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北最大蔬菜基地菜价暴涨暴跌的背后...

 一杯红酒 2011-05-30

华北最大蔬菜基地菜价暴涨暴跌的背后

www.eastmoney.com2011年04月27日 19:35感言新文化报
编者按:去年以来的高菜价曾经被认为是形成眼下高通胀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公众还在继续慨叹吃菜贵的时候,4月中下旬,一场蔬菜产地积压、滞销、甚至烂在地里的“菜贱”风波席卷而来。

  河北、山东、浙江,各地蔬菜卖不出去的消息接踵而至,显然这场风波已不在是个案。产地蔬菜价格五分钱一斤,我们身边的市场上菜价依然故我,菜价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为何蔬菜产地原本坚挺的菜价突然崩盘?菜农又在经受着怎样的一种历程?产地、终端市场为何如此两极分化?我国蔬菜农产品价格为何跳不出“暴涨暴跌”的怪圈?

  今日起本报推出特别关注——“追菜”系列报道,本报特派记者赶赴千里之外的蔬菜产地以及各个流通环节,力求解答本次蔬菜风波背后的“问号”。

  河北省永年县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这对于常年在外“抓菜”、“贩菜”的蔬菜商来说,肯定一点儿都不陌生。“吉林省的蔬菜常年在河北采购,那边今年的蔬菜烂在地里没有人要,这几天当地的几个代收商一个劲儿追我到那边去,说到那边去甚至不用买,捡菜就可以。”长春市蔬菜批发商刘国锋告诉记者。

  在今年这场“菜贱”风波中,蔬菜产地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风暴眼”,昔日风光无限的蔬菜产地为何到了有菜没人要的悲惨地步?当地的蔬菜产业链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暴涨暴跌的菜价背后又是怎样的一只手在操纵?

  本报记者日前深入到永年县进行了实地采访,力图揭开河北最大蔬菜种植基地的“菜贱”之谜。

  田间细访

  菜价几乎“忽略不计”

  闫晓峰:种菠菜、甘蓝三亩赔8000元

  24日,记者在当地人的指引下,首先来到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小西堡乡,在离全国第二大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不远的一片菜地中,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田间三两个人在埋头劳作,俨然一副丰收的田园风光图。倘若不是在田间劳作的菜农告诉记者,这里有一大部分是菜农不打算收注定要烂在地里的,谁会联想到农民辛苦种植出来这样品相好的蔬菜竟然成为当地菜农心里的“痛”。

  闫晓峰,一位年轻的农民,他家就住在旁边的村子里。家里一共四亩地,其中两亩地用来种了菠菜,一亩多地种了甘蓝,剩下的地种了小麦。

  虽然地里绿油油的菠菜已长成,闫晓峰说,“我只是来看看”,并没有收割的意思。“今年的菠菜根本没人要,我也不收了,不费那事了,收了也没人要,白给都没人要,收割也是白耗人力。”

  “去年的时候,菠菜最贵能卖到1块钱,甘蓝也能卖到六七毛,大家都赚了不少钱。”闫晓峰向记者介绍着去年的好光景,说这话时,记者好不容易在他的脸上捕捉到了一点儿稍纵即逝的喜悦。

  闫晓峰向记者介绍,种一亩地菠菜大概要两袋化肥,每袋150元左右,上一年的价格是120元,一亩地的大棚要900元左右,盖大棚的草垫要1500元。一亩地的菠菜算下来将近2700多元的种植成本,而这还不算人工费用在里面,如今菠菜滞销,两亩地接近5400多元的投入将完全无法收回。

  闫晓峰告诉记者,“种这些菠菜和甘蓝,我估计怎么也得赔8000元,我家还有父母,一家子就指着这点地出的菜过日子呢。菜贱了之后,我没敢再让他们到地里来,怕他们上火。”

  冷门品种意外收获

  侯朝凤:种香菜和香葱没赔上

  在闫晓峰家菜地所在的“地片”里面,记者看到这里面大多种植的都是芹菜、甘蓝、菠菜,这三个品种几乎占据了整个“地片”的80%左右。

  记者在成片儿的菠菜、甘蓝地里,意外地发现,在距离闫晓峰家菜地不远处,有一片香葱,而一对上了年纪的农民夫妇正在收获这片地里少见的香葱,他们也是为数不多的在田间劳动的人。

  男主人名叫侯朝凤,今年70岁了,家里只有两亩地,一亩种了香葱,一亩种了香菜,“这两个品种种得少”,侯朝凤说。“尤其是香葱,在这一片蔬菜地里是独一份。”

  在菠菜、甘蓝等蔬菜价格暴跌情况下,侯朝凤的香葱和香菜卖得如何呢?

