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丑条约》图文注解版

 家住苍烟 2011-06-09
《辛丑条约》图文注解版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辛丑条约》,是1901年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臣从仓皇出逃西安,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9月7日,奕劻、李鸿章全权代表清政府,与英国、美国、日本、俄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奥匈、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这11个国家在北京正式签订的《辛丑各国和约》,简称《辛丑条约》。条约签定于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辛丑年,故名辛丑条约。真确文本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存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库房。

  协定的正式名称为Austria-Hungary, Belgium, France, Germany, Great Britain, Italy, Japan, Netherland, Russia, Spain,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Final Protocol for the Settlement of the Disturbances of 1900"(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原文是以法文为准。在国际法上,因为中国不承认与各国有正式交战,事件是出于义和团的暴乱。故此辛丑条约只属于一个协定,而并非和平条约。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辛丑条约》
  共12款,另有19个附件,原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光绪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五日,北京。

               大清钦命全权大臣便宜行事总理外务部事务和硕庆亲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清钦差全权大臣便宜行事太子太傅文华殿大学士北洋大臣直隶;总督部堂一等肃毅伯李鸿章;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德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穆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奥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齐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比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姚士登;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西钦差驻扎中华全权大臣葛络干;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美国钦差特办议和事宜全权大臣柔克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法钦差全权大臣驻扎中国京都总理本国事务便宜行事鲍渥;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英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萨道义;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意钦差驻扎中华大臣世袭侯爵萨尔瓦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日本国钦差全权大臣小村寿太郎;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荷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全权大臣克罗伯;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俄钦命全权大臣内廷大夫格尔思;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今日会同声明,核定大清国按西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历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内各款,当经大清国大皇帝于西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即中历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六日,降旨全行照允,足适诸国之意妥办(附件一)。
       第一款
  一、大德国钦差男爵克大臣被戕害—事,前于西历本年六月初九日即中历四月二十三日,奉谕旨(附件二)亲派醇亲王载沣为头等专使大臣;赴大德国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国大皇帝暨国家惋惜之意。醇亲王已遵旨于西历本年七月十二日即中历五月二十七日,自北京起程。二、大清国国家业已声明,在遇害该处所竖立铭志之碑,与克大臣品位相配,列叙大清国大皇帝惋惜凶事之旨,书以拉丁、德、汉各文。前于西历本年七月二十二日即中历六月初七日,经大清国钦差全权大臣文致太德国钦差全权大臣(附件三)。现于遇害处所建立牌坊一座,足满街衢,已于西历本年六月二十五日即中历五月初十日兴工。
  第二款
  一、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将西历本年二月十三、二十一等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本年正月初三等日,先后降旨,所定罪名,开列于后(附件四、五、六)。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均定斩监候罪名,又约定如皇上以为应加恩贷其一死,即发往新疆永远监禁,永不减免;庄亲王载勋,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刑部尚书赵舒翘,均定为赐令自尽;山西巡抚毓贤,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均定为即行正法,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大学士徐桐,前四川总督李秉衡,均已身死,追夺原官,即行革职。又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联元,太常寺卿袁昶,因上年力驳殊悖诸国义法极恶之罪被害,于西历本年二月十三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奉上谕开复原官,以示昭雪(附件七)。庄亲王载勋已于西历本年二月二十一日即中历正月初三日、英年赵舒翘已于二十四日即六日均自尽。毓贤已于念二日即初四日、启秀徐承煜已于念六日即初八日均正法。又西历本年二月十三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念五日上谕将甘肃提督董福样革职,俟应得罪名,定谳惩办。西历本年四月念九日、六月初三□月□□等日即中历三月十一、四月十七□月□□等日先后降旨,将上年夏间凶惨案内所有承认获咎之各外省官员,分别惩办。二、上谕将诸国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附件八)。
