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事业单位改革能否先晒晒详细方案?

 乐山老杨 2011-06-06
 
事业单位改革能否先晒晒详细方案?
 
权威信息称全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间表确定。统计称中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共有4000万人将受到改革的影响。改革后的事业单位将主要从事公益服务。(《重庆晚报》4月10日)

    事业单位改革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199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事业单位要按照政事分开和社会化的原则进行改革”。近几年,时不时也会冒出有关事业单位改革方面的新闻,但给人的总体感觉是“雷声大,雨点小”,“摸石头不过河”,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转型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事业单位多和教育、医疗、文化、科研等领域相关,涉及到人事、财政、社保、监管等多个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也就是说,事业单位改革,不仅仅和4000万事业单位职工相关,也和我们整个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正因为如此,事业单位改革,才需要谨慎、稳健,但谨慎、稳健不等于迟缓、停滞。

    事业单位的改革,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民心所向。包括事业单位4000万职工在内,绝大多数是支持改革的,但问题在于怎么改革。近年来,群众对事业单位慢如蜗牛的改革越来越耐烦,事业单位本身似乎也表现出不愿意改革的迹象。原因是什么?根本原因就是不透明,改革的方向、路径、步骤,都是少数“专家”和“肉食者”在谋之,群众和事业单位职工并不真正知情,是在“被”改革。

    改革,在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的再分配。资源再分配,就必然会涉及到多方的利益。利益的博弈,就需要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在充分的表达中,听取民意,吸收民智,相互妥协,达成共识。这样,才符合民主法治精神,才能最大程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将改革阻力降到最下小,改革成效发挥到最大。

    在管理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美国学者弗里曼在《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分析方法》一书中这样定义“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是能够影响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或者受到一个组织实现其目标过程影响的所有个体和群体。”“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组织的改革和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投入或参与,组织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些主体的利益。

    事业单位的4000万职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13亿公民,都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利益相关者”。事业单位的改革,不应该关起门来搞“密室游戏”,而应该主动把方案拿出来晒晒。只有见了光的方案,“利益相关者”才能判断这种改革是在追求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还是在仅仅追求某些主体的利益,才能决定自己以何种姿态参与到这场改革中去。

    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改革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从新闻报道的内容来看,全国事业单位改革的方案和时间表也已大体确定。为了改革更加科学地推进,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学费”,建议决策部门把方案先拿出来晒晒。(郭文婧
 
人社部吴江:事业单位非改不可
 昨天,人社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此前启动的5个事业单位改革全国试点,目前仍在试点阶段,并未停滞。

  他也表示,事业单位改革在制度设计上会有合理安排,不论是北京还是其他地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没必要因此提前退休。

  改革试点并未停滞

  京华时报:国家层面近年来屡推事业单位改革,但据了解,2008年开始试点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试点地区没有细化的实施方案,目前处于停滞状态。你对此如何看?

  吴江:这并不是有没有细化方案的问题,可以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涉及全社会、涉及公务员,情况比较复杂。目前突出的问题是,事业单位没有为纳税人提供最完美服务产品。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改革当然是非改不可了。2008年国家启动的这项改革在全国5个城市进行试点,目前仍然在试点阶段,现在也并不是停滞,国务院还是决心将这项改革试点好。现在的情况是,要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放在前面来做,实现事业单位聘任制、绩效工资和岗位管理,由此来推进改革。

  京华时报:你刚才提到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吴江:首先是事业单位分类的问题,分类不清楚,就很难确定哪些事业单位是要加强它的公益性,哪些要进行改制推向社会,无法分类清晰就无法将改革推行下去。

  此外,事业单位改革的复杂性还体现在我国还存在大量的民办事业单位,如民办的公益单位、公共服务机构,民办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机构,其中一部分也是不以盈利为目的提供公共服务,这类事业单位在经过明确分类之后,也需要与公办单位一样获得政策上的支持。

