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我爱高等数学 2011-06-03

百科名片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 Mathematical Olympiad,简称IMO)是世界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中学生数学学科竞赛活动。由罗马尼亚罗曼(Roman)教授发起。

目录

历程

试题

竞赛章程

考试

历届主办国以及总分第一

意义

编辑本段历程  它由罗马尼亚罗曼(Roman)教授发起,自1959年7月在罗马尼亚古都布拉索举行第一届竞赛,当时,参加竞赛的学生共有52人,分别来自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前捷克斯洛伐克、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前苏联等7个国家。每个国家有8名队员,前苏联只派了4名。除1980年由于东道主蒙古经费困难而停赛一年外,每年一届。最初几届只有七、八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最初的组织工作由几个参赛国家轮流承担,到了1980年,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专门成立了IMO分会,负责寻求IMO每年的组织者。到1990年我国举办第31届时,已发展到54个国家和地区的308名选手。到1999年在罗马尼亚举办第40届时,,又增加到81个国家和地区,共450名选手。到2010年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第51届时,又增加到105个国家和1200名选手。我国第一次派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是1985年,当时仅派两名学生,并且成绩一般。我国第一次正式派出6人代表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是1986年。  经过40多年的发展,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运转逐步制度化、规范化,有了一整套约定俗成的常规,并为历届东道主所遵循。

编辑本段试题  IMO的试题不局限于中学数学的内容,它包含了所谓微积分学前数学的基本部分,甚至也包含了部分微积分学的内容。随着年代的推移,试题难度也越来越大。试题的难度不在于解决试题需要许多高深的知识,而在于对数学本质的洞察力、创造力和数学机智。试题范围虽然从来没有正式规定,但主要为数论、组合数学、数列、不等式、函数方程和几何等。在不少届的试题中,常出现包含当年年度数学的趣味数论问题,显示出数学家们的幽默风趣。有些题目给出比恰好推出所需结论的条件宽许多的条件,而有些题目又只让你推出很强结论中的一少部分,与通常类型的由恰当条件推出恰当结论的题目相比,这些题目的真正目的在于考你的灵活性、技巧性。有些题目风格迥异,思维方式新颖,只有运用某一技巧才能解决,对这样的题目,通常的思维方式也就不可能引导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有些题目的解法对我们启示,决不限于是一种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技巧,而是一种精深的数学思维方式。

编辑本段竞赛章程  IMO的运转方式已经制度化,其竞赛章程规定:

(1)一年一度的IMO于7月举行。东道国由参赛国(或地区)轮流担任,所需经费由东道国负担,整个活动由东道国出任主席,由各国领队组成的主试委员会主持。试题与解答由参赛国提供,每国3至5道题(也可以不提供),东道国不提供试题,而由东道国组成选题委员会,对各国提供的试题进行评议与初选,主要考虑试题是否与以往的试题重复,并把试题按代数、数论、几何、组合数学、组合几何等分类,确定试题难度(A、B、C三级),选择30题左右,如果这些题有新解法的话,还要求提供原解法以外的解法,译成英文供主试委员选用。  (2)、每个参赛团组织一个参赛队,成员不超过8人,其中队员不超过6人(是中学或同等级学校学生),正、副领队各1人。

(3)、IMO的官方用语为英语、德语、俄语、法语,而参赛国大约需要26种文字,届时由各领队把试卷译为本国语言,并经协调委员会认可。试卷先由各国的正、副领队评判,再与协调委员会协商(每个协调员负责一个试题的评分),如有分歧,由主试委员会仲裁,协商工作是在信任与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4)、IMO的获奖人数占参赛人数的一半,在评奖时,并不排出个人第一、第二的顺序,而是根据分数段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其比例一般为1:2:3。此外,主试委员会还可因在某个试题上做出了非常漂亮(指思路简洁巧妙,有独创性)或在数学上有意义的解答的学生给予特别奖,获得特别奖的人数甚少。与此同时,为避免再次出现1980年那样的中断,IMO设立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有的译为场所委员会)负责确定各届的东道主。按IMO的规定,每一届的东道主必须向上一届的所有参赛国发出邀请,而新参加的国家则应当向东道主表明参加的意愿,再由东道主发出邀请。

