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保护这些已有近百年历史的老式建筑珍品,重现老街风采,恢复"中华巴洛克"建筑原有风貌,再现建筑史上这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挖掘深埋多年的"宝藏",哈尔滨市政府决定对这里进行全面修缮,并恢复老字号,实施道外传统商市风貌保护区工程。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按照保护原则,对这片建筑进行"整旧复原"。
一是修旧如旧,从整体上保护南二、三道街的传统风貌,再现南二道街历史风采,尽可能恢复和保护风貌区独特的环境风貌和传统建筑风格;
二是合理更新,在保证风貌建筑外观不变的前提下,对19号院建筑的内部设施进行改造,以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三是完善设施,增加和完善市政设施,改善街坊内人居环境质量;四是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规划设计人员经过多次走访调查、查阅资料,确定了保护规划内容,施工人员坚持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经过精心维修、改造,目前,一期整治工程已经完工,修缮后的保护街区基础设施完善,建筑风格独特。打磨、粉刷的清水砖墙与街道共同构成灰色的主调,18盏低垂的喇叭花形的红色街灯悄立一旁,窗框架一律刷成红色。灰色和红色的色彩反差,在古老的传统氛围中突出了时代的特色。"中华巴洛克"保护街区的优美环境已经成为哈尔滨市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中华巴洛克"是中国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象征。哈尔滨殖民时期的道外区是中国居民集居地,在民族工商业的繁荣与外来文化的渗透中,生活在这里的中国劳动人民,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把"巴洛克"建筑流派的风格融汇在民族传统之中,创造了非常有价值的"中西合璧"的"中华巴洛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