去正确的看谱、听声音、动手指,不断在孩子耳边强调教师的要求,抓住重点让孩子反复巩固,往往家长有条理孩子也容易有条理。有的家长没有积极研究儿童心理,练琴时总是对孩子说:“好!现在再来一遍……”单调的重复很容易使孩子厌烦。有的家长不是这样,比方孩子弹“看汽车”的小曲,需要反复练熟。家长说:“现在你坐在钢琴当‘司机’,咱们‘开汽车’到动物园去。”孩子弹完一遍,说:“××车站到了……下一站是××站。”孩子又接着弹一遍。如果弹错了,告诉他“汽车”走错路啦,再重新“开”一遍。练到一定熟练程度,真的让他“下车”,说:“动物园到了,‘下车’去玩吧。”孩子一定很高兴。

孩子练琴当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再辅导过程中仔细分析,对症下药。如果是由于精神紧张——怕挨打受骂,而引起弹奏上的种种问题,如:不放松、拘谨、老错……那就需要家长从思想上去寻求解决途径,必要时要向孩子道歉;如果是由于弹奏方法不对造成的困难,则要和教师一起研究如何让改正的集体措施;如果是因为欠缺熟练而带来的问题,那就需要放慢速度多多练习,困难之处重点练两手不独立则分手练,声部不清分声部练,难度大一些的段落反复多巩固。教师留的作业多若时间不够完全不成不要紧,主要是“质”,其次是“量”。

此外,练琴之前不要让孩子玩的太累,也需要收收心。如果孩子正兴高采烈地玩积木,与其催他:“快一点!不要再盖了!”还不瑞家长亲手和他一起快些把积木房子盖好。这样孩子了却了心愿,也能安心坐下来弹琴了。

每次辅导孩子练琴之后,根据孩子的表现,最好及时肯定他的长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用插红旗、贴红星等形式来鼓励孩子的进步。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学琴的程度也不断地加深,家长应当逐步有计划地减少辅导的次数和时间,让孩子养成自己动脑子练琴的好习惯,培养他独立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可长期让他依靠“拐杖”走路,否则容易造成离开大人就一事无成的不良后果。

 

连载28

孩子的父母之间、父母与教师之间,怎样配合好?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许多父母把孩子的爱倾注在对他的培养教育下,但是教育的方法一定要双方一致,培养方向也要统一。要想孩子学好琴,父母之间一定要密切的合作。

孩子练琴不用心,父亲打,母亲哄,二人吵起来;父亲想让孩子成钢琴家,母亲像让孩子当画家,双方劲儿不往一处使,弹琴时父亲提出个要求,母亲不同意,又提出另一种要求,孩子不知怎么好;孩子需要辅导练琴时,碰到父母双方都想干自己的事,谁也不肯让步作出牺牲,孩子只得放任自流,这些都是发生过的一些情况。因此,凡是准备让孩子学琴或已经让孩子学琴的父母,最好双方一起多研究一下如何齐心协力辅导好孩子练琴的问题。两人还需要互谅互让,能力强的一方主动多承担辅导的责任。发生了问题一起商量解决。孩子有了进步一起决定鼓励的方法。培养目标选定之后,共同坚持下去,不要总在动摇。这样孩子就能由于得到父母的爱和鼓舞以及齐心合力的辅导而更加奋发学习。家庭其他成员也应支持孩子的学琴,并积极地为之创造条件。

父母和教师的配合,是孩子获得进步的重要因素。教师一般每周只安排一、二次课,离开课堂后的全部练琴,都是依靠父母的积极辅导和督促。辅导本身就是配合教师教学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

有的父母以为找到一个好教师,把孩子全交给老师,自己就不管了。既不注意听孩子的钢琴课,又很少考虑孩子的问题,不讲究辅导方法,甚至采用错误的辅导方法;也有的问题,不讲究辅导方法,甚至采用错误的辅导方法;也有的父母对教师给孩子提出的要求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好意思说出来,家长辅导时的做法与教师的要求不一致,这样教和辅导不一致,孩子子让是进步不会大的。聪明的父母为了孩子学琴自己先走一步。学在前,认真听教师上课,并把要求和要领写下来,做到心中有数、重点明确、条理分明;练在前,把孩子的曲子自己先弹一弹,熟悉一下;想在前,发现问题主动向教师反映,双方及时交流情况,共同研究孩子的心理。这样孩子学习就顺利,进步就快。

 

连载29

怎样加强孩子的音乐感?

