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教学建议及反思
临近中考,我觉得我们可做一下三“补”措施:中考考的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创新运用与表达能力,同时也要考学生的心理状态、生活阅历与认识、答题技巧及其思维能力,三“补”就是针对这些非智力方面的考查而用的。 三补之一补是补“血”——充实生活素材:有人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就是语文的血液。语文考试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就是考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所以在复习中指导学生勤于进行语文素材的积累、课外知识的补充、现实生活中热点、焦点事件的思考、学生个人思想火花的记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想空间,为知识的运用与写作做准备。 二补是补“锌”(新)——提供中考信息:即教师注意搜集并呈现给学生新的出题方向、题型设计、学习资料、方法技巧等可用考试信息,让学生把握考试动态和方向。 三补是补“钙”——提高应考能力:包括应考心理准备、临场发挥能力的培养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养成等,三“补”可以通过个别辅导、谈心、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 总之,“厚积而薄发”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提高语文成绩,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答题思路,以及较强的理解表达能力。当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复习中有所侧重。若三者都能兼顾,相信会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还有一个月就要中考了,这时候还有同学的复习很无序,很多同学更多懊悔,觉得初一初二没有积累,以至初三手忙脚乱。通过初三的教学我也在反思,在日常的教学中应采取怎样更灵活有效的措施,才能使到初三的复习睡到渠成呢?我觉得应注意:1、对于字词,语文基础知识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老师要指导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进行整理归纳。2、对于语言运用,开放性题目,不能等到考试复习时做几道题就行了,要功夫在平时,渗透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随时进行仿写、情景对话等语言训练。3、对于地域文化题,我们老师应和学生一同关注媒体,收集有关广东广州的文化习俗,平时及时交流。4、对于名著阅读,应落到实处,不能只是布置看,应要有笔记,有交流,有检测。5、对于古诗文背诵,新课标50篇应反复背默,不应集中到最后复习阶段背。6、对于作文,练习、指导并重,应形成系列。只要我们做到有条不紊,扎实落实,突出重点,就会有成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