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庚子年京局制造银币

 红酒名品 2011-05-19
 

庚子年京局制造银币

庚子年(1900 年)在北京制造的银币,正面有“庚子”、“京局制造”,中间珠圈内有光绪元宝之中文与满文,背面龙纹,英文字Peking ,下面以英文记述银两数目,干支庚子年是在西历1900年1月31日到西历1901年2月18日为止,这时候正是义和团庚子之乱与八国联军之时。

1、币值共有5 种,以库平银两为主(1两=10钱=100分=37131克)。齿边的七钱二分(一元)及三钱六分(半元)有银质及金质两种, 齿边的二角、一角、五分仅有银质, 又有两套光边试铸品, 其中一套在外缘印有序列号。

这一套银币有神秘感又令人迷惑不清,耿爱德(1880-1962) 在其《中国银币目录》提到, 1900 年北京确有造币厂, 后因庚子之乱遭破坏与劫掠, 有位造币厂工人抢出了四种钢模, 拿到天津出售给方若(方药雨),方药雨经过上海张伯的介绍, 售给上海大藏家陈仁涛, 其中包括这四种钢模及8 套京局银币, 仅一角钢模未见; 售者仍持有两套银币。他认为京师银元局造有至少十套的试铸品, 一角及二角可能较多一点。耿氏的一位钱界朋友认为一角及二角是在北京造币厂造出, 一元、半元、五分为私人后铸之品。

2、北京制币厂:币面有京局制造, 那当然是在北京造币厂,在1900 年是有北京造币厂, 从各方面之资料足可以证明它是存在的。

中国自古代以来就以铜钱为主作交易之用, 但如果要跟外国通商贸易,仅有铜钱是不够的, 所以光绪皇帝接受张之洞的改革钱币的建议,在1887年允许于广东兴建第一座近代造币厂,由英国伯明翰公司筹建,1889年兴建。此后的十年间有几省也仿效兴建, 因为没有中央政府造币厂之控制,因而各地造币厂所造出的银币品质降低而使用紊乱, 因此慈禧太后认为须要控制国家币制, 所以在1899年6 月5 日, 命令于北京筹建造币厂。

据当时住在北京的外国使馆人员的记述, 北京造币厂的地址可能在大清银行之隔壁。杭州厂被转移到北京的可能性较大, 当时北京与天津的英文日报在1899年2 月2 日提到: “户部购买的机器在几天前到达北京”;英国皇家造币厂在1900年之报告书中有云:“杭州厂在1899年8月3日关闭而转为兵工厂, 该厂的德国机器就被转移到北京去”,又美国造币厂在1899-1900年之报告书中有云:“1898-1899年建成的杭州厂已停工, 其机器被转到北京去”,所以北京造币厂极可能是由杭州之德国机器厂转移到北京去。而在1899年年终前安置在北京, 但设备并不完全, 须要再加一些装备, 所以在1900年1月及3月6日运送6具镟车床、一副作钱币的压榨机以作不同五种的银元, 以及一具一百五十马力蒸汽发动机。从伯明翰造币厂之记录显示这批定购的机器是如期到达,可能仅到天津而已, 因为此时正是义和团之乱, 当时任何外国人外国东西, 或是工厂里设有外国设备都有被破坏之可能, 当然造币厂在头一、二星期是免不了被破坏,报告说:“在6月13日, 义和团攻击新的造币厂及大清银行,”又史密斯报告说, 在6月13日晚上, 整晚北京市有可怕的烟火在燃烧, 到了6月22日,义和团再度攻击新造币厂及大使馆附近之外国建筑物。

3、北京造币厂之作业:尽管在1899年6月19日, 北京天津英文日报曾预报在6月22日, 北京将有机制之铜钱与银币, 但是北京造币厂在那么短暂时间, 有没有可能制造机铸钱币流通于市场, 这是一大疑问。

