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卓别林『喜剧之王』

 笑媚儿 2011-05-14


         很难想象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卓别林会是什么样子。1914年,有个陌生的新脸孔在人群中出现,一个巨星随着《威尼斯小孩赛车记》而诞生。这是卓别林拍摄的第三部电影,是他主演的电影中发行的第二部,不过却是他第一次以日后脍炙人口的流浪汉造型出现在银幕上。在其后的三年间,卓别林拍摄了62部短片,最后26部由他担任编导,在这种新型传播媒介的扶持下,他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喜剧偶像。1917年,卓别林结束和“埃特森电影公司”的宾主关系,成为了美国“第一国家电影公司”的导演,在这里,他得到了充分的自主权,并有了自己的摄影棚,掌控自己的作品和命运。《狗的生活》是卓别林为“第一国家电影公司”执导的首部作品。

  卓别林总是不断地为周遭的人们制造麻烦,而自己却浑然不知。当众人被搞得人仰马翻之际,他却一溜烟不见踪影。在短片《快乐的一天》中,他用马戏团表演般的视听表现手法赋予每一个场景以新意。他尝试着挥洒他的创意,使得卓别林的人格面貌如此丰富,并因此而成为艺术家。

      卓别林扮演的小流浪汉非常注重形象,从来不会邋遢和不修边幅,他在片中也并不永远以小流浪汉的面目示人,他总有办法让那些静止没有生命的物品和场景突然间有了生命力,使它们富有动感和活力。


  卓别林在初到美国时曾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当时的东家好莱坞“启斯东制片公司”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

  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他的笑料时常会出现当头棒喝般的粗鲁,但也只有他会想到在农场主一脚踢空、不慎踢在床架上之后,又走回来让农场主补上一脚。卓别林在自己早期的短篇作品中极力地实践着自己的电影艺术理想和追求,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征。


     卓别林在描写贫民区和他们的悲剧上,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而在描写天堂的美梦上,则是一个抒情诗人,因为在这场戏里,他让顽童、警察甚至街上的野狗都戴上用鹅毛做的翅膀飞上了天。很多作曲家们在歌剧中常常为剧中人物、情节、情绪甚至道具谱写个性鲜明的主题音乐。这些音乐动机能够暗示剧情,表达思想,并使全剧获得严密的音乐逻辑。电影音乐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一个或几个音乐动机在全片中多次出现,使本来跳跃的画面获得了音响上的统一感。


  在这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卓别林独树一帜的电影结构观念和与众不同的喜剧天赋,这位杰出的默片艺术大师还向世人展示了他别具一格的视听语言。

 

                                                               卓别林(1889——1977) 

       1889年,卓别林在伦敦出生。他在简陋的出租房间、国立贫民院及一所孤儿院中度过了辛酸的童年。早年的贫困生活启发了他后来创造流浪汉的灵感;小胡须、细手杖、大号裤子及皮鞋,以及歪歪扭扭的正式晚礼服,暗示了在儿童天真的想象中的威严的成人,意在用一个天真无邪的形象重新塑一个下层阶级的代表。 

卓别林幼年丧父,曾在游艺场和巡回剧团卖艺或打杂。1913年,随卡尔诺哑剧团去


个人图片(7张)

美国演出,被美国导演M.塞纳特看中,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头戴圆顶礼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鸭子的流浪汉夏尔洛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影片《阵雨之间》中。这一形象成为卓别林喜剧片的标志,风靡欧美20余年。他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卓别林戴著圆顶硬礼帽和礼服的模样几乎成了喜剧电影的重要代表,往后不少艺人都以他的方式表演。
      
      17岁时,卓别林进入了当时非常有名的卡尔诺剧团。在这里,卓别林有生以来遇到了使他终生受益的良师卡尔诺,正是卡尔诺,把卓别林带进了喜剧的最高行列。 

         在卡尔诺剧团,卓别林有很多机会可以去巡回演出,他很希望能去美国。1912年,卓别林梦想成真,他在美国的演出非常轰动,以至于引起美国电影制片商的兴趣。在最孤独寂寞的时期,他一生中的转折点慢慢到来。当时,启斯东公司的老板赛纳特一眼相中了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青年,卓别林开始了向往已久的演员生活。

         卓别林在启斯东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多半是凶狠的、轻浮的、散漫的、狡猾的和丑陋的。这些人物符合启斯东的“理想”,但和卓别林独具一格的整套喜剧手法很不协调。卓别林曾说:我并不很喜欢自己的早期影片,因为在这些影片中我很不容易控制住自己。一两块奶油蛋糕飞到人的脸上,也许还有点逗趣,可是,如果整个喜剧性仅仅依靠这种办法,那么影片马上就会变得单调而索然寡味了。也许我并没有能够一贯做到实现我的意图,不过,我是一千倍地更喜欢用一种俏皮的姿态、而不愿用粗鄙和庸俗的行为去赢得笑声。