  第三款
  因大日本国使馆书记生杉山彬被害,大清国大皇帝从优荣之典,已于西历本年六月十八日即中历五月初三日降旨简派户部侍郎那桐为专使大臣,赴大日本国大皇帝前,代表大清国大皇帝及国家惋惜之意(附件九)。
  第四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在于诸国被污渎及挖掘各坟墓建立涤垢雪侮之碑,已与诸国全权大臣合同商定,其碑由各该国使馆督建,并由中国国家付给估算各费银两,京师一带,每处一万两,外省每处五千两。此项银两,业已付清。兹将建碑之坟墓,开列清单附后(附件十)。
  第五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不准将军火暨专为制造军火各种器料运入中国境内,已于西历一千九百一年八月十七日即中历本年七月初四日降旨禁止进口二年。嗣后如诸国以为有仍应续禁之处,亦可降旨将二年之限续展(附件十一)。
  第六款
  上谕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此款系西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历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条款内第二款所载之各国各会各人及中国人民之赔偿总数(附件十二)。(甲)此四百五十兆系海关银两,照市价易为金款,此市价按诸国各金钱之价易金如左:海关银一两,即德国三马克零五五,即奥国三克勒尼五九五,即美国圆零七四二,即法国三佛郎克五,即英国三先令,即日本一圆四零七,即荷兰国一弗乐零七九六,即俄国一卢布四一二。俄国卢布,按金平算即十七多理亚四二四。此四百五十兆,按年息四厘正,本由中国分三十九年按后附之表各章清还(附件十三)。本息用金付给,或按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还本于一千九百零二年正月初一日起至一千九百四十年终止。还本各款,应按每届一年付还,初次定于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初一日。付还利息,由一千九百零一年七月初一日起算。惟中国国家亦可将所欠首六个月至一千九百零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息,展在自一千九百零二年正月初一日起,于三年内付还。但所展息款之利,亦应按年四厘付清。又利息每届六个月付给,初次定于一千九百零二年七月初一日付给。(乙)此欠款一切事宜,均在上海办理。如后诸国各派银行董事一名会同将所有由该管之中国官员付给之本利总数收存,分给有干涉者,该银行出付回执。(丙)中国国家将全救保票一纸交驻京诸国钦差领衔手内。此保票以后分作零票,每票上各由中国特派之官员画押。此节以及发票一切事宜,应由以上所述之银行董事各遵本国饬令而行。 (丁)付还保票财源各进款,应每月给银行董事收存。(戊)所定承担保票之财源,开列于后:一、新关各进款,俟前已作为担保之借款各本利付给之后,余剩者又进口货税增至切实值百抽五,将所增之数加之。所有向例进口免税各货,除外国运来之米及各杂色粮面并金银以及金银各钱外,均应列入切实值百抽五货内。二、所有常关各进款,在各通商口岸之常关,均归新关管理。三、所有盐政各进项,除归还泰西借款一宗外,余剩一并归入,至进口货税增至切实值百抽五。诸国现允可行,惟须—二端:一将现在照估价抽收进口各税,凡能改者皆当急速改为按件抽税几何。改办一层如后,以为估算货价之基、应以一千八百九十七、八、九三年卸货时各货牵算价值,乃开除进口及杂费总数之市价。其未改以前,各该税仍照估价征收。二北河黄浦两水路,均应改善,中国国家及应拨款相助。至增税一层,俟此条款画押两个月后,即行开办,除在此画押日期后至迟十日已在途间之货外,概不得免押。
  第七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由行防守,使馆界线于附件之图上标明如后(附件十四):东面之线,系崇文门大街,图上十、十一、十二等字;北面图上系五、六、七、八、九、十等宇之线,西面图上系一、二、三、四、五等宇之线;南面图上系十二、一等字之线,此线循城墙南址随城垛而画。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第八款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第九款
  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即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款,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郎坊、杨村、天津军粮城、塘沽、芦台、唐山、滦州、昌黎秦王岛、山海关。
  第十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两年之久,在各府厅州县将以后所述之上谕颁行布告:一、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附件十五)。二、西历本年□月□□日即中历□月□□日上谕一道,犯罪之人如何惩办之处,均一一裁明。三、西历本年□月□□日即中历□月□□日上谕,以诸国人民遇害被虐,各城镇停止文武各等考试。四、西历本年二月初一日即中历上年十二月十三日上谕,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附件十六)。以上谕旨现于中国全境渐次张贴。
  第十一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将通商行船各条约内,诸国视为应行商改之处,及有关通商各他事宜,均行议商,以期妥善简易。按照第六款赔偿事宜,约定中国国家应允襄办改善北河黄浦两水路,其襄办各节如左:一、北河改善河道,在一千八百九十八年会同中国国家所兴各工,尽由诸国派员兴修。一俟治理天津事务交还之后,即可由中国国家派员与诸国所派之员会办,中国国家应付海关银每年六万以养其工。一、现设立黄浦河道局经管整理改善水道各工所,派该局各员,均代中国及诸国保守在沪所有通商之利益。预估后二十年,该局各工及经管各费应每年支用海关银四十六万两,此数平分,半由中国国家付给,半由外国各干涉者出资。该局员差并权责进款之详细各节,皆于后附文件内列明(附件十七)
  第十二款
  西历本年七月二十四日即中国六月初九日降旨,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此上谕内已简派外务部各王大臣矣(附件十八)。且变通诸国钦差大臣觐见礼节,均已商定由中国全权大臣屡次照会在案。此照会在后附之节略内述明(附件十九)。  兹特为议明以上所述各语,及后附诸国全权大臣所复之文牍,均系以法文为凭。大清国国家既如此按以上所述,西历一千九百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即中历光绪二十六年十一月初一日,文内各款,足适诸国之意妥办,则中国愿将一千九百年夏间变乱所生之局势完结,诸国亦照允随行。是以诸国全权大臣奉各本国政府之命代为声明,除第七款所述之防守使馆兵队外,诸国兵队即于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月□□日即中历□月□□日全由京城撤退。并除第九款所述各处外,亦于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月□□日即中历□□年月□□日由直隶省撤退。今将以上条款缮定同文十二份,均由诸国全权大臣画押,诸国全权大臣各存一份,中国全权大臣收存一份。
 
