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第一剑之谜:两千年勾践宝剑为何不锈?

 洛神洛书的收藏 2011-06-03
 
 
 

天下第一剑之谜:两千年勾践宝剑为何不锈?

 
爱书斋收藏于2011-06-03
 
 
 

        美丽与智慧并重的西施,若耶溪边一个浣纱女,在风云变幻的春秋时期,和越王勾践联袂上演美人妙计,帮助越国消灭了吴国,那么史上到底是否有无西施这个美人,正史中没有记载,但越王勾践在《史记》中确有其人,并且两千余年后其所配的宝剑还在楚国古墓中出土。今日,记者在湖北省博物馆中零距离目触越王勾践剑的风采时,无不憾叹于这把“天下第一剑”的千古之谜:越国古剑到底是楚国战利品还是楚昭王妃子的陪嫁品?

  郭沫若参与破译八字铭文

  1965年12月某一天的傍晚,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正在紧张挖掘之中。

  当考古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墓主人的内棺打开,赫然发现在内棺尸首骨架的左侧,有一把装在漆木剑鞘内的青铜剑。当考古人员将剑从剑鞘中抽出的一瞬间,伴随着一道亮眼的寒光,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呆了。而一名开采队员一不留神就将手指割破,血流不止。有人再用16层白纸试其锋芒,稍一用力便将纸全部划破。

  这把令人炫目的青铜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剑首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圆箍最细的地方犹如一根头发丝。剑格向外凸出,正面镶有蓝色玻璃,后面镶有绿松石,即便在黑暗中也散发出幽幽的寒光。剑身上还纵横交错着神秘美丽的黑色菱形花纹,精美异常。

  最为令专家们兴奋的是,剑格也就是护手处有两行鸟篆铭文。铭文共八个字,当时在现场的专家仅解读出其中六字,它们是“越王自作用剑”。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万全文介绍说,“而中间代表人名的两个字,是后来经郭沫若等中国古文字研究专家反覆推断,才破译出他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越王‘勾践’”。

  三大原因确保宝剑不锈

  越王勾践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它千年不锈的原因是什么呢?专家们认为,这主要是这把剑埋藏的环境条件所致。

万全文介绍说,越王勾践剑的含铜量约为80%-83%、含锡量约为16%-17%,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一。

  再来看看越王勾践剑所处的外部环境:墓葬深埋在数米的地下,一椁两棺,层层相套,椁室四周用一种质地细密的白色黏土、考古学界称之为白膏泥的填塞,其下部采用的还是经过人工淘洗过的白膏泥,致密性更好。加上墓坑上部经过夯实的填土等原因,使该墓的墓室几乎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这么多的密封层基本上隔绝了墓室与外界之间的空气交换。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在完全隔绝氧气的条件下,即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水中,钢铁都不会生锈的。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二。

  望山一号楚墓处在现代荆州附近的漳河二干渠上,地下水位较高,该墓的墓室曾经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地下水酸碱性不大,基本上为中性,这从该墓出土的大量精美的漆木器保存情况较好而得到证实。地下水浸泡后,墓室内空气的含量更少。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原因之三。

  至于越王勾践剑是否还如出土时锋利,万全文表示“后来就一直没有做过类似试验”。

  越王勾践剑可能是陪嫁品

  越王勾践剑如何到了楚墓中,这个谜底至今没有揭穿。

  “楚国和吴越曾战事频繁,楚国曾俘虏了越王勾践,很有可能当时的楚王将此剑以战利品赏给了臣子。”万全文推测说。而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墓中出土的竹简显示,墓主人很可能是楚怀王时的大贵族邵滑,而越王勾践是作为陪嫁品流入楚国的。

  根据相关史书记载,楚越两国的关系自越王允常时期开始就很亲密,两国曾一度互为盟友,楚昭王还曾娶越王勾践的女儿为妃,生下了楚惠王。因此勾践这把珍贵的青铜剑有可能是作为女儿出嫁时的陪嫁品流入楚国,楚王后来又把这柄剑赐给了邵滑。邵滑死后,这柄剑就殉葬于墓中。
 
 

 

    当地武警前来火车站迎接宝物,刚出站的工作人员提着好几个迷彩包上了专车,但没人知道宝剑到底放在哪个包里

 


专家拿着手电,仔细研究宝剑身上的铭文和暗格

 


剑柄铸造了11道同心圆圈,边缘上的小字是专家标上的文物编号

 


剑上的鸟篆铭文和只剩一粒半的宝石


    头发丝刚碰到越王勾践剑的刃部,马上就断了!“太锋利了!”看到眼前这一幕,现场所有人不禁发出声声惊叹,很多人几乎都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这是真的吗?又试了3根头发,结果还是一样……历经2500多年的宝剑,仍然能够削发如泥。

    昨天中午,让人期待已久的越王勾践剑终于露面了!军事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福建博物院三家单位现场点交、安放宝剑。在来福州之前,这柄宝剑在军事博物馆参加奥运期间的展览。从现在开始,它将要在福州与广大参观者见面,直到12月25日。

  国宝装在普通包里两三人拎着来福州

    越王勾践剑是昨天下午1时运抵福州的,福建省武警总队的武警和福建博物院的安保人员到火车站迎接这个重量级国宝的到来。只见军事博物馆的两三名工作人员带着多个大包,所有的包都慎重放进接宝的专车内,事先外人并不知道宝剑究竟放在哪一个包内。

     1时30分,到了福建博物院后,大家还是不知道宝剑究竟放在哪个包内。经过20多分钟的点交工作(宝剑由湖北省博物馆收藏,所以军事博物馆先与湖北省博物馆点交后,再与福建博物院点交)后,军事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才从其中一个迷彩大包内掏出一个绿色锦盒———宝剑就在里面。

    锦盒打开了!

