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观察

 千秋志 2011-05-18

再说四合院

舒 乙

 
        今天是我的生日,七十整。当我坐下来,想执笔写点东西的时候,“四合院”这个题目,不由自主地首先跃进我的脑海,觉得还有许多话要说。四合院这个题目便成了我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
我生长在四合院里。我先后一共住过两个四合院,一个在北京西城,一个在北京东城。前者是在三岁到八岁的时候,住在北平西城宫门口西三条十一号,那是母亲的房子。后者是在十五岁到五十三岁之间,住在北京东城■兹府(现称灯市口西街)丰盛胡同(现称丰富胡同)10号(现为19号),这是父亲1950年买的房子。可能由于这个亲身经历的关系,我对四合院有深厚的感情。
“文革”的时候,我们院子里住进了四、五家其他居民,有街道干部,有警察。院子成了大杂院。四合院原来独门独院的优点一下子丧失殆尽。所以,我知道,用大杂院的状态去衡量四合院是不行的。难怪,后来许多长在大杂院里的北京孩子,见了四合院,甚至听见“四合院”三个字,就摇头。那确实是一种低水平的,非正常的生活环境。
四合院和大杂院,尤其是和盖满了由地震棚演变而来的各种临建小房的四合院,是有本质区别的。它们完全不是一回事。千万不能用后者的糟糕样子去评判前者。因为,大杂院使四合院的原有优点荡然无存,而缺点却愈加严重,变得糟而又糟。
父亲1949年底由美国回到北京。买了自己的房子之后,他对四合院进行了必要的“现代化”改造,用一句现代的技术语言说,是先搞基础工程。归纳起来,是在室内建立卫生间,安装了抽水马桶和澡盆;没有公用排污管道,便自己在院内陆下挖了化粪池;安装了暖气系统,自建了小型家用锅炉房。
应该说,这样的改造是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上对所有的四合院都是适用的。因为,这是使四合院适应于时代进步的必然措施。上厕所不必跑到院子里去,冬天有暖气,天天可以洗澡。如果再加上天然气管道、公用污水管道、电话线、宽带等等的铺设,便能构成完整的一套生活基础工程设施。这种铺设是绝对必要的,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否则的话,四合院必然处于落后时代的地位,遭到淘汰也是自然的。
不过,所有这些基础工程的干线铺设都应该由政府来完成,用纳税人的钱,在胡同中架设,然后由各院引进自家的院内。
这一招恐怕是世界上所有的老城、古城都要走的路,谁也绕不过去。
我在巴黎市的中心区,在圣路易岛上,它是巴黎市区塞纳河河道中心的两岛之一,就参观过一间老屋的改造实况。我顺着转圈的小木楼梯向上爬,爬到顶层,第六层,进入李治华先生几十年前购买下来的一间住房。它只有十几平米,一切结构都是老的,大概已有几百年的寿命。房中还摆着一只铸铁的大洋炉子,烧煤的,很像北京早年间用的那种。这个炉子说明巴黎几十年前的情况几乎完全和当前的老北京一样。他们也在几十年内完成了老屋的现代化改造。这种改造是在不动老房的建筑结构、外形的前提下,着重于基础设施工程的增补,把暖气、煤气、上下水道、电线等等引进去,实现生活设施的现代化。老房子照样住人,住得还很舒适,与时代合拍,只是面积不大。城市中心区一般都显得比较拥挤,因为人口多,而建筑的大格局没变,没有大拆大建。
我们在丰富胡同的房子也进行了一些内装修方面的改造,譬如,将糊纸的窗户变成了玻璃窗,将帘子变成了纱窗纱门,将砖地变成了磁砖地,甚至个别房间还铺设了实木地板,将纸糊的顶棚变成硬体的天花板,将纸糊的四壁表面变成实体刷白或者淡蓝色的墙;将正房的耳间与厢房之间的小天井加了顶,变成了书房和餐厅,等等,这些改动也都是“与时俱进”的措施,不伤筋动骨,不伤大雅,但变得更适合居住,更漂亮,更具现代性。
这些改动,应该说,也有普遍的参考价值,是使四合院“进步”的举措。
父母住四合院时严格地遵循对四合院进行定期小修、中修、大修制度,这很重要。小修包括上房拔草,钩泥瓦缝,差不多年年进行;中修包括油饰门窗,大概七八年一次;大修则是对房屋进行通体检修,更换柱头,砌墙,换瓦等等,大概十五年左右一次。我注意到,这个制度后来普遍被遗弃了。普遍的房屋所有权公有化让住户不再爱惜自己的住房,越住越糟糕,越千疮百孔。而公家,由于人口爆炸等因素,也无暇去精心维修,形成只用不管的局面。好好的四合院半个多世纪下来全都破烂不堪,不可收拾了。
许多国家对建筑有硬性规定,不管私有公有,一定要定期维修;到时不修要受罚。我想,对四合院尤应如此。
四合院的院子有院子的作用,不可废弃,不可乱盖房。那是种树种草种花的地方。以我们家而言,父母在住进去之后,种了两棵柿子树,还有一棵由宁夏移植来的枸杞子树,一株由故宫分植来的太平花,还种了一棵香椿树,一棵桃树,一棵枣树,南墙根有玉簪棒,北墙根有指甲草,水缸里有水葱,当然,还有盆栽的菊花,多达百种数百株。盆栽的植物,在鼎盛期,大概有几十种,绝大部分是冬天要搬入室内的,普通的有石榴、夹竹桃,高贵的有昙花,有银星海棠,有令箭荷花,等等。
四合院拥有院子是它的最有价值的长处,美丽漂亮不说,它使每个院子都贴近大自然,都能自身改善局部小气候,能储存水分,能降温,能隔音,能防沙尘,能达到哲学上的“天人合一”,一年四季还都有嫩叶或者果实吃,多棒!从景山上往下看,全北京城都是绿的,是树的海洋。这是因为家家都有树啊。世界上还有哪个城市能和它相比美!
说到这儿,保护四合院的基本思路也就自然地出来了:
一、疏散人口,基本取消大杂院,恢复四合院原有格局;
二、由政府在胡同里统一搞好基础设施工程,接进每个院子去,实现人居环境的现代化;
三、房屋外观、结构、大格局不变,进行内部改造,使之舒适化、科学化和时代化;
四、取消临建房屋,恢复院子,恢复植被;
五、危房改造不准推平头,反对大拆大建,要因地置移,保护那些好的和比较好的院落,进行微循环改造。
我有幸参观过北京一些最优秀的四合院,它们差不多都是挂牌的四合院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平常关着门不准进。我有幸进去了,进去一看,真是漂亮得惊人,完全出乎想象,说句稍稍夸大一点的话,就像小颐和园似的。锣鼓巷一带这样的好院子相当多,像“可园”。对这些好院子应该想办法收回,开辟成对外的花园,开辟成四合院博物馆。不用多,第一批先解放五座、十座,树起样板来,一下子就能震惊世界。啊,闹了半天,四合院竟是如此精彩,如此可爱,如此珍贵。教大家心悦诚服,由衷地要爱护它,珍惜它,赞美它。当然,有的可以在保护的前提下改造成酒店和宾馆,让游客直接走进四合院,住进四合院;也让四合院揭开神秘的面纱,走向世界。
我期望四合院在保护死的前提下获得新生,期盼着它的长寿!
(责任编辑 晚晴)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
本文图片由陈翰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