      附件一,光绪帝批准签署条约的圣旨。

  附件二,光绪帝派醇亲王载沣赴德的旨意。

  附件三,光绪帝命令为被杀德使建碑的旨意。

  附件四,光绪帝命令惩办亲王载勋等皇亲的旨意。

  附件五,光绪帝命令惩办启秀等大臣的旨意。

  附件六,光绪帝命令加重上述惩罚的旨意。

  附件七,光绪帝命令徐用仪等复职的旨意。

  附件八,光绪帝命令在一些外国人被杀的县五年内不进行科举考试的旨意。

  附件九,光绪帝命令那桐着赴日道歉的旨意。

  附件十,被损外国坟墓单。

  附件十一,光绪帝命令禁止进口军火的旨意。

  附件十二,中国对各国承认战争赔偿的照会。

  附件十三,同上。

  附件十四,使馆区界线。

  附件十五,光绪帝禁止抗外行动的旨意。

  附件十六,同上。

  附件十七,中国改善水路河道的计划。

  附件十八,光绪帝设立黄浦河道局的旨意。

  附件十九,中国对各国就设立外务部的照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900年1月,慈禧不顾西方外交人员的抗议,发布维护义和团的诏令。直隶总督裕禄于是由本来剿灭义和团,转变成扶助义和团。除了向团民发放饷银外,裕禄还邀请义和团的首领大师兄曹福田到天津开坛聚众。于是山东的拳民涌入直隶。由天津至涿州、保定都有拳民起坛请神、烧教堂、杀洋人、杀清军、并到处毁坏铁路及电线杆等洋物。

  5月27日三万拳民占领涿州。

  6月6日,慈禧派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刚毅和顺天府尹赵舒翘到涿州调查。义和团首领李来中向刚毅等表示义和团只反洋人,不反朝廷。结果刚毅回京后,向慈禧报告“拳民忠贞,神术可用”。朝中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亦主抚义和团,向洋人开战。

  6月10日,慈禧委派端郡王载漪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义和团拳民于同时开始大举入京。最多时北京的拳民超过十万。是日起,北京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对外通讯断绝。

  6月11日,日本驻华使馆书记杉山彬在永定门内被刚调入京的董福祥甘军所杀 ,被开腹剖心。驻天津的各国领使组织二千人的联军,由英国的海军司令西摩尔(Edward Hobart Seymour)带领,乘火车增援北京十一国公使馆。因为铁路被拳民破坏,西摩尔受阻于天津城外的杨村、廊坊一带,与清兵及义和团展开战斗不利,退回城中,致使第一次试图解除清兵和义和拳民对公使馆的围困失败。该战事被清政府及义和团认为是一次抗击外敌的重大胜利,并被命名为“廊坊大捷”。

  6月13日,义和团进入内城,当天烧毁孝顺胡同亚斯立堂、双旗竿(今外交部街西口外)伦敦会、八面槽(王府井)天主教东堂、灯市口公理会、东四五条西口的美国福音堂、交道口二条长老会、鼓楼西鸦儿胡同长老会、西直门内天主教西堂、西四羊肉胡同基督教堂、石驸马桥安立甘会、宣武门内天主教南堂共11所教堂。有3200名天主教徒逃入(有42名法兵保护)天主教北堂,2000多名基督教徒逃入东交民巷的使馆区。拳民在北京放火烧掉教堂和一切与西洋有关的事物。

  6月15日,军机处曾一度传旨,令在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及山东巡抚袁世凯速入京。

  6月16日,义和团烧毁前门老德记西药房,而附近约千家商铺受波及而被烧成废墟,正阳门楼、北京24家铸银厂也遭烧毁。拳民同时四处破坏教堂攻击教民,庄王府前大院被当成集体大屠杀的刑场。除了屠杀教民外,义和团更滥杀无辜,诬指许多市民(包括许多妇女小童)为白莲教而烧死戮死,如据当时目击者记载:“乡民适趋市集,七十余人悉絷以来;伪饰优伶冠服儿童戏物,指为白莲教;下刑部一夕,未讯供,骈斩西市。有妇人宁家,亦陷其中,杂诛之,儿犹在抱也”;也有被公报私仇而杀者,如扶持义和团的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的好友副都统神机营翼长庆恒一家大小十三口因被寻仇于七月初被全部杀害。而义和团民的不同派别也互相武斗残杀。义和团、京师禁军和甘军也肆意奸杀妇女,不计其数。除了屠杀奸淫外,义和团及清军也掳掠洗劫商户平民,并将赃物公开拍卖。当时的权贵之家也不能幸免,如吏部尚书孙家鼐、大学士徐桐的家都被抢掠,徐桐(时年八十)更被义和团民拖出批斗。 是日慈禧召开御前会议后,一度发出勒令解散拳民的上谕。

