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種無效的行銷會議

 楊德苑 2011-05-31

三種無效的行銷會議

    訓令者講起來頭頭是道,問起來亂七八糟,做起來另有一套;聽講者聽一聽感動,想一想激動。回去以後一動不動。行銷會議何以落入如此窘境?
每年一次、每季度一次,甚至每月一次的行銷會議,全國各路英雄好漢全部聚集,公司總部各部門領導悉數到位,沒完沒了的彙報、指示、講解、培訓……夜以繼日。
但絕大多數的行銷會議都被證明是無效的:訓令者講起來頭頭是道,問起來亂七八糟,做起來另有一套;聽講者聽一聽感動,想一想激動,回去以後一動不動。
為什麼結果會這樣?
筆者親歷各種企業行銷會議,並從中總結了企業三種無效行銷會議。
上下需求不一致,雞同鴨講

一般行銷會議都有一個程式,即各地行銷經理向公司的領導層彙報各地的發展狀況與問題。這些問題都是行銷經理在自己能力和權力範圍裏無法解決的,期望通過會議彙報,引起注意或得到解決。
然而按照會議流程,彙報以後就是領導安排工作。那些彙報的問題,會議上沒有研討,更沒有提出解決辦法。
公司的理由十分充足:
1
每個地方問題各不相同,在一個會議上無法解決;
2
會議時間很緊張,不可能每個問題都得到重視;
3
有些問題並不重要,行銷經理只要把公司決定做好了,就會一通百順。
會議之後行銷經理一肚子委屈:這個問題不解決,下一步就不能執行公司的決策。具體的問題往往是硬問題,不解決就是老虎排隊站在馬路上——隨你多牛就是過不去。
但在會議上倉促研究這些問題也有不妥。部分市場的議題與行銷會議的主題可能有所衝突,導致會議偏離議題,或者沖淡會議的主要目的。
正確的做法是:行銷會議之前仔細地徵求各地意見,先把各地的問題匯總,然後在會議上有針對性地把一些共性問題提出來,或在會議之後立即舉行小型會議,分類研討。
記住,一定要在行銷經理回到一線前把具體問題解決掉。沒有辦法立即解決的,一定要記錄在案,並給予一定的指導。
更重要的是:對這些有困惑的行銷經理,本次會議的內容要重新宣講一遍,否則可能會造成執行弱化問題,要強調在問題沒有完全解決的情況下如何來執行會議要求。這一點對那些沒有多少經驗的行銷經理尤其重要。
行銷會議變成了綜合會議
明明是行銷會議,但卻加入了人事、行政、營運等內容,最後變成了一場綜合會議。為什麼會這樣?
1
很多公司的分支機搆人員少、分工不細緻,參加大會議的人常是一兩個人,都是主要負責人——幾乎所有的會議他們都得參加;
2
會議成本比較高,時間很緊張,沒有進行分別會議。於是,自始至終都是在一個會議室裏,所有人一起參加所有的會議。
這種安排很不合理:很多會議內容對一部分人來說簡直毫不相干,特別是不同類別產品的行銷團隊,只要在一兩個會議上集體參加即可,更多的會議內容應分開進行。
    行銷分支機搆一人多責、組織簡單,應根據事情的緊要性來分時段單獨進行會議安排,否則,緊張的會議安排會讓很多的內容來不及消化,出現以下情況:
1
壓縮了很多非重要會議的時間(在行銷人眼裏,非行銷內容就是要壓縮的),很多應當講解清楚的內容最後匆匆略過。
2
會上不能講清楚的,會後又因其他安排而沒時間仔細詢問。
3
把材料發給與會者,期望他們在會後自己單獨學習,不明白的地方再電話溝通。結果會議之後,行銷一線的注意力幾乎全部集中到銷售上,對於其他事情,大家都忘記得差不多了。
因此,行銷會議裏一般不適合安排過多其他內容,尤其是非行銷的內容,最多可以安排12個比較緊急、重要的內容。否則,不僅成本高居不下,而且還影響會議效果。
中小型企業喜歡把那些非行銷的內容裝進行銷會議裏,從來沒有意識到要給各地的分支機搆做一次單獨的非行銷會議,因此,不僅行銷工作做不好,連一些基本的管理工作也處於混亂狀態。
好的行銷會議,是單項問題的集體研討,讓更多的人來參與某一兩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最後達成共識。
會議模式年復一年,固定不變
這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每次會議作業方式固定,各地彙報工作一領導做工作要求一培訓等,二是每次會議內容都是老調重彈,好像這些問題從來都沒有得到解決,需要從年頭說到年底,從去年說到明年。改變會議的形式,比較簡單,本文不再贅述。
至於老調重彈,分管行銷的領導總是覺得心裏有太多的話要說,有太多的要求要提出——因為市場出現的問題幾乎是全方位的!
但是,為什麼說來說去還是那些問題?說了這麼多次,為什麼沒有得到改善?
1
會議內容全而不細,面面俱到,結果處處不到
從經銷商到終端、從陳列到促銷、從推廣到運營、從團隊到財務核銷等等全部涉及,行銷的每個細節都談得滾瓜爛熟,到後來與會者都倒背如流了,這些環節仍然沒有執行到位。
所有問題都要講到,就會在所有問題上都泛泛而談,很多細節不能講解到位。

