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广州工资和房价10年内或赶上香港

 好一个图书馆! 2011-05-23

昨日上午,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主任肖耿教授在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与听众探讨中国的结构性和货币型通胀问题。他在讲演中指出,中国人收入的不断提升,长远来看将降低中国的房价收入比,并使中国的价格水平逐步向发达国家价格水平靠拢。

国内房价收入比正在下降

肖耿研究发现,中国有效房价历史上长期高于美国、日本,但现在正在下降。所谓有效房价,也就是房价收入之比。肖耿对过去12年中美日三国的房价收入比进行了比对,美日等地的房价收入比长期保持在6倍以下;而中国房价收入比已从1998年的12倍下降到8倍左右。

中国通胀率在5%-7%属合理

和传统上对通胀的一般理解不同,肖耿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最主要的原因是成本推动,工资、地价、房价、原材料价格等成本上涨推动最终导致了所谓的结构性的通胀,这与货币性通胀有本质区别的。肖耿表示,中国正是处于从发展中经济进入到发达经济的过程,劳动生产率、人均收入和价格水平不断地向发达经济体靠拢,容易出现结构性通胀。比如广州的工资、房价在向香港的工资、房价靠拢,“将来十年、二十年可以达到跟香港、新加坡、美国大城市相同的工资和房价水平”。

他指出,结构性通胀的现象在英国、日本等地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都发生过,“所以我觉得中国的通胀率在5%-7%都是合理的,因为我们的人均收入在快速地增长。”肖耿表示。

央行每一个月都应该加息

去年10月份以来,央行连续4次调高人民币基准利率,即所谓的加息,4次加息的叠加效应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引起了波澜。为此,讲演现场有人提出,加息会导致人民币升值,大宗商品价格会上涨,从而导致输入性通胀,引发加息,进入恶性循环。

肖耿对此表示反对。他认为中国现在的利率太低,与长期的通胀预期差距太远,“中央银行每一个月都应该加息”。他认为,加息的效果是紧缩型的,会将投资项目重新排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