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品行政执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jhxyj 2011-05-13
稽查工作是药品监管的主要内容,是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的有力手段,是树立良好药监形象的重要窗口,而查办药品违法案件则是实现稽查目标的主要手段。而在我们实际办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工作不严谨、不规范,甚至是违反《行政处罚法》和《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情况,影响了药品监督管理执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主要表现如下:
    一、先调查后立案。按照《药品监督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食品药品监督机关查处违法行为,应当立案,立案是行政机关启动行政处罚程序的第一个环节,是对案件进行深入调查取证的前提。立案必须填写立案审批表,同时附上相关的材料(举报材料、上级交办或者有关部门移交的材料等),由机关主管局长批准,同时指定两名以上办案人员。但是,实践中执法人员常常是发现案件后即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待案件事实清楚、取证结束后才填写立案审批表,这就导致虽然有立案,但此时的立案是在案件调查取证后进行的,这种颠倒次序的行为违背了法律设定“立案”程序的本意,使“立案”失去了法律意义,这种做法不符合法律程序的要求。
   
二、调查笔录表述不清。调查笔录是指对调查、询问所得情况的书面记录。调查笔录制作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案件事实的认定的和处理,在案件的查处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有时在制作调查笔录的时候却存在以下问题:
   
1)调查前准备工作不充分,没有拟好调查询问提纲。有的执法人员认为做调查提纲麻烦,摸着石头过河,心中没有数,不知道先问什么后问什么,该问什么不该问什么,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有时候很简单的违法事实,询问的前言不搭后语,甚至一件小事情多次找当事人也询问不清,没有目的性。实践中,我们面对的违法当事人是十分复杂的,调查笔录一次不清楚,下次再问,有可能什么也得不到,或者得到相反的结果。因此好的调查提纲,能使执法人员对整个案件的调查脉络清楚,调查提纲由两名执法人员共同起草,能够使两人在案件调查时做到互相沟通,在询问的时候,不论谁问谁记录,都能够按照同一思路询问、记录,做到配合默契。
   
2)违法主体前后不一致。如:《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是“某某诊所”,而依据《营业执照》则是“某县某某诊所”,不能一会儿是“某某诊所”,一会儿又是“某县某某诊所”。文书制作过程中前后主体应该统一。

3)当事人的姓名不准确。如:不能一个材料上是“王平”,而另外一个材料上又是“王苹”,有失严谨。应该以当事人的身份证为准。
   
4)调查笔录目的性不强,证明力差。在询问的过程中,由于案前没有做好准备工作,对案情没有充分了解,所以在询问的过程中,不能一针见血的将违法当事人的违法事实询问清楚,或者应该追根溯源的情况,却避而不问等等漏洞,有的没有把相关物证通过调查询问把它们关联起来,形成调查笔录没有证明力。
   
5)询问笔录与现场检查笔录有矛盾或前后不一致。在调查之前应该仔细查阅案件的详细情况,特别是现场检查记录。在现场检查笔录上固定了的证据,在调查的时候应引用,否则前后矛盾。有的案件需要多次调查询问,以达到了解违法事实的目的。所以,执法人员在询问时候,应该仔细查阅上一次的笔录,对案件的基本情况作到心中有数。否则会造成前后不一致,影响案件质量。
   
三、现场检查笔录制作不规范。现场检查笔录是对当事人的涉嫌违法的场所依法进行检查时,据实制作的书面记录,它是一种法定的证据形式,应当制作规范。以下几种情况容易出现:

1)现场检查笔录有空项。如果有不能填或可以不填的项,应用斜线表示;

2)先行登记保存物品清单填写不完整。不能只填写内容而忽视上面的标题部份。填写内容也要尽量做到准确无误,如果是过期劣药等,还应注明有效期,从而使人即使不看实物都能知道详细情况。
   
3)现场检查情况记录不全面。出示执法证件、表明执法身份,调查目的等程序都在文书上以固定格式记载,这是必须遵守的法定的程序。执法人员在进行现场检查时,除了对涉嫌违法的物品采取措施外,还应就涉案物品查对电脑记录、财务凭证等,并就查对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真实反映现场检查的全过程。
   
4)场检查笔录当事人没有逐页签字,并在笔录结尾处签上“以上共×页笔录情况属实”,并由当事人签字、加盖法人公章。
   
四、陈述、申辩复核程序走过场。陈述和申辩是法定的程序,是法律赋予当事人的一项权利,体现了药品监督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原则,有利于进一步查清案件事实,防止行政机关主观臆断,从而有效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很多执法人员主观认为当事人的陈述、申辩只是形式上的东西,甚至认为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是“不老实”、“狡辩”,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对当事人的陈述、申辩不理睬、甚至不受理,或者是简单地把陈述、申辩材料归入案卷不进行认真复核,这些与法律的规定的本意是相悖的。笔者认为应当对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或当事人意见进行分析和核实,并向当事人说明采纳或不采纳的理由,而后按程序报批。
   
五、行政处罚告知内容、时间、错误。行政处罚告知的内容应当包括拟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只有将事实、理由、依据完整、准确的告知当事人,当事人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意见和主张,进行陈述和申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按照规定,当事人在规定时间内未行使陈述、申辩及听证权,视为放弃此权利。药品监督机关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送达后当事人行使陈述、申辩和听政权的时限为三天。这是个很重要的时间概念。如: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送达的时间为200888,而在2008810就作出了行政处罚决定;有的当事人在接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以后,为了尽快完事,就当即表示不陈述和申辩,要求处罚,而执法人员为了尽快结案,也就在送达告知书的当日对当事人作出了行政处罚。这样的程序都是违法的。
   
2)违法事实部分告知不完整。事实包括当事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什么主要违法事实、以及危害后果。有的行政机关在告知内容中并未按上述要求详细告知当事人。
   
3)适用的法律法规告知错误。主要是法律法规名称的不规范,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简称《药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简称《条例》等;还有的是适用的条款不具体,如:用“有关规定”等笼统的表述来代替。
   
4)告知适用的法规与处罚实际适用的法律法规不一致。这是由于对法律法规不够
熟悉造成的。
   
六、告知救济途径不全面。一是告知当事人救济的途径错误。对属复议选择的,只告知向上级机关申请复议而未告知也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未告知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二是告知期限有错误,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可以申请行政诉讼,而不应写成90天。
   
每位药监督执法人员,都必须严肃纪律、规范行为、依法行政、办案严谨,严格做到执法公平、公正,才能办好每一起药品违法案件,从而树立药品监督管理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促进医药经济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