  公务员改革也是必然

  京华时报:很多人认为在公务员改革按兵不动的情况下,对事业单位大刀阔斧地改革有失公允。

  吴江:确实,我们现在很多人老跟公务员比较,其实,客观来讲,公务员是一个运用行政手段的执法单位,我们很难评价公务员个体的绩效。当然,从长远来看,公务员也要打破“铁饭碗”,也要引入竞争机制,也要“有上有下”,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要实现聘任制,这一条路也是必然的。急需引进竞争机制

  京华时报:你刚才讲了事业单位目前存在的一些弊端,那么,目前推进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

  吴江:事业单位目前存在这些突出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事业单位长期以来缺乏竞争机制造成的,因此,迫切需要引入竞争机制。这就是在事业单位内部推行绩效工资、绩效考核机制的原因,通过你对纳税人提供的服务和产品的质量,来评定你的职称,这样一来双方都有个约束,结果就会不一样,因此绩效在事业单位非常重要。

  进一步来讲就是,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一定要端掉!不能够拿“铁饭碗”,这个饭碗谁来给,需要纳税人老百姓来给,大家认可你,你就有饭碗,你服务得好就有好饭碗,反之就没有好饭碗或者失去饭碗。

  但是,需要明白,这种通过竞争机制来提高对老百姓的公共服务质量的方式,并不是“甩包袱”。在设计改革路径上,不能简单化地对待,既不能把他们全部推向社会,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也不能回归到公务员队伍,而是走一条既要使他们很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又要使他们积极性调动起来的中间路径。

  提前退休没有必要

  京华时报:北京市目前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规划尚局限在国家的制度设计范畴,仿佛没有细化和突破。你怎么看北京在这方面的举动?

  吴江:步伐不一样,大的指导思想是中央定的调子,只是有的地方走得快一点,有的走得慢一点。但是,有些内容是坚定不移,有些路径从长远看早晚都得走。比如下一步的操作路径可能就是养老、工伤、医疗都要社会化,对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采取“新人有新办法,中人有中办法,老人有老办法”的方式,国家都有不同的制度设计安排。

  京华时报:你刚才提到的养老社会化的改革在一些试点地区出现了提前退休的情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改革的进行吧?

  吴江:我们改革就是要形成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在改革过程中,如果想要国家全都包下来是不现实的。但是确实也产生了一些恐慌心理,怕政策变动之后,对自己的退休收入有所影响。退还是不退,首先要看是不是符合国家规定,实际上国家制度的设计是没有空子可钻的,针对不同人群设计的办法不同,对于有条件退休的这部分人,国家会对他们考虑补偿,换句话说就是待遇不会降低,因此也需要对制度设计有信心,没必要提前退休。
事业单位改革:铁饭碗还能捧多久
2015年,中国将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新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吸引了各方广泛关注,它不仅关系着4000多万“事业人”的命运,同样是中国社会体制改革富有深远意义的一步。

  事业单位,只要一提起这个字眼我们的联想就会情不自禁指向另外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字眼——铁饭碗。铁饭碗上面镌刻着“收入稳定”、“高福利”、“待遇优厚”等等一系列关键词,它映照出持有者幸福的脸庞和旁观者或艳羡或气愤的目光。而这次改革时间表所引发的关注,其中很大一部分便是对打碎这只饭碗的期待……

  铁饭碗的前世今生

  “铁饭碗”这个词,原本出自改革开放之初。当时的企业以国有成分为主,那时的饭碗常常是“端起来就放不下”,而且“干和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样的现象同样广泛地存在于公务员队伍和事业单位之中。而时至今日,虽然含义略有不同,铁饭碗“旱涝保收”、“碗大能吃饱”的本色依然不改。

  今年2月有媒体报道,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晓灵领导的中国民生指数课题组去年完成的《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幸福感调查》显示,在分析被调查者的所属行业和职业后发现,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回答“非常幸福”的比例最高。

  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定义:“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然而从事业单位所覆盖的行业领域看来,科教文卫在当前人民生活中所体现出的问题突出而尖锐。获得“幸福”事业单位人员并未在自己的工作范围之内让人民更加幸福。铁饭碗现象所带来的“三个一个样”不能不说在这种“失职”负有重要责任。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其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总人数的3/4,教育系统人员即达到一半左右,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就是说每三十多个国人中就有一个是事业单位人员,其中冗余人员又有多少?尸位素餐者究竟是多大的一个包袱?这是未来改革过程中必须要回答的问题。