例如加強終端促銷的執行:那麼終端如何分類?不同的終端給予什麼樣的資源支援?如何給予輔助手段強化這些促銷?如何防範促銷的負面效應?如何克服促銷資源的流失等等。這些細節不在會議上做詳細的分解,就只好根據各地經理的理解、能力和經驗來操作,結果千變萬化,千奇百怪。於是,下一次會議上再次強調,但是濤聲依舊”!
好的行銷會議,現在已經變成單項問題的集體研討,讓更多的人來參與某一兩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最後達成一個共識。
問題是:哪有那麼多時間來做這樣細緻的講解?如果都這樣的話,一年要組織多少次會議才能完成?
這個疑問似是而非。會議上不明確的,就會在會議之後浪費更多的時間。這個隱性的時間成本沒有誰來計算,浪費的不僅僅是時間成本,還有市場機會。
一次會議上真正解決12個問題,一年開4(一個季度一次)就會解決多少問題?有些問題是真正影響到業績與執行的,三次會就能基本解決。而且,這種會也是一次學習會、培訓會,思路的互相碰撞本身就是一次絕好的學習,一次生動的培訓。
2缺乏嚴格的業務管理,跟蹤制度。
再好的行銷會議,如果缺乏一個優秀、有效的業務管理、跟蹤制度,結果仍然會大打折扣。畢竟不能保證每次會的內容都能讓所有人完全理解、接受;在執行的過程中,也會因為出現各種干擾,無法保證執行效果。
業務管理就是要把每一次的會議要求,按照最基本的標準,分解各地各項任務,並根據分解來進行專案考核。
例如:每次新產品的上市,行銷會議都會提到上市策略。那麼緊接著就應當是業務管理的要求:導入客戶用多長時間、導入多少終端、終端的類型以及在何時完成、終端的出樣率、促銷推廣的波段性時間、資源何時到位,甚至細緻到哪些終端張貼何種海報與數量、考核的依據等等。
這樣的業務管理與跟蹤,才能確保各地明白努力的方向,工作也有了可以考量的目標。要記住,你考核什麼,業務員就去做什麼;你只對他提出希望,沒有用。
這些業務管理層面的事宜有時候也需要在行銷會議上明確。
實際上,解決了行銷會議的面面俱到問題,業務管理也可以成為一種工作的常態。也就是說,不是每項工作都必須依靠會議來策動,只要一個決策之後輔以有效的業務管理,很多會議將得以避免。你再也不需要苦口婆心地全面要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