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人体脾土板结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1-05-14
 

摘要:采用农学土壤板结的现象提出人体脾土板结这一概念。具体分析了人体脾土板结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后果。应用中医药解决这些情况具有突出的优势。以现代社会常见的多发病和疑难病症的研究及临床治疗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农业上的土地板结
     近几十年来,在农业生产中,由于无机肥料、农药和激素的大量施用,土地出现了严重的板结。现状是土壤中许多微生物被杀死,蚯蚓等益虫被大量消灭。土中因缺乏有机质造成结构不良,通透性差,灌溉或降雨后地面变硬,保墒效果很差,出现易干、易湿、易硬等极化现象。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不利,严重致使一些病虫害大面积连年发生,而治疗效果却往往不佳。如棉花等作物的黄萎病,被称之为农作物中的癌症,很难得到防治。同时土地的板结,容易造成水土肥料的流失。田间地头池塘中的鱼虾也被杀得无影无踪。诸如此类现象已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顽症。一些老农称土地对化肥、激素的依赖如同吸毒人抽大麻一样,越来越离不开它。
    农谚讲:根深才能叶茂。土地的板结使农作物的根系不能很好发育。根的分植深度和广度尤其受阻,因此极易倒伏,耐寒、耐旱、耐涝等抗逆性大大降低。病虫害的抗药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改良土壤板结措施的希望主要集中在使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上。
2、人体脾土的板结
     由土地板结现象类比和推论,人体脾土也呈板结状态,并且是造成现代社会中各种慢性病、疑难病多发的直接原因,下面分述之:
2.1.脾土板结形成的原因分析
      日常食用的蔬菜、肉、蛋、奶、鱼、粮食,基本上都是依赖农药、激素、抗生素及添加剂来种养。食用这些食品,无疑伤害和刺激了人的脾胃;另一方面,抗生素的滥用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有报道,使用抗生素最大的副作用就是易引发胃肠道炎症和溃疡及肝肾损害,导致肠道有益菌群失调。
     在现代中医临床中,多以苦寒类药物为主。经曰:苦寒之药,易伤脾胃,中病即止,不宜久服。而现实中具有清热解毒、降火消炎的中药制剂或中药饮片,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备保健品。经常服用,造成食欲减退,败坏脾胃,引发脾胃系统虚寒性疾病。形成常见的寒盛阳虚体质,即使有火也多为虚火的现象。
     脾主肌肉,脾胃作为五脏之枢纽,交通上下,连络里外,维系左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枢纽功能发挥不正常以至影响到其它四脏。如肝气升发受阻,郁滞,多见于情志疾病、肝胆炎症。如在心,则多见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症。在肺,则出现肺炎、气管炎、肺气肿等病症。在胃,则多见于胃炎、肾病综合症、尿毒症等。在脾本身,则多见于风湿病、水肿、肿瘤、胃肠病、发热、妇科炎症、带症、不孕等各种病症。
    常见的再障、白血病、糖尿病等都与脾土的板结有关。以及慢性疲劳综合症。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压力增加,中医讲思伤脾,饮食不规律易伤脾胃,生冷饮食增多,都是脾胃损伤的常见原因,也是造成脾土板结的主要因素。
     在一般的外感病中,人们一般都习惯选用西药或中成药服用方便,而这些药物多含有镇静剂麻醉等成分,其作用多以缓解病症,并且还要经过人体代谢,容易伤害脾土,成为脾土板结的一个常见药源性因素。从中医基础理论讲,在人体肌表感受外邪时,首先是驱除,然后是缓解或和解。如果驱除不了,外邪就很容易从肌表进入肌肤,入络、入经、入脏。人体那一部分虚弱,外邪即在那处停留,造成不适和病变。仲景立桂枝汤、麻黄汤等首先在治外感的同时采用大枣、生姜、甘草等药物来顾护脾胃,有胃气即有生机。治疗外感的西药则缺少这一作用,服后多有胃口食之无味或差。在这一治疗领域中中医药市场的丧失,也是造成脾土板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输液在目前的临床中,不管大小病,不管是中医院、西医院,还是乡村诊所,都占有很大的份额,是临床治疗的首选项目。人体常温都是在36.5℃左右。