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地理研究》2010年12期

 家有葡萄树 2011-06-02

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影响研究的若干进展

【摘要】:IPCC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历史上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秦汉以来气候变化与农业经济发展对应关系的梳理与分析,从百年尺度上阐明气候变化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暖期利于农业发展,冷期则相反。当气候温暖时(如秦汉、隋唐时期),北方农业种植界线北移,农耕区扩大,同时农作物生长期增长,熟制增加,粮食产量提高;而当气候寒冷时(如魏晋南北朝、唐后期至五代时期),农业种植界线南退,宜农土地减少,农作物生长期缩短,熟制区域单一,粮食产量下降。古代稻作区的分布也具有类同的变化。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历史时期 中国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9710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40625002)
【分类号】:S162;P467
【DOI】:CNKI:SUN:DLYJ.0.2010-12-018
【正文快照】:
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作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一直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1]。大量研究表明: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农业丰欠、文明兴衰、战乱爆发、王朝更替、人口增减、民族迁移等)的发生的确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有些甚至就是气候变化的产物[2~6]。农业作为经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