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审核的基本要求,教育资讯,天才网

 悟水 2011-05-27

内审核的基本要求

     浏览:832次 [日期:2007-3-7 11:37:11] [字体: ]
    1. 编制审核程序
    2. 内审重点:是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的符合性,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有颜色性、过程的可靠性、产品的适用性,评价达到预期目标的程度,确认质量改进的机会和措施。
    3. 编制审核计划
    4. 审核人员应能保持相对独立性公正性,并经组织管理者专门授权,具备足够资格。审核人员的数量、素质应能满足内审需要。
    5. 审核资源,组织管理者应提供内审时所需的各种资源,以实现审核工作目标。
    6. 审核结果按要求整理、综合,形成报告,并按程序规定被及时有效地传送和充分利用。
    7. 审核文件,包括程序、标准、记录、报告、表格齐全、适用,格式规范化,保管档案化。
    8. 纠正措施: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并实施跟踪与监督,保证纠正系统灵敏有效。组织内审活动只要达到上述八条要求,基本可满足ISO9001标准提出的要求。
     
    审核的基本概念
    一. 审核的定义及理解
    1.  审核的定义
    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地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序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2.  审核的理解
    (1) 审核是对活动和过程进行检查的有效管理工具,审核的结果为管理者采取措施提供了信息。
    (2) 审核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序。如
    ①  确定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
    ②  评价对法律要求的符合性。
    ③  确认所实施的管理体系满足规定目标的有效性。
    确定审核目的时,应考虑的方面:
    ②  管理的优先级。
    ③  商业意图。
    ④  管理体系的要求。
    ⑤  管理和合同的需要。
    ⑥  对供方评价的需要。
    ⑦  顾客要求。
    ⑧  其他相关方的要求。
    ⑨  组织上存在的潜在风险。
    (3)审核准则是审核的依据。
    审核准则是“作用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①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② 质量手册、形成文件的程序和其他相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③ 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为确保审核的有效性,应坚持审核的客观性、独立性和系统方法三个核心。
    审核的客观性表现在:
    ① 所获得的审核证据必须是“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②        审核应对收集到的证据根据审核准则进行客观评价,以形成审核发现。
    审核是一个形成文件的过程,包括审核计划、检查表、现场审核记录、不符合项报告、审核报告、首次会议及末次会议记录等。
    审核的独立性表现在:
    ①        审核是被授权的活动,授权可来自于管理者的决策、公司的规定、合同的要求、审核委托方以及法律法规的要求。
    ②        审核员在整个审核过程中应保持公正、避免利益冲突。
    ③        审核组成员应开展职业化的审核并遵守职业规范。
    ④        审核员应具备开展相应审核工作的能力,且是与受审核活动/区域无直接责任的人员。
    ⑤        在审核准则和审核证据的基础上对被审核方进行客观评价。
    审核的系统方法表现在:
    ①        审核包括文件审核和现场审核两个方面,在文件审核符合的情况下,才能进行现场审核。
    ②        审核包括符合性、有效性两个层次。
    ③        审核前应进行策划,以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和一致性以及审核结论的可信性。
    审核是利用已建立的方法和技巧,确保审核证据和审核发现的相关性、可信性和充分性,因此,由彼此独立的审核组对同一对象的审核应得出相应类似的结论。
    审核应按计划和检查表进行,审核计划通常按部门或活动来编写,并强调安排对领导层的审核,松树表应列出被审核部门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的审核内容和审核方法。
    ⑥        审核的系统性能在一定审核范围内实现的,在审核前,首先应确定审核范围。
    ⑦        ISO9001:2000在策划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和在某个过程进都用了相同的质量管理体系方法。
    二、与审核相关的几个概念
    1.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2.     审核范围
    审核范围是指审核的内容和界限.
    3.     不合格(不符合)
    不合格(不符合)是指“未满足要求”,要求可由不同相关方提出,并可包括三个方面,即:
    ①       明显的要求,规定要求是经明示的要求。
    ②       习惯上隐含的要求。
    ③       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4.缺陷
    缺陷是指未满足与预期或规定用途有关的要求。
    5.审核准则
    用作依据的一组方针、程序或要求。
    6.审核证据
    与审核准则有关的并且能够证实的记录、事实陈述或其他信息。
    7.审核发现
    将收集到的审核证据对照审核准则进行评价的结果。
    8.审核结论
    审核组考虑了审核目标和所有审核发现后得出的最终审核结果。
    9.审核委托方
    要求审核的组织或人员。
    10.受审核方
    被审核的组织。
    11.审核员
    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
    12.审核组
    实施审核的一名或多名审核员,需要时,包括技术专家。
    13.技术专家
    向审核组提供特定知识和技术人员。
    14.审核方案
    针对特定时间段所策划,并具有特定目的的一组审核。
    15.审核计划
    对现场活动和审核安排的描述。
    16.能力
    能证实的应用知识和技能和本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