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废核电 迫于形势的选择...

 魏语 2011-06-07

德国废核电 迫于形势的选择 

杂七杂八的过期媒 2011-06-05 23:05:49 阅读8278 评论34   字号: 订阅

 

德国废核电 迫于形势的选择

 

5月30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德国将在2022年前全部关闭境内所有17座核电站,这意味着德国将成为日本福岛核危机后,首个宣布放弃核电的主要经济体。

德国曾经和法国并称西欧原子能和平利用的两大中心,前西德首都波恩更号称“核研究之都”,在核电领域是不折不扣的强国,核电是工业大国德国的拳头项目,如此“自废武功”,究竟是为什么?

事实上,亲口宣布“废核电”的默克尔本人,并非一个反核电主义者,上台以来,她曾在许多公开场合力撑核电,主张将核电纳入国家大力扶持的“新能源发展计划”之列,甚至在去年秋天,她还推动一项计划,打算将本国即将到寿命的几座老核电站使用期限延长至2030年。

按照默克尔本人在宣布决定时的说法,福岛核事故的前车之鉴,是德国政府忍痛割爱,决定全面废核电的主要因素,她表示鉴于福岛“难以置信的”核灾难,德国和她本人必须重新考量核电的利弊得失,并力争成为向高效可再生能源主导型经济过渡的首个工业化国家。

事实当然不会那么简单,正如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福岛事件仅仅是一个诱因,默克尔下决心“废核电”的关键,是国内政治的考量。

德国是生态和环保组织最活跃、势力和影响力最大的国家,也是第一个有绿党成员入阁的G7国家,环保理念深入人心。早在2002年,最大反对党社会民主党就和绿党结成“红绿联盟”,推出了以废核电为终极诉求的“行动纲领”,在21世纪最初10年中,中右的基民盟-社民盟-自民党“黑黄联盟”在德国社会处于政治优势地位,环保和绿色理念成为“红绿联盟”等左翼势力唯一具备挑战性和杀伤力的政治诉求,因此近年来,究竟是发展还是废除核电,成为“黑黄红绿”的德国政坛“颜色大战”中最惨烈的主战场之一。

自去年底以来,默克尔所属的“黑黄联盟”在一系列重要的地方选举中惨败,联盟内部许多人都将之归咎于默克尔维护核电的政策,这本已让默克尔信心动摇。不期而至的福岛核事故则更成为压倒“保核”主张的最后一根稻草:核事故真相初步曝光后,柏林、汉堡、慕尼黑和法兰克福四大城市上街游行呼吁“废核电”者逾20万,仅首都柏林就有10万人,而福岛事件后紧接着举行的巴登-符腾堡州选举更让“黑黄联盟”胆战心惊:在这个默克尔所属基民盟执政了58年之久的“黑黄联盟”传统票仓,“红绿联盟”居然凭借非核诉求“虎口拔牙”,巴登-符腾堡成为德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由绿党主政的州。

默克尔在福岛核事故后几天便迅疾关闭7座最老的核电站,并敦促组成政府特别委员会,审查德国核战略,这一做法和其它欧美核电大国如出一辙,但环保主义者和“红绿联盟”高涨的政治压力,迫使默克尔不得不认真考虑核政策对2013年大选选情的影响,最终做出“废核电”决策。

德国虽然在核电技术上领先,但核电比例仅有不足23%,和法国近八成的核电比例相差很远,这不仅造成德国社会“拥核”势力单薄,也让政府更有勇气下“废核电”的决心。

然而德国的发电比例其实一直不正常,42.4%的发电来自燃煤电厂,这和德国除褐煤外,其它燃料都需进口息息相关,一旦“废核电”,德国将不得不仰人鼻息地依赖信用狼藉的俄罗斯供应天然气,导致经济成本上升,并产生危险的不稳定因素。默克尔在“废核电”声明中提到,政府将努力推动风能、太阳能应用性发展,但从技术上看,短期内这些新能源还无法填补核电的空白。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旦风能、太阳能实用化受阻,“废核电”的直接结果只能导致燃煤发电比例升高,并造成更多温室气体排放,这对主张“废核电促环保”的“红绿联盟”和环保主义者,无疑是莫大的讽刺。

从默克尔公布的计划看,立即关闭的核电站仅8座(其中7座实际上已到寿命,且在福岛核事故后已关闭),2021年关闭6座,剩下3座则将运转至2022年,可以想见,一旦福岛阴影淡去,而新能源发展遇到瓶颈,因废除核电而导致火电比例上升、温室气体排放增多等“定时炸弹”反过来成为“红绿联盟”政治包袱——一言以蔽之,当德国选民民意出现明显逆转时,这个“缓期执行”的“废核电”方案,也未尝不会出现戏剧性的转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