要加强孩子的音乐感,首先要弄清哪些表现说明孩子有音乐感,一般讲如果孩子总是表现出对音乐的偏爱,喜欢听音乐、唱歌、弹琴,并能根据音乐形象主动地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对于音乐中的旋律、节奏、调性、和声等有较强的感受力,并把自己用听觉感受到的音乐又自然地表达出来去感染别人,那么这个孩子就具有较好的音乐感,即他和音乐之间能产生强烈的内心共鸣。有的孩子学琴初期就表现出一定的音乐感;有的孩子音乐感是伴随年龄、智力发育、学琴时间而逐渐增长的;还有的孩子长期音乐感并不明显,到少年或青年时期突然醒悟,产生一个大飞跃;当然,也有始终缺乏音乐感的。

教师和家长应当培养和加强孩子的音乐感,而不要有意无意的阻碍音乐感的发展。例如:由于管教过分严酷,经常在打骂中练琴,减少了音乐兴趣,挫伤了表现音乐的积极性,音乐感被抑制;由于盼子成龙心切,除了练琴就是学识字、算术,很少到大自然中去熏陶,也没有音乐欣赏及文娱活动的调节,孩子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与外界联系生疏,既缺乏情感又缺少感情交流,头脑空白,想象力缺乏,音乐也容易干巴巴的。此外,对所弹得乐曲尚不熟悉,不理解,弹奏方法及表现音乐的手段没掌握,弹奏时的紧张害羞感还没克服,也会暂时看起来缺乏音乐感。

要培养和加强孩子的音乐感,家长自己就要表现出对音乐的强烈热爱,全家一起多听音乐,多给孩子讲解音乐,最好有机会直接聆听及观看著名音乐家的指挥、延长或演奏和各种文艺演出。这种直接的感受是用唱片、电视或录音带所不能完全代替的。孩子本身多弹奏些生动活泼、节奏轻快或旋律优美的性格小曲,在“美”的享受之中也能提高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及表现力的养料,来源于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充满爱的美满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幼儿园集体以及大自然的奇观,……不要轻易放过让孩子观察大自然现象的机会:暴风骤雨时的雷电、雨后美丽的彩虹、天边五彩的晚霞、春夏秋冬的变换,这些都会在孩子脑海中留下一幅幅大自然的美丽图画,又将在他的琴声中展现。

 

连载30

提高孩子的听觉及加强节奏感有什么方法?

好的听觉对于分辨音高、节奏、声音好坏、感受音乐的美都十分重要。提高听觉对学音乐的孩子是重要的基础课。

有的孩子未经特殊训练也有敏锐的听觉,但对于多数孩子来说,只有通过训练才会更快的得到提高。本来有敏锐的听觉如长期不训练,也会逐渐衰退。

训练“音乐之耳”一方面是通过直接地经常性地倾听音乐的演奏,另一方面是有意识地学习音乐基础课上的听音、节奏和视唱来获得。

听音训练最好从孩子能唱出的音域开始,以小字一组A音为对照的基本音,边听边唱,从级进单个音唱到各种音程,特别要学会区别大小二度及大小三度音程,为分辨大小三和弦做准备。学听双音时,可以用一个已知单音做“拐杖”,再加入第二个单音,逐渐过渡到直接听辨双音。初学听和弦时,也可以用已知高音、低音或双音做“拐杖”,再加入其它音等等,有一定基础后,就可以听听短旋律及简单的节奏组合等,只有循序渐进地学习听音,孩子才会进步快。

听音时可以采用些孩子喜欢的游戏方式,如两人比赛,优胜者插红旗,如果是家长和孩子一起比赛,则大人有事可以故意做一些让步,好像听的十分费力,让孩子更有信心。听音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孩子听觉容易疲劳,越听越走神。

日常生活中,往往汽车鸣喇叭、轮船拉汽笛,甚至敲敲玻璃杯等都带有音高,可以像玩耍似的让孩子听一听、唱一唱,也挺有意思。

孩子缺乏节奏感常常表现在不能很好的感受节奏的律动规律,弹奏时忽快忽慢,对于复杂的节奏掌握困难,大多数孩子通过训练都会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加强。

初学的孩子,容易发生不会均等地数拍子的现象,如果四个四分音符后接一个全音符,往往容易把全音符的四拍数的比较快,这是因为只知道数一、二、三、四,并没有意识到各个小节中的音符不论有多少个,他们的拍子加起来都是均等的,知识凭小孩子的直观感“四分音符有四个、全音符只有一个”去判断了。这种情况较容易纠正。只要孩子弹奏时教师伴奏或敲击出均等的拍子来衬托,或教师示范节奏时孩子在一旁用小铃、沙锤之类敲击拍子来体会。

复杂的节奏,可以用人类最熟悉的语言来感受。语言中充满了各种自然节奏,幼儿园老师教孩子们说的二儿歌,节奏感就很强。

有的孩子爱赶拍子或拖拍子,可以借助于节拍机,最初练习时多打分拍,逐渐转入合拍子,甚至于一小节打一下子,以便掌握正确的律动规律,但节拍不能无休止的滥用,这样会带来过于呆板的副作用,更重要的是从内心去体会音乐进行的节律感。

