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实 口腔溃疡 口疮 处方 --- 《圣济总录》

 brutus33 2011-05-18
http://db./zhongyiguji/60/shengjizonglu/index.shtml?31254

《圣济总录》 [宋·徽宗] 由政府组织编写(公元1111-1117年) 中医古籍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辨脾实热虚热

脾实热,鼻必红燥,唇必红燥而裂,牙之里旁必掀肿而红紫,大便色必深黄,或身热不食,或精神疲倦,或热吐、热泻. 治用伏龙肝五钱,熟石膏一钱,服之 自愈.

脾虚热,虚本无热,所以热者虚使然耳,初由脾虚而复伤饮食,其候身微热,鼻微红而微汗,口虽渴而唇必惨白,口气必微弱.以手按之而不蒸手,或食而不化,或 见食而不喜食,或泻,或吐,此皆虚热之症也.治宜补脾为主,用六君子汤加藿香.

有脾虚腹肿,或因伤食而起,以指弹之如鼓声,以手捺之如绵软,切不可用通 药,宜用六君子汤加浓朴,或脚肿加大腹皮.如腹肿弹之不响,捺之铁硬,上有青筋,作肚大青筋论.四肢俱肿,作肿胀论.如脾虚腹肿,一用通药,十有十死,连 用六君子汤十剂自消.


[卷第四十四 脾脏门] 脾实


    论曰脾脏盛实,则生热,热气熏蒸,则令人舌本肿胀,语言謇涩,腹胁坚硬,泾溲不利 ,四肢不举,身体沉重,面目焦黄,不得安卧而唇口干燥也。

治脾实舌本强直,或梦歌乐,体重不能行。
泻热汤方 前胡(去芦头)赤茯苓(去黑皮)龙胆(去土)细辛(去苗叶)芒硝(各三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八分,去滓不拘时候温服。

治脾实热,面黄目赤,季胁痛满。
半夏汤方 半夏(汤洗七遍切焙)枳实(去瓤麸炒)栀子(去皮)赤茯苓(去黑皮)芒硝 (各三两)细辛(去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生地黄生姜各半分切,同煎至一盏,去滓 不拘时候温服。

治脾实咽干口燥,舌本肿强,腹胁满胀,大便涩难。
射干汤方 射干(八两)大青(三两)石膏(碎十两) 上三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入蜜一匙头,水一盏半,同煎至一盏,去滓不拘时候温 服。

治脾实胸中满闷,腹胁壅胀,身热颊疼,咽喉不利。
泻脾大黄汤方 大黄(锉微炒一两)赤茯苓(去黑皮三分)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甘草(炙锉)黄 芩(去黑心各一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夏(汤洗去 滑焙)前胡(去芦头各半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 温服。

治脾实热,头痛胸满,腹胁壅滞,不思饮食。
泻脾赤茯苓汤下 赤茯苓(去黑皮三分)旋复花(半两)大黄(锉微炒)石膏(碎各一两)桑根 白皮(锉三分)芍药(赤者半两)枳壳(去瓤麸炒三分)前胡(去芦头)甘草(炙 各半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七分,去滓不拘时候 温服。

治脾脏壅实,口内生疮,食少心烦。
泻脾升麻汤方  升麻  羚羊角屑  茯神(去木) 黄连(去须各一两)  柴胡(去苗一两半) 
黄芩(去 黑心三分)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大青(三分)甘草(炙半两)
上九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治脾实热,头痛胁满,烦闷或渴,唇口干燥。
石膏汤方 石膏(碎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柴胡(去苗) 犀角屑  栝蒌根  地骨皮 (各一两)葛根(锉二两)甘草(炙半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入竹叶二七片,煎至七分,去滓入蜜半合,生 地黄汁一合,搅令匀,更煎两沸,食后温服。


治脾气实,四肢不利,头重目疼,腹胁妨闷,心膈壅滞,不思饮食。
前胡饮方 前胡(去芦头一两)大腹皮(锉一分)赤芍药赤茯苓(去黑皮)桔梗(锉炒)羚 羊角屑旋复花枳壳(去瓤麸炒各半两)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生姜一枣大拍碎,枣二枚劈破,煎至七分,去 滓不拘时候温服。

治脾实腹胁坚胀,泾溲不利。
槟榔丸方 槟榔(锉)木香(各二两)芍药枳壳(去瓤麸炒各三分)桂(去粗皮)大黄 (锉炒各一两) 上六味,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米饮下十丸,利下为度。
 

脾胃积热之实证。唇、舌、颊或上腭部位均有散在溃疡点,伴疼痛,口干口臭,舌红脉散。
泻黄散加味
  基本方:生石膏20g,藿香、防风各15g,连翘、栀子、黄芩、焦术、茯苓、炒谷芽各10g,甘草6g。水煎服,1剂/d,6天为1个疗程。