  6月17日联军攻占大沽口炮台。慈禧收到此消息的同时,得到虚假情报,以为外国的要求她归政于光绪。慈禧态度作出一百八十度转变,转为支持义和团及向洋人开战。命刚毅、载漪、载勋、载濂、载澜统领义和团,任载勋为步军统领九门提督。

  6月20日,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Klemens Freiherr von Ketteler)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要求保护,途中被清兵伏击(由于克林德曾经枪杀义和团众,此次行为被认为是报复);酿成战争的导火线。

  6月21日,按照慈禧太后的旨意,清政府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向“彼等”(并未列出“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等十一国”)同时“宣战”。实际上皇室只曾向清室臣下达一份谴责洋人和表达决心的诏书,而该诏书未曾按现代外交惯例,交予外国使节。即清朝政府向十一国宣战

  清廷向各国宣战的同时,也悬赏捕杀洋人,规定“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义和团及朝廷军队围攻各国在北京的使馆。使馆区内被围人数约3,000人,当中约2000为寻求保护之华人;400人为外国男性平民,147名妇女及76名小童。另有士兵、水兵及陆战队共409人,武装有3挺机枪及四门小口径火炮。各国在准备以武力解救使馆的同时,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公使窦纳乐负责指挥抵抗。

  6月25日,在载漪、载勋、载濂、载滢四兄弟的率领率下,义和团一行六十多人直奔瀛台欲弑光绪,被慈禧太后阻止而未果。

  事件最终演变为国际军事冲突,在事件平息之前,约有45,000名来自日本、美国、奥匈帝国、英国(英军中包括英在威海卫训练的由中国人组成的中国兵团)、法国、德国、意大利及俄国的八国联军以及反抗拳乱的中国军队与义和团拳民对战。7月至8月进军北京的联军指挥官是俄国人General Linevitch 。

  7月14日,联军占领了天津;直隶总督裕禄兵败后自杀。

  7月28日,主和的大臣许景澄及袁昶被清廷处死。

  8月4日,联军向北京进逼,沿途并没有遇到真正有力的抵抗。当时沿途的清兵和义和拳民估计有15万之多,而联军总数开始时仅3万多人(后来有所增加)。时值8月,气候炎热而潮湿,加上沿途浓密的玉米地形成天然屏障,为进军增添了种种困难。

  8月11日,清廷处死主和的大臣联元、立山及徐用仪。

  8月14日凌晨,联军占领北京城外,经两天的激战,到8月15日逐步攻占了北京各城门,随即与清军在京城各处展开巷战。

  8月16日晚,八国联军已基本占领北京全城。慈禧及皇室在北京陷落之后立即仓皇离开,逃到西安。


  这就招来了联军统帅瓦德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史太公曰:  
  资本的本性就是扩张,资本扩张的最终目标是市场全球化,市场全球化的进程,确实有原始的、野蛮的前端,这是资本的本性膨胀劫掠践踏人权的表现;但是在涤荡污浊的历程中,全球化市场依然是历史的发展方向。
  自觉加入全球化市场的进程,把全球化市场当做是奥林匹克竞技场,不畏失败英勇当先,才是现代人应有的素。
  义和团,被资本疯狂的扩张本性劫掠践踏了,于是就疯狂的复仇反击,甚至疯狂复仇反击与资本扩张不相干的基督教和外交使节,这是极端被扭曲、被伤害的残疾心理!是本·拉登思想。
  一百年前,严复、莫理循就提出了医治这种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残疾思想的具体措施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德国钦差驻扎中华便宜行事大臣穆默(Alfons Mumm von Schwarzenstein);就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外交家和对中国历史有贡献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穆默,是继克林德之后的德国驻华大使,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是——用摄影图片记载了1900年前后的中国镜像,以及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实况,我们现在应用的庚子事变图片,几乎8成是穆默公使的摄影作品。 

  一、pdf下载

  http:///file/766689/8lhncqyss6.html


  书名:《图像日记》 Ein Tagebuch in Bildern (Berlin, 1902)
  作者:德国驻华全权特命大使穆默
  出版时间:1902年
  出版地:德国柏林
  装别:精装(布面烫金、真皮包脊包角)
  尺寸:纵24厘米×横38厘米
  内容:照片286面、611幅 现存220面、526幅
  发行量:编号限量发行
  简介:
  作者系德国外交官,1902年结集印刷此书后赠诸僚友同好,德国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为战败国,图书文物自多在劫难逃(炸毁等),故而此书存世稀有。其前任克林德为清军击毙(庚子国变导火索)后临危受命来华赴任,本书即其在职的两年间(1900年6月至1902年7月)游历各地所摄制的照片集,内容以北京城及其周边地区为最大宗。

