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养生

 海鸥.晨 2011-06-08
夏季养生

来源:中华中医药学会 日期:2010-07-15

一、精神养生保健方法

    在炎热的夏季,随着气温的升高,许多人的心情却越来越差,变得烦躁、爱发脾气、性情急躁,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别人发生矛盾,心理学家称之为“情绪中暑”。特别是在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以后,“情绪中暑”的几率就会急剧上升,所以在炎热的夏季进行精神养生保健,以保持平静的心境尤为重要。
    嵇康《养生论》亦特别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所以,我们在炎热的夏季要做到“静心、安神、戒躁、息怒”,以保持良好的情绪。宋代大儒温革有诗云:“避暑有要法,不在泉石间。宁心无一事,便到清凉山”,故有“静在心,不在境”之说。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不管天气如何炎热,只要我们自己的心态平和,情绪稳定,使思想平静下来,做到神清气爽。遇到不顺心的事,一是“冷处理”,二是“来点幽默”,既能够化解矛盾,又能够消除苦闷,还能够舒畅心绪,有利于恢复良好心情,而取得“心静自然凉”的效果。

二、起居养生保健方法

    《黄帝内经》称在夏季的三月里,应“夜卧早起”,也就是说要适当地晚点睡觉,早点起床。因为夏季的特点是白天的间长,而夜间的时间短,人体也应该适应自然界的规律,晚上睡得晚一些,早晨起得早一些。夏季合理睡眠时间应该是,就寝时间为22:00-23:00,起床时间为5:30-6:30。
    我们知道,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由于夏季夜间的睡眠时间缩短,所以通过午睡来补充睡眠时间就显得非常重要。午睡不但能使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消除疲劳,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的作用,还能够改善脑部供血,增强体力和机体的防护能力,有资料表明,夏季适当地睡午觉可大大地减少夏季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夏季午睡的时间一般以30分钟至1小时为宜,时间过短达不到午休的目的,而时间过长不但会感觉头脑发昏,肢体无力,还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
    夏季还应注意居室内小气候的调节。居室内的小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日照和通风等。人人都希望居室内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所以适宜的室内小气候对人体的健康有利。最佳的室内温度以22℃-25℃为宜,最佳的相对湿度以40%~60%为宜,人们生活在这样的居室环境里会感到非常舒适,精神状态良好,思维清晰,工作或学习的效率较高。但由于自然界的四季气候变化有所不同,故居室的小气也应适当调整。
    在以炎热为主的夏季,主要以调节温度为主,室内温度以25℃-28℃,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10℃为宜。在以湿热为主的长夏,可利用现代空调设备来改善潮湿闷热的环境,如在居室或工作环境(办公室)中,可充分地利用空调机进行调节。空调机的功能有两个部分,一是调节温度,二是调节湿度,所以在降低室内温度的同时还应利用空调机的除湿设备进行除湿,以保证温度和湿度都达到人体感到舒适的水平。一般来说,室内温度以25-28℃比较合适,而湿度以40-60%RH为宜。
    另外,夏季要注意不宜过于贪凉,如室内的温度过低,或用凉水冲澡或洗脚,冷饮吃得过多等,儿童和老年人要特别注意。

三、饮食养生保健方法

    夏季天气炎热,各种生物繁殖最为活跃,同时也是细菌、病毒生长繁殖最快的时期。炎热的夏季,还影响人的食欲和消化,使人们饮食减少,消化不良。此外,夏季还是胃肠道疾病的多发季节,如急性肠炎或痢疾等。所以夏季更应注意饮食卫生和饮食调养来保障身体健康。夏季饮食养生的总原则是,1.饮食清洁卫生;2.饮食以清淡为主;3.保证营养素的合理摄入。
    夏季的人体出汗多,所以要特别注意饮水量的增加,一般来讲,每天的饮水量应在2000毫升左右。提倡主动饮水,即不要等到自己感到口渴后再饮水,而是经常少量地喝些水以维持机体的需要。夏季多进食一些牛奶、豆浆、粥、汤等稀食也是补充水分的好方法。如早餐喝豆浆,午餐喝汤,晚餐喝粥,睡觉前喝牛奶,上下午喝茶,都能起到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补养身体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夏季清热消暑食疗方:
    绿豆汤或绿豆粥
    原料:绿豆300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绿豆及大米洗净,放入高压锅中,加水2000毫升左右,煮沸10分钟左右,放凉加入冰糖后饮用。具有消暑止渴,清热解毒,生津利尿的功效,适合于夏季饮用。绿豆汤中加入大米可减轻绿豆的苦涩味,并有健脾作用。如天气炎热出汗多,也可以加少许食盐。或用大米200克,绿豆50,同煮成粥,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作用。
    新酸梅汤
    原料:乌梅50克,山楂50克,五味子10克,大枣10克,薄荷叶10克(鲜者50克),冰糖适量。将乌梅、山楂、五味子、大枣洗净,加水2000毫升,煮沸30分钟后加入薄荷,  再煮5分钟即可,代茶饮。具有生津止渴,敛汗止泻的功效,适合于夏季饮用。
    荷叶粥
    原料:大米200克,荷叶10克(鲜者50克),同煮成粥。荷叶粥,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开胃,有消解暑热,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四、运动养生保健方法

