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战的局限性-搜狐军事频道

 释迦牟尼888 2011-05-22

网络战的局限性

来源:中国网 作者:知远
2011年02月21日13:44
  对能否通过网络战强制一个国家就范的效力存在疑问是有原因的。一个国家即使仍然足够的战争防御能力,也可能会摈弃战争,伤亡是其如此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而网络进攻则不会造成任何伤亡。网络战的强制力必须基于一方要求什么,而另一方想怎样避免,以及能否避免的因素来考虑。如果通过权衡更有利的话,即使是对网络依赖程度很高的西方国家也不会对网络进攻屈服。即使是最激烈的网络战造成的影响也无法同1992年到1995年间萨拉热窝人民或者1947到1948年耶路撒冷居民所遭受的痛苦相比。但以上两个例子中,人民都通过团结克服了困难。很少有国家会对商业封锁屈服,即使是世界性的商业封锁。商业封锁可以对经济各个方面造成影响,而且是长久的,但网络战是否会造成比商业封锁更严重的后果还不清楚。

  即使完全关闭所有计算机网络也无法阻止相当于美国1960年的经济水平发展――且这样的经济倒退也是暂时的,因为网络进攻很少破坏实体事物。将上面这一句话中的“计算机网络”替换成“公共接入网络”(因为计算机网络在遭到攻击时可以与外部世界隔离),“1960年”替换成“1995年”,是否仍然成立呢。1995年的生活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已相当舒适了。最后,技术发展落后的国家天生要比高科技的国家在对网络战的免疫力方面更为强大,因此相对不易受到破坏。

  国家可以通过简单的(但绝不是指成本低)隔断网络的权宜之计限制网络战的破坏性的想法表明,网络战进攻的破坏是可以自我限制的,这与其它强制攻击不同。既然网络进攻需要找到攻击薄弱环节,所以攻击越快越猛烈,就更容易找到薄弱环节,攻击收效更大。即使是最激烈的对核心系统的网络战引起的累计破坏也是有上限的。所以,进攻常常是针对外部系统(用户设备)的,因为利用人的弱点(如让蠕虫病毒控制你的计算机、窃取密码进行攻击)可以不断得逞。但是,即使是全方位的利用这些弱点也无法造成巨大的破坏。尽管过去15年来网络攻击的规模和复杂程度不断上升,但几乎没有证据表明网络发展的速度降低了,更不用说停止了。

  将网络战作为战略强制手段的另一个弱点是强制的目标是国家,而国家与如基础设施的所有者和银行等大多数网络战的理想目标不同,后者大都有私人所有和运行。面对网络战威胁时,政府完全可以将损失转嫁给基础设施所有者,其脆弱的防御能力会让公众感到网络战带来的破坏。这将让政府维持其(外交政策),并逃避公众的不满 。尽管基础设施所有者也可以反驳这样的看法,但其反驳更可能是技术层面上的,且显得无力 。政府计算机系统,对于想制造公众压力的网络战分子来说,并不是一个理想的目标。大多数政府计算机系统可以数周不工作,造成的影响对普通大众来说微乎其微。如果有例外的话,那主要是指联邦支付系统(因为会影响金融市场)、社会安全、全球定位系统(因为军事原因防护非常严密)和联邦航空管理局空中交通控制系统(其原始特点使其比想象的更无懈可击)等。

  战略层面上的网络战可能影响发生在第三方国家的代理战争(如两个大国分别支持内战中的对立方)或海军对峙(如美国和伊朗在波斯湾的对峙)的结果吗?对于本国的网络战可能比战场上的态势对两国间的关系影响更大,尽管后者可能造成伤亡。虽然对本土的攻击仅仅是网络空间的,但可能达到更重要的军事目标,因为这一对抗会被看作是战略性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