  “香葱种的人少,香菜产量低,都比较好卖。香葱能卖到五六毛1斤,香菜能卖到1块多1斤。”侯朝凤告诉记者,“看着那些大片买不出去的甘蓝,我就想,我种这两个品种是种对了。”

  为什么香菜种的少?记者了解到,香菜亩产较低,每亩地大概收获2000到3000斤,比起甘蓝、芹菜亩产八九千斤要少得多。

  特写

  南大堡市场无活可干的搬运工

  南大堡,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小西堡乡,拥有全国第二大产地蔬菜批发市场,算上其周边邻县乡镇共有蔬菜种植面积将近百万亩,向全国各地销售着大量的各类蔬菜,其中销量最大的就是东北地区,长春市民每天的餐桌上少不了来自这里的蔬菜。资料显示,南大堡蔬菜市场始建于1987年,到目前已有24年的历史,已成为继山东寿光之后的全国第二大蔬菜批发市场。

  25日晨,记者来到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按道理来说,这应该是批发市场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在市场门口,记者闻到了弥漫在空气中的蔬菜味道,其中混杂着新鲜蔬菜的清香和腐烂蔬菜的臭味,一时很难形容这种味觉的感受。记者在蔬菜批发市场看到,烂在角落里的蔬菜就以菠菜为主。

  在市场里,记者碰到了一位“谋活计”的小伙子,他叫李瑞山,是南大堡旁边广府地区的一位村民。因为常年在外打工,他的普通话要比一直在本地种菜的菜农们流利得多,他在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里主要替人搬运蔬菜,打零工赚钱。

  “往年这个时候,外面的大车几十台上百台地来,搬运的活干都干不过来,今年算完了,一天到头也等不到几份活。”李瑞山告诉记者。

  “如果今年的蔬菜行情一直这样,我下半年可能还要出去打工。”李瑞山的话引来周围几个工友和菜农频频点头。“不光是我,这些今年种菜赔了本的农民都有可能下半年出去打工。”

  菜贱原因

  菜农:多地蔬菜上市“撞车”

  “这里的蔬菜销往东北的最多,你们那里的蔬菜这个时候还没上市吧。”在得知记者来自吉林以后,李瑞山介绍到,“像去年这个时候大概有三分之二的蔬菜都是销往东北,不过今年你们那里就基本没什么人过来了,我感觉起码少了百分之八十吧。”失去了最大客源地的南大堡,蔬菜自然卖不上价钱。

  “过去几年蔬菜一直卖得不错,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种蔬菜,就说我们永年县吧,好多原来不种蔬菜的地现在也种蔬菜了。像我们河北的唐山、张家口这几年也开始大规模种蔬菜了。今年天气又暖和,各地蔬菜扎堆上市,供应量一大,价格自然就跌下来了。而且这些地方和我们这里比起来,离你们东北又近,节省运费,过来的人就少了。”李瑞山向记者诉说着他所理解的蔬菜价格下跌的原因。

  深层原因:种植基地=产业基地

  “本身农作物的周期就强,但体现在蔬菜身上更加明显。一旦出现蔬菜滞销、价格下跌,普通菜农缺乏抵御能力。”李伟刚说。

  “虽然我们这里是全国有名的蔬菜种植地区,但是别人说我们是蔬菜产业基地的时候,我都纠正他们,我们只能算是种植基地,不能叫产业基地。因为蔬菜产业化的水平还远远不够。蔬菜种植技术不够先进,蔬菜流通渠道还很单一地区的。”作为一位以蔬菜种植为主的乡党委书记,李伟刚在产业概念上比较“较真”。

  “另外大家最头疼的就是销路,菜价高的时候,市场供应量少,不用去找买家,菜贩子自然会找到这里拉菜,但是如果菜多了,又缺乏主动出去找销路,最后导致菜烂在地里。”

  “我们乡政府也在想办法解决这个事情,从长远考虑,我们觉得还是要发展精细农业、高科技农业。像现在我们这里蔬菜的品种还是太少,比如春天时候主要就是芹菜、甘蓝、菠菜这几种,而且没有什么高档次的蔬菜产品,就很难抵御市场的波动。”对于未来南大堡地区的蔬菜种植业发展,李书记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有面向市场,发展高、中、低等各种档次的蔬菜产品,不断丰富蔬菜品种,以后才不会发生一遇到类似今年的天气异常,就血本无归的事情。”

