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功权私奔,干卿何事

 秋实9892 2011-05-31

评中评第571期

钱钟书先生说过:老年人恋爱就像老房子着火,一旦烧起来就没个完。有人形容王功权的私奔正是老房子着火烧了起来,也停不下来了。

5月16日,王功权发了条微博,是他原创的《私奔之歌》,第二天晚上他又发了条微博,正式宣布自己和王琴私奔了。目前这条微博被转发了7万多次,评论有4万多条。王功权私奔这件本来的私事成了网友眼皮底下的公事。

王功权何许人也?曾经的万通六君子之一,现在的投资界大腕。不过如今有了另外一个身份:“私奔者”。这可不是什么好词,因为在它前面还有个定语“道德败坏”。尽管很多人将此事当做一个娱乐事件,但还是有人将它上升到道德高度,并且还涉及公德和私德问题。

在此之前,王功权不仅是一位商业巨子,还参与到了公共事件中。他曾经被《新世纪》周刊以“商人公民王功权”之名报道,钱云会事件中,是他首先提倡成立公民观察团。在公德上,他是一位堪称表率的公民,但现在一切都不同了。

王功权在私奔过程中不断发表微博表达自己的想法

5月21日:在真实和道德之间,我宁愿选择真实。如果我的真实被道德所不容,我宁愿为真实而支付被道德谴责的代价。

5月23日:真善美中,真是排在第一位的。

5月29日:我一次又一次地直击我那痛楚的心灵,如飞蛾,义无反顾地扑向那焚我的烈火。如果我的所为,挑战了社会现有的道德底线,那我理当被社会打入地狱而不该再岸然地裹着外衣令人尊敬地重新站起;如果现有的道德本身就是违反人性的枷锁,那我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直击,不正是努力冲破枷锁束缚的自我心灵拯救吗?!

毫无疑问,舆论的谩骂和指责已经给这位私奔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才会不惜在私奔过程中通过微博表态、解释。

指责是容易的,理解是难的。按常理推论,王功权这样成功的商人,定不会轻易冲动,凡事必然深思熟虑,这也是私奔之举令人惊诧的原因所在。然而凡是看上去令人惊异、不可理解的事,往往都有隐情。王功权的隐情在他后来的微博中得以披露,他“非常怕她(妻子)”。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至于王功权的不幸到何种程度,以至于让他做出私奔这种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这是王功权的私事。同样,私奔还是不私奔,这也不过是王功权的个人选择而已,这丝毫不妨碍他从事公共活动,依然是一位在公德上值得称道的人物。

《安娜·卡列宁那》中,同样因为家庭不幸,这个女人背叛了丈夫,最终落得凄惨下场。然而这位“道德败坏者”却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形象,人们没有指责她,反而为她而感动、而唏嘘。因为她那深刻而热烈的感情、她强大的冲动和蓬勃的生命力,都是人性中不可多得的宝物。

在这个“我再也不相信爱情”的世界,为什么不能对王功权私奔诗意一点、浪漫一点、宽容一点看待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