    夏季运动时应适当地减少运动量,特别是在炎热的中午更不要运动以免中暑。夏季锻炼的时间应选择在早晚气温凉爽时进行,地点应选择在有花有草,有水有树,视野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湿润清爽的公园内活动。
    夏季运动应戴遮阳帽,穿浅色、宽敞和透气性良好的运动服,每锻炼1小时,应到休息5-10分钟,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
    夏季运动后要注意三个问题:1.运动后要立即喝冷饮。因为运动时体内血液运行于四肢和体表,而运行于消化系统的血液较少,冷饮会胃肠产生刺激,使胃肠的血管收缩而造成胃痛或胃肠道不适;2.运动后不宜饮水过多。因运动会消耗人体的很多能量,饮水过多会加重胃肠道及心脏负担;特别是心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3.运动后不宜立即洗冷水澡。因运动时体表的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表面的毛孔张开,如果皮肤突然受到冷水刺激,会造成体表可引起体表毛细血管的骤然收缩,毛孔关闭,体内热量无法散失,从而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而出现热伤风的症状。

五、药物养生保健方法

    有些人认为,夏季(特别是三伏天)不宜进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一提到“进补”,人们总是想到鸡鸭鱼肉等食品或人参、鹿茸等补益中药,这些属于温热的食物或中药在炎热的季节确实不宜服用。
    在中国的传统养生学中,根据采用不同性质的食物或中药进行补益的方法,可以分为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及峻补法等四种主要的进补方法,夏季则宜选用清补的方法。
    饮食清补法,是指采用寒凉性食物进行补益的方法。属于凉性的食物有小米、薏米、绿豆、豆腐、萝卜、冬瓜、丝瓜、油菜、芹菜、苹果、梨、鸭蛋、猪皮等;属于寒性的食物有苦瓜、黄瓜、茭白、西瓜、莲藕、海带、紫菜、蛏肉、田螺等。夏季天气炎热较适宜选择这些寒凉性质的食物进行清补。
    夏季在五行中属火,暑热之邪最能耗气伤阴,所以夏季进补应选择药性偏于寒凉的益气滋阴类中药,如生晒参、西洋参、百合、麦冬、女贞子、沙参、石斛等。

现介绍两个适合于夏季进补的小验方:
    1.平素体虚,夏日有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精神萎靡、口渴多汗、口燥咽干者:用西洋参5克、麦冬5克、五味子3克、大枣5枚,用水煎代茶饮。有益气滋阴、生津止汗的功效。
    2.夏季脾虚泄泻,有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肠鸣泄泻者:用生晒参5克、白术5克、茯苓5克、甘草3克,水煎分早中晚服。有健脾益气、补虚止泻的功效。

夏季常备药的合理使用

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的区别

    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都是夏季家庭中必备的药品,均能治疗夏季胃肠不适,腹痛恶心等症状,所以有人误认为这两种中成药可能差不多,可以相互代替使用。其实,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有着很大的区别,两者无论在药物组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都不相同。
    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的药物组成不同。藿香正气水是由广藿香油、紫苏叶油、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浸膏等辛温芳香解表药和健脾理气燥湿药组成的。十滴水是由樟脑、干姜、大黄、小茴香、肉桂、辣椒、桉油等芳香开窍,驱风温胃等药物组成的。两者的药物组成迥然不同。
    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的功效主治不同。藿香正气水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所致的头痛昏重,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症。
    外感风寒,是指人体因感受风寒之邪而引起的疾病。外感风寒,则卫阳被郁,邪正交争,故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头昏等症状。虽然夏季气候炎热,但有些人或因天气骤然变化而防御不及时,或因室内空调温度过低等原因而感受风寒之邪引发疾病。
    内伤湿滞,是指人体因感受暑湿之邪而引起的疾病。内伤湿滞,则使脾胃的运化失职,升降失常,清浊不分,故临床表现脘腹胀痛,恶心呕吐,肠鸣泄泻等症状。中医认为夏季阴雨天气较多,是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当湿气侵犯人体易滞留脾胃时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而引发疾病。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藿香正气水可用于夏秋季节感冒、肠胃型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临床应用有较好疗效。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胸膈满闷,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者可以服用。
    十滴水有健胃,驱风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头晕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
    中暑,是指人体因感受暑热之邪而引起的急性疾病。暑热之邪侵入人体后,上蒸清窍故有头晕或头痛症状。如果暑热兼湿,郁蒸中焦,使脾胃升降失常,故有恶心、胃肠不适,腹痛等症状,可急服十滴水而治之。

    总之,藿香正气水主要用于夏季感受风寒湿邪所引起的疾病,治疗范围较广泛,可治疗夏秋的各种感冒及胃肠炎等,亦可用于中暑而引起的胃肠不适;而十滴水仅用于中暑证,即感受暑热或暑热挟湿而引起的头晕昏迷,胃肠不适等。一药主治风寒湿之邪所致疾病,一药治暑热湿之邪所致疾病,两者的功效主治不同。
    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的用法用量不同。藿香正气水用于治疗的夏季感冒、胃肠炎等疾病,病程常为2-5日,故应每日服用2-3次,每次用量为5-10毫升,直到痊愈为止。
    十滴水用于治疗中暑,属于暂短的急性疾病,病程仅数十分钟或数小时,故在发病时服用2-5毫升即可。因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
    目前,市场上有藿香正气丸和藿香正气水两种剂型,藿香正气丸为水丸或蜜丸剂,藿香正气水为口服液剂,两者均依据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的藿香正气散而经现代工艺配制而成,其药物组成、功效主治基本相同,可以相互代替使用。(张国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