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言断句练习

 刚的图书馆11 2012-03-17

文言断句方法归纳与练习

一、文言断句方法归纳

断句原则及方法

1.遵循三原则

1)通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和主题

2)体会词语含义和词语之间关系

3)先易后难,逐步缩小范围

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是根本方法。

切忌边看边断。

2.方法

1)名词(或代词)断句法。名、代作主、宾,主语在句首、宾语在句尾。据此可把语句断开。文言文中常见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

2)语序、句式断句法

①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谓语前置等。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焉。

我非爱起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②特殊句式:判断句式、被动句式

③固定句式:“何┅之有” “如(奈、若)┅何” “唯┅是┅” “不亦┅乎” “何┅(之)为” “无乃┅乎” “得无┅乎”

④固定短语: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

3)对称、对偶、排比断句法

文言文语句整齐对称,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结构。

在形式上对应,在内容上有关联(对比、并列、总分)

如: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4)对话标志断句法

对话标志:“曰”“云”“言”等。

注意两种情况:一是对话中又有对话,二是文中省略说话人和“曰”字的情况。

引用;连续对话,第一次出现人名,之后常省,有时提示动词也省去。要据上下文分清问答的界限和引文的起止。

5)文言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凡、故、盍、孰、唯、今夫、若夫、是故、然则、于是、

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句首断)

句尾:也、矣、耳 欤、邪(耶)、焉、哉、乎(作介词例外)而已(句尾断)

句中:以、而、于、则、者、也(句中不断)

独词句:嗟夫、呜呼(独词句断)

6)顶真修辞断句法。例:光召尚书玺郎,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

(四)断句方法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二、练习(材料来源:北京市20062010年高考题)

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2010年)

孟子曰:“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一法布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其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2.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2009年)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资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羡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羡。”

4.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直线的部分断句。(5分)

加近 朕问 直。联始寤向者辩之未精也。联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齿                齿                                                                          矣。

 

答案:

1.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鹄/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也/幸也。一法布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鹄/十发十中矣。

2.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3.杨朱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一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子谓弟子曰

4.太 少师 //   /朕问  /  /而发 直。

5.夫赵之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文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阅读下面几个文言小段,完成后面练习。

(一)教子不欺

曾子之妻 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曾子之妻 之: ②妻 市来 适:

与婴儿戏耳 特:

2.翻译划线的句子

顾反,为女杀彘。

答:

3.给曾子曰一段话断句,并翻译。

断句:

翻译: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二)臧孙行猛政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 ,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1.给第一处画线句子断句并加以翻译。

断句:

翻译:

2.翻译画线的句子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答:

(三)知人善任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 ;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①,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 ,谋于邑则否。 郑国将有诸侯之事②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是以 有败事。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①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 ②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①子太叔美秀而 文: ②谋于野则 获:

③是以 有败事 鲜: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

答:

3.给第二处画线句子断句,并翻译全句。

断句:

翻译:

4.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四)宫之奇知虞将亡

伐虢之役,师出于虞。宫之奇 而不听,出,谓其子曰:虞将亡矣!唯忠信者能留外寇而不害。 除暗①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既不忠信,而留外寇,寇知其衅②而归 焉。 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吾不去,惧 焉。以其孥③适西山。三月,虞乃亡。

《国语·晋语二》

注:①除暗:识破对手的诡计。 ②衅:破绽,弱点。 ③孥:妻子儿女。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宫之奇 而不听 谏: ②寇知其衅而归 图:

③吾不去,惧 及:

2.为第一处划线句断句,并翻译。

答:断句

翻译:

3.翻译第二处划线的句子:

已自拔其本矣,何以能久?

答:

4.宫之奇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

(五)齐人说靖郭君

靖郭君将 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 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 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 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靖郭君将 城: 一言,臣请烹 益:

③亡, 言之 更: ④乃 城薛 辍:

2.翻译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一句。

答:

3.给第一处画线文字断句,并翻译。

答:断句

翻译:

4.请说一说这段文字的主旨。

答:

(六)中山君飨士

中山君 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 。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 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餐 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中山君 都士 飨: ②中山君 亡:

③中山君 谓二人 顾: ④君下壶餐 饵:

2.翻译第一处划线的句子:

中山有事,汝必死之

答:

3.为第二处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答:断句

翻译:

4.中山君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答:

(七)上下其手

二十六年,楚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 之。 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 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 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郑皇颉 戍: 于伯州犁 正:

其手,曰 上: ④谁 获:

2.为第一处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

翻译:

3.翻译划线的句子:

颉遇王子弱焉。

4上下其手后来成为一个成语。从文中内容判断,请说说这个成语的含义。

答:

(八)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 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 救也。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 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 也。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大夫,名蔑。乡校:当时地方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①我闻忠善以 损: ②吾不 救也 克:

③知吾子之 可事也 信: ④吾不 信:

2.为第一处画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

翻译:

3.翻译第二处划线的句子:

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答:

4.这则故事表现了子产的什么品质?

