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的教学交互问题 一. 定义 来源:(《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陈丽,2004)。 教学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它包括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各种物化的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陈丽,2004)。 教学交互的核心是学生,目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改变学习者的行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当环境对学习者的反应能够使学习者的行为朝着教学目标方向发展时,教学交互是有效的。因此,教学交互应该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使学习者发生变化;另一是让学习者的变化逐渐接近教学目标。教学交互应该重点关注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对学习者学习的意义 教学交互层次塔:远程学习中的教学交互是分层面的,从操作交互、信息交互,到概念交互,逐渐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高级的教学交互是以低级的教学交互为条件和基础。操作交互是信息交互的基础,信息交互是概念交互的基础,概念交互是最高水平的交互。信息交互包括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交互,以及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交互三种形式。媒体是所有教学交互的平台和载体,媒体的交互特性是所有教学交互的基础。 二、 远程教育中的交互 来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06/1201/22/11646_279857.shtml ) 一. 远程学习中教学交互模型及各自的作用: (1)学习过程的会话模型 这一学习过程模型适合于所有的学习现象,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围绕学习目标发生一系列的学习行为;教师则创建支持学习行为的环境,包括管理学习者群体、进行辅导、设置测试、传递课程资源等。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会发生两个层面的交互。 1.第一个层面的交互是学习者的行为与教师建构的环境之间的交互,表现为学习环境为学习者提供任务和反馈,学习者根据任务和反馈,采取某种反应并调节行为。由于学生行为与环境之间交互的过程,是学生的行为适应任务和反馈的过程,因此,这个过程可以定义为适应性交互,适应性交互表现为学生行为变化、通过对环境提供的任务而进行反馈产生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可观察的。 2.第二个层面这就是学生的概念与教师的概念之间的交互。其交互的过程是:蕴涵在知识中以某种方式描述的教师概念作用于学生的概念,导致学生概念的变化,并以某种方式描述出来。由于这个交互过程类似于人们在会话过程中的概念相互作用,因此,将这个层次的交互定义为会话性交互,会话性交互是发生在学生大脑里新旧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这是不能直接观察的。 两种交互之间的联系: 适应性交互和会话性交互并不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交互过程,它们是同一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的两个层面的交互。会话性交互和适应性交互互为条件、并相互作用。适应性交互中学生作用于学习环境的行为,会影响概念的呈现方式和内容,会话性交互中学生对教师概念的再呈现,将决定学习环境进一步向学生提供的任务和反馈,学生的概念变化将直接反映到学生对任务的行为反应和调节。 (2) 学习过程的教学交互模型 学习过程会话模型从理论上进一步证明:学习就是通过教学交互来实现的,教学交互是学习过程的基本功能属性(陈丽,2004)。学习过程的会话模型本质上就是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 学习过程的会话模型第一次提出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层面的交互:适应性交互和会话性交互。这两个层面的交互通过参与者的反思和调节建立联系。学习过程会话模型中会话性交互和适应性交互的提出,说明了教学交互的多层次性,会话性交互和适应性交互的相互作用体现了不同层面教学交互之间的依存关系。因此,可以说,学习过程的会话模型揭示了远程学习和教学交互之间的关系,这是认识远程学习中教学交互现象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在远程教育中学生就有交互种类(四种): 学生和教师的交互: 学生之间的交互: 学生和技术的交互: 事实上,在远程教育中,学习材料对学生的帮助作用远远大于传统教育中的教材。学生学习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利用材料主动完成知识建构,而不是通过与教师的交谈来完成主要的学习任务。因此,本论文的定义方法是以学习者的内在变化发生与否为依据界定交互,即以内在特征为依据。在此引用Juler的一句论述支持这种定义原则的科学性:“在所有教育中,教材都是基本的,学生和文字教材间的交互与他们和人之间的交互同等重要。事实上,他们与人之间的很多交互都不仅仅是两个人的谈话,而应是至少两个人在学习了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复杂交谈。”(Juler,1990) 四.教学交互的本质 教学交互是学习过程中,以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正确意义建构为目的,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 五.教学交互的内涵 教学交互是一种发生在学生和学习环境之间的事件,它包括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包括学生和各种物化的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在实践中可以在两个水平上认识教学交互:一个水平将教学交互看作学生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一种理想结果。另一个水平将教学交互看作使教学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活动的一个属性。 教学交互的核心是学生,目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种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改变学习者的行为,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当环境对学习者的反应能够使学习者的行为朝着教学目标方向发展时,教学交互是有效的。因此,教学交互应该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改变学习者的行为,另一个是让学习者的行为逐渐逼近教学目标。教学交互重点关注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对学习者学习的意义。 六.教学交互的特点 第一、教学交互是一个多方面的现象。它既包括学生有效阅读学习材料的过程,也包括师生间的讨论与交流; 第二、教学交互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使是无组织、自发的教学交互都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这是教育交互区别于一般性交互的关键特征; 第三、多数教学交互行为具有一定的外部可观察性。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到交互现象; 第四、教学交互的主体性。