            卓别林基于他真正艺术家的天性,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幽默对生活基础的特殊意义。他开始从早期的滑稽电影中摆脱出来,逐渐地把严肃的题材和喜剧片的传统手法非常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卓别林对现实的讽刺影片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他1918年拍摄的《狗的生涯》。这部影片中,深思代替了嬉笑,忧郁代替了嘲弄。通过这部影片,他放弃了滥用的低级趣味,而以发人深省的笑代替了纯生理的笑;用同情的微笑代替哈哈大笑。“不朽的流浪者”夏尔洛,露宿街头,处处受辱,当他从职业介绍所碰了壁狼狈地走出来时,茫然地看见门口的几只狗正在争夺一块骨头。这辛酸的一笔正是残酷人生的真实写照,也是童年卓别林的真实写照。

         1918年1月21日,卓别林自己的制片厂正式落成。这天,他兴高采烈地穿上那双举世闻名的夏尔洛的大皮鞋,在未干的水泥地上踏下一个脚印。 

       卓别林力图通过电影反映出时代的特征。他说,创作喜剧,其中的悲剧因素往往会激起嘲笑的心理,而嘲笑正是一种反抗。 

 
      1929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此时拍摄的《城市之光》描写夏尔洛爱上一个卖花的盲女,盲女却误以为他是百万富翁。为了给卖花女攒钱治病,夏尔洛吃尽苦头弄来一笔钱,卖花女眼睛治好才知道自己的恩人原来是个乞丐式的穷人。


       提出的问题更为尖锐深刻的片子是《摩登时代》。贪得无厌的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不顾工人死活,无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甚至异想天开地发明“吃饭机”,连工人短短的午饭时间也不放过。由于夏尔洛整天在传送带旁操作,机械地重复拧螺丝的单调工作,因而神经失常,被送进医院,然而等病治好了,他却失业了。这部影片不仅思想内容深刻,而且在演技上也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谴责战争贩子和军火商的《凡尔杜先生》,描写银行小职员凡尔杜忠心耿耿地干了二十年,受尽剥削,在一次经济危机中被踢出银行,为了养家糊口,被迫走上了犯罪道路。凡尔杜因杀人而被捕,判处死刑。他说:“杀了一个人就说这人是罪犯,杀了几百万人却说他是英雄。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权势就能获得成功……”

       为此美国政府掀起对卓别林的迫害。《凡尔杜先生》在美国许多大城市被禁映。1947年12月,卓别林在巴黎报纸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向好莱坞宣战”的文章,向全世界控诉他所遭遇的迫害。

       1952年9月,为参加欧洲各国举行的《舞台生涯》首映典礼,卓别林准备到欧洲旅行半年。他带着家眷,当轮船横渡大西洋时,收音机广播了美国政府司法部的声明,声明说政府将拒绝卓别林再入境。船在法国停泊时,卓别林向一百多名记者发表了谈话,他说:“我信仰自由,这是我全部政治见解……我为人人,这是我的天性。”又说:“我并不想制造革命,只是还要拍些电影。” 

       1953年初,奥娜代表她丈夫回美国出席联美公司董事会,卖掉了卓别林在美国的全部财产,并把他的手稿、影片等珍贵资料运往瑞士。从这以后卓别林下定决心不再返回美国。从此,他在日内瓦湖北岸、风景优美的维薇镇定居下来。从定居瑞士起,卓别林就着手撰写回忆录。50年代末完成了40万字的《我的自传》,他以惊人的记忆回忆了自己艰苦奋斗的一生。
60年代和越战的来临,使卓别林在美国的命运再度被改变。1963年,他在纽约组织了自己的电影节。1972年,他在奥斯卡有史以来最热烈且持续时间最长的起立鼓掌声中,接受了美国电影学院颁发的奥斯卡特殊成就奖。1972年造访美国期间,83岁高龄的卓别林说自己早已放弃了激进的政治主张。 

         1977年12月25日,88岁高龄的世界杰出的喜剧大师与世长辞了。

卓别林喜剧电影《越狱》

     描述:卓别林喜剧电影《越狱》主要讲述:犯查理从监狱里跑了出来,几经周折后终于摆脱了警察的追捕。忽然看到有人溺水了,于是他奋不大顾身的救了落水的母女两人的命,并得到了姑娘的爱慕之心。当他正在姑娘家享受着新生活的时候,警察又出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