光绪25年(1899年) 户部已经开始着办京师银元局,招募武昌造币厂技术人员, 但实际上北京造币厂确实由外国人作为总监及技术主管, 因为1899 年9月9日北京天津报导:“广东造币厂之主管Wyon被推荐到北京造币厂当主管”, 所以Wyon在1899年应到达北京,在新的北京造币厂中检验由杭州转来的机器, 知道尚欠几样, 把所要的机件通过驻伦敦的中国大使馆, 在1900年1月再跟伯明翰交涉, 所以在1900年3月及6月, 伯明翰才把各种欠缺之机件送到中国来, 但当时已是庚子之乱, 机件并未到达北京, 仅到天津而已。在1888年5月19日London Graphic 曾报告过广东造币厂是由Wyon 一手包办兴建而成, 其钢模是由伯明翰公司造的, 但钢模是由Wyon 家族里的Allan Wyon 雕刻出来的, 由此可知Wyon 跟伯明翰关系密切, 所以Wyon 到北京时, 当然, 他想要的机器及钢模便由伯明翰公司订购, 在英国博物馆有文献记载有308只钢模是由 Wyon 兄弟来担任雕刻师, 其中包括有1900年庚子北京制造的银元钢模。

问题是这套钢模在1900年3月及6月送来中国, 因庚子之乱并未到达北京, 而且由杭州转来的机器不足也不齐全, 不能够造出银币来, 但为什么有北京庚子银币跟英国原存银币一模一样呢, 所以这些银币一定是在某时、某地制造出来的。

4、庚子北京制造银币数量有多少?

依照耿氏说法: “至少有十套试铸品, 一角及二角可能多一点,而一元、半元、五分是在上海由原模私铸的”,由1950-1980年间, 从所知之买卖中拣取二角拍卖转手之记录分析, 这些二角银币约有12枚, 经过三十多次之拍卖转手, 但因私人买卖不可能知道,数目可能还多。估计一元、半元、一角、五分可能在10—15套之间, 但二角可能在20-25枚之间。

5、北京银元铸造的时间与地点何在?笔者依据下列书本之资料:

(1) 最早出现京局银元之书, 是1935年2月8日出版的《中国稀见币参考书》, 作者王宁谦, 寰球邮币公司出版, 第20 页中有京局一角每枚五元, 二角每枚十元, 及第24 页, 京局铜元十文每枚三元。

(2) 最早提到京局银元伪品是在1937年11月10日,中国集币协会发表了《臆造品钱币》一文, 并有耿氏提及五角之银元伪品相片。

(3) 1937年《近代世界钱币》(1870-1936)中有京局银元二角及一角。

(4) 1939年《中国金银镍币图说》第140页中有“京局制造银币, 系光绪26年(1900年)北京铸造之银币, 仅有二角及一角两种铸模精良, 银色亦好, 甫经铸成,适值拳匪变乱, 未能继续铸造, 故流传极少。”

(5) 1947年上海《中国钱币目录》在27 页有全部京局银元一套五种。

(6) 1949年, 上海出版的《中国近代铸币汇考》指示京局在铸二角及一角当拳匪之乱,币厂被烧坏, 停工, 但这银辅币并没有流通使用, 现存的一元、半元均是用原来钢模在近代再铸造。这是第一次提到京局之钢模。

(7) 1954年, 耿《中国钱币目录》京局全套五种银元及一枚五角伪品。

(8) 1954年,《中国货币史》1965年的英文版:“光绪26年(1900年),京局有试铸二角及一角, 是在天津伪造, 有五种不同银元钢模, 但仅二角及一角有铸造, 这些钢模后来转手到私人手中, 再私铸几套银币及金币。”金币京局有一元及五角, 齿边, 1973年在美国的邮币公司拍卖时出现过。

由以上八种文献资料, 可以知道一角二角比其他三种早一点出现, 不管是否它在北京或天津铸造, 可以让人相信一角及二角是官制的。一角及二角之出现是在1935年出版书之前, 12年之后才出现京局全套银元, 而且1937年出现的五角银元之伪币是根据二角银元仿制, 因此可以推论京局一元、半元, 五分是在1939年-1947年间铸造的, 而且这些提示京局全套银元之书本都是在上海市出版的。

据1983年《中国钱币》创刊号钱杰文章, 认为北京造币厂被焚之际, 这套钢模被造币厂工人抢出四种和几枚一角, 二角的试铸币, 当时没有一元、五角、五分之试样币, 以后工人将此套钢模连同几个试样币带到天津,卖给方药雨, 而方药雨又经过张伯介绍, 售给上海大收藏家陈仁涛, 陈仁涛在1947年移居香港, 后在1952年又卖给中国历史博物馆。

