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字的方向·何处最消魂-针砭时弊-杂文-好心情原创文学

 烟水茫茫处 2011-05-23
今天的我们,应该看什么样的书,写什么样的文字?在一家文学论坛上看到一个网友的发帖,呼吁我们这些草根文人审视自己文章,少一些无病呻吟的风花雪月,多一些反映社会生活的文艺作品。对于这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支持的声音,也有反对的声音。我想说的是:一个时代的文化风气,也代表着同时代的民族精神,甚至,也预示着这个民族以后的命运。这么说,好像有信口开河,夸大其词了,还是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历史吧。
  南唐后主李煜,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在词上面的成就是后人无法逾越的一个巅峰,继往开来,被誉为五代之冠。前期词作都是“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等描写宫廷享乐荒废的生活,风格柔靡。虽然也曾讴歌渔父的清闲,洒脱,“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但是这并不是他所向往的生活,多为空虚寂寞时的无病呻吟之作;后期词作是他“一旦归为臣虏,沉腰潘鬓消磨”时的真正感慨,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无奈,用“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千年哀叹,来反映亡国之痛,凄凉悲壮,哀怨绝伦,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有无可抵挡的感染力和穿透力。正是这种穿透骨髓的巨痛,和刺穿心房的悲怨,成就了他一首首泣泪为血的绝唱,成就了他在词坛上千古一霸的地位。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就是李后主的前期词作,大多数人都不熟悉,而后期作品,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原因吧。
  李后主因诗词而著名,也因诗词而丧命。不过宋太宗赵匡义在处死李煜时,绝对不会想到,一百四十年后,历史会在自己的子孙身上重演。宋徽宗赵佶是宋朝的第八个皇帝,也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一个皇帝,他的名气不是因为他的政绩,而是缘于他的艺术成就和被金国俘虏的耻辱历史。曾有野史记载说,宋徽宗是李煜投胎转世而来的,这种说法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是说他是李煜的翻版,还是比较合适的。在他执政期间,崇尚绘画艺术,中国的画家们的社会地位在此时达到了极致。宋徽宗的花鸟鱼虫和独创的瘦金体书法,都是雄视古今的丰碑,至今无人超越。就是这个在艺术界出类拔萃的皇帝,在金人攻来时,慌忙退位,做起了太上皇,把抵御外辱的担子扔给了儿子宋钦宗。被俘以后,押往北国,途中写下了著名的【宴山亭·北行见杏花】,感叹“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囚禁期间黯然伤魂,又写下了“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的凄凉诗句。元代脱脱编撰【宋史】的【徽宗纪】时,几度掷笔叹曰:“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狼图腾】的作者姜戎在该书的后记里追问:北宋末期,中国拥有世界百分之七十的财富,拥有一亿左右的人口、拥有当时世界的顶端科技:*技术,还拥有我们至今引以为豪的、老祖宗留下的【孙子兵法】。可是,我们还是输了,为什么?
  因为这两位皇帝对高雅文艺的极度狂热,鼓励了当时社会上的精英阶层,于是靡靡文风,充斥四海之内。全国人们都在花前月下摇头晃脑的吟哦,在字里行间反反复复的推敲。外敌袭来时,也就只能丢盔弃甲、路荒而逃,作鸟兽散了。
  高宗赵构在死里逃生过后,创建南宋朝廷,仍然不思进取,日日欢宴,夜夜笙歌。所以林升发出了“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在这样的社会风气里,纵然有岳飞、韩世忠、刘錡这样的千古名将,也只能徒留“奈何金戈铁马仅争得偏安局面”的唏嘘。
  说到两宋交接之处,有一个人不得不谈,就是易安居士李清照。她的知名度几乎还在四大美女之上,可以与吕后、武则天、慈禧等人齐名了。这里说的齐名是指李清照在词坛上的建树,可以比肩吕后、武则天、慈禧三人在政坛上的影响。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出生于看似强盛,实则衰败的北宋末年。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清照,沉醉于优美的韵律不能自拔。“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尽显女儿娇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道尽空闺幽怨。在国破家亡之后,仓皇渡江之际,伟大的女词人写出了真正让人消魂、失魂、丧魂的千古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晚年的悲凉生活,给了女词人更多的感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切切”的叹息从心底流出,比起帘卷西风,不知何处更消魂!?
  今天的我们,衣食无忧,今天的祖国,日益强大。但是不可否认,腐败仍然在阴暗里滋生,丑陋依旧在隐蔽处上演。每次点击百度,都会有令我们怦然心动的消息;每天翻开报纸,都会有让我们扼腕叹息的新闻。毒奶粉的滋润,导致了大头娃娃的诞生;苏丹红和三聚氰胺事件弥补了我们化学知识的不足;文强,让我们知道,公务员队伍里,仍然有害群之马;天上人间,给了我们天上人间的正解!虽然这样的话题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在文学论坛里却难觅踪迹。我们的文学是不是太纯了?
  新中国最重要的创建人毛泽东,也有大量诗词流传,铿锵的余音还在耳边回响:人间正道是沧桑!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文章的正道在何方?我们的身边,流淌着喜剧,也流淌着悲剧,还有令我们哭笑不得的闹剧,如果你手中还有笔,请记下这点点滴滴。当然了,我笔写我心,情到深处,飞花皆是恨,流水俱无情,这无可非议,这是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感情。但是,天天写爱情,日复一日的虚构着自己的动人往事,试问:你眼中能有多少泪?怎经得春流到夏、秋流到冬?
  五千年的文字积累充盈着天地,滋润着炎黄子孙的生命;五千年的风雨如同大浪淘沙洗去了浮华,留下了精髓。无论是秦时明月的悲壮,还是春江花月夜的惆怅,都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遐想。我们的文学论坛最终将给后人留下什么?汗牛充栋的文章,似夜空点点繁星,不知哪一颗最亮?又不知何处最消魂?拭目以待,总有一天,历史的飓风会从岁月里刮来,吹尽黄沙始到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