  二、东洋文库在线,但也是残本。

  http://dsr./toyobunko/La-161/V-1/page-hr/0001.html.ja

  三、大连图书馆下载 190张(残本)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无水印,《1901年北京长景图》是1901年庚子事变后,穆默摄影师站在东交民巷德国使馆楼顶拍摄的《列国使馆修缮环视图》347.23厘米 X 40.4厘米,图右边的法国使馆街前行进中的白衣军列方队清晰可见 可能是俄军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列国使馆修缮环视图》加水印缩略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穆默公使,是最早的拍摄八达岭长城这一经典角度的第一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美国钦差特办议和事宜全权大臣柔克义(M. W. W. Rockhill)就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外交家和对中国历史有贡献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柔克义(1854年-1914年,William W. Rockhill),又译罗克希尔;美国外交官、汉学家。1854年生于美国费城,1886年-1887任美国驻韩国参赞。1897年任美国驻罗马尼亚大使。1905年至1909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09年-1911年任美国驻俄罗斯大使。1911年-1913任年美国驻土耳其大使。   柔克义对古代中国和南洋、西洋的交通史,曾作深入的研究。1911年柔克义和德国汉学家夏德合作将宋代赵汝适所著《诸蕃志》翻译成英文。1914年柔克义又将元代航海家汪大渊著《岛夷志略》一书,部分翻译成英文。柔克义对上述二书中的古代南洋和西洋地名多有考证。   1914年柔克义在檀香山逝世。

  生平经历
  1854年生于美国费城,1886年-1887任美国驻韩国参赞。
  1873年,他在法国圣居尔(St.Cyr)军校毕业后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军队中服役3年。   退役后,他前往巴黎继续学业,研习藏传佛教。此间,柔克义对法国传教士古伯察古伯察(Evariste Régis Huc)一行1844年从内蒙古出发,途经热河?蒙古诸旗?鄂尔多斯?宁夏?甘肃?青海,于1846年1月到达拉萨传教。
  1884年,柔克义担任美国驻华公使秘书。在京期间,他为实现其入藏夙愿作了充分准备。他特地物色了一名僧人学习藏语和汉语。
  1887年,柔克义辞去秘书一职,在美国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 美国史密森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为柔克义提供每月50美元的津贴和用于测量的仪器赴西藏考察的资助下开始对西藏进行考察活动。
  1897年任美国驻罗马尼亚大使。
  1905年至1909年任美国驻华大使。
  1909年-1911年任美国驻俄罗斯大使。
  1911年-1913任年美国驻土耳其大使。   柔克义对古代中国和南洋、西洋的交通史,曾作深入的研究。
  1911年柔克义和德国汉学家夏德合作将宋代赵汝适所著《诸蕃志》翻译成英文。
  1914年柔克义又将元代航海家汪大渊著《岛夷志略》一书,部分翻译成英文。柔克义对上述二书中的古代南洋和西洋地名多有考证。
  1914年柔克义在檀香山逝世。

  主要著作
  《 1891-1892 年蒙藏旅行记》
  《西藏民俗学》1895
  《美国外交:中国事务》1901
  《中国人口研究》1904
  《十五世记至十九世记末的中韩关系》1905
  《佛陀传》1907
  《中国的人口调查》1910
  《达赖喇嘛和满清皇帝的关系》   《达赖喇嘛之国》

  个人影响
 柔克义是美国近代藏学研究的先驱。19世纪末他的入藏活动及其著述激发了美国人对西藏的关注和考察热情,促进了美国藏学研究的发展。他的著作中关于西藏地位的阐述影响了美国近代西藏地位政策的定位,是他开启了近代美国卷入西藏事务之先河。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英国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萨道义(Sir Ernest Mason Satow),就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外交家和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有贡献的人。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萨道义爵士,PC,GCMG(英语:Ernest Mason Satow,日语:佐藤愛之助;1843年6月30日-1929年8月26日,本名埃内斯特·马松·萨托,英国英格兰外交家、日本学家。

  
 萨道义的外交学理论,至今仍然是国际上外交学院的教科书。《萨道义外交实践指南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萨道义于1862-1883年、1895-1900年在日本当外交官;1884-1895年于暹罗(今泰国)、乌拉圭、摩洛哥当外交官;1900-1906年在中国(清朝)任驻华公使,代表英国签署《辛丑条约》。1906年被委任为英国枢密院委员。