教学交互的主体应该是学生,特别是在远程学习中,所有交互活动的结果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直接的关系。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的是,远程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第五、交互的内在性。尽管多数交互现象可以观察到,但是,学习者在交互过程中的投入程度,进而交互对学习的影响程度都很难通过外部观察准确了解到。而投入和结果才是教育交互的真正目的。因此教学交互的评价应该注重关注教学交互实际对学生学习的意义,而不应该停留在表象特征上。 七.教学交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管理系统薄弱:学生找不到诉求的对象,无法参与师生交互活动。 第二. 无人及时应答回复:学生参与网上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是老师对此置之不理,这必然要挫伤学生网上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 缺乏有效组织:有的课程利用论坛举行实时答疑教学活动,但是缺乏学生参与,师生交互为零。 (以上资料摘自《远程教育学基础》 陈丽编著,不知道老师问的问题包不包括这些内容,我们将其定义为补充内容) 我们分别从交互媒体、交互主体、交互对象、交互策略这四个方面对远程教育的教学交互问题进行分析。 1. 交互媒体 媒体的交互性是远程教育中选择媒体的重要因素,是成功进行教学交互的基础。分析媒体交互性的六要素是:交互符号、交互介质、交互时效性、交互范围、交互控制、交互信息的保留性。交互符号是教学交互活动中传递信息的符号形式,如文本、图形、语音、视频等。交互符号影响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效率。交互介质直接决定同步交互速率,交互内容传输的快慢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根据交互的时效性不同,媒体可以提供同步或异步的交互支持。异步的讨论可以引起较深层次的探讨和同伴反应,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别人的观点并整理、组织自己的观点。但是在异步讨论中同伴和教师的反馈有时间的延迟,学习者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而对讨论主题减少兴趣,不利于高水平交互的产生。在同步交互中学生可以在线实时交流,并得到及时的反馈,但是这种实时还会有一定的延时,延迟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网络的传输速度,或者是由于对方对键盘、鼠标的操作不熟练,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交互质量。交互范围可有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选择,不同交互范围影响学习者的思维阈限。小的交互范围往往限制学习者思维,而大的交互范围可以开阔学习者的思维,利于交互水平的提高。但是不同的交互范围对学习者控制交互的能力要求不同,大的交互范围难以控制,小的交互范围容易控制。学习者对交互的控制程度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交互信息的保留有利于学习者对交互内容的反思和整理,这是提高教学交互质量的关键。 2. 交互主体 远程学习者是教学交互活动的核心,是影响教学交互质量的核心因素。远程学习者对媒体的熟悉程度、远程学习经验、先前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认知风格与策略等都是影响教学交互质量的重要因素。学习者对媒体的熟悉程度和远程学习经验是教学交互活动能否顺利实施的保障。学习者对媒体运用不自如、缺乏远程学习经验,将导致参与教学交互的技术障碍,从而影响参与教学交互活动的信心。学习者先前的知识基础和认知发展水平直接决定教学交互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对交互内容没有先前知识基础,或认知发展水平不够,容易影响学习者的心情,甚至放弃交互活动。学习者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是产生高水平交互的前提,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不明确,直接影响教学交互质量的提高。不同学习者具有不同认知风格和策略,认知风格与策略能否和交互媒体、交互对象、交互策略等产生共鸣也是影响交互质量的重要因素。 3. 交互对象 远程教育中教学交互的主要形式是信息交互,包括个性交互( 学生与学习资源的信息交互) 和社会性交互( 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互、学生与学生信息交互)。 学习资源从交互的角度分析可分为隐性交互资源和显性交互资源,印刷材料和计算机课件分别是隐性交互资源和显性交互资源的典型代表。隐性交互资源和显性交互资源影响交互的方式不同。隐性交互资源,如印刷资料,主要通过材料的物理特性,内容的写作方式和组织方式,内容的呈现方式影响与学习者的交互过程。而显性交互资源除了有隐性交互资源的影响方式外,更主要的是学习者对显性资源的控制程度影响交互过程。 作为交互对象的学生是指和远程学习者相互交流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或多个学习者。远程教育中教与学的分离使得面对面的人际交互减少,甚至没有了面对面的交互,造成远程学习者情感上孤独,遇到问题时困惑。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能够使学习者感到学习团体的温暖,同时在生活、学习上能得到学习者的有益建议。 师生交互是远程教育中教学交互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是影响学习者有效学习的重要因素。不同的互动方式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师生之间的交互并不仅仅限于有关学习内容方面的交互,往往还包括对人生观、价值观、职业等各方面的探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否则将降低学习者对教师的期望,使师生交互表层化,不能深入,严重影响教学交互质量。良好的教学设计、准确恰当的教学控制可以促进师生交互质量的提高,同时它又是远程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4. 交互策略 交互策略是交互媒体、交互主体、交互对象相互联系的纽带,使交互媒体、交互主体、交互对象得以有效整合,构成完整的教学交互活动。交互策略主要体现在媒体交互性设计策略、学习资源交互性设计策略、教师和学生及学生和学生交互策略之中。选择恰当的交互符号、交互时效性对交互媒体的设计与开发是至关重要的,无论开发什么样的媒体都要充分考虑远程学习者的特征和需要。学习资源交互性设计策略包括内容选择策略、内容组织、呈现策略和导航策略等。教师和学生及学生和学生的交互策略,对教师来说主要指如何组织自己的教学内容,如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交互活动等,对学生来说主要有选择什么样交互方式,如何进行有效自主学习等。交互策略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交互的质量。 (以上内容摘自《影响教学交互质量的因素分析》 作者:闫海波 刘洁 补充有关交互资料: 关于交互和学习风格的研究: Eastmond (1992)引导出一种用人种学的学习来研究使用计算机会议学习的成人学生的学习策略。这是 Gunawardena 和 McIsaac渴望研究者要避免的那种微分析。虽然如此,它还是引进了一些非常有趣的观点。Eastmond广泛地访问和观察了9位参加远程学习的学生,他们是学习有关美国宪法课程的学生,他发现那些宁愿进行远程学习的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自律性,他们需要组织。他们赞赏具有明确结构的任务。但是他们希望能灵活地、自由独立地完成他们的任务。他们希望和老师的交互包括及时的和特定的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