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病患者的自我艾灸治疗

 姜虹 2011-06-10
3、艾灸的穴位

患者在家自己艾灸,以选用自己便于操作而又有效的穴位为好。一般建议选用以下几个穴位:

腹部穴位

①神阙穴,也就是肚脐。中医认为灸神阙可以补元气,这个穴位对于改善食欲和促进消化、消退腹水有很好的作用,大便溏的病人灸神阙可以促进吸收,使大便成形。便秘的病人灸神阙可以促进肠蠕动,使大便通畅。艾灸很多情况下都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而不是象药物一样。

②中脘穴: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具体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中脘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黄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中脘穴是腑会,即六腑交汇的地方,所以可以治疗六腑的疾病,尤其是消化系统的疾病。

③天枢穴: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向左右三指宽处。天枢穴的主治病症为: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④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中医古代道家非常重视灸关元,道家和气功师所说的“丹田”即是指此。灸丹田可以起到补肾和强壮的作用,古代房中术甚至说“常灸关元,一日可御十女”。所以灸关元对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很好的作用。

下肢穴位

①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找穴时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关节沿胫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头阻挡为止,指尖处即为此穴。另外一种简易找法: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胃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全身最重要的四个穴位(四总穴)之一,古人说“肚腹三里留”,就是说足三里可以治疗肚子里的所有疾病,可见其功效之重要。

②三阴交: 取穴时,患者迎正坐或仰卧。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三阴交是脾经的重要穴位,因为是肝、脾、肾三条经的交汇穴,所以叫“三阴交”,艾灸此穴,可同时调理三条经脉,当然就可以治疗肝病。

③公孙穴: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公孙是脾经的络穴,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黄帝内经》中明确说公孙主“鼓胀”,鼓胀就是肝硬化或肝癌出现腹水以后的病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