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悖自然生态的大树进城【原创】

 农业社人 2011-05-25

  在建设现代化的城市体系中,园林绿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科学、适度地从林区引种栽培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树种,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话题,也无人有什么异议。然而近些年来,不加节制不顾后果的大树进城之风愈刮愈猛,并演变成为一种时尚一款时髦,这就不能不引起国人的深切关注。
  笔者在林业部门工作40多年,耳闻目睹至少在近10多年内,一批批并无多大观赏价值却有着某些特殊功能急需珍藏繁育的大树,不问青红皂白,不惜血本,从深山老林连根拔起,离乡背井来到城市定居,成为绿化美化城市环境的亮点和新宠。然而这种人为引发的树种盲目迁徙却有悖于自然规律,将导致难以补偿难以逆转的生态后果。
   一
  首先让我们回过头去,看看这些进城大树的原生地——除少数来自山村房前屋后保留的风景树外,绝大多数取自深山老林甚至原始次生林之中,树龄通常在30至50年以上,百年古树也不鲜见。
  现代生态学的观点告诉我们,这些大树(主要是阔叶树)在自然界长期的生存竞争中与其所处的环境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平衡的生物群落。这个群落包括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以及各种动物、鸟类、昆虫、微生物等。作为森林主体结构中雄居上层林冠的乔木大树,在与这些生物种群的共生共荣中担当了生产者的主要角色。大树与其伴生的其它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大量合成有机物,除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外,供养着种群中那些比它们自身多得多的异养生物,即各种动物、鸟类以及昆虫等为主体的消费者。与此同时,广泛生活于群落中的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则是一个庞大的微生命集团。这个集团扮演着人们并不熟知的被称作还原者的重要角色。它们的主要职责是以群落中动物的排泄物,死亡动物的尸体以及植物残体为食料,通过生物酶的催化,反复吸收与代谢,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转化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给环境(土壤),供绿色植物吸纳利用。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形成了一条人们所共知的从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生产者的绿色食物链(生物链)。
  这条生物链环环紧扣互相依赖不弃不舍谁也离不开谁。以此维系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源源不断地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食物,能源和多种多样的森林产品。同时发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保一方和谐与平安。因此,这条生物链是一条关系生物种群自身生死存亡的生命之链。在没有遭受特大灾害(地震山火泥石流等)袭击的情况下,这条生命链是稳固的。但人类如果不加制约地进行干预,比如乱砍滥伐、滥挖大树、毁林开荒等等,那么这条生命之链就会被无情拉断。生物链一旦出现断裂,生态之危将不可避免。在林中挖掘大树就为蛰伏的生态危机暴发大开方便之门。据目测,一棵树龄30至40年以上的阔叶树,其树冠覆盖面积可达50至80平米,有的可达百平米以上,其水平根系的舒张亦接近此范围。它的存在与否,对维系局部生态环境举足轻重。挖掘一棵大树就捅开了一扇大天窗和一个大地坑,稳定和谐的生态环境就被无情地撕开了一道口子,狼籍裸露的残败林地会立马出现负面的生态变化,尤其是在那些25°以上陡削的山地挖掘,呈现在山上的简直就是一堆惨不忍睹玉石俱焚的“爆破”现场。用不了几个时辰,这里的光热水气土等生态因子将急剧恶变,水旱泥石流等灾害犹如黄河决堤而一发不可收。
  “树倒猢狲散”,群落中那些赖以生存的动植物、鸟类、昆虫以及微生物等将随之遁形消失。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和有益的生物种群就会毁于一旦,以至整个生态环境的彻底崩溃瓦解,造成难以逆转的生态灾难。因此,大树进城对其原生地所造成的生态后果,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与评估。
  当今商品社会,金钱可以买大树可以买回一切,唯独买不回失去了的生态环境。
   二
  无节制的大树进城危及物种资源的安全,尤其是危及受国家明令保护的那些珍稀濒危树种资源的安全。
  众所周知,森林是地球陆地上面积最大、结构最复杂、功能最齐全、生物量最高的自然生态系统。它集各种气象要素与多种生物、微生物种群于一体,在物竞天择的历史长河中造就了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品种。地球上生物种的繁荣就是大自然的繁荣,人类和社会的繁荣。然而让我们忧虑的是,多少年来这些进城的大树绝大多数都是国家保护的珍稀品种,其中不乏见到自然界存量极少的诸如香楠、黄檀、紫檀、木莲以及红绸、榉木、黄连木以及马挂木、银杏等树种。这些树种多与其它针阔叶树以混交的方式生长在立地条件较为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之中,且均为群体中的佼佼者。
  这些树种多为雌雄异株,种子不易获得,有性繁殖较为困难。子实需借助风雨或昆虫为媒传播,有的果实成熟后通过鸟类啄食随粪便排泄或种子直接从母体掉落,在良好的温湿林地怀抱中生根发芽传宗接代。但成活率不高。即使有幸者成活保存下来,也需历经一段风雨数十年的漫长岁月磨难成长。而一旦将这些大树挖走,就使得它们在瞬间失去了繁衍后代的生态家园而面临断子绝孙的灭族之灾。
  而且这些大树在城市定植前为减少水分蒸发,常常需要人为地断臂截肢疏叶,好端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被折腾得面目全非,原本一片大的浓荫演变成几把杂乱无序的“小伞”。城市自然环境远比不上大树“娘家”,尤其是炎夏“热岛效应”明显,光照时间长,叶面蒸腾强烈,使得这些长期生长在庇荫环境下的大树倍受煎熬,其生命体征十分脆弱。加上被斩根断臂重度修剪,痛失大部分空间营养和根系的水分养分供应,定植三五年乃至十年八年都难以恢复元气,显得非常憔悴。当年定植当年夭折或残喘至翌年死亡者也屡见不鲜。由此可见,这种年复一年的大树进城,实际上是某些地方某些部门急功近利导演的另一种版本的“拔苗助长”和“剜肉补疮”。如若不有效遏止,用不了多长时日,一些珍稀濒危的树种资源将会永远消失。而生物一个种的消失消亡,其再现再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乃至完全无望。
  生态学的观点还告诫我们:生物种群中生死存亡的辩证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或几个种的存在和消失,常常影响制约着另一个或几个种的消长。就连在林中过度地刹草割灌,都会使得林中诸多害虫害兽的天敌失去中间寄主和生存环境而无法继续棲生繁衍。这就必然导致有害生物种群的入侵而流行暴发。人类一旦痛失森林资源的多样性,失去生物种的繁荣,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这颗星球将不再是五彩纷呈和生机盎然,而是沦为毫无生命意义的一潭死水。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就只能是空中楼阁。
  最后值得思考的是,从经济上看,大树进城的成本非常之高。据知,一棵胸径30厘米以上的大树,基价为三千至万元不等。个别树种的基价甚至高达5至10万元。其挖掘、包扎、修剪、运输等费用少则上万多则超十万之巨。有的地方运输一棵大树,需事先为租用的大吊车大平板车铺路架桥。代价之高昂可想而知。定植后每年的管护成本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恕笔者直言,从许多地方这些年来大树进城的实践看,几乎找不到几棵象模象样的株型。昔日那曾经枝繁叶茂婀娜多姿的原生态风貌早已荡然无存。即便是成活保存下来的,观其形洞其神,也只不过是几尊枝桠丛生、木然呆板只有绿叶没有绿荫的大树盆景而已。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物种资源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一个永恒的主题。多少年来,我们在走向建设生态林业和生态城市的进程中,业已付出了很多笔“学费”,但愿大树进城是最后的一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