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安生态福利看得见摸得着

 飘渺無痕 2011-06-01
仰首是蓝天 俯身有碧水 推窗见绿阴
淮安生态福利看得见摸得着
日期:2011-05-23  作者:原二军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8版   复制链接  转载到:
 

   中国环境报记者 原二军


  台湾中原大学吕鸿德教授在江苏省淮安市与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共同举办的“台资企业—苏北经济发展论坛”上发言时,第一句话就是“这里的空气太清新了”。


  位于苏北腹地的江苏省淮安市,在打造生态市的过程中,把“打造让市民能享受到生态福利的城市”放到了最重要的位置上。在这里,仰首是蓝天,俯身有碧水,推窗见绿阴。良好的生态环境让淮安经济积聚起更大的后发优势。


  打造绿色城市
  让市民幸福感增强


  古淮河作为穿越淮安市的4条河流之一,因河上建造了“中国南北方分界点”而频频亮相于媒体。记者日前来到这里时,目之所及,尽为绿色:河道两边都建成了绿色公园,河边杨柳依依,岸上绿草茵茵,一条长长的“绿带”随着河流延伸向远方。在这个绿色公园中,人们或在河边钓鱼,或带着孩子在草地上嬉戏,或聚集一起吹拉弹唱,尽情享受着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绿色福利。


  在江苏经济板块中,位于苏北的淮安被称为“江苏的西藏”。面对汹涌发展的大潮,淮安究竟看中的是什么?是单纯的GDP增长还是一个绿色城市?经过认真思索,当地政府提出了淮安建设“一看天空蓝不蓝,二看流水清不清,三看老百姓口袋鼓不鼓”。因为良好的生态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方向,更关乎群众生活的幸福与安康。


  淮安市的先天生态底子不错,盐河、古淮河、里运河、大运河4条河流穿城而过,淮安市在新城扩张和旧城改造中,都遵循着以生态主导城市布局的原则,推进花园城市建设。仅2010年一年时间,淮安市投资16.5亿元实施了森林公园一期、湿地公园、里运河滨河公园、七星岛公园、阳光湖公园等75个园林绿化重点工程,改造提升了柳树湾风景区、淮涟路等绿化景观。新建200公顷以上的公园两个、100公顷以上的公园3个。还启动实施了大运河(城区段)、翔宇大道里运河西岸等滨河景观提升工程,投资规模与项目数量均是前3年的总和。


  在刚刚建成的淮阴区东方母爱公园,记者看到整座公园犹如一个巨大的氧吧,市民三三两两地坐在长亭的座椅上休闲。此前,除了遥隔数里的樱花园外,这一区域没有多少可供休闲的绿地、公园。“淮安市现在增绿、追绿的步伐越来越快,现在你到中心城区任意地方去看一看,园林绿化建设简直是铺天盖地。”淮安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一组统计数字说明了淮安市“增绿”的效果:目前,淮安市中心城区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37.3%、10.7平方米。其中,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9.9%,仅此一项,就意味着近年来每年新增的公共绿地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


  “即使每天吃山珍海味,口袋里满是钞票,如果一个地方空气污浊,河流臭气熏天,也不会让人产生丝毫幸福感。”淮安市市委书记刘永忠形象地说。推进生态建设,不仅事关城市形象、投资环境,更是顺应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举措。良好的生态是人民群众可以共享的宝贵资源。


  着力创建生态市
  3年实现“3个80%”


  淮安市下辖县区都是农业大县,每年秸秆如何处理都是一个问题。目前这些秸秆如何处理?在洪泽县仁和镇临泽村秸秆加工厂,记者看到了秸秆加工的整个过程:两条作业生产线同时开工,蓬松的秸秆经过压缩切割,变成了小方块,在加工场地上堆成了小山。洪泽县委副书记徐亚平说,洪泽县通过构建“农户+专业户+加工厂+电厂”的秸秆利用产业链,秸秆从原先的“污染源”变为发电“绿色燃料”。目前,全县已建成11个村级秸秆加工厂,还将再建34个这样的加工厂。分散在千家万户的秸秆收集起来后,通过加工成块状燃料,集中供应到中电国际洪泽热电厂替代煤发电。农民从秸秆产业化项目中,每亩地可收入60元~80元。据悉,当45个秸秆加工厂全部建成之后,仅仅在环境保护方面,每年就能节省大约6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5万吨。


  秸秆资源化利用是淮安市生态创建中要打造的一个亮点。2010年淮安市成为以新指标体系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命名的地级市,他们在创模过程中高标准、严要求,争做全国创模新指标体系考核的样板,淮安人又有了新目标:5年内在苏北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而怎样打造一个有自己特色、有自己亮点的生态市,成为淮安在生态市创建中的着力点。


  目前,淮安市在创建全国生态市工作中迈出了有力而坚实的一步:通过实施“蓝天、碧水、宁静、生态、洁净、绿色社区”六大工程,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工业污染源专项整治行动、化工企业专项整治行动、饮用水水源专项整治行动、市区油烟烟尘专项整治行动、机动车尾气及城市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和夯实环境基础工作等“七整治一夯实”生态示范工程,生态工业园区、绿色企业、绿色饭店、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系列创建活动蔚然成风。记者在淮安市采访时,当地一位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生态市的5项基本条件和19项23个具体考核指标中,淮安市已有4项基本条件、10项具体考核指标基本达到要求。


  “我们创建生态市,并不是把生态市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而是通过生态市创建这一手段,让淮安人民能享受到更多的绿色、更多的生态福利。”淮安市长高雪坤说,“淮安市力争3年内生态市建设实现“3个80%”目标,即80%的县创成国家级生态县、80%的乡镇创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80%的村建成生态村”。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生态环境已成比较优势


  淮安市一位政府官员说,市领导无论是在大大小小的会议上,还是在接待客商时,都会提到淮安市绿色发展的理念。而这种将生态视为加快发展的“王牌”资源,折射的是一种新型财富观——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融共生”。


  这种理念已经在淮安市生根发芽。现在的淮安,出门500米就能看到绿地,市民可以在遍布城市中的街心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市民休闲广场中休闲、健身、娱乐,享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乐趣,身处闹市,却能接近自然。


  “事实证明,环境上的投入,照样可以取得收益。”淮安市政府一位负责人表示,优良的生态环境也吸引了更多的客商来这里考察投资。已经在淮安投资5亿美元的台湾明基友达集团董事长再次到淮安市考察时,盛赞淮安生态“打着灯笼也难找”。在去年9月举办的第五届台商淮安论坛上,淮安市共签约75个项目,投资总额达600亿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