  追问

  蔬菜走上猪肉的涨跌路

  政府调控如何体现

  调查中记者发现,见多识广的蔬菜批发商们对蔬菜价格的涨跌似乎并不是特别在意。

  “蔬菜价格变化和2007年猪肉暴涨价格走势如出一辙,先是养猪的少,猪肉的市场供应量就小,猪肉价格就高,养殖户发现养猪赚钱,都纷纷开始养猪,一哄而上,猪肉的市场供应量就增多了,这样猪肉就便宜了,养猪的也就赔钱了,一赔钱没有人养了,接着下一个循环……”蔬菜批发商刘老板似乎已经把蔬菜价格的涨落看透了。

  而在上一次猪肉价格暴涨风波中,对农民养猪缺乏引导,政府部门事先调控缺失,而后不得不进行事后调控,通过鼓励饲养、动用储备肉等手段来调节猪肉市场,这些做法曾被质疑为“事后诸葛亮”。而记者在对在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周边的蔬菜种植基地,菜农种植什么蔬菜品种、每个品种种植多少面积,完全凭借菜农自己的经验和意愿进行种植。通常第一年什么种类的蔬菜赚钱,第二年当地的农民就会加大这个种类蔬菜的种植面积,然后造成了大量同种类蔬菜上市量暴增,于是这一品种的价格就大幅下跌。

  那么当地政府是否对蔬菜种植有所调控和指导吗?当记者问及李伟刚该乡每一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大约有多少时,李伟刚表示,“都是根据菜农自己的意愿种植,这个没有做过统计。”很显然当地政府对于菜农种植的事先指导显得非常薄弱。

  李伟刚也谈到了关于政府对于蔬菜种植品种指导的难处,“一方面,由于土地气候等原因,某个地方就适合某一种或者几种蔬菜的生产,生产这一品种产量高,病虫害少,而要种植别的产品,产量可能会低,农民不愿意种;另一方面,一个地方乡镇政府不可能对与本地存在严重竞争关系的外省蔬菜种植进行了解,比如说有的蔬菜主产区播种时间重合,你播种的时间也是其他地区菜农种植的时间,播种完成了你才知道人家种的啥品种,那时候你的品种也种到地里了,自然就晚了。”

  “现在蔬菜种植方面的竞争已经不是乡镇或者县域之间的竞争,而是更大范围的竞争,是全国各大蔬菜产地之间的竞争,因此基层政府要做出特别具体引导是非常有限的”。李伟刚对此也表示出很无奈。

  记者感言

  小农经济如何面对现实考验?

  无论是天气异常导致的蔬菜集中上市,还是由于去年蔬菜价格暴涨导致农民大规模扩种蔬菜,都说明我国相当一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处在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水平。我国农村以农民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分散生产的小农经济模式仍然没有改变。

  农民也缺少足够的信息网络。极度分散的小农经济生产格局使农民面对其他市场主体时,无法形成合力,无法进行抗衡,只能受到“盘剥”。

  种植产业只能是上游,而如何建立起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拓宽销路,建立较为丰富或者稳定的销售渠道,在天气、市场发生变化情况下能够从容应对,掌握整个市场上的定价权以及话语权,能够应对各种经营风险,建立起对信息渠道预测和掌控,这样才能经得住市场经济条件下反复无常、冷酷无情的的价格波动。

  政府行动

  商务部要求超市直购“卖难”蔬菜

  允许菜农免费进农贸市场直销

  记者26日从商务部获悉,近日,商务部再次发出通知,部署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

  通知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组织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召开产销对接会,直接采购“卖难”蔬菜。要设立“卖难”蔬菜销售专区,减免“卖难”蔬菜场地费。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临时收储一批“卖难”蔬菜。

  出现蔬菜“卖难”的地区,建立主要“卖难”品种的交易量、批发价格日监测制度,强化对价格走势的分析预警;及时组织农业合作社和种植户,通过网上产销对接平台发布蔬菜“卖难”信息。

  蔬菜流通环节多、成本高,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并存等问题日益突出。对此,通知还要求,积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突出蔬菜流通设施的公益性,建设一批社区平价菜市场。鼓励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设立临时性蔬菜直销专区,允许菜农免费进场销售自产蔬菜。研究在城市特定区域和时段,设立免摊位费的“周末市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