 

萨道义写的毛笔字。由右至左是“敬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867年日本倒幕维新运动高潮时期,萨道义就曾经介入倒幕维新派和幕府军的谈判过程。当时倒幕军已经兵临江户城下,幕府军代表胜海舟与倒幕军代表西乡隆盛等人谈判,萨道义作为中间人,促成了双方和平解决争端,幕府军向政府军投降,保全了日本的重要城市,也省去了双方士兵的厮杀。

  萨道义一生共有三次来中国,第一次是1861年至1862年,作为实习翻译学生前往中国考察、学习中文、收集中方书籍资料等,萨道义从1861年至1868年期间的日记证实,第二次是1880年代,时值中法战争期间,他和法国驻日本公使曾经有过密切接触,也许这条消息可以为我们了解英国、日本在中法战争中的角色提供帮助;第三次就是他作为英国驻华公使于1900年至1906年在华常驻,期间参与了义和团运动后期八国联军对华侵略、谈判、索赔,英日同盟条约签订和日俄战争等重大事件,可以说是见证并参与甚至决定了近代东亚国际关系史的走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萨道义的日本妻子──武田兼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法国钦差全权大臣驻扎中国京都总理本国事务便宜行事鲍渥(M. Paul Beau),就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外交家和对中国历史有贡献者。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有史料证实,法国驻华公使鲍渥与严复、汪康年(中国报业第一人合股创办《大公报》
        日本国钦差全权大臣小村寿太郎(Komura Jutarō),就是一个世界著名的外交家,是对世界近代历史卓有影响的外交家。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小村寿太郎こむら じゅたろう (1855~1911)绰号鼠公使,日本杰出的外交官。
  小村的外交生涯在日本殖民主义时代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无论是在宏观的外交战略上,还是在具体的外交技巧上,都表现出超乎常人的“才华”,
  在日本推行“大陆政策”的每一个重要问题中,小村寿太郎都有“卓越”的表现,特别是作为外务大臣,他在 “日英同盟”、“日俄战争”、 “满洲问题”、“日韩合并”等重大事件的处理中,都为日本殖民主义时代走向世界做出了卓越贡献。1911年晋封侯爵。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这是小村寿太郎签署事关中国的《朴茨茅次条约》相关资料,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因此次撮合日俄和谈成功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和平奖。
  事关中国的《朴茨茅次条约》在近代世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日露講和条約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参阅资料:

  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在《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为中国说话、充当“中国利益维护者”的主要原因。一般认为,美国在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实际上,美国曾先后3次就“门户开放”照会列强各国,要求共同遵守“机会均等”的原则。其“门户开放”的政策经历了一个提出和发展的过程。
  19世纪末,欧洲列强和日本在中国抢占出海口,划分势力范围,对美国的在华利益构成了直接的威胁。1898年前后,美国因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在中国的争夺。但是,从1895年到1899年,美国对华出口额增长了将近两倍。一旦中国被瓜分,分别成为各国统治的殖民地,美国商人长期经营并十分看好的对华贸易将必然受到排斥,更谈不上进一步发展了。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美国商人组成美国在华利益委员会对政府施加影响,要求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利益。1898年8月,主要由从事对华贸易的商人组成的美国亚洲协会进一步对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政府维护美国商人业已享有的在华一切特权。这样,美国总统麦金莱在1898年年底发表国情咨文,决心采取与美国利益相符合的一切手段,维护美国商人现今和未来在中国的巨大商业利益。美国采取的措施就是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并曾前后3次照会其他列强,要求共同遵守,这3次门户开放照会的提出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背景。
  1898-1899年,英、法、俄、德等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抢占租借地,大有瓜分中国的势头。1899年9月2日,英国与德国签订了一个关于在中国租借铁路的协议。许多美国人因此十分担心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利益会受到损害。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为了阻止其他列强联合排斥美国,就于9月6日第一次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并照会英、法、俄、德、日等列强各国,要求遵守。这次“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各国在华贸易机会均等,要点如下:第一,任何国家不得通过任何手段干涉在中国应有的任何通商口岸、租借地或所谓“势力范围” 内的任何法定利益;第二,中国现行协定关税应对一切货物,不论属于哪个国家,不论陆运还是海运到所谓“势力范围” 内的所有港口,都适用。其税款应由中国政府征收;第三,“势力范围’”内的任何港口对别国船只所征收的港口税,不能高于本国船只;在“势力范围”内由其修建、经营和管理的铁路上,其他国家公民与该国公民在同样距离运输同种货物时,应收取相同的费用。由这些条款可见,“门户开放”政策实际上是美国对其他西方列强的外交政策,意在促使瓜分中国的德、俄、英、法、意、日等国在他们的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实行门户开放,即要求列强在一律平等的基础上跟中国做生意,从而达到维护美国商人在华利益的目的。显而易见,其中关于关税的政策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利益。
  1900年6月,义和团运动发展到北京和天津地区,并一度打败了外国侵略军。7月2日,法国向美国建议在华各国军队联合行动,以尽快恢复秩序,保护外国人的安全。7月3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在给法国的答复中赞同法国的建议,同时趁机提出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各国在华贸易机会均等的原则。同一天,海•约翰把这一原则照会各国,要求共同遵守。美国第二次“门户开放” 的照会增加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是为了更进一步确保中国市场向美国开放,以维护美国在中国的商业利益。
  《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列强之间勾心斗角,力图使本国在华利益在条约中得到最大的体现。而美国之前提出的在华贸易机会均等、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的问题,却被抛诸脑后,无人理睬。10月4日.法国驻美国临时代办向美国提出了与清政府谈判的6项条件:惩办围攻各国驻京公使的祸首;禁止输入军火;对各国政府、团体及个人合理地付给赔款;北京使馆永久驻兵;拆毁大沽炮台;在天津大沽之间选择两三个军事据点派兵驻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对法国建议的条款只字不提“门户开放” 政策的内容十分不满。10日,美国在给法国的外交备忘录中逐条说明了自己的看法,而法国回信表示满意。于是,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再次致信法国,提出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各国在华贸易机会均等的原则,要求法国遵守。1900年10月 22日,美国第三次向其他列强发出“门户开放” 的正式外交照会,再次强调了美国的政策。
  正是“门户开放” 的政策使得美国在《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为中国说话,以减少列强对中国的“惩罚”,进而维护美国的在华利益。