无论冬夏季节,输液所用的糖水盐水与人体都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温差。如果所输药物是活血化瘀或病人体质强壮,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假如当时病人体质很弱或是以苦寒类药物、抗生素等,就会使血管强烈收缩或血流不畅而瘀滞,微循环出现障碍,造成脾土板结。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性生活过频也是脾土板结的一个重要原因。元阴元阳的过度耗散严重影响脾胃功能。薰蒸腐熟水谷不力,造成消化不良,精神不振。动物试验表明,雄性动物在过多的交配后,最明显的反应是食物摄入量减少,食欲不佳。
     此外,现代医学的检验结果,如测量血压等,会增加一部分人的心理压力,也是一个主要的医源性因素。
2.2.脾土板结的防治
     脾土板结的防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物质方面,二精神方面。
     物质方面,饮食类的尽可能选择无公害食品。保健和治疗的药品,应用要适可而止,尤其是抗生素类和中药苦寒类药物。要适当增加辛温的中药以升发人体阳气来增强活力,这类药物是中医药的最大优势,能很好的保养脾土防止板结。苦寒类中药作用类似于西药,因此其结果也是类似的。
    精神方面,增加娱乐项目,心理放松,多一些户外活动,养成良好的工作休息习惯,可有效地降低由精神因素对脾土的损伤和板结的形成。
2.3.脾土板结的生理危害及中医治疗
    人体脾土的板结,造成生理代谢障碍,微循环不畅,形成瘀滞。中医所讲的气血不活,阳气不足,升发肃降不力,气机气化工作不能正常。是导致现代临床中很多慢性病、疑难病的主要原因。如风湿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糖尿病、肥胖、肿瘤、癌症、肝病、心脑血管病、白血病等。这些疾病的产生,都与脾土板结有关。脾土板结造成人体各组织器官柔韧性降低,过于脆弱,易湿、易火、易风、易寒等极化现象出现,如心脑血管的梗塞或暴裂、虚火出现的口腔溃疡和炎症,痰饮的肥胖,明显与农学土壤板结现象类同。
     下面对人体脾土板的治疗从中医角度作一分析。并指出多种常见慢性病、疑难病久治不愈的原因。从这些病呈现的症状多数是风、寒、湿、热夹杂等,尤其是寒湿阴症更为多见,而临床中一见有热出现就以苦寒类及抗生素类药物治疗为主,往往继续败坏脾胃,闭塞运化通路,宣发、透达,使板结更甚。辨证失之远矣。这是由于中医在辨证论治不力时阴阳辨证不明所造成的医源性问题。
     中医“火神派首领”郑钦安在《医理真传》自序中云: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可见识别阴症阳症是医病的关键。在临床中医者多以阴虚辨证为多,投以苦寒之药而病程日久形成十足阴盛,瘀而化热、化火,再投以寒凉,缠绵难愈,成为顽症者多。这些都是脾土板结的典型病症。
    中医药的特色在于具有多元化的药物群。辛热温凉寒、酸甜苦辣咸涩样样具全。属有机者多,可以完全避开与西药雷同的方面充分开发利用,而有特色的方面如辛温药物,综合多种形成,完全能够有效地解决脾土的板结问题。
    有人依照郑氏思想,采用治疗三阴症的温热通达升发的药物用于目前临床中常见的慢性病症已取得满意效果。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红斑狼疮、尿毒症、肿瘤等疑难病症。
    河南中医学院高体三教授曾对三阴症作过一个精辟的比喻。他把足少阴(肾)喻作墒、足厥阴(肝)喻作木、足太阴(脾)喻作土,与农业上的洪涝现象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善用热药疗病形成一种有特色的治疗风格。
    特别是四川的唐步祺中医师采用三阴之间关系,以郑钦安学术思想作指导,应用大剂温热药如姜、桂、附对常见疑难重症的治疗探索出了一条可喜的路子。
    另外,原河南中医学院的老院长李振华教授承担的中医脾胃论研究的国家课题,也是在解决人体脾土板结与相关疾病的发病规律,以及防治的问题。
病例:某男   26岁
     消瘦两年有余,饮食二便正常,体力没耐劲,劳倦,气色稍黄,舌苔润淡白,脉力弱。
    断为脾土板结型脾胃运化不足,吸收乏力。
    处方理中汤加减:白术30克  党参25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25克  焦三仙各15克  
半月后复诊,气色润亮,食欲增加。后改为成药,两月后体重增加。

    总之,以脾土板结为主要解决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的治疗和科研起到一个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