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氏验方:“胆郁通”

 昆山同德堂邹羿 2011-05-18
孙××,男,1岁,住院号:  101917。

    患黄疸二十天,十天来加重,精神不好,于1970年7月15日入院。

    入院印象:急性肝萎缩,早期肝昏迷。

    入院后神志逐渐不清,时有躁动,今晨神志益昏迷,躁动加甚,不断抽风,周身黄染明显,腹胀,便溏色白。肝胁下0.5厘米,脾未触及。体温38.5℃。舌质红,苔黄腻,脉象滑数。肝功能:谷丙转氨迥320单位,麝浊17.9单位,麝絮(++),直接胆红质13.9毫克%,间接胆红质17.1毫克%,7月17日请中医会诊:

    辨证:湿热入营,侵入心包。

    治法:清热开窍,利胆消黄。

    方药:

      3号安宫牛黄丸,每日四次,每次半丸。胆郁通,每日四次,每次一丸。

    服药第二天,躁动略减,继服上药。第三天昏迷好转,热退。第五天神清,但视力障碍,仍服上方。

    8月7日复诊:饮食、神志、体温均正常,一般情况好。仅视力未恢复,巩膜尚微黄,大使每日一次,在胆郁通方剂基础上加清肝明目法治之。方药:

    草决明、密蒙花、杭菊花、马尾连各9克胆草3克淡竹叶、广郁金各4.7克茵陈6克甘草3至水煎,4剂。

    8月11日复诊:视力好转,眼球能随外物活动,于8月6日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90单位,麝浊8.1,白蛋白3.1克%,球蛋白2.3克%。直接胆红质3.08毫克%,间接胆红质0.7毫克%。

    原方带药出院,门诊继续治疗。一个月后复查,一般情况好,视力已恢复正常。肝功能基本正常。

   附注:“胆郁通”为何氏验方,功能清利湿热,利胆消黄。其组成为:茵陈150克,郁金75克,甘草15克。共研细末,蜜丸,丸重1.5克。服法:一日总量,1岁2丸,3岁4丸,6岁6丸。主治急性传染性肝炎,包括黄疸型与非黄疸型,溶血性黄疸,慢性间歇性幼儿黄疸等辨证属于阳黄者,较有效验。

                              (《何世英儿科医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