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叶的图书收藏馆 2011-06-10
一、密檐塔
河南登封嵩山嵩岳
十二边(北魏)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在登封嵩山南麓,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密檐式砖塔,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
   塔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高十五层,40米。底层转角用八角形倚柱,门楣及佛龛上已用圆
拱券,但装饰仍有外来风格。密檐出挑都用叠 ,未用斗拱。塔心室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楼板分为十层。
  塔身外
轮廓有柔和收分,呈一略凸曲线,塔刹也用砖构成,在简单台座上置覆钵,束腰及仰莲,再叠相轮七重与宝珠一枚。
  密檐间距离逐层往上缩短,与外轮廓的收分配合良好,使庞大塔身显得稳重而秀丽。檐下的小窗,既打破了塔身的单调、又产生了对比作用,也是较好的处理手法。
 
二、单层塔
山东济南神通寺朴素简洁的四门塔(隋)
  神通寺四门塔在济南历城县柳埠镇,是一个全部用青石块砌成的单层塔,根据内部题记,最迟建于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
  塔平面呈正方形,每面宽7.38米,中央各开一圆拱门。塔室中央有石块砌成的方形塔心柱,柱四面皆有一个圆雕的
佛像。塔檐挑出叠涩五层,然后上收成四角攒尖顶,顶部有方形须弥座,四角置山花蕉叶,中央安置一座雕刻精巧的塔刹。全高约13米,整个风格朴素简洁,全塔除塔刹略带装饰性外,都是朴素的石块所构成。
三、喇嘛塔
北京西城妙应寺在阜城门内大街路北,又称白塔,该寺建于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初名大圣寿万安,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曾遭火焚,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再建,改称妙应寺。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的塔,俗称白塔寺。是尼泊尔著名工匠阿尼哥的作品。全高约53米。
  塔建在凸字形台基上。台上再设亚字形须弥座二层(角部向内递收二折),座上置覆莲与水平线脚数条,承以肥短的塔身(又称宝瓶或塔肚子)、塔脖子、十三天(即相轮)与金属的宝盖。塔体为白色,与上部金色宝盖相辉映,外观甚为壮伟。
  现寺内的建筑大都为清代所建,仅白塔在火焚中幸免,为元代遗物,至今已700余年。

四、金刚宝座塔
五塔寺位于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此庙又称五塔寺,建于明初,寺内宝塔建于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是我国此类塔最早的例子。它是根据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印度僧人班迪达带来的“佛陀迦耶塔”(释迦得道处伽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图样建造的,但在塔的造型和细部上全用中国式样。
  五塔是在由须弥座和五层
佛龛组成的矩形平面高台上,再建五座密檐方塔。台座南面开一高大圆拱门,由此可循梯登台,台上中央的密檐塔较高,十三层;四角的较小,十一层。 
  台座和塔上使用的雕刻题材有:四大天王、金刚杵、罗汉、狮子、孔雀、梵文、八宝(轮、螺、伞、盖、花、罐、鱼、长——即绳)、象、马、卷草等,种类虽多,华丽而不零乱,是其成功之处。
  五塔寺初名真觉寺,后改名大正觉寺。称作五塔寺,是因寺中有金刚宝座
而得名。成为中国建筑与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杰出代表。
六、伊斯兰塔
苏公塔位于吐鲁番市东郊2公里,是一座造型新颖别致的伊斯兰教古塔。 
  苏公塔建成于1778年,是清朝名将吐鲁番郡王额敏和卓的次子苏来满,为纪念其父的功绩,表达对清朝的忠诚建成的。苏公塔门入口处,有两块阴刻石碑,分别用维吾尔文和汉文记述了建塔的目的。
  苏公塔高44米,基部直径10米。塔身上小下大呈圆柱形。塔中心有一立柱,72级台阶呈螺旋形依中心立柱向上逐渐内收,塔顶有一穹
窿顶望室,四面有窗,登高四顾,北面的天山、火焰山、葡萄沟,西面的吐鲁番市民舍,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塔系砖木结构,在不同方向和高度,留有14个长孔窗口,用以采光通风。塔身外部几何形图案有15处之多,是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与苏公塔紧相毗连的伊斯兰教清真寺,土木结构,占地2500平方米,气势雄伟,规模宏大,是新疆境内最大的伊斯兰教礼拜寺之一,每次可同时容纳上千人做乃玛孜。寺高约10米,为拱型穹窿顶,四面有窗,可极目远眺。寺院南、北两面各有20个拱顶相连,由清代维吾尔建筑师伊布拉音设计建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