  铁饭碗追逐的起起落落

  国人对铁饭碗的追逐经历过一番起落。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的青年精英——大学毕业生还是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一切服从党的安排”为自己的择业方向,当时国家对毕业生采取“统招、统报、统配”政策,是计划体制下的统一指令性分配。大学生一跨入大学校门就成为国家的人,拥有了铁饭碗,无需考虑毕业以后找工作的问题,到哪里工作,做什么工作,都由组织决定。

  当时青年的的择业取向:第一位社会地位,第二位社会意义,第三位发挥个人才能和报酬。年轻人在面对择业时,绝大多数还是愿意去“铁饭碗”、没有“风险”的大城市中的全民所有制单位,很少有人愿意去集体所有制或个体经营单位,即选择社会地位、声望高的大专院校、大机关和全民企事业大单位。这可以称为铁饭碗的追逐的第一阶段。

时间推进到二十世纪90年代,逐步出现了“以我为中心、个人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潮,同时既要地位高、也要挣钱多,多元信仰在社会上并存和相互碰撞。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外思想和价值观的涌入,使得铁饭碗至上的价值取向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白领阶层风光体面地出现在了国人面前,他们拥有高学历、更开阔的眼界、更自由的思想和更强的自我意识。他们往往供职于外企和业绩出色的私企,拥有着较高的薪酬待遇和人们眼中更加“丰富多彩”的人生。可以说白领阶层的优质形象在当今社会仍然在金融、IT等领域广泛地存在着,然而相对的社会期待排名有了明显的下降。

  90年代末期随着国企改革的推进以及新世纪依赖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中,体制内的铁饭碗再一次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几个简单的数字可以从侧面体现出青年人价值取向的转变。

  1994年至2000年间,全国报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才不过4万余人。而2007年国考,报名人数达60万,比2004年翻了近5倍。那一年全国有近五百万大学生毕业,也就是说约每10个毕业生就有一位参加了国考。2011年,5名南开大学学生在经济学家周立群指导下对天津应届毕业生的求职意向进行了调查,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名列前三。

  原本光鲜亮丽的白领阶层被轻巧地抬起,而择业观天平上铁饭碗这一边再一次重重地落下……

  砸破铁饭碗:为了发展,更为了公平

  铁饭碗产自“体制内”的成色和碗底的“国字号款识”显而易见。体制内的行政资源在今天常常成为一些人交换体制外市场资源的筹码,权力变现的戏码在当前事业单位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中时常显现:权力与利益勾肩搭背。而所有这些以破坏社会公平、滥用公权侵害公民利益获得的财富,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事业单位铁饭碗中的丰富大餐供坐在工位上的人们大快朵颐。

  “长期困扰事业单位改革的种种难题,归结起来都与政府自身的改革有关”,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秘书长、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说。改革的不彻底,的确是事业单位改革延宕多年未见显著成效的根本症结。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表示,事业单位改革的动力来自内外两个方面:从外部环境看,社会公众对于解决就业难、看病贵及提升社保水平等方面的现实诉求,迫使事业单位必须通过改革来满足公众;从内部机制看,事业单位的广大知识分子和技术人员也希望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回报,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透露,2011年我国将全面完成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行工作,2011年我国将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规定出台,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奖励、申诉、竞聘上岗等单项规定。同时,全国基本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2011年将继续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创新公开招聘方式方法,推进公开招聘工作规范化建设,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度。

  铁饭碗的逐步取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更为重要的是,社会逐步淡化铁饭碗意识。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在今日举行的全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座谈上表示,不同社会功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暂不具备条件的允许过渡,不搞“一刀切”。

  马凯指出,要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马凯表示,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对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改革总体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马凯强调,必须始终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不同社会功能、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的改革要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条件成熟的可率先改革,暂不具备条件的允许过渡,不搞“一刀切”。各行业事业单位改革要继续在既有改革部署和领导机制下推进。各地要在中央总体部署下,结合当地实际对事业单位改革做出具体安排。
事业单位改革或从涉农科研机构突破
 126万个事业单位、4000多万“事业人”的改革,大幕或将首先从涉农科研机构开启。