  《圣济总录》云:“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可见本病的发生为心脾积热而致,而其病理关键为饮食失节,脾胃熏热炽盛。故治拟泻黄散加味。方中石膏、栀子、连翘清三焦之火而解毒;藿香辛温芳香,辛则能散,芳香醒脾,既可祛壅热,又可辟秽调中;防风辛温,可疏散脾胃伏火,且与栀子、生石膏、连翘相佐,寓发越于清泄之中,符合《内经》“火郁发之”之义;焦术、茯苓、甘草、炒谷芽健脾助运,能疏散壅滞,补益气阴。诸药合用,使火热得清,脾胃调和,气阴得复,故口疮自愈。

-------------------------------------------------------------

复发性口腔溃疡目前病因未明,现代医学认为与免疫密切相关,诱因多与局部创伤、精神紧张、激 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有关,无特效药物治疗。本病属中医学“口疮”、“口疡”等。

“反复舌尖及舌下溃疡疼痛2年余,再发3个月”为主诉。2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舌尖及舌下溃疡,予内服中 药及外部涂药等治疗,时轻时重,缠绵不愈。3个月来溃疡渐增大,疼痛难忍,严重影响进食,经治疗效果不理想。

刻诊:舌尖部、舌下系带两侧可见米粒及绿豆大 小溃疡,红且隆起,触痛明显,自感口干不欲饮,烦躁,纳差,小便黄,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润,脉细数。
西医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诊断:口疮。

治以 和中解毒,清热燥湿。处方:生甘草30克,半夏15克,干姜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藿香10克,白茅根12克,焦三仙各15克,大枣 3枚。10剂,水煎服,日1剂。

服药后,疼痛明显减轻,口渴减轻好转,可进食。原方改生甘草15克,半夏10克,减藿香,继服15剂后痊愈。复查:舌尖部、舌下系带两侧溃疡消失,黏膜正常。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黄连、黄芩、白茅根苦寒降泄以除热;配干姜、半夏、藿香辛温以燥其湿;配焦三仙、党参、大枣益气以斡旋上下。


  按:笔者临床体会,慢性、复发性口腔溃疡症状、病机契合《金匮要 略·狐惑病》所言“……蚀于上部则声嘎,甘草泻心汤主之”,多因疾病初期内服、外用寒凉药物过重,致脾胃虚弱,湿热壅滞,熏蒸于上而发,选用甘草泻心汤加 味治疗,重用生甘草有明显疗效。生甘草可清中焦之火,益中宫之虚,《药品化义》言:“甘草,生用凉而泻火,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此甘凉除 热之力也。”

诸药合用,中虚得补,热清湿 除,口疮自愈。现代药理研究甘草具有类激素样作用,可调节机体免疫,解毒止痛。

-------------------------------------------
中国中医报  □ 石瑞舫 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医院

易疲劳,潮热汗出,心烦易怒,喜静,活动后气短,偶有肝区疼痛,乏力。形体消瘦,两颧浮红,周身皮肤干燥,唇干,舌质红绛无苔,舌体碎裂,脉沉弦小 数。患慢性乙型肝炎20年;糖尿病史5年;查CT示肺间质纤维化。当时服用强的松、雷公藤、帕扶林。

路老分析:既有气阴两虚又有脾虚肝肾不足。治则:益气 阴、理脾胃、滋肝肾。

处方以自拟路氏滋燥饮化裁:太子参15克,南沙参15克,玉竹10克,石斛12克,麦冬8克,天花粉8克,白芍12克,生白术12 克,生山药15克,生薏苡仁20克,芦根30克,葛根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7剂。

  以此方加减,经过2年的调理,患者此次是第二十八诊:药后自觉周身有劲,面色较前明亮,两颧浮红、双目干涩好转,进食干性食物已不困难,食量增 加,关节痛好转。


现肩项沉紧,右腰骶疼痛,甚则牵及右下肢,隐约刺痛,偶有肠鸣。舌质嫩红,有少量薄白苔,脉弦滑。治则:益气养血以荣筋,清心育神以安 神。

处方:五爪龙30克,西洋参(先下)10克,当归12克,桂白芍15克,黄精12克,炒柏子仁20克,茯苓30克,远志10克,黄连10克,炒桑枝 30克,秦艽12克,片姜黄12克,红花10克,海桐皮12克,炒苍术12克,醋香附12克。14剂。


  患者患干燥综合征多年,又兼有糖尿病、慢性乙肝、高血压等病,病情复杂,尤其是兼见大便溏薄、关节痛之症,滋阴药多滑润多汁,容易加重便溏,影 响药物的吸收利用,健脾药则多性温燥,使用不当则易伤阴津,路老用药在“燥者濡之”基础上,根据病情的变化和燥邪的相兼而适当佐以活血化瘀、辛以化湿、温 以化痰等法。

选用太子参、生山药益气养脾阴,生白术又温而不燥;又针对关节疼痛、怕风等症,加入防风、秦艽、海风藤等甘辛平、甘辛寒、辛苦微温之品。路老 认为,这些药属“风中润剂”,既不会伤阴,又符合“辛以润之”之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