但陈仁涛并不是真正钱币收藏家, 是一位投机生意人, 所以他买下的钢模要请上海王守谦鉴定。王守谦就把此原来之钢模私铸了几套, 这样私铸了一元、五角、五分三种。1947年陈仁涛与王守谦移居香港之后, 又开了店可能再用这些钢模再私铸几套, 因为由遗留下来的一元及二角有二种不同数目的齿边。一说是钢模后来在香港再铸时打坏了, 有一说是陈仁涛卖给中国博物馆之所有藏品包括这些钢模。一角钢模现存于沈阳博物馆。

6、京局银币质量分析:1981年把下列7枚银币送到英国皇家制币厂检验如下: 重量(克) 直径(mm) 成色(‰) 标准含银量=标银

序 币值  实重  标重   比重   成色   标银   实径   标径  边齿

1 1元 23108  26186  10139  935  900  3817  3915  144

2 1元 27141  26186  10137  922  900  3910  3915  152

3 50分 13116  13143  10144  967  860  3215  3315  178

4 20分 5140  5137  10141  948  820  2215  2315  126

5 20分 5178  5137  10102  693  820  2219  2315  114

6 10分 2156  2169  9197  660  820  1816  1815  94

7 5分 1138  1134  10139  935  820  1519  1610  98

由检验之结果可以分成二种, 第一种是第五、第六号, 比重较轻, 表示银量少; 第二种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及第七号, 比重较重, 含银量较多, 如果以第六号一角银币是官铸(因为没有钢模流传到外面) , 则第五号也便是官铸, 其他都是后铸的, 而且因为齿边数目之不同, 尤其在一元有二种不同之齿数, 可以表示有不同时间铸造的。

7、结论: 在1899 年清政府下令京局筹建造币厂,为的是中央政府控制造币权, 于是委托广东造币厂总工程师Wyon主管, 并征募武昌造币厂技术人员, 但并未到达北京; 杭州造币厂之机械被转移到北京, 位于北京大清银行之旁边, 钢模是由伦敦Wyon家族公司雕刻, 而一些不够之机件是由英国伯明翰造币厂供应, 钢模也到达了中国, 但因为庚子之乱, 造币厂并没有完全成立, 但有一些一角及二角银币被选出来(或许是支付工资之用, 或试铸品), 就这样有一角、二角流传到外面来。

1900年6月22日, 京局造币厂被烧, 劫掠者抢出钢模, 其中一角钢模最后在沈阳市博物馆藏品里, 其他钢模售给天津方药雨, 方药雨经过张伯介绍, 将这些钢模出售给陈仁涛, 陈仁涛在上海让王守谦私铸了几套,其中包括一元、五角、五分三种, 后来在1948 年陈仁涛及王守谦移居香港后, 又后铸几套售给外国钱币商及收藏家, 1952年, 这套钢模卖给中国。

后记: 泽禄按, 户部京师银元局筹建的原因与事实, 在中文史料也有提及到, 例如光绪二十五年八月初九日“户部奏遵旨会议广用银元以维圜法情形折”之档案中有提到“现在京师市面,每银一两兑当十钱不足五百,未抵制钱一千之用, 而物价仍一切腾贵, 官民交困??独京师为首善之区, 而钱荒之弊年甚一年, 几若束手无可补救者, 一则部款出纳为书丁妍窟所在, 深感变通成法, 则侵蚀克扣之伎俩顿无所施, 一则士大夫或生长北方,于南省龙元便民之利与洋圆漏卮之害向所未赌, 故于铸圆之议阻之甚力, 又前年粤东所解银圆三十万, 户部有搭放无搭收, 出入未能一律, 故行之未著大劲也, 今铸圆一事, 已于四月二十七遵奉谕旨, 命军机大臣会同户部试办, 惟设厂购器为日尚长, 而十, 民之困于钱者实有迫不急待之势??查京城制造银圆, 虽已奉旨试办, 然创建厂屋安置机器尚需时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