  本报获悉,遵照安排,科技部、农业部正加紧相关调研工作。两部委相关官员称,新一轮科研事业单位改革,重点是解决政府对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多头管理,以及科研机构内部管理不顺的问题。其中,作为科研事业单位最重头的农业部门,农业部已经组织了四个调研组对部内40多个事业单位开展调研。

  知情人士还透露,相关部委正在制定与刚刚下发的《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配套的10个“具体操作”重要文件。

  涉农科研成突破口

  农业类科研机构是我国科研事业单位中较为庞大的一组分队。

  科技部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告诉本报,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共有8000多个,人员62万,约占不到事业单位人员总数的2%。而本报从农业部内部了解到,这其中农业科研机构有1144个,从业人员大约是9.6万。除此之外,还有近70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早在1985年3月中央发布《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下称《决定》)之后,原农业部(当时叫“农牧渔业部”)就出台了《关于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改革事业费拨款,这成为当时农业类科研机构改革的突破口。原农业部要求农业科研院所从市场寻找课题,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商品化、产业化。同时扩大自主权,用科研成果产业化和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来补充事业费和科研经费。

  这一过程经历了几个阶段,一直持续到2004年才基本结束。

  据知情人士介绍,2004年7月多部委联合下发农业科研改革验收指导意见,随后各省市也分别对所属农业科研院所体制改革进行了评估验收,并普遍认为改革“达到了阶段性验收评估的总体要求”。

  但在中国农科院研究员佟屏亚看来,虽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农业科研体制改革事实上还未真正破题。

佟屏亚表示,从1986年到现在,国家对农业科研投入还是逐年增加的,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用来“养人”,由于农业机构队伍庞大,“僧多粥少”,“养人”成为科研院所的沉重负担。

  他举例分析,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都集中在大城市,仅在北京地区就建有学科齐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还有门类相似的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有院系众多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北京农业技术职业学院。“类似这样的建制在各省(市)普遍存在,为什么不能按专业分设在自然生态优势区呢?”

  一位省科技厅负责人解释称,“每年下达科研项目和经费,都要权衡科研院所和农业院校,摆不平会招惹意见。农业科学院并入大学,我完全同意,可以避免资金分散、重复研究。”他紧接着补充说,但这困难重重啊。

  对于新一轮农业科研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佟屏亚表示,改革涉及到中央十几个部、委、局,权属关系复杂,另外一个问题是,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如此庞大的人员队伍往何处去,特别是官员何处去,改革需要的钱从哪里来,主要是社会保障资金问题。

  公共科研改革第二轮

  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最早就从科研体制改革起步的。

  据科技部相关人士介绍,在科研事业单位改革之前,国家政策是按人头给科研院所划拨事业费,当时全国县以上科研机构共有5800多家,其中中央级科研机构就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人员队伍可谓庞大,由此带来的财政负担很沉重。

  以1985年的《决定》为分水岭,科技体制拉开大幕,其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改革拨款制度”,将原来按人头给科研院所划拨的事业费减少到1/3,剩下的2/3改为课题费,由科研单位通过申报课题进行竞争。

  据科技部人士透露,截至2002年底,中央和地方共有1200多家技术开发类科研机构完成企业工商登记,转制成为独立的企业法人。

  相比而言,我国社会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的改革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改革的关键是“把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改造成非营利性的”。

  上述科技部官员分析说,从2001年开始,相关部门对公益类科研机构就已经进行过一次分类改革。对从事应用基础研究或公共服务的科研机构,由国家财政给予重点支持;对比较偏向以技术服务为主的科研机构,与大学联合或转为其他事业单位,对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则彻底转制为企业。

 到2004年,这一轮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的改革就基本结束,当时国务院20个部门所属的265个公益类科研机构通过调整结构、分流人员,形成了100个左右的重点院所和1.56万人的研究队伍。

  但科技部相关人士告诉本报,改革之后科研和生产的“两张皮”现象还是十分严重,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政出多门,下一轮科技体制改革“首先必须把一些部门的枪给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