有一种自我检查法,即把弹奏的乐曲录下来,让孩子客观、冷静地去听自己的节奏怎么不对,有时教师提醒数次不如自己亲耳听一遍。

国外有一门音乐课程叫“体态律动学”,就是在听音乐时利用身体最自然地动作去感受音乐的节奏律动,去体会音乐的速度、运动感、强弱感、美感……使整个身心充满音乐。这种训练非常适用于孩子,所以让孩子边听音乐边利用身体的动作(如:摇摆、拍手、走不、舞蹈等)去迎合和表现音乐、体会音乐的节奏律动,是十分有益的。总之,只有让孩子多听、多感受各种节奏的音乐,他才能逐渐把这些节奏融化在自己的弹奏之中。

提高听觉及加强节奏感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仅就以上几点略谈一二。

 

连载31

孩子参加演出有什么好处?要注意些什么?

钢琴演奏是一种表演艺术,总是关在家里练习,或仅仅是到教师那儿上上课,对孩子的锻炼不够。最好多举办各种形式的演奏会,节假日中让孩子参加幼儿园、街道的演出,亲友们聚会也让孩子弹上几曲。这样孩子通过舞台实践的机会,提高了胆量,能激发起表现音乐的欲望。也许由于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们喜欢听钢琴,孩子练琴才更带劲呢!另外,这也是一个让孩子的弹奏得到更多音乐界老前辈们关怀和帮助的机会。

多数孩子是喜欢当众表演的。当他知道要表演都十分兴奋。家长可以趁热打铁,告诉他:“为了让更多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喜欢听钢琴,喜欢弹钢琴,你要练得更熟,弹得更好听才对呀!”这种正当的压力对促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有益的。对于胆小怯懦的孩子,这种当众的表演就更为重要了,否则很难摆脱拘谨的演奏状态。记得有一个动画片电影,讲的是一只小黄莺学唱歌,开始非常胆小害羞,经过几次当众表演之后,胆子越来越壮,唱得也越来越好听。孩子也应当像小黄莺唱歌一样,在演出实践中逐渐勇敢起来。

孩子参加当众表演最好是有步骤地扩大范围,最初是给家里人表演,然后可增加一些亲朋好友、邻居,再由小型演出扩大到大型演出,这样由熟人到不认识的人,由人少到人多,由家庭到舞台,孩子有个适应的过程。特别是在头一次上台之前,一定要再各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加强孩子的信心,让他有一个好的开头。即使弹得不太好,也要以鼓励为主,否则孩子由于害怕父母批评,更加怯场,对于当众表演会产生一种不正常的条件反射。

过多的表演也不好,影响正常的学习进度,更应引以为重视的是,要警惕孩子在赞扬声中容易滋长骄傲情绪。因此鼓励和指出不足之处二者缺一不可。既要恰当的表演,又要关起门来从严要求,踏实练习,不断进步。

 

连载32

准备培养孩子从事钢琴专业的家长要注意些什么

家长如有培养孩子将来从事钢琴专业的愿望,无疑的需要更多的练琴时间去保证严格的专业训练,但是在抓紧时间练琴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孩子的全面发展,因为孩子的幼年正式长身体、增智慧、学品行的时期,光练琴不锻炼身体容易成爱生病的“小老头”;光练琴不增加其他的智慧,容易成一个“琴呆子”;光练琴不注意品行的教养,就会有向邪路上发展的危险,以至于“琴功尽弃”。以上这些,都是现实中的教训,应当引起我们的极大重视。

让孩子从小既学会抓紧时间,又有合理的安排调济;既学习又有锻炼和娱乐;既弹琴又兼顾了解一些其他知识,还要经常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是教师和家长的责任。

其实,往往一些其他的活动,对于孩子学习钢琴表面上看来没有直接联系,实际上也会间接得益。比如智力游戏和进行计算对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及大脑的逻辑思维很有好处;看电影、书画及听故事等可以丰富想象力并结合起来捕捉音乐形象;常打羽毛球、乒乓球、跑步等运动,能提高大脑的反应力,使肌肉动作更敏捷有力和有弹性;画画可以增加美感、色彩、层次感;跳舞可以体会音乐的节奏律动等等。世界上有成就的钢琴家、艺术家不少都是博学的,只知道练琴而无丰富修养的人很难攀登上艺术的高峰。

为了培养孩子成才,一定要把眼光放长远些、把未来的路子想宽些、基础打得厚些、广些。切勿将练琴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立起来。时间上的矛盾,需要靠我们为孩子精心的、科学的去安排,并紧密的与教师配合,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和练琴效率。

不少钢琴家在回忆他们的童年时代时,都非常感谢自已的父母和教师不惜在精力和时间上做出了巨大的牺牲。长辈的新学凝聚在钢琴家的手指上,化成动听的琴声,这琴声拨动着千万人的心弦,给予父母和教师们极大地安慰。

祝愿各位教师和家长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全面发展的优势人才!

祝愿我们国家的音乐文化事业有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