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筋失衡的穴位疗法

 GRTSG休闲阁 2011-05-19
1   经筋失衡

     针灸治疗的主要适应症之一是肢体疼痛。所谓肢体疼痛,一般是指肢体局部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疼痛。软组织包括肌肉、筋腱、韧带、关节周围组织、骨膜等,也就是《灵枢》所指的“经筋”。
     中医和中兽医学的特色之一是整体观念。但是,对于许多肢体疼痛而言,其原因往往是局部的,即局部的扭挫伤、局部肌肉劳损或局部外感风寒湿邪等,也就是由于局部“经筋”失去平衡造成的;并不包括机体五脏六腑在内的整个机体明显失常。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脏”。
     那么,对肢体局部疼痛的辨证论治是不是有悖于整体观念呢?当然不是。整体与局部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整体,也没有绝对的局部。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最大的整体是宇宙,对宇宙来说,银河系是局部;对于银河系而言,太阳系是局部;而对于太阳系而言,地球是局部……。人或动物体也是一样。如果将人或动物体视为一个整体,那么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肌腱都是局部;如果将一块肌肉或一个肌群视为一个整体,那么肌肉的起点、止点、肌腹,乃至一组或单个肌细胞就是局部。在对肢体疼痛辨证论治时,我们可以求之于经筋失衡这个“小整体”,而不必每证都牵扯到整个机体。

