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王勾践剑上最关键的两个字,曾被郭沫若误认!

 闻道山人 2019-01-03

央视鉴宝天下: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的一座楚国墓葬中,考古人员挖掘出一把青铜剑,一开始考古人员不以为意,因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中,以武器做陪葬的非常多。但当它的锋芒让一位年轻考古队员的手指血流不止后,考古学者立即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把有着相当身份的人才使用的剑。

凭借两千年不锈蚀,依然寒芒如故的剑身,这把宝剑被认定为一级文物,也就是今天我们熟知的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样的稀世之宝,展现了先秦时期锻造水平的上限。然而在宝剑出土之时,各路专家对剑主人的身份却众说纷纭……

当时在考古发掘工地指导工作的著名历史学家,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方壮猷教授,与在工地的考古工作者一起,对这件青铜剑的八字铭文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

越王勾践剑及铭文特写

这种古文字,史称“鸟虫书”,是篆书的一种艺术变体,现代人非常难以辨认。不过,其中的六个字,在以往出土的兵器中曾经出现过,解读下来就是“钺王XX,自乍用鐱”。其中“钺”通“越”,“鐱”通“剑”,专家们于是认为,这是一位春秋战国时期的越王拥有的宝剑。

方壮猷先生查阅多方资料,认为难以辨认的两个字是“邵滑”。邵滑又叫召滑,是战国时楚国人,他奉楚怀王命入越,在越国从事间谍活动,最终趁越国内乱之时,将其一举覆灭,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后来接替昭阳担任大司马,是楚国抗秦派的代表人物。

历史学家方壮猷先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