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市备考:文言断句方法归纳与练习 一、文言断句方法归纳 (一)考纲解读 2011年北京市《考试说明》对本考点的表述: 文本内容的理解(包括断句、翻译等) 断句、翻译都是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断句偏重于考查文言语感,兼考翻译能力。 (二)命题规律 文言断句和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文言断句是历年北京卷的必考点。 北京考文言断句,考查材料再不是从文言文阅读文本中选取,而是从经典古籍中选一个新语段,字数多在50—90个,内容多为阐述一个哲理。北京市的断句题侧重考查文言语感,即根据表示停顿的词语和句式的某些特点(如对称句式、特殊句式等)来准确断句的能力,考查难度稳中有降。 侧重考查翻译能力的题在北京卷里不多见。只在02、03年以主观题形式考查过翻译题,此后一直轮空,到08、09年以客观题形式考查。相比于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北京卷对翻译能力的要求相对低一些。 2011年,很可能继续以客观题形式考查翻译,以主观题形式考查断句,考查断句继续侧重文言语感。 (三)断句原则及方法 1.遵循三原则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 (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 (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 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 切忌边看边断。 2.方法 (1)名词(或代词)断句法。名、代作主、宾,主语在句首、宾语在句尾。据此可把语句断开。文言文中常见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 (2)语序、句式断句法 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 ③固定句式:“何┅之有” “如(奈、若)┅何” “唯┅是┅” “不亦┅乎” “何┅(之)为” “无乃┅乎” “得无┅乎” 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 (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 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 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 对话标志:“曰”“云”“言”等。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要据上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凡、故、盍、孰、唯、今夫、若夫、是故、然则、于是、 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句首断) 句尾:也、矣、耳 欤、邪(耶)、焉、哉、乎(作介词例外)而已(句尾断) 句中:以、而、于、则、者、也(句中不断) 独词句:嗟夫、呜呼(独词句断) (6)顶真修辞断句法。例: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 (四)断句方法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二、练习(材料来源:北京市2006—2010年高考题) 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2010年)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布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其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2.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2009年)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杨 朱 过 于 宋 东 之 逆 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资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羡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4.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联始寤向者辩之未精也。联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越 之 于 齐 楚 扦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塞 今 日 亡 越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教 越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 答案: 1.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一法布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2.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3.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4.太 宗 谓 太 子 少师 萧 瑀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发 矢 不 直。 5.夫赵之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文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