     2   治痛取穴

     2.1 “应在中而痛解” 治疗肢体疼痛的穴位,通常有两类:一类是固定穴位,包括经穴和经外奇穴;另一类是非固定穴位,包括“阿是穴”、压痛点等。对于同一病痛,不同人或动物个体可能有不同的显效穴位,并不完全拘泥于某病必取某穴。而且,人和动物每个个体的解剖结构并不完全相同;个体解剖变异也会导致穴位发生改变。实践证明,某些穴位取穴不准、无法取穴甚至伤及脏器,有时就与解剖变异有关[1]。因此,寻找止痛之穴点,不管它是固定穴还是非固定穴,也不论它是否符合书本记载,只要具有消除或缓解疼痛的效果即可。正如《灵枢·背腧》中说:“肾腧在十四焦(椎)之间,皆挟脊相去三寸所,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
     李梴在《医学入门》中说:“《灵枢》杂证论某病取某经,而不言穴者,正欲人随经取用”;《针灸大成》作者杨继洲也说:“宁失其穴,毋失其经”;最早的《足臂十一脉灸经》上也是有经无穴。这些都说明临床上针灸按摩时的取穴,主要是掌握“应在中而痛解”这个取穴原则,而不是具体、固定的穴位。舍其穴,取其经。切忌拘于穴位而失于法则。
     2.2 反阿是穴   在上述非固定穴位中,除了“以痛为腧”的阿是穴外,还可能找到一些不是阿是穴却具有消除或缓解疼痛的位点,在这些位点施治,其效果有时比阿是穴更好。尤其是当急性损伤时,对疼痛局部实施针灸或按摩,会导致水肿、渗出等炎性反应加重,无异于火上浇油。这种情况下,在疼痛的局部之外寻找止痛穴位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有人认为,从祖国医学发展的历史来看,痛点取穴只是最原始、最初级的取穴方法,高层次的取穴方法应该是在痛点之外。痛外治痛,才是祖国医学更精髓的东西。
    然而,如何才能找到痛外治痛的位点呢?临床实践中往往比较困难。张文兵等[2]提出的“肌肉起止点疗法”(亦称反阿是穴)也许能给人以启示。大多数反阿是穴与阿是穴分布在同一块肌肉或互为邻接的肌肉上,但处于“相反”的位置。若阿是穴位于肌肉的止点,则反阿是穴可能位于该肌肉的起点或肌腹;若阿是穴位于肌肉的起点,则反阿是穴可能位于该肌肉的止点或肌腹;若阿是穴位于肌腹,则反阿是穴可能位于该肌肉的起点或止点。有时,反阿是穴可能在邻近肌肉或起止点相同的其他肌肉(或肌群)上。而且反阿是穴常位于肌肉中肌纤维最紧张部位,在反阿是穴下常可触及紧张甚或呈条索状的肌纤维,提示该肌肉中所有或部分肌纤维的过度紧张、痉挛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原因。
     2.3 黄金分割法取穴   采用黄金分割法取穴也是一种值得探讨的痛外治痛取穴法。有人[3]注意到,人体有很多黄金分割点,许多有效穴位(包括固定穴和非固定穴)就在某一黄金分割点上(故其中的非固定穴也称为“黄金穴”)。有的动物也是这样。如:腰(脐)是身长的黄金分割点;膝又是腰(脐)至足长的黄金分割点。因此,膝附近的穴点能治疗腰部疼痛。身体黄金分割的方法很多,分割点(黄金穴)也可分为正向点(阳)和负向点(阴)。采用黄金分割法寻找止痛穴点,可作为临床取穴的参考依据之一。
     2.4 脊穴   脊穴位于背正中线,各脊椎棘突之间,督脉线上。督脉属阳,故脊穴有通调全身阳气的作用;选用不同水平的脊穴,还可调节脏腑功能。古今文献中已记述有多个脊穴的穴位,如百会、大椎等。实际上,从颈椎下段到荐椎的各棘突之间均可取穴,并可分别命名为“颈7”(第7颈椎棘突之前)、“胸1”(第1胸椎棘突之前,即大椎)、“胸2”、“腰1”(第1腰椎脊突之前,即悬枢)、“腰2”、“荐1”(第1腰椎脊突之前,即百会)……等。其中,主要穴位位于颈胸、胸腰和腰荐接合处,即胸1、腰1和荐1。
     2.5 夹脊穴   夹脊穴位于背部脊椎两旁后缘,也称椎旁穴,是犬猫等动物最方便、最常用的穴位带。原先,夹脊穴只位于胸腰部,俗称“华佗夹脊”;后来发展到颈椎和荐椎,针法有多种,主治也很广。一般地说,颈椎段主治颈部和前肢疾患;胸椎段主治前肢和胸部疾患;腰椎段主治腹部及后肢疾患;荐椎段主治泌尿生殖系统以及后肢疾患。
     2.6 经络-穴区带   治疗同一类病患的穴位常位于一定区域内,且多呈带状排列;其分布又常与经络分布相近。故称经络-穴区带。如背部经络-穴区带、腹部经络-穴区带、前肢经络-穴区带、后肢经络-穴区带等。还可进一步细分为更小的区带,如腰部区带、荐部区带、膊部区带、趾掌区带等。区带内穴位不固定,可以是固定穴位,也可以是阿是穴或反阿是穴,还可以对区带一定面积实施区域按摩或敷熨。

