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信之死冤不冤

 孤寒之士 2011-06-04

韩信之死冤不冤

○锐圆

有句话形容韩信,人人都说贴切:“生死两妇人,成败一萧何。”

两妇人,一个是漂母,救济过韩信;另一个是吕后,皇帝刘邦的老婆,大汉集团的老板娘,正是她要了韩信的性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不用解释,在韩信成败的关键点上,萧何前一次说好话,后一次却说了坏话,前后不一致,这并不是说明萧何是小人,他是站在老板刘邦的利益角度说话办事——于朋友有亏,于公德无碍,具备职业素养。

后世大多认为韩信死的有点冤,“鸟尽良弓势必藏,千秋青史费评章。区区一饭犹图报,争肯为臣负汉王。”韩信的罪名是谋反,《史记》是这么记的,很多人不信,以为司马迁用的是曲笔,韩信肯定是被诬陷的。

理由很简单:天下分争之际,韩信手握重兵,也有称帝的机会,他没有谋反。天下既定,兵权被消,毫无成功机会,为什么要谋反?站在韩信的角度,似乎不可理喻。要不,就是韩信脑子进了水?

后来,仔细体会韩信与刘邦的关系,我认为,吕后杀他没错,韩信死的不冤:他确实是谋反,目的不是推翻刘邦,而是向老板表达一种抗争,表达一种绝情之怨。

韩信帮刘邦打天下的时候,刘邦宠信有加,韩信志得意满,沉浸在报复项羽的快乐中,压根没有反刘的想法。有的人生就是打工的命,就像现在许多有能力的企业高管,管理大企业没有问题,做小老板未必能行。同样,一个经理人在企业充分发挥才干,业绩蒸蒸日上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跳槽,内部的信任与赞赏,外部的称誉与面子,让他们感到大丈夫当如是,岂有他念?

共苦易,同甘难,一起创业打拼容易,一起分享成功就不那么容易了。这时候,有两个指数很关键:一是老板的厚道指数;二是功臣的期望值指数。两条曲线相交重叠的部分越大,大家越能相安共处,若不能相交,麻烦和问题就会出现。

刘邦和韩信的问题大抵如此,另外还有一些具体的历史过节和性格冲突。

他们君臣之间芥蒂最深的,我认为是韩信逼刘邦封“假王”一事。

韩信当年平定齐国时,派人送封信给刘邦,说齐国人反复多变,没有一个位高权重的人,是镇不住的,请汉王封他一个代理王。当时,刘邦被楚兵围在河南荥阳,等着韩信前来接应,见信后,刘邦怒从心头起,流氓本色一露,粗口出来了:“韩信这个臭小子,要老子封他做齐国假王……”

好在刘邦身边有高人,陈平轻轻踩了刘邦一脚,刘邦脑筋急转弯:“做什么假王啊?要做就做个真的!回去告诉韩信这小子,让他做真正的齐王。就说我这段时间让楚兵围住,不得空,把这件事情耽误了,要不任命状早就发了。”

封王是绝对的大事,当时,刘邦还是汉王。得了天下,刘邦白马盟誓:非刘姓不能为王,所谓国家名气,不能轻易与人。比如今天一个职业经理人,把分公司的业务打理的很好,赚了很多钱,总部来要也不给,反而要求给分公司提格,自己要做股东。遇到这样的要求,老板应当怎样处置?

打工仔最忌讳的事情,就是逼老板就范。恩自上出,这是千古不易的法则。在古代,只要朝纲法纪不颓废,恩赏或许可以要,但官衔不能要,爵位更不能要。在今天,工资待遇可以谈判,职位级别最好不要伸手。想升到高层,可以暗示,千万不能逼老板任命。不要动老板的权力,不要让他有失控的感觉。

韩信逼过刘邦一次,就是这一次,留下后患。汉朝开国,作为开国元勋的韩信,称病不朝,情绪低落,看不起同僚,认为刘邦把老干部当成破抹布,做人不厚道。积怨久了,像女人被遗弃一样,越想越气愤,最后要用上吊来唤回老公的关注。于是,韩信决定造反。

不等刘邦亲自动手,韩信就让吕后给灭了。

吕后杀韩信,甚至没有请示刘邦。当时没有手机,也是一个客观因素。不过足见韩信在大汉集团的价值已经沉底。刘邦听说把韩信杀了,一定是“且喜且怜之”。

给老板赚过大钱、立过大功的经理人,跳槽后,如果混的很惨,老东家知道了,一定也是“且喜且怜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