答:

(九)曾参杀人

(甘茂曰:)昔者曾子 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 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贤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适二三人, 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于是与之盟于息壤。

《战国策·秦策二》

1.解释文中的加点字:

1)昔者曾子 处:

2)投杼逾墙而 走:

2.为第一处划线部分断句并翻译。

断句:

翻译:

3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一句的言外之意是:

答:

(十)襄子饮酒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 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 优莫曰: 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西汉·刘向《新序·刺奢》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

1)我 邦士也 诚:

2)而殊不 病:

3)君 勉:

2.为文中画线句断句并翻译。

断句:

翻译: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答案:

参考答案:

1.①到 ②往、到 ③只,不过 2.等我回来,给你杀猪。

3.断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翻译: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孩子没有知识,等着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诲。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4.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父母应该作子女的表率。

(二)臧孙行猛政

1.断句: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翻译:难道没有听说过子产作郑国相的事吗?推举品德高尚的人,提拔才能出众的人,压制邪恶,褒扬善行;对有杰出谋略的人不去计较他的缺点,对有深厚德行的人不去指责他的小毛病;家家富裕,人人充足,监狱却空闲了起来。

2.他活着的时候被人们爱戴,死后人们为他悲痛。

(三)知人善任

1、①文雅 ②得到(正确的方法) ③少 2.子产管理政事,总是选择有能力的人加以任用。

3.断句: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

翻译:郑国将有诸侯之间重大政治活动的时候,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所做的事情,并让他多参加谈判等交涉的活动。然后和裨谌一同乘车去到郊外,让他谋划怎样做可行,怎样做不行。然后把计划告诉冯简子,让他参与决断。一切准备妥当,就交给子太叔让他去执行,来应对各国宾客。

4.这个故事说明如果知人善任,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办事就很少会遭到挫折和失败。

(四)宫之奇知虞将亡

1、①劝告 ②图谋 ③累及 2.断句:除暗以应外谓之忠,定身以行事谓之信。今君施其所恶于人,暗不除矣;以贿灭亲,身不定矣。夫国非忠不立,非信不固。

翻译:识破对方的诡计来(与其周旋)应付他们,叫作忠;坚持自身的人格来行事叫作信。现在虞君把自己憎恶的事情施加在别人身上,就说明他没有识破晋国的诡计;因为贪图晋国的贿赂就允许他灭掉自己亲近的国家,就是没有坚持自己的立身之道。一个国家没有忠就不能生存,没有信就不能稳固。

3.(这种做法)已经拔除了自己的根本了,凭什么能长久(存在下去)呢?

4.忠信是立国之本。

(五)齐人说靖郭君

1.①修筑城墙 ②增加 ③再 ④停止 2.失去齐国,即使把薛地的城池修到天那么高,也还是没有用处。

3.断句: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

翻译:您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用网不能逮住它,用钩不能牵住它,一旦跳荡离开了海水,蚂蚁就可以称心如意的把它吃掉了。现在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啊。您如果能长久的有齐国的保护,还要小小的薛城做什么呢?

4.文章主旨是说只有保持国家的强大才能长治久安。

(六)中山君飨士

1.①宴请 ②逃亡 ③回头 ④给吃 2.如果中山国有了急难,你们一定要为它效死力。

3.断句: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翻译:给人东西不在于多少,应该在他灾难困苦的时候(给予帮助);怨恨不在于深浅,重要的是不要使人伤心。我因为一杯羊羹亡了国,却因为一碗饭得到了两个勇士。

4.说明两点:一是怨恨不在大小,任何时候都不要做使人怨恨的事;二是要急人之难,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才是最可贵的。

(七)上下其手

1.①守卫 ②评定是非 ③向上,这里指抬高 ④俘虏

2.断句: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

翻译:(皇颉)出兵与楚国军队交战,打了败仗。穿封戌抓住了皇颉,公子围和他争夺这个俘虏。

3.我是碰上王子才打了败仗的。

4.比喻耍弄政治手腕,营私舞弊。

(八)子产不毁乡校

1.①减少,消除 ②能 ③的确 ④相信 2.断句: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翻译:人们早晚回来到这里游玩,来议论我们执政的好与坏。他们认为好的,我们就推行它,他们憎恶的,我们就改正它。这是我的老师啊,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3.不如稍微疏通,使河水疏导;不如我听到(这些意见),把它们当作药物啊。

4.表现了子产善于体察民情,充分尊重民意的从政作风。

(九)曾参杀人

1.①在,住在; ②逃跑

2.断句: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翻译:凭着曾参的贤德,和他母亲对他的信任,有三个人怀疑他,就连慈爱的母亲都不相信他了。

3.我恐怕您也会听了有人说我的坏话而怀疑我。

(十)襄子饮酒

1.①确实,实在 ②疲倦 ③努力

2.断句: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翻译:桀纣之所以灭亡,是因为遇到了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贤君,现在天下都是夏桀王,而您是商纣王,桀纣同时存在,怎能互相灭亡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