  光绪皇帝向美国总统求援

  八国列强组成联军侵华后,面对急转直下的形势,光绪皇帝曾多次向美国求援,并两次亲自致信美国总统,请求斡旋。光绪帝低声下气的乞和信于今读来令人心酸,弱国之无外交亦由此可见一斑。
  在1900年7月3日美国第二次发出“门户开放” 照会时,清政府驻美国公使伍廷芳得知了美国提出的这一客观上有助于维护中国利益的政策,并及时地将这一消息传回国内。清政府为向美国求援,由业已失去人身自由的光绪皇帝于7月17日向美国总统麦金莱写了一封救援信。光绪皇帝的信件经山东巡抚袁世凯和上海道台余联沅之手,火速发往驻美公使伍廷芳处。伍廷芳接到信后即将信函呈送美国总统麦金莱。光绪皇帝信件的内容如下:
  大清国大皇帝问大美国大伯理玺天德(即英语“总统” 的译音——引者注)好。中国与贵国交好已久,深知贵国专意通商,彼此毫无顾忌。中国近因民教相仇,各国疑朝廷袒民嫉教,遂有攻占大沽炮台之事。于是兵连祸结,时局益形纷扰。昨接使臣伍廷芳电奏,知贵国概念邦交,近事深蒙垂念。昌胜感佩。今中国为时势所迫,几致干犯众怒。排难解纷,惟贵国是赖。为此开诚布臆,盹切致书,惟望大伯理玺天德设法图维,执牛耳以挽回时局。并希惠示德音。不胜急切翘盼之至。
  美国总统麦金莱于收到光绪皇帝求援信后的第三天回函表示:“我已收到陛下7月19日来函,欣悉陛下认识到,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除了希望正义和公平以外别无他求这一事实。我们派部队到中国的目的,是从严重危险中营救美国公使馆,同时保护那些旅居在中国并享有受条约和国际法保证之权利的美国人的生命财产。……同时,本政府在取得其他国家的同意后,将乐于以此目的为陛下进行友好的斡旋。”为此,美国在第三次发往列强的“门户开放”照会中,特别强调只要中国政府坚决地处理“乱民”,就应该立即开始与之谈判,并同时声明“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总统已经对中国皇帝的恳求给予了答复”。
  1900年10月17日,光绪皇帝为感谢美国施以援手并敦促美国加大斡旋力度,再次致信美国总统麦金莱,信说:“大清国大皇帝问大亚美理驾和众国大伯理玺天德好。此次中国变起仓猝,遒蒙大伯理玺天德顾念邦交,允为排解,并先撤兵。感佩之忱,曷有既极。用特派四品卿衔出使大臣伍廷芳呈递国电,先伸谢悃。还祈大伯理玺天德保全大局,永敦和好,转商各国,尽捐嫌隙,速定和议。则感荷高谊,益无涯矣。不胜盼切祷切之至。”接到光绪帝的信后,美国政府非常重视。10月18日,美国总统麦金莱回信光绪皇帝,答应继续斡旋,信中说:“我由衷地表示与陛下抱有共同的愿望:中国同其利益和侨民在贵国遭到严重侵害的各国之间所存在的一切问题均可和平解决,以达到完全消除他们之间一切嫌隙的结果。本政府希望能这样迅速解决,这一点已经为各国所了解。”
  正是在“门户开放” 政策和光绪皇帝求援的背景下,美国谈判代表在《辛丑条约》谈判的过程中“代表”中国舌战另外7个西方列强,特别针对“惩凶”和“赔款”两个问题,美国政府可谓煞费苦心。

