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技术策略

 徐博慧 2011-05-24

 

  一、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网络教育的发展。目前,在互联网上已经建立许多的网络课程。这些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探索,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也促进了从传统教育模式到现代教育模式的转换,并在学生个别化教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许多网络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网络课程仅仅将非常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当作简单的教学内容呈现工具。如,“课本搬家”,将网络媒体仅仅当作“带脑子课本”或“电子练习册”,甚至是一些仅有文本的教学内容或是教学练习题等。网络课程资源应该如何进行有效的设计开发,是我们目前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适应性教学策略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教学系统,是将教学信息和教学行为互相融合的应用软件。这种基于网络技术的教学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学资源的开放性和全球化;(2)学生特征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教材形式的多媒体化;(4)对学习内容选择的自主性和个性化;(5)学习过程的交互性与协作性等。应用网络教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能够以开放的多媒体非线形方式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可以共享的丰富信息资源环境,并能够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适应个性化需求的、具有交互反馈的自主选择机会。抓住网络课程的技术支持方面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功效”。而要发挥网络课程的优势,前提就需要针对网络教学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过程。教学设计又被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所有的教学系统设计过程模式都包括四个基本要素(乌美娜,1994):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

  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适应学生学习需要和完成教学目标而诊察做出,并随情境变化而进行调整的教学规划和采取的教学措施。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阶段的任务是在教学系统前端分析的基础上,为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案。

  本文接下来将具体讨论一种个性化教学策略——适应性教学策略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问题。

  适应性教学是通过环境的改变来适应学生的学习,通过教学形式的改变来适应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在需要的一种个性化教学策略(Glasser&Rosner,1975)。适应性教学策略的设计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个性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的成功。

  第一个层面取决于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需要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发展。这包括学生用以处理信息的技能,以及学生的兴趣、态度等相应的课堂行为。适应性教学策略的要点是:学生持续学习的态度和能力是有差异的,亦即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上都体现个别差异,因此,教学必须不断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态度等方面的诊断,以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的动向。

  第二个层面是通过教学的灵活处理来满足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个性差异。教学以不同的多元化的方式个别化:不同的学生学习每一个学习单元和学科的时间具有个别性;建立适合每个学生个性的教学计划系统,使教学满足每个学生风格、天资、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等方面的特性。

  在运作过程中,须通过时间、教材和资源的安排的灵活性来满足学生学习需要:教学时间的灵活安排能够满足学生的不同风格和学习速度。同时,材料和资源的多样性提供了学生学习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进行学习选择的前提条件。

  例如,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十多种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及相应课程,每一种层次的课程包括三种不同要求的科目:第一种是必修类(prescriptive category),是由教师控制、学生必修的课程;第二种是选修类(selection category),是允许学生在其中有选择性地学习的科目;第三类为任选类(choice category),是由学生任意选择学习的科目。适应性教学策略通过多元有序、结构化的课程来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和选择所学的科目和学习速度。

  适应性教学策略的关键是设计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的变通性教学活动(instructional alternatives)的环境,便于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学习。

  适应性教学策略的运作步骤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安置性诊断。教师通过各方面的考察来把握学生的先决认知行为、先决情感特点;(2)教学前评价。对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的知识状况进行评价,以确定学习的起点水平,据此施以相应的学习单元。(3)教学实施。学生可以在指导下自由选择学习单元,自主学习。(4)单元测验。针对学习单元的学习进行学习效果的测验。(5)教学阶段性汇展。将学生学习的成果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出来,以此鼓励学生的学习行为。

  根据适应性教学策略,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可以将课程划分相对应的几个模块。例如,可以根据适应性教学系统几个组成部分并结合网络教学的其他特征,设计出以下网络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结构模块。

  在这个模块中,还可以进一步具体细化。如,将教学内容(学习专题)再分解为几个组成部分:必学内容,选学内容,知识点,背景知识,扩充知识等部分;又如,在教学评价的形成性练习模块中,对学生未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反馈,并通过网络技术的超链接到课程学习中的相关知识点章节的学习。


  三、应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分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分析教学内容是为了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及教学内容各部分的联系,回答“学什么”的问题。分析教学内容的基本方法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使用卡片法等。在适应性教育系统具体应用中,若分析的各级教学目标不具有简单的分类学特征,或者其中的概念从属关系不太明确,也不属于某个操作过程或某个问题求解过程时,要直接求出各级教学目标之间的形成关系是很困难的,这时就要使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在系统软件设计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已编制好计算机程序自动地科学地形成适合软件系统处理的教学内容形成关系图。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Method 简称ISM分析法)是系统科学中用于分析复杂系统的一种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这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三个操作步骤:

  第一,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

  这一步要由有经验的教师或该学科的教学专家通过主题分析和技能分析把实现给定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分解为众多的知识元素(即“知识点”)。这些知识元素可以是某个概念或原理,也可以是某项技能的基本组成部分。显然,对这些知识元素的理解、掌握与运用即是为实现给定教学目标所需要的各级子目标。

  第二、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作出目标矩阵。

  这一步也要由有经验的教师或学科教学专家来完成。如果教师认为学生在对目标Gi进行学习之前必须先掌握目标Gj,则称Gi与Gj之间具有“直接关系”,并称Gj为教学目标Gi的直接子目标。根据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可以作出相应的目标矩阵。

  第三、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按照层次分类将所有目标由下而上排列成若干个等级;再用有向弧线标出各级目标与其直接子目标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最终得到该教学目标的形成关系图。

  由于ISM分析法的步骤明确、可操作性强,很容易转换成计算机的算法,可以用某种程序设计语言去实现,从而使教学目标分析的效率得以提高。

  四、基于多媒体数据库技术的实现方法

  基于适应性教学策略的网络课程作为一个复杂的教学系统,含有大量的文本、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多媒体信息。要对大批量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快速的查询检索的功能,就需要应用到多媒体数据库技术。

  数据库是对经常变化的数据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允许用户通过WWW浏览器访问数据库。WWW与数据库连接有两种方法:一是把数据库里的数据及时地发布到WWW页面上,供用户浏览;另一种是用户使用WWW浏览器来对数据库内容进行检索、修改和增删,实现WWW与数据库之间实时的、动态的信息交换。

  在网络课程中,首先,学生的客户端浏览器把查询请求表格作为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发送给站点的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根据URL参数启动相应的CGI程序或API程序,该程序对多媒体数据库服务器按条件进行查询,查询的结果格式化为HTML页,返回给浏览器。通过浏览器不仅可以访问丰富的Web信息,而且通过数据库接口可以对数据库进行存取、获得动态的Web数据,扩充可访问的数据。

  五、结语

  适应性教学策略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和实现不仅仅限于上面所讨论的内容。在模块功能的除了限于对现有信息的检索和浏览,还应补充相关智能化方面的内容,形成一个智能化的自适应性系统。这些方面的内容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