     3   穴疗手法

     缓解肢体疼痛的穴位疗法很多,这里介绍几种特殊的适用于犬猫的穴位疗法。
     3.1   区域群针   某一经脉的上下相近诸穴以及左右相邻的诸经,大多具有相似的治疗功效。针刺时取附近多个穴位,往往能产生协同作用,增强刺激,提高疗效。故在治疗肢体疼痛时,常采用毫针对机体某一区域的多个穴位进行针刺。因为一次针刺取穴多而呈集群状态,所以也称为“群针术”(Multiple needling technique)[4]。如临床常用的背腰部群针、腰荐部群针、膊上群针(肩部群针)、胯上群针(髋关节周围群针)、颈部群针(九委十八穴)等等,少则五六针,多则二三十针。
     群针术的配方特点是:重视本经,不舍局部;本经与他经协调,体现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据悉,这一针法在德国也取得了成功。
     3.2   游巷针法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说:“中气穴则针游于巷,中肉节则皮肤痛。”有人根据这一论述提出了游巷针法[2]。
     所谓游巷针法,是指在某一穴位完成一次针制后,沿针刺“隧道”(巷)将针尖退回2~3mm,然后微微向旁侧偏一丁点(约1mm),避开原来的“窟窿”再刺入;必要时可将针尖退回到皮下,调整针尖的方向重新建立一个“隧道”。这种游巷针法的目的,在于尽量“扎遍”整个穴位,充分调动整个穴位的功能以发挥治疗作用。这种针法在穴位内反复进退的感觉,用“游于巷”来形容再恰当不过了。
     当然,“游巷”必须在穴内进行,针感必须是舒适的酸胀和(或)温热感。如果出现了痛感,那就说明已游出穴外,中“肉节”了。
     3.3   经筋点揉   对于肢体疼痛,采用推拿按摩,往往能迅速缓解病情。按摩程序一般是放松→点揉→放松。首先,对整个肌群以及附近受累肌群施以放松手法,再进行具体肌肉的放松,如滚法、掌根揉法、按压法、拿法、推法、拍法、牵拉法等;放松手法宜轻柔,以达到放松的目的。其次,对局部地区施以点揉,可用指腹点揉或指关节点揉。点揉力量要适度,不可过重。最后,再施以放松手法。但炎性反应较重的局部应避免推拿按摩。
     3.4 两针一穴   电针时,两极之间在身体上产生的电流是立体的;两极相距越远,就越不容易控制其作用范围。“两针一穴”就是为了使两极距离非常接近,使电流集中作用于穴位[5]。方法是在距穴位一定距离(人约3cm,犬猫1~1.5cm)的经络线上下各进一针,均向穴位点中心深处呈约45度斜刺,然后分别接电针机导线的两极进行电针。
     3.5 傍刺针法   先直刺入一针,再在近傍向第一针针尖方向斜刺入一针,使针尖靠近或集中于一处。《灵枢》云:“傍针刺者,直刺、傍刺各一,以治留痹久居者也。”目的在于加强针感,用于治疗慢性固定性痹痛。
     3.6 齐刺针法   先直刺入一针,两傍再各向第一针针尖方向刺入一针,三针并列,故又称“三刺针法”。与傍刺针法类似。《灵枢》云:“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也。”
     3.7 扬刺针法   正中直刺一针,四周各浅刺一针,又称局部五针法。用于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症。《灵枢》云:“扬刺者,正内(纳)一,傍内(纳)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兽医上针腰间七穴(或针百会加双侧肾棚、肾角五穴)与本法相似。
     3.8 对峙针法   在同一条经络线上,两针从上下一定距离的两点相对平刺,使针尖接近。本法偏重于泻[6]。
     3.9 分流针法   在同一条经络线上,两针在同一部位向相反方向平刺。本法偏重于补[6]。
     3.10 穴位用药   包括穴位涂抹、贴敷、穴位注射(水针)等。最常用的是穴位注射。对犬猫肢体疼痛而言,穴位注射的药物刺激性不宜太强,每一个穴位的用药量也不要太大(一般0.5~1ml)。常用药物有当归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维生素B1或B12、地塞米松、普鲁卡因等。穴位注射时,应选择较细的针头,针尖刺入的方向和深度应与毫针针刺时相同。若药液注入阻力较大时,可在注入的同时稍稍退针。