    菱形花纹、鸟篆铭文、剑格上绿宝石……一下呈现在眼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被称为宝剑之王的越王勾践剑了。更让人惊奇的是,宝剑历经2500多年,剑身仍不生锈、至今锋利无比,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简直是无法想象。

    据介绍,宝剑通长55.6厘米,剑身长47.2厘米,剑身宽4.6厘米,剑格宽5厘米,重857.4克。剑的前锋内敛,成两度弧曲状。两侧有血槽,通身都带菱形暗格。

    当场试剑头发轻碰刃部就断了

    “剑柄有一处裂痕”、“一处铸洞”……点交人员一边核对宝剑细节,一边拍照、录像。

    记者凑近一看,剑身装饰着黑色的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分别用蓝色的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正面的蓝色琉璃有些已经脱落,但当记者借用手电和放大镜仔细观察时,发现蓝色琉璃还能反射出蓝色光亮,背面的绿松石则保存非常完整。

    福建博物院杨琮院长用手比划着剑柄处说,这里面铸造了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一环套一环,十分精致。剑柄宽度10厘米左右,他笑着说,勾践的手很小啊,大一点的手都得握到外面了。他又指着剑身上的纹饰说,这是由双线交叉构成的菱形,双线交叉处有菱形、椭圆形、短直线等多种图形,从剑格到剑锋,菱形随着剑体的变化而逐渐变小,但在视觉上却是规范匀称,极富装饰性。八个鸟篆铭文也是经过郭沫若等老专家鉴定出来的,意思是“越王鸠浅(勾践)自作用剑”。

    宝剑安放完成后,大家都想知道,历经2500多年的宝剑是否如传说中的“锋刃如新、犹能断发”?在征得湖北省博物馆同意后,决定用头发试验。

    现场的人都屏神凝气,只见杨院长将一根长头发折两下,刚放到剑刃处,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头发就断了!再试一根、又一根,一连试了4根头发,只见头发都是轻碰刃部就断了!这说明古籍中关于吴越之剑的描述,绝对不是夸张,而是真实的写照。

    铸造工艺仍然是谜

    为什么历经2500多年宝剑仍然没有生锈?它是怎么铸造出来的?

    冶金史专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越王勾践剑进行检测,发现越王勾践剑主要成分为铜,剑表面黑色部位是用硫粉处理而形成的,硫化的主要作用就是防锈。专家又用同一方法测定江陵藤店1号墓出土的越王剑表面各部位成分,结果基本一致,证明早在2500年前,硫化处理技术至少已在吴越地区普遍运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表面硫化处理技术,正是这一技术的运用,让宝剑保持锋利,不生锈。

    福建博物院杨琮院长曾在1980年参与研究过这柄剑,没想到时隔28年后,还能与其亲密接触。专家普遍认为,“菱形暗格纹”的制作工艺,是我国在2500年前就已掌握的特殊而精湛的表面合金化技术,既有装饰效果,又有防腐蚀功能,现在已经失传。越王勾践剑用相当纯净的高锡青铜铸成,再经精细错磨,嵌镶附饰和作菱形暗纹的表面处理,集多种工艺成此一器,但具体步骤、合金配比等细节,至今仍无法知晓。

    越王的剑为何在湖北出土

    宝剑是在湖北出土的,越国距离楚国遥远,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

    湖北省博物馆宋女士告诉记者,越王勾践剑是1965年在湖北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1号墓出土的。出土宝剑的地方,古称纪南城,是楚国郢郡的所在地,也是楚文化发祥地,历史上曾有20代楚王执政,历经400余年。1965年,出土了大批铜器、陶器、漆器、竹器、丝绸、玉器和竹简等,更令中外震惊的,就是1号墓人骨架左侧的墨漆木鞘中发现的一把青铜剑。这正是深藏两千多年的传说中的越王勾践剑。

    宋女士说,其实宝剑出土在千里之外的楚墓,并不是有悖情理的。事实上,楚、越两国的关系一度非常密切,勾践的女儿曾远嫁楚昭王。因此,如果说越王勾践剑是勾践嫁女的陪嫁,也是说得通的。不过望山1号的墓主不是楚王,勾践剑为何会成为他的随葬品,目前还没有考证出来。另一种观点认为,吴、越的王器在楚地出土不止一件,可能是楚国攻打吴越时掠夺来的,楚威王六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勾践剑也许是兵将掠夺而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