  美国主张减少“赔款”、反对扩大“惩凶”

  关于赔款,七国列强提出的总数是4亿两中国白银,美国政府则主张将赔款额尽量限制在清政府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要给清政府造成过度的财政压力。美国的考虑是,过度的压力将使清政府崩溃,这样的局面不符合美国的在华利益。因此,1900年12月29日,美国国务卿海•约翰致电美驻华公使康格,指示在和约谈判中,尽可能使赔款保持在一个适当的限度内,以确保中国的偿付能力,同时,海•约翰还强调“款项总数要以货币支付而不是以领土支付”。1901年1月29日,美国务卿海•约翰指示康格努力将赔款总数尽量限制在关平银2亿两左右。因为这个数字与其他各列强所提的数字相距甚远,从而遭到法、俄、日等国的强烈反对。5月7日,各国在华公使团提出向清政府索求的赔款总额增加到为4.5亿两。这一数字大大超过了美国提出的最高限额。因此,美国驻华谈判代表柔克义授意两江总督刘坤一和湖广总督张之洞以中国全权谈判代表的名义向列强提出赔款额过高,中国无法承受,以达到尽量减少赔款的目的。
  但面对英、法、德、日、俄等列强的强势,刘坤一和张之洞的努力毫无效果。5月 22日,在各国公使团会议上,德国公使表示,没有任何国家有理由把中国赔款的总数限定为4000万英镑。美国代表柔克义马上反驳说,我们比过去更相信我们提出的数字是在不使中国陷入严重财政困难的前提下所能偿付的最高额。然后,柔克义要求公使团就是否同意削减赔款额进行表决,其他各国代表当场就拒绝了这一要求。
  5月28日,美国务卿海•约翰电示柔克义,认为4.5亿两的数额太大了,恐怕会给中国造成灾难,他同时指示柔克义将赔款问题移交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决。然而,海牙国际仲裁法庭裁决的结果是支持七国列强的索赔主张,即中国赔款总数为4.5亿中国海关银两(3.33亿美元),相当于当时每个中国人罚银1两。这就是1901年9月7日《辛丑条约》签订的赔款额。至此,美国减少中国赔款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在“惩凶” 的问题上,列强根据各自的利益和立场,很快分为两派。英、德主张扩大惩罚名单,严加处理;美、俄主张缩减惩罚名单,并从轻发落。
  1900年9月18日,德国驻美代办致函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建议把清政府交出那些“确定为北京发生的反国际法罪行的首犯和正真的罪犯”作为同清政府开展谈判的先决条件,这一建议遭到美国的反对。10月26日,外国在华公使团开会讨论“惩凶” 问题,其他列强要求对所提11名“罪首”处以死刑,并把这一要求作为条约的第一款和最后通碟。美国对这一提议持保留意见,并不予同意。
  12月5日,美国公使康格建议用“最严厉的惩罚”代替“死刑”。最后,在美、俄的要求下,惩凶照会删掉了“死刑”一词。此后,美国代表在“惩凶” 问题上再无大的作为。
  1901年2月 5日,列强与中国全权代表会谈,英、德等国再次提出,即使是罪行最轻的人也应判处死刑,并且还要对负有直接责任的部分中国地方和省级官员进行处罚。27日,列强代表讨论惩办地方官吏和其他人员的问题,并提出对其中的10人处以死刑。对这一提议,美国代表不置可否。柔克义只是表示,如果各国同意不再要求死刑惩罚,美国政府将感到高兴。3月12日,公使团向清政府提出应予惩办官员的最后名单,美国谈判代表柔克义在重申“决不要求死刑”后,在要求惩罚各省官员和地方官吏的联合照会上签了字。这表明,美国虽然反对扩大“惩凶”和“死刑”,但限于当时的势力不足以支配列强并最终考虑到本国的根本利益,还是留在了多数国家的阵营当中。
  纵观美国在《辛丑条约》谈判过程中的作为,尽管其频频为中国利益“代言”,似乎成了晚清政府的维护者与同路人,但这不过是美国政府为维护自身利益所作的努力罢了。美国政府的这些作为,根源于其“门户开放”的政策,这一政策标榜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完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虽然客观上有利于减低列强侵略中国的深度与广度,但其根本的目标,还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美国或远或近、或大或小的国家利益。且因为当时美国的政治军事势力还远非强大,美国政府在谈判过程中的努力与作为,更不大可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