    4   腰痛穴疗

     下面以常见的腰痛(腰扭伤和椎间盘病)为例,介绍缓解疼痛的穴位疗法。
     4.1 腰扭伤   腰扭伤多见于大中型犬,治疗的方法很多。
     腰扭伤的反阿是穴主要分布在下部胸椎和腰椎的两旁。如疼痛位于腰的中上部如第3腰椎附近,可在第12胸椎或第3腰椎两旁上下寻找反阿是穴;如疼痛位于腰的下部,可在第4腰椎以下的脊椎旁寻找反阿是穴。腰中上部疼痛时,在阿是穴上多可触及压痛或酸胀感,而腰下部疼痛的动物,阿是穴则不一定能触及压痛。故当腰下部疼痛时,应根据是否具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来确定反阿是穴的部位,在指压的同时不断活动腰部以检验所压的点是否正确。
     本病轻症者,采用反阿是穴点揉或毫针针刺治疗常可一次而愈。但顽固或严重者,其疼痛常于治疗后不久复发,此时,可按疗程在反阿是穴上行多次毫针针刺治疗;或在反阿是穴上行复方丹参注射液或2%利多卡因(或2%普鲁卡因)穴位注射。
     当不易找到反阿是穴时,也可根据循经取穴的方法,结合脊穴、夹脊穴或区域群针等进行治疗。如何静荣等[7]在治疗犬的腰扭伤时,针刺大椎、阳关(双侧)、百会、大肠俞(双侧)、膀胱俞(双侧)、汗沟(双侧)、仰瓦(双侧)、后跟(双侧)、解溪(双侧)、后六缝(双侧)、尾本、尾尖等穴,取得了较好疗效。
     如果采用推拿按摩,应注意在经穴、阿是穴或反阿是穴上施术的同时,做腰背部及胯部经络-穴区带肌肉的充分放松。若急性腰扭伤迁延日久,有可能转化成慢性并成为下一次扭伤的基础,此时,如伴有局部畏冷、喜温喜按,可在经穴、反阿是穴或阿是穴施用艾灸,或在经络-穴区带实施热敷。
     对于本病病情顽固或较严重,局部有明确压痛点者,也可使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加确炎舒松-A,在局部压痛最明显处浸润注射。术后留观15~30分钟以防药物反应。
     4.2   椎间盘病   椎间盘病是指椎间盘变性后突出或挤出而引起的疾病。中国农业大学动物
     医院收治的犬病例中,在颈椎、胸椎、腰椎部均有发生本病的记载,尤以胸腰结合处常见(见下表)[8];体型小而软骨营养障碍的犬多发[9]。

表犬椎间盘狭窄发生部位分布

发生部位

T12~L1

L1~L2

L2~L3

L3~L4

L4~L5

L5~L6

L6~L7

病例数

3

7

4

2

2

2

2

%

14.67

31.82

18.18

9.10

1.10

9.10

9.10

    椎间盘病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在临床上,采用局部阿是穴治疗常常会出现症状反而加重的情况。而反阿是穴治疗效果较好,其具体方法应根据患病动物的临床症状即疼痛的分布区域来确定。可参照腰扭伤确定经穴、阿是穴或反阿是穴。如疼痛位于臀部荐椎外侧附近,可在股骨大转子外上缘、梨状肌止点处找到反阿是穴;对于后肢疼痛的动物,如疼痛位于股部后外侧,反阿是穴一般位于臀部荐椎外后缘,以及臀大肌和臀中肌的起点附近、并多位于臀中肌的起始部;如疼痛位于股部前外侧及膝前外侧,可在患侧腹股沟下缘的髂腰肌上找到反阿是穴,如疼痛位于小腿后外侧,则反阿是穴常位于腓骨小头下方腓长肌的起点附近。使用以上取穴法,找到正确的反阿是穴并指压它时,疼痛都能当即消失。  
     若采用循经取穴结合脊穴、夹脊穴实施区域群针,可根据何氏的经验选用天门、悬枢、夹脊(双侧)、肾俞(双侧)、膀胱俞(双侧)、阳陵(双侧)、后跟(双侧)、尾尖、后六缝(双侧)等[5]。何氏还指出:针刺夹脊穴时,先垂直入针,待得气后再向胸椎方向适当倾斜进针。笔者认为,何氏的这一针法,与游巷针法有相似之处。
     对于顽固或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病例,采用短时间留针的方法往往是不够的。当针扎在穴位上时,疼痛或活动痛可以完全或基本消失,但拔针后用不了多久,疼痛就会卷土重来。解决这个问题较好的方法当然就是毫针埋针或穴位注射,这样可以使对穴位的刺激时间得到延长。但应注意埋针不能引起患者明显的疼痛或活动障碍。病情严重、局部有明显压痛点者,可使用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加确炎舒松-A,在局部压痛最明显处浸润注射,并留观15~30分钟以防药物反应。
     另外,即使在针刺后疼痛立即完全消失,也要嘱咐畜主,避免受凉或剧烈运动,因为腰椎间盘病是一种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
     若本病迁延日久,可能会伴有肝肾不足,针灸时宜配用肾俞、肝俞、太溪、太冲、命门、关元等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