1988年第29届,根据香港的建议,IMO首次设立了荣誉奖,奖给那些虽然未得金、银、铜牌,但至少有一道题得满分的选手。这一措施,大大调动了各参赛国及参赛选手的积极性。  IMO的精神就是奥林匹克精神:“重要的不在于取胜,而在于参加。”

编辑本段考试  一般每届竞赛从各参赛国提供的预选题中选用六道题。考试分两天进行,每天四个半小时做三道题,每题7分,满分42分。参赛者独立做题,只对个人评分和奖励,没有团体奖。据此,自1983年第24届以来,虽然每一个代表队(6个人为组员)习惯上计各队总分,排列各参赛国名次(因各队参赛人数一样多)。 但组织委员会不向团体优胜者颁奖,因为IMO只是个人的竞赛,不是团体的竞赛。

编辑本段历届主办国以及总分第一  历届IMO的主办国,总分冠军及参赛国(地区)数为:

年份

届次

东道主

总分冠军

参赛国家、地区数

1959

1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

7

1960

2

罗马尼亚

前捷克斯洛伐克

5

1961

3

匈牙利

匈牙利

6

1962

4

前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7

1963

5

波兰

前苏联

8

1964

6

前苏联

前苏联

9

1965

7

前东德

前苏联

8

1966

8

保加利亚

前苏联

9

1967

9

前南斯拉夫

前苏联

13

1968

10

前苏联

前东德

12

1969

11

罗马尼亚

匈牙利

14

1970

12

匈牙利

匈牙利

14

1971

13

前捷克斯洛伐克

匈牙利

15

1972

14

波兰

前苏联

14

1973

15

前苏联

前苏联

16

1974

16

前东德

前苏联

18

1975

17

保加利亚

匈牙利

17

1976

18

澳大利亚

前苏联

19

1977

19

南斯拉夫

美国

21

1978

20

罗马尼亚

罗马尼亚

17

1979

21

美国

前苏联

23

1981

22

美国

美国

27

1982

23

匈牙利

前西德

30

1983

24

法国

前西德

32

1984

25

前捷克斯洛伐克

前苏联

34

1985

26

芬兰

罗马尼亚

42

1986

27

波兰

美国、前苏联

37

1987

28

古巴

罗马尼亚

42

1988

29

澳大利亚

前苏联

49

1989

30

前西德

中国

50

1990

31

中国

中国

54

1991

32

瑞典

前苏联

56

1992

33

俄罗斯

中国

62

1993

34

土耳其

中国

65

1994

35

中国香港

美国

69

1995

36

加拿大

中国

73

1996

37

印度

罗马尼亚

75

1997

38

阿根廷

中国

82

1998

39

中华台北

伊朗

84

1999

40

罗马尼亚

中国、俄罗斯

81

2000

41

韩国

中国

82

2001

42

美国

中国

83

2002

43

英国

中国

84

2003

44

日本

保加利亚

82

2004

45

希腊

中国

85

2005

46

墨西哥

中国

98

2006

47

斯洛文尼亚

中国

104

2007

48

越南

俄罗斯

93

2008

49

西班牙

中国

103

2009

50

德国

中国

104

2010

51

哈萨克斯坦

中国

105

编辑本段意义  正如专家们指出:IMO的重大意义之一是促进创造性的思维训练,对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这种训练尤为重要。数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运算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有严密的思维逻辑,有灵活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对于促进中学数学教育的改革,激发青少年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选拔优秀的数学人才等都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数学奥林匹克传统将永远发扬光大。

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开放分类:

科学,数